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巨石陣旁發現新石器時代村落(圖)

2020-11-25 搜狐網

  據新華社電考古學家1月30日發表研究報告說,在英國史前巨石陣附近發現了一個新石器時代的村落遺址,並認為當初居住在那裡的村民就是巨石陣的建造者。

  法新社1月30日援引考古隊專家的話說,這個遠古村落曾居住有數百村民,坐落於杜靈頓垣牆旁邊,距世界文化遺產巨石陣遺址約3.2公裡。英國設菲爾德大學考古學家邁克·帕克·皮爾遜是考古隊成員之一。他說:「我們利用英格蘭遺產委員會提供的磁力探測設備偵測到大約12個爐灶——整個河谷看起來滿是房屋。

」他說,遺址中木製房屋均為正方形,邊長約為4.3米,外觀同蘇格蘭海域奧克尼群島上同時代石制房屋十分相似。皮爾遜說,考古隊「已掘出摺疊箱形床、木製梳妝檯或碗櫃的輪廓」,經碳14測年,認為這些物品可追溯至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500年之間。

  考古學家認為,村落存在年代與巨石陣建造年代大致相符,因此認為村民曾參與擺放巨石的工程。雖然此次考古活動目前僅局限於杜靈頓垣牆附近的一個較小範圍,但這些發現讓考古學家更加相信,巨石陣並非獨立存在,而是一個大型宗教設施的一部分。

  另外,皮爾遜認為,遺址中挖掘出的豬骨骼顯示,它們被宰殺時只有9個月大,由於這種豬每年春季產崽,所以它們應該是冬至的祭祀品,從而證明整個宗教設施是為冬至祭祀所建。

相關焦點

  • 又添新謎:英巨石陣附近發現新石器時代大型豎井圈
    當地時間22日,考古學家表示,在英國英格蘭西南部的巨石陣附近,發現了擁有至少4500年歷史的大型豎井圈遺蹟,這可能是英國最大的史前構造物之一。資料圖:當地時間2015年12月22日,英國索爾茲伯裡,民眾來到古老的巨石陣進行一年一度的狂歡,迎接冬至。
  • 56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們就開始製造人工島嶼
    鳥瞰Bhorgastail湖,這個小島顯然是由巨石構成的。蘇格蘭周圍的數百個小島並不是自然形成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它們是大約56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人用巨石、粘土和木材製成的贗品。但許多考古學家認為克蘭諾人是在距今更近的時期,大約在2800年前的鐵器時代。研究人員在研究報告中寫道,根據現代潛水者在附近發現的陶器碎片,這一新發現不僅表明這些克蘭諾化石比之前認為的要古老得多,而且它們很可能是新石器時代人類的「特殊地點」。
  • 中石器時代的主要特徵,新石器時代主要特徵,銅石時代的主要特徵
    在世界範圍內,中石器時代文化分精石器文化和粗石器文化兩大群,前者以幾何形細石器為代表,屬採集漁獵文化,這種細石器,是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刀,鑲嵌在骨、木柄上作複合工具使用。在我國,中石器文化發現不多.在陝西大荔發現的沙苑文化和河南許昌發現的靈井文化,都是以細石器為特徵,是從細小的石核上剝落下石片,一般缺少加工。
  • 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文化,原始農業發達的標誌
    大家好,我是石林芳,現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農業。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已發掘出有豐富的、反映當時經濟狀況的實物資料,據現有資料,可以看出新石器時代的經濟狀況,包含有農業、養畜、漁獵和採集、手工業等幾種成分。
  • 石首發現新石器時代「姊妹古城」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劉暢、通訊員範傑、程峻報導:20日,考古專家勘察認定,石首新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城遺址與走馬嶺古城應為「姊妹城」。2002年,國務院將石首走馬嶺新石器古城遺址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今年6月1日,荊州市博物館等10多位考古專家在與走馬嶺一河之隔的屯子山村勘察時,意外發現了一座新的神秘古城。
  • 新石器時代的氏族社會,其運行機制是什麼樣子的?
    在人類進化史上,新石器時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點,在這個時期,人類在體型和智力上已經和現代人相差無幾,而在生產生活以及社會結構上則處於摸索階段。可以說這段時間人類部落採取了怎樣的社會結構,對於之後文明形態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那麼新石器時代,中國的仰韶文化以及河姆渡文化,又是以怎樣的方式來運行的呢?
  •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新石器時代晚期,即仰韶期或彩陶期,也即是公元前二二〇〇到一七〇〇年間的這一個時代;在中國史上有其重要性。如歷史時期的商代或小屯期,雖不是直接繼續仰韶期的,然它的文化卻與仰韶期有淵源關係。
  • 寧德中心城區首次發現新石器時代生活工具 距今3000多年前
    蕉城區博物館館長鍾榮富供圖東南網寧德8月19日訊(本網記者 陳翊群 實習生 陳派焱)「寧德中心城區之前並未發現過新石器,(近期)石錛的發現,為新石器時代的研究增加了一個實物證據,填補了城區範圍內無古人類遺址的空白。考古學家可藉此研究原始人的生產、勞作情況,這對研究蕉城區商周時期古人類的生產生活狀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 英國巨石陣巨石來源被發現
    位於英國倫敦西南部100多公裡的索巨石陣,又稱索爾茲伯裡石環、太陽神廟、史前石桌等,是歐洲著名的史前時代文化遺址,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索爾茲伯裡平原。這些巍峨巨石呈環形排列,屹立在綠色曠野間,成為英倫三島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遺蹟之一。
  • 看見文物|仰韶彩陶工藝精品——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於1955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半坡。為新石器時代前期陶器,多作為兒童甕棺的棺蓋來使用,是一種特製的葬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於1995年5月25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新石器時代人面魚紋彩陶盆 楊曉君攝這件彩陶盆以細泥為原料,捏成型後著彩放在窯裡燒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較深。盆內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藝的代表作之一。
  • 河南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
    該書有助於全面、深入地認識和掌握河南新石器文化的發展進程,對認識當時的社會結構具有重要意義。(258)  略論我國新石器時代彩陶上的玉器圖案(263)  龍年話龍源(273)  仰韶文化魚紋研究(277)
  • 英國巨石陣附近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住的是是建造者,還是聚攏者
    科學未萌時代,人們習慣把一切解釋不了的現象,統統推給神和鬼。科學相對發達的今天,人們對於仍然還無法解釋的現象,雖不好再繼續推給神和鬼,但許多人甩鍋偷懶的習慣「濤聲依舊」。甩給誰?要麼甩給「外星人」,要麼甩給「時空穿越」。
  •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新石器時代三孔石刀 2020年05月21日 14:57 來源:收藏快報 作者:劉東 字號 內容摘要:石刀是一種作為切割之用的石質工具,用途較為廣泛。
  • 內蒙古發現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居住遺址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21日電(記者勿日汗)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鑲黃旗草原上發現一處距今8400年—7600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這一被命名為乃仁陶勒蓋遺址的大型新石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內發現房址270餘座,房址內有二層臺、柱洞、火灶。房址出土遺物有動物骨骼、陶片、骨器及大量石器。考古人員根據乃仁陶勒蓋遺址出土的遺物初步判斷,其年代與裕民文化類型相當。裕民文化是2015年發現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新類型,被認為是我國北方草原新石器時代的開端。
  • 考古資料證實 新石器時代北京人開始用火塘(圖)
    圖為東胡林遺址試掘現場  北京東胡林遺址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轉自搜狐  本報訊根據試掘獲得的考古資料,文物專家已經初步認定北京東胡林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的發現,填補了自山頂洞人以來華北地區人類發展的空白,為研究華北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及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資料。
  • 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在我國廣泛地區分布在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中原地區·蘇北地區·太湖流域·浙北地區·以及長江兩岸·華南地區等。同時這些文明高度發達的地區都出現了陶器工藝與陶器文化。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就發明了陶器。
  • 黃陂張黃家灣新發現32座新石器時代墓葬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     2003年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的張黃家灣古墓群發現的陶器。  市文物考古所供圖  武漢晚報訊(記者萬建輝)考古人員在位於黃陂區橫店街張黃家灣東北部與漢十高速交會處,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墓葬群,在1000平方米範圍內已確定墓葬32座。  19日下午,記者隨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來到發掘現場。現場已挖掘出數十個10到20釐米深不等的探方,部分探方上蓋有黑色薄膜。因近日下雨,不少探方積水。
  • 我國主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居民點星羅棋布。但是,正如過去人們常說的,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裡不僅多次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和文化遺物,也是最早進入新石器時代的地區。陝西沙苑、山西懷仁、河南許昌、北京門頭溝等地都發現了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遺存。
  • 人類的發展: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
    中石腸時代和新石分時代中石器時代是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的過渡階段。它相當於蒙昧時代高級階段,約開始於一萬五千年前,考古學上通常把它劃入新石器時代,即新石器時代早期。這個時期,在石器製造方面的進步是,出現了製造精細、體積較小的石器。
  • 樂安縣發現古遺址群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有意義
    樂安縣境內發現的東漢墓葬東漢灰坑出土的器物出土的釜  對研究贛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出土文物遺存特徵的對比認識,可知萬崇月形山遺址時代為新石器中晚期,是在樂安縣境內首次發現新石器中晚期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