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科學家揭示人類腸道菌群形成於子宮,並在分娩前就已開始受益

2021-01-10 網易

2020-10-08 19:23:27 來源: 中國生物技術網

舉報

  

  眾所周知,腸道微生物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貫穿著整個生命的「受(健康感受)、想(思維方式)、行(行為)、識(認知)」,腸道如同大腦一樣在擔負著身體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它也被稱作第二大腦。

  近日,發表在《JCI Insight》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組形成的最早期,並且從那時起,它們就開始為身體提供各種益處。

  

  通過建立腸道微生物組來實現共生微生物定植對於許多腸道功能至關重要,包括營養代謝、腸道屏障完整性和免疫調節。

  但關於胎兒是否存在腸道微生物組是存在爭議的,並且子宮內是否存在微生物衍生的代謝產物也尚不清楚。這項新研究的目的是確定細菌DNA和微生物衍生的代謝產物是否可以在妊娠中期的人腸道樣本中檢測到。

  在該研究中,耶魯大學兒科和產科、婦科和生殖科學的助理教授Liza Konnikova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報告了一種獨特的胎兒代謝組學特徵,其中含有大量的細菌源性和宿主源性代謝產物。也就是說腸道微生物組在子宮內就已開始形成,這比我們之前知道的要早得多。研究人員懷疑在這一早期階段檢測到的微生物代謝產物是通過胎盤從母親轉移到了胎兒身上。

  

  Liza Konnikova

  多年來,該團隊一直在研究人類腸道免疫系統的發育。在早期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了子宮內胎兒成熟的適應性免疫細胞的證據。

  Konnikova說:「這讓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免疫細胞是如何成熟的?是什麼在指導著它們?」

  這項研究提供了第一條線索。

  科學家們研究了31份來自人類三個不同發育階段的腸道樣本:胎兒期、嬰兒期和兒童後期。令他們驚訝的是,在所有的樣本中他們都發現了細菌的副產物,這表明微生物成分可能在分娩前就已存在

  

  雖然還不確定這些細菌衍生的代謝產物是否通過胎盤轉移到胎兒,但Konnikova認為這似乎是可能的。

  在胎兒期的樣本中,他們檢測到大量的食物代謝物,包括維生素B1和B5,它們很可能來自母親的產前維生素。

  Konnikova說,這種轉移母體微生物以支持胎兒生長將具有重要的進化價值

  她說:「接觸到細菌的副產物會讓你的免疫系統受到有益菌的教育,在出生後的嬰兒期再接觸到這些細菌時就不會有炎症反應。」

  Konnikova的團隊已經在進行一項後續研究,以確定母親是否將這種免疫支持傳遞給下一代。

  與此同時,Konnikova的團隊發現胎兒含有強大的細菌代謝組(一套完整的代謝產物),這可能表明在子宮內運送疫苗的潛力以及其他益處。

  Konnikova說,如果母親提供了提高胎兒免疫力所需的細菌,那麼也可能有機會建立自己的微生物組,從而為成長中的胎兒提供更好的免疫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腸道菌群——被遺忘的器官
    1腸道菌群的形成與分布有關腸道菌群的初始定植有兩種觀點:觀點一,大家普遍認為胎兒在母體子宮內時,腸道處於無菌狀態,分娩時胎兒經過母體產道,接觸母體糞便、醫院環境,形成了人類腸道菌群的初期定植。觀點二,胎兒在子宮內可以接受母體的菌群。2008年,西班牙的科學家Rodr ??
  • 嬰兒出生時是無菌的 其腸道菌群受周圍環境中細菌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認為,嬰兒出生時是無菌的,其腸道菌群的建立只受周圍環境中細菌的影響。記者11月30日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張和平教授團隊... 以往的研究認為,嬰兒出生時是無菌的,其腸道菌群的建立只受周圍環境中細菌的影響。
  • 腸道微生物組或在個體出生前就已經在其母體子宮內...
    2020年10月22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拉籌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健康的菌群或許在個體出生前就已在其腸道中「茁壯成長」了。
  • 腸道菌群的形成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Keywords:Gutmicrobiota;Composition;Determinants腸道是體內細菌定植的主要場所,這些數量巨大、複雜多樣化細菌就形成了腸內微生態菌群,也稱為腸道菌群。1 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形成腸道微生物是一個龐大複雜的群體,種類達500-1000種,細菌總數達100萬億,是人體自身細胞總數的10倍。腸道菌群主要是由厭氧菌、兼性厭氧菌和需氧菌組成,其中厭氧菌佔99%以上。
  • 腸道菌群與疾病
    關鍵詞 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失調 微生態製劑1 腸道菌群一般介紹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在子宮內是處於無菌的環境,所以腸道內是無菌的,出生後。許多原因和疾病能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引發疾病或者加重病情,從而更加促進菌群失調,形成惡性循環。致使腸道疾病和許多疾病有關係[4]。
  • 富維健科普專題:健康始於腸道,揭開寶寶體內菌群的秘密
    因為早點了解腸道菌群就可以幫助提高孩子的整體健康狀況,為孩子打好一生的健康基礎。在孩子不同生長階段中影響體內菌群的因素童年時對身體的各方面發育尤其是體內菌群組成和免疫系統來說至關重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切都始於子宮。
  • 首次闡明腸道菌群與人類機體免疫系統動態學變化之間的...
    2020年11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機體微生物菌群與免疫系統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首次發現
  • 新研究成果將重新定義和解釋人體腸道微生物的起源問題
    以往的研究認為,嬰兒出生時是無菌的,其腸道菌群的建立只受周圍環境中細菌的影響。記者11月30日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獲悉,該校張和平教授團隊承擔的「母嬰間菌群的傳遞機制及關聯性研究」項目通過專家驗收,其研究成果破解了母嬰間菌群傳遞機制,或將重新定義和解釋人體腸道微生物的起源問題。
  • 腸道微生物影響記憶?《自然》揭示菌群變化如何改變大腦
    而近些年層出不窮的科學研究,揭示出人體微生物的影響之大,仍然時不時突破我們的想像。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近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再次刷新了我們對腸道菌群的認識。科學家通過小鼠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的變化會改變大腦神經元的功能和結構,進而影響動物的行為。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我們的免疫系統也受我們腸道和腸道菌群的影響,因為人體70%的免疫系統位於腸道。那麼,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我們免疫系統的幾乎所有方面的呢? > 腸道菌群的這些重要作用將腸道與健康的各個方面聯繫在一起。
  •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腸道菌群調節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03:01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Joao B.
  • 想不到的身體主宰:腸道菌群失衡可以致癌?
    科學家利用人工培育的 " 迷你腸道 ",發現腸道細菌與結直腸癌的關聯。維護腸道菌群平衡,或是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手段。今年 4 月,《自然》雜誌報導一項新研究:腸道細菌可以導致癌症。這是怎麼回事?別驚,今天就來聊一聊腸道菌群和癌症。01.腸道菌群:人體真正的 " 主宰者 "?此前,通過糞便體外培養,科學家已陸陸續續發現幾百種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細菌。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目前關於腸道菌群–腸–腦軸方面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未來仍需深入研究闡明腸道菌群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分子機制,揭示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新型病理機制,為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提供潛在的診斷標誌物和幹預策略,形成針對腸道菌群失調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腸道菌群與潰瘍性結腸炎
    上述動物模型的研究表明:①基因背景影響IBD表現及嚴重程度 ; ②無菌環境下多數模型不能形成IBD; ③腸道菌群成分是IBD形成的必需條件。可以認為細菌是IBD相關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 ,研究腸道菌群的變化對於了解IBD 發病機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表明[ 5 ] , UC患者腸腔內和腸黏膜內含有高濃度的細菌,結腸細菌數量高於迴腸1000~10000倍。
  • 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與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的直接聯繫
    他們進行的這項研究發現:血液中不同類型免疫細胞的濃度隨著腸道內細菌菌株的改變而發生變化。研究首次揭示了腸道菌群與人類免疫細胞動力學的直接聯繫。該研究於11月25日發表在《自然》雜誌,題為「The gut microbiota is associated with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humans」。
  • 重磅級研究成果解讀腸道菌群對機體健康的重要性!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發現機體中的微生物與許多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腸道菌群更是與多種疾病發生密切相關;近年來對於人體內微生物尤其是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科學家們希望通過研究人類腸道中的微生物群落,了解人腸道中細菌的物種分布以及與人體互作的關係,最終為研究腸道微生物與疾病的發生機制,以及如何調節人體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論依據。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同時,免疫系統對腸道菌群又有制約和調控作用,如對正常菌表現為免疫耐受,對病原菌表現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間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本文分4 部分,就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系統間的關係,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 |腸道|菌群|多囊卵巢症候群|多發性硬化症
    谷 君 說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不斷深入,他們開始發現機體腸道菌群或與多種人類疾病發生直接相關,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doi:10.1016/j.immuni.2018.09.017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棲息於人類機體腸道中的不同細菌群落是如何對機體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包括機體免疫系統等;腸道菌群有時被稱為「共生菌」,其存在於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動物機體中,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就會誘發宿主機體出現共生失調(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現,比如疾病或藥物
  • 多樣性增加281%,人類腸道菌群基因組圖譜公布!
    而寄居在人體內的腸道菌群可以影響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能夠極大地改善患者對該療法的響應程度,腸道菌群因其與宿主的共生關係正受到越來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關注。2月11日,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重磅發布人類腸道菌基因組最新圖譜。來自歐洲生物信息研究所(EMBL-EBI)和英國桑格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最新發現了1952種人體腸道菌,而這些菌種尚未在實驗室中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