T細胞通過外泌體轉移DNA 起始樹突狀細胞的免疫反應

2020-12-08 生物谷

 

西班牙研究人員最xin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文章,報導了對病原體(如病毒和細菌)反應早期階段有關免疫系統防禦的機制。該研究結果有助於理解早期階段開始的細胞過程,並解釋了免疫系統的不同細胞群如何交流以對病原體產生有效反應。

CNIC研究人員證明,納米囊泡中含有的線粒體DNA會激活受體細胞的警覺狀態,從而激活抗病毒遺傳程序。這些稱為外泌體的納米囊泡由T淋巴細胞產生,並通過細胞間接觸被樹突細胞吸收。

針對病原體的免疫應答需要T淋巴細胞和抗原呈遞細胞,特別是樹突細胞之間通過免疫突觸的形成進行特異性物理相互作用。在此過程中,細胞通過細胞表面的受體-配體接觸和外泌體的轉移交換信息。

迄今為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突觸如何激活T細胞中的信號傳導途徑;相反,樹突細胞接收的信號的特性和效果受到的關注相對較少。該研究由Francisco Sánchez-Madrid教授領導的小組進行,該小組是CNIC細胞間通訊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Prince Princesa醫院的免疫學服務負責人,以及馬德裡自治大學的免疫學教授。在以前的工作中,該小組證明T細胞可以在免疫突觸形成過程中將外泌體轉移到樹突細胞。

Sánchez Madrid教授解釋說,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小組描述了這些納米囊泡如何「轉運線粒體來源的DNA和蛋白質」。

該研究揭示線粒體組分被導向T細胞中的內體系統,在胞內體中外泌體形成並隨後分泌,證明了內體和線粒體區室之間的緊密關係。

納米膜泡中存在的DNA「直接負責通過cGAS/STING途徑增加抗病毒基因的表達,從而檢測到細胞核外的DNA。」正如研究作者Daniel Torralba所解釋的那樣,「進口的DNA可以作為一種警報,觸發免疫系統激活抗病毒反應。」該研究證實,外泌體成分的獲得誘導「抗病毒基因表達」,以防止病毒感染。

這一發現為細胞外囊泡在線粒體組分水平轉移中的作用開闢了新的視角。

7.10-1-1

T細胞外泌體含有線粒體DNA和基因組DNA

研究小組使用具有不同線粒體DNA基因型的動物模型,從而允許在免疫突觸形成期間跟蹤線粒體DNA的轉移。在這項研究中,作者Daniel Torralba和FrancescBaixauli與其他CNIC團隊合作,包括由José Antonio Enriquez教授和蛋白質組學和基因組學部門領導的團隊。該研究還涉及來自潘普洛納和其他西班牙中心的Centro deInvestigación CIMA研究人員的貢獻。

外泌體中DNA的轉移對受體細胞具有功能性影響。暴露於T細胞來源的外泌體引發樹突細胞中約1600個基因表達的改變,並且許多這些修飾的基因參與抗病毒感染的保護。

這些發現有助於理解免疫突觸期間啟動的細胞過程,以及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組分如何通信以對病原體產生有效反應。(生物谷Bioon.com)

 


小編推薦會議  2019(第四屆)外泌體與疾病研討會

http://meeting.bioon.com/2019Exosomes?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樹突狀細胞
    樹突狀細胞因其成熟時在形態上像神經元上的樹突而得名,由斯坦曼(R.M.Steinman,1943-2011)於1973年發現。2011年,斯坦曼因發現樹突狀細胞及其在免疫系統中的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也是一位去世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當年是10月3日頒獎,他於9月30日去世)。斯坦曼利用自己發現的樹突狀細胞治療自己的胰腺癌,使自己多活了4年多。
  • 外泌體與腫瘤轉移、放化療失敗有關係?證據終於找到了……
    研究發現,外泌體不僅能夠加速惡性腫瘤細胞周圍正常細胞的增殖,並抑制其凋亡; 還能通過調節與免疫逃亡反應相關的受體 (如自然殺傷細胞2族成員D受體) ,抑制機體對腫瘤細胞產生免疫反應。
  • 遷徙性樹突狀細胞激活TGF-β來調節CD8 T細胞
    2019年10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和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遷移性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DCs)在調節未致敏的CD8 + T細胞之前可以激活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使T細胞轉換為定植在皮膚的組織駐留T細胞(tissue-resident T cells,TRM)。
  • 樹突狀細胞對免疫治療起關鍵作用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付麗麗)12日,記者從信達生物製藥集團獲悉,該公司研發人員關於腫瘤免疫治療機制最新進展1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子刊《科學轉化醫學》上,研究首次闡明樹突狀細胞在PD-L1抑制劑中對於臨床抗腫瘤治療的關鍵作用和機制,這對以後臨床篩選病人和指導聯合用藥具有積極意義。
  •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B肝先天性開發新藥,樹突狀細胞,被認為在誘導應答有意義 比如,在上篇介紹的TLR中,TLR9檢測病毒DNA,其中TLR7和TLR8識別的單鏈
  • 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發文揭示樹突狀細胞PD-L1抑制T細胞活化的新機制
    清華新聞網10月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唐海東課題組針對樹突狀細胞的PD-L1分子削弱T細胞活化並調控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的應答開展研究並取得成果,成功揭示了樹突狀細胞上PD-L1分子在T細胞活化與腫瘤免疫治療中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腫瘤免疫療法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並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應用。
  • JEM:叛變的樹突細胞促進卵巢癌突然擴散
    樹突細胞,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侵襲性卵巢腫瘤起始時惡性腫瘤細胞一直受到免疫系統的制約,直到它們突然地和不可預測地變成轉移性腫瘤(metastatic cancer)。來自美國費城威斯達研究所(The Wistar Institute)的科學家的最新研究發現證實卵巢腫瘤不一定非得掙脫出免疫系統的控制,而是免疫系統的樹突細胞似乎主動地支持腫瘤細胞逃逸。研究人員顯示靶向病人自身的樹突細胞可能能夠恢復免疫系統。威斯達研究所副教授和威斯達研究所癌症中心腫瘤微環境和轉移項目主持者José R.
  • 樹突狀細胞的世界
    圖a:顯示樹突狀細胞(DC)各亞群之間的關係,並且包括了不同DC亞型的關鍵表面標記。
  •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Ly6D+淋巴祖細胞發育而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18:34:14 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Florent Ginhoux研究組揭示了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由不同於髓系的
  • 《細胞》子刊:抗原提呈靠快遞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在抗腫瘤免疫過程中,負責加工處理抗原,並將抗原呈遞給殺傷性T細胞的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 DC),竟然是通過形成外泌體囊泡的方式,完成這一整個過程的。
  • 缺氧外泌體對肝癌Huh7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的影響
    雖然診療水平不斷提高,但高復發率及轉移率仍嚴重影響患者預後。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鄒敏等通過差速超速離心提取缺氧條件下Huh7細胞分泌的缺氧外泌體,利用透射電鏡、納米顆粒跟蹤分析以及Western blot實驗來鑑定缺氧外泌體。將缺氧外泌體與Huh7細胞在常氧下共培養後,分別採用CCK8、細胞劃痕、Transwell小室實驗檢測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的變化。
  • 耐受性樹突狀細胞:治療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的新手段
    樹突狀細胞的分類與分化 樹突狀細胞(DC)是一類異質性的天然免疫細胞。 樹突狀細胞在外周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樹突狀細胞通過膜結合模式識別受體(PRRs),如Toll樣受體(TLRs),識別大量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s)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DAMPs),其作用主要是處理並向T細胞提供抗原以刺激其分化。
  • 頂級期刊不用愁,外泌體最火熱研發方向深度解讀
    純化的DC外泌體中裝有靶向BACE1(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理中的重要調控基因)的外源siRNA,然後將這些iExosome靜脈注射到小鼠體內。這些外泌體特異性進入大腦中的神經元、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導致小鼠模型中BACE1基因敲低。這項研究證明了外泌體特異性全身遞送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該研究表明外泌體可以通過生物屏障,表明了基於RNAi的新型腦腫瘤、腦轉移瘤治療的可能性。
  • TGF-β促進樹突狀細胞分泌IL-31是傷口癒合過程產生瘙癢的主要原因
    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於機體穩態的維持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十分重要,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神經系統可通過細胞間接觸以及可溶性因子的釋放調節免疫反應。但是,鮮有報導闡述免疫系統對神經系統尤其是感覺神經的調節。
  • 樹突狀細胞功能的代謝調控:詳細解讀
    編譯:杜春春;審校:繆長虹 樹突狀細胞分化和可塑性的影響以及DC亞群之間的代謝差異,2019年《Front Immuno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Control of Dendritic Cell Functions: Digesting Information》的綜述,具體介紹如下: DC發育的代謝控制 靜息狀態下DC包括1型樹突狀細胞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例如樹突狀細胞來源的外泌體,通過其膜表面的蛋白複合物(如熱休克蛋白、四跨膜蛋白等)與靶細胞膜表面的相應受體進行相互作用,從而觸發了T淋巴細胞的免疫活性。另外,外泌體也可以將所攜帶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質及RNA、miRNA等通過直接與靶細胞細胞膜融合後釋放到靶細胞內,參與細胞的調控。此外,外泌體亦可以通過胞吞的方式整體進入靶細胞內,從而進行細胞間的信息傳遞。
  • 免疫輔佐細胞包括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細胞、樹突狀細胞和B細胞
    還有一類細胞可將表面抗原與MIHCI類分子結合,遞呈給Tc細胞,結果是使Tc細胞活化,將遞呈細胞自身殺滅,這類細胞通常稱為靶細胞(targtcell).能夠表達MHC I類分子的細胞都可成為靶細胞,但一般不算作抗原遞呈細胞。2.
  • 《自然·醫學》:腫瘤一出現,全身T細胞都遭難
    不過當研究人員仔細分析兩種小鼠的CD8+ T細胞的分化、增殖和產生細胞毒性物質的能力的時候,差異還是出現了,而且是非常明顯地出現了。荷瘤小鼠的CD8+ T細胞明顯要弱很多,如此看來腫瘤確實是損害了免疫反應。
  • 《自然·醫學》:腫瘤一出現,全身T細胞都遭難!
    不過當研究人員仔細分析兩種小鼠的CD8+ T細胞的分化、增殖和產生細胞毒性物質的能力的時候,差異還是出現了,而且是非常明顯地出現了。 荷瘤小鼠的CD8+ T細胞明顯要弱很多,如此看來腫瘤確實是損害了免疫反應。
  • 新型樹突細胞疫苗「大顯身手」
    在近期舉行的2020年ASCO臨床免疫腫瘤學研討會上,令醫學家們為之振奮的Ilixadencel(伊利沙定)就是一款新型樹突細胞疫苗。樹突細胞疫苗樹突細胞是一群異質性的免疫細胞, 抗原提呈功能最強, 是唯一能夠激活初始型T細胞的專職抗原遞呈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