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知行君在搜尋引擎上搜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習英語?」,結果讓知行君非常震驚,竟然有1億左右的相關結果。隨著國家日益強盛,不少國人的心態也在發生改變,從最初擠破頭地學習英語,現在開始牴觸英語,甚至認為國人就不該學習英語。對於這種盲目自信的人,知行君只想「呵呵」。
對於國家的發展,知行君不用做過多贅述。知行君只想說明一點,國家強大並不代表我們就不用學習英語,而且學習英語並不代表我們不愛國。相反,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國外先進的文化和科技,來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如果國人不再學習英語,那麼如何跟西方國家進行交流,沒有交流怎麼能夠進步?
拋開其他不說,知行君認為那種自以為自己會兩句英語,就拽得不行的人最可惡。總覺得自己的英語水平很高,實際上他們只會淪為別人的「笑柄」。比如我們常常聽到一句口頭禪「誰在乎」。知行君相信這種人會特別迅速地說成「who care」。
在這裡,知行君要非常嚴肅地告訴你,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其中「who」在這裡泛指任何人,也就相當於「anyone」,學過英語語法的都知道,「anyone」屬於第三人稱單數,所以應該用「cares」。正確的表達也就是「who cares」(誰在乎呢)。例句:Any idea who is going to be here this weekend?(知道這個周末誰要來嗎?)-- No. Still, who cares?(不知道,不過,誰在乎呢。)
說完上面這個短語外,知行君再告訴大家另一個高頻率口語「I don't care」,翻譯成中文就是「我不在乎」。除了這個以外,還可以用「I could care less」、「Not my problem」來表達,至於「take care」,它有「小心,當心」的意思,不過在口語中,它常常用來表示「走好,慢走,保重」。例句:Thanks for having your meal here. Please take care.(謝謝光臨,您請慢。)
在文章的最後,知行君想要重申一點,學習英語並不是一種崇洋媚外的行為,它是我們了解國外文化的重要方式,而且作為語言本身,它應該是無國界的。不過就目前的英語教育現狀,知行君覺得需要進行改革,否則國人會在「啞巴英語」的歧途中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