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急降1000米? 攝影:拉上窗簾
拉上窗簾/文
8月20日,很多新聞媒體報導國航CA1704航班「2分鐘突降1000米」。聯想到前不久,也有很多媒體報導某航班「2分種突降6000米」——為預防下次發生「2分鐘突降10000米」的報導,拉總覺得有必要寫上幾百字,提醒大家佛系對待。
飛機上升和下降通過調整尾部的「水平尾翼」實現,上升/下降的幅度叫做「上升/下降率」。在波音和空客這些民航客機上,改變"VERT SPEED"是經常要用到的操作,它屬於「自動駕駛」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它怎麼操作,可以翻閱前天拉總推送的「五分鐘學會開飛機」。
圖:水平尾翼 攝影:拉上窗簾
VERT SPEED的單位一般是英尺/分鐘,它最大可以設置為多少呢?在《波音737NG手冊》裡,給出的數值是-7900至6000,也就是說737下降時每2分鐘最多約4800米,上升時每2分鐘最多約3650米。A320性能與波音737相仿,因此若新聞報導中超出這個數值,基本上可以認為是「棒槌」!
以上是「極限能力」,運輸乘客時不可能這麼離譜。如果你經常坐飛機,能發現每次都是18分鐘左右才宣布「到達巡航高度(一般是10000多米)」;而下降時,有的甚至提前40分鐘就宣布「開始下降」。如果按「18分鐘爬到10000米」計算的話,飛機起飛時的上升率應該在1800左右——當然,這也與飛機的性能和載重有關。
圖:上升率與性能和載重有關 攝影:拉上窗簾
無論上升或下降,飛機都是按照「離場/進場航線」階段性進行的。飛機就像空中橫七豎八的噴氣式飛彈,不按路線飛行極容易相撞。不同的路線決定了需要使用的上升/下降率。通常地,上升率會維持在1400-1800左右,下降率可能偶爾會稍大,但不太可能超過4000.
飛機在航路上有時會遇到氣流,就像開車時遇到路面有坑一樣。如果飛行員預估「坑」會持續,就會申請避開(上升下降繞道的都有)。前天CA1704的情況,應該是遇到了晴空湍流,乘務員受傷後,飛行員申請降低高度躲避。而「2分鐘1000米」等於下降率1600,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
圖:下降率1600很正常
我國坐過飛機的人很少,熟悉民航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當「大V遇到強氣流時」,難免將其形容為「驟降數千米」;而少數媒體不學無術,個別報刊為博取眼球獲利,添油加醋搞到人心惶惶,給民航安全抹黑,也是很無奈的事情。建議官方媒體在發稿之前,先向專業人士諮詢,免得貽笑大方。
拉總小時候,有同學炫耀說他舅舅有一部「彩色照像機」。現在想來,30多年過去了,在某些領域知識普及上,我國依然處在「彩色照像機」時代。這與經濟發展水平有關,著急不得,勸大家最好「佛系對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