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證明!Nature子刊:噬菌體療法可以緩解人類分枝桿菌感染

2020-12-05 健康界

2017年9月5歲,英國女孩Isabelle Carnell在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進行雙肺移植手術。然而,不幸的是,她患有一種名叫囊性纖維化的遺傳性疾病,這使得她不斷地和膿腫分枝桿菌的耐藥性感染作鬥爭。

手術後情況並沒有任何改變,Carnell的感染迅速蔓延,潰瘍和腫脹的結節在她虛弱的身體中一次又一次爆發,傳統抗生素治療方法也被宣告失敗。Isabelle的母親只好向主治醫生Helen Spencer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案。經過一番討論,她們賭一把:採用基因工程噬菌體治療方法,用以摧毀細菌的病毒。

Spencer醫生向匹茲堡大學噬菌體研究員Graham Hatfull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尋求合作,並創造了第一個基因工程改造的噬菌體雞尾酒分枝桿菌,包括肺結核屬(TB)。經過6個月的定製噬菌體輸注之後, Isabelle和正常的小孩一樣上學和同學一起逛街時,Spencer慶幸,這次賭博,他們沒有輸。這也成為了第一個證明人類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工程化噬菌體的實驗結果。

100年的回歸

圖片來源:國家生物防禦分析與對策中心Robert Pope博士

噬菌體雞尾酒療法,誕生在1919年法國農場的禽流感以預防試驗中。噬菌體以消除感染的作用一直被使用於處理傷口感染、腸胃炎、敗血症等疾病中。直到廣譜抗生素的出現,它才被大家所遺忘。

直到21世紀初,現代測序技術的興起和抗生素耐藥性的發展開始重新喚起人們對噬菌體生物學的興趣,噬菌體治療方法也重新回歸了科學家的視野。

2017年4月,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使用噬菌體治療患有多重耐藥細菌的患者。面對這一消息,常年奮鬥在噬菌體研究一線的Graham Hatfull教授感到十分興奮。他意識到,隨著抗生素耐藥性的程度不斷加深,人們將對噬菌體的治療方法越來越感興趣。

噬菌體的狩獵

2017年10月,倫敦大奧蒙德街醫院所提供的包括Isabelle Carnell在內的兩名患者成為了噬菌體治療方式的試驗對象。她們均為患有囊性纖維化遺傳病的青少年,都曾經接受過雙肺移植以幫助恢復肺功能,並且在手術後都長期感染了分枝桿菌菌株,而這一細菌是導致結核病的細菌的親屬。

接著,Hatfull教授和他的團隊收集了超過15,000個噬菌體的候選者,並花費3個月的時間積極搜集可能針對分枝桿菌菌株的噬菌體。最終他們挑選出名為Muddy,BP和ZoeJ的三種噬菌體作為試驗對象。

科學家使用三種噬菌體(Muddy,BPs和ZoeJ)來治療年輕患者的細菌感染。圖片來源:RM Dedrick等。

研究人員在將噬菌體合併成雞尾酒的過程中,發現了新的問題: ZoeJ和BP是溫和噬菌體,具有抑制基因,這限制了它們的致命性。因此,Hatfull教授和他的同事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敲除了ZoeJ和BP噬菌體的抑制基因,將它們變成可靠的細菌殺手。

直到2018年6月,Isabelle開始接種噬菌體雞尾酒,72小時內,她的潰瘍開始變幹。每12小時靜脈注射連續治療6周後,她的感染幾乎消失了,但仍然存在一到兩個皮膚結節。所以她仍然每天接受兩次注射,並將治療直接應用於她剩餘的病變。但她過著更加正常的青少年生活,上學,和朋友購物,上駕駛課。Spencer說,「我們樂觀地認為,假以時日,病毒會完全清除感染。」

個性化結果存疑

儘管Isabelle的定製化治療成果讓人感到興奮。但,Spencer醫生和Hatfull教授仍然注意到,這一個性化定製的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對其他膿腫分枝桿菌菌株無效。

目前,相關人員正在進行至少三項關於噬菌體治療的試驗,以嚴格評估其潛在產品對幾種不同細菌感染的價值。噬菌體治療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取得了更大的進步:篩查更快、更便宜。當然距離其大規模應用,科學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

[1] Phage therapy treats patient with drug-resistant bacterial infection

[2] Engineered bacteriophages for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a disseminated 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3] Viruse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to kill bacteria rescue girl with antibiotic-resistant infection

[4] Phage therapy’s latest makeover

相關焦點

  • 研究進展|維生素C誘導恥垢分枝桿菌依賴DevR的同步生長及其對噬菌體D29增殖的影響
    多種方法可以誘導缺氧條件,用維生素C處理就是其中一種誘導方法,而維生素C是一種眾所周知的還原劑(Taneja et al.2010)。在這種條件下,分枝桿菌的休眠調節子被激活。 這種激活是由稱為DevS-DevR(也稱為DosS-DosR)的雙組分信號系統引起的。
  • 女孩感染超級耐藥菌 醫生選擇給她注射病毒……
    膿腫分枝桿菌是一種非結核分枝桿菌,有多重耐藥性,在環境中普遍存在且增長迅速。感染這種細菌可導致廣泛的感染(如肺、皮膚和軟組織、中樞神經系統和菌血症)。囊性纖維化患者經常會被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然而這些細菌往往具有抗生素耐藥性(超級細菌),因此在臨床上很難被治癒。不幸的是,伊莎貝爾被膿腫分枝桿菌感染了。
  • Nature子刊:微生物組療法想要成功,少不了這個方法
    例如,將乳酸桿菌與抗生素聯合使用時,對艱難梭菌感染(CDI)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2]。糞菌移植(FMT)在治療 CDI 方面成功率極高,在某些實例中,還報導了糞便替代合成物的成功[2]。雖然 FMT 在其它疾病(例如炎症性腸病或代謝症候群)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患者反應差異較大,強調了在臨床研究中分層的必要性。
  • Nature子刊重磅:健康老年腸菌,讓年輕人「煥發新生」
    它表明: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菌株確實可以直接引起菌血症,並在危重病人中進行適應性進化; 而在另一項研究中,辛格和他的同事利用小鼠模型系統,研究了被認為是由共生細菌和真菌引起的早產兒新生兒感染LOS。
  • 9文聚焦腸道噬菌體:研究一日千裡,轉化指日可待
    保持溶原狀態;③ λBH2遺傳修飾後,可以克服細菌中其它噬菌體的重複感染排斥效應;④ λBH2與E. coli933W體外共培養,可以抑制志賀毒素基因的表達;⑤ 小鼠實驗表明λBH2噬菌體能降低E. coli933W中志賀毒素產生。
  • Nature:分枝桿菌分辨不同巨噬細胞的方式
    在其最初感染點上,結核病病原體感染巨噬細胞,後者將該細菌輸送到更深的組織。該細菌在這些宿主細胞內是怎樣生存的卻不清楚。在這項研究中,Lalita Ramakrishnan及同事發現,結核分枝桿菌及其致病性近親海洋分枝桿菌進化出了一個避開殺菌性巨噬細胞、同時招募那些允許它們生存的巨噬細胞的策略。
  • 洛哌丁胺對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和蒙脫石等有直接殺菌作用
    此前的研究證明洛哌丁胺的直接殺滅微生物的作用(Chai等人。2014 ;Baker等人。2017年)。在本研究中,我們調查了洛哌丁胺是否將分枝桿菌靶向直接殺傷。我們發現洛哌丁胺能夠抑制結核分枝桿菌(如結核分枝桿菌和牛分枝桿菌的BCG)的生長,並且都能緩慢生長(有報導稱它們會引起肺部疾病(T.
  • Nature綜述:噬菌體的百年研究
    早期對噬菌體的研究集中在二十世紀20–30年代,重點研究了針對細菌感染開發噬菌體療法,甚至醫藥公司也開始銷售噬菌體製劑。然而,在30年代末期,美國醫學會藥學與化學委員會認為噬菌體療法的療效並不明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儘管前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有研究者在進行相關的研究,但這種擔憂和抗菌化學藥品(抗生素)的成功應用導致人們對噬菌體療法的興趣下降。
  • 利用合成生物學改造噬菌體,MIT盧冠達團隊開發創新抗感染療法
    麻省理工大學(MIT)盧冠達教授(Timothy Lu)的團隊致力於運用合成生物學方法(synthetic biology)對噬菌體(可感染細菌的一類病毒)來進行工程化改造,開發出可以迅捷對抗耐藥菌感染的全新療法。這一研究結果於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
  • 多篇文章聚焦結核分枝桿菌研究新進展!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1】Science子刊:抗瘧藥氯喹使得結核桿菌對抗結核藥更敏感doi:10.1126/scitranslmed.aaw6635【2】Science:揭示免疫系統靶向維生素B12途徑來中和結核桿菌機制doi:10.1126/science.aay0934全世界有將近18億人感染了結核分枝桿菌(Mtb),這是一種常見且偶而致命的細菌,它每年引起數百萬例結核病。這種細菌已經與人類進化了數千年,為了自身的利益,想出了從人類宿主那裡搶奪營養物質的方法。
  • 超級耐藥菌感染如何破解?深圳首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試驗取得進展
    「深圳首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耐藥菌感染在深圳市人民醫院臨床試驗獲得重要進展,該臨床研究表明應用噬菌體治療臨床超級耐藥菌的感染具有極大的應用價值。」8月2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馬迎飛博士在北科生物大廈舉辦的「創新知行薈」上透露,並介紹了未來噬菌體在應對耐藥菌感染中的應用前景。深圳先進院馬迎飛團隊和深圳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陳懷生團隊、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黃維團隊共同開展深圳市第一例應用噬菌體治療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肺部感染的臨床試驗。
  •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苯達喹啉結合的分枝桿菌ATP合酶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19:24:51 加拿大兒童病醫院John L.
  • 噬菌體雞尾酒療法可有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足潰瘍感染
    地球上擁有豐富的生命形式,但噬菌體卻是相當獨特的一種。因為它能夠感染細菌,並在其中複製。  此前的研究已證明,某些種類的噬菌體可抵抗細菌感染,並被醫生用於肺炎的吸入性治療。在發表於英國醫學委員會《微生物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這支研究團隊,就成功地利用噬菌體來靶向治療可能導致糖尿病患者足潰瘍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對於大量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不幸遭遇傷口感染、且未能得到有效治療,最終可能導致截肢、甚至死亡。
  • 10餘患者感染分枝桿菌 永嘉吳美娥診所「病」在哪
    相關報導:溫州現疑似分枝桿菌聚集性感染 15位病人都針灸過多人疑因針灸感染分支桿菌 溫州永嘉怪病調查10餘患者感染分枝桿菌 永嘉吳美娥診所「病」在哪  溫州網訊 昨天下午,永嘉縣江北街道的吳美娥中醫針灸診所已被要求停止開展所有診療項目。
  • 17名患者感染結核分枝桿菌 吳美娥診所被責令停業
    相關報導:在吳美娥診所治療過的患者感染的分枝桿菌從何來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初步鑑定為牛型結核桿菌  溫州15病人疑因針灸感染分支桿菌衛生部門介入  溫州網訊  永嘉甌北患者在診所治療後集中出現的感染事件引起社會關注。
  •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Nature子刊:新型雙CAR-T細胞療法,快速清除體內HIV病毒,持久保護 2020-09-02 18: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32 同濟大學醫學院戈寶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宿主介導的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 Nature:科學家從原子水平上解析噬菌體感染細菌的分子機理
    ,近日,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研究工具描述了一百萬個原子「尾部」結構,細菌噬菌體可以利用尾部結構來突破細胞的表面進入到細胞內部,該研究對於理解細菌噬菌體感染細菌的機制,以及後期應用於新型細菌性疾病療法的開發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希望,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上。
  • Nature子刊:CCR5基因再出新成果,CCR5編碼的LncRNA會促進愛滋病病毒的感染能力
    詳情點擊:賀建奎進行的基因編輯嬰兒,死亡率增加,預期壽命會縮短2019年6月17日,Nature 子刊 Nature Immunology 雜誌刊登了題為:CCR5AS lncRNA variation differentially regulates CCR5, influencing HIV disease outcome
  • 薑還是老的辣:看噬菌體如何對抗超級細菌
    人類一手打造的超級細菌,反過頭來又毒害著人類。在上文提到的「鮑曼不動桿菌」就是全球六大「毒梟」之一。鮑曼不動桿菌(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眼看著Patterson危在旦夕,醫生們已經向超級細菌舉起了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