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勇敢的一步!患1型糖尿病的他,向她求婚了

2020-12-01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24歲的小雨和25歲的小玉同是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超過十年。今天(8月8日),在病友們見證下,小雨向小玉求婚了!雖然,1型糖尿病目前不可治癒,但愛,讓他們邁出了最勇敢的一步。

  小玉和小雨六年前在江蘇省人民醫院1型糖尿病患者組織"南壹社"上相識。兩人都是在10多歲時,查出患有1型糖尿病,病程都已超過10年了。

  同是病人,更能互相體諒。但小玉說,兩人在一起,並非因為「同病相憐」。

  小玉說:「我們走到一起,不是因為任何疾病的問題,只是覺得兩個人合適、相愛,就可以在一起。」

  「南壹社」一號社員徐老也來到現場。他今年69歲,是社裡年齡最大、病程最長的患者。今年,正好是他和妻子結婚30周年。夫妻倆為兩個年輕人,送上了祝福。

  目前,我國有500萬以上1型糖尿病患者。醫生介紹,1型糖尿病是由免疫缺陷導致,多發病於兒童、青少年,患者病程長、需要終身注射胰島素。1型糖尿病目前不可治癒,但只要早發現、早治療、科學管理,患者可以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濤說:「心理健康,家庭環境的和諧、甜蜜,對病人的生存質量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醫生提醒,1型糖尿病需要早發現、早治療,如果孩子出現「三多一少」,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測血糖。發現孩子得了1型糖尿病以後,也不要灰心,每天做好控糖治療、定期到醫院做動態評估,每年做一次身體功能測評,就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汪樂萍 編輯/高若婷)

相關焦點

  • 1型糖尿病他19歲患上1型糖尿病,為什麼還可能恢復?
    2周之後,他去醫院檢測,發現空腹血糖為218 mg / dL(正常值約為70 — 100 mg/dl),糖化血紅蛋白HbA1c為9.2%(正常值4%~6%)。最終確診為1型糖尿病,醫生隨即就讓他嘗試外源胰島素來控制病情,並且吃傳統的糖尿病飲食,即每天6餐,每天含有240g碳水化合物。
  • 『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研究支持免疫療法
    論文通訊作者,法布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兒科醫生Teresa Quattrin指出,這是「向『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減少胰島素劑量能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少發生低血糖,維持門靜脈胰島素水平。」
  • 三項研究證明食物種類和吃飯順序都會影響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2019年8月3日訊 /生物谷BIOON /——三項新的研究表明,你吃的食物種類,甚至你吃的順序都會影響你患2型糖尿病的機率。這些提交給美國營養學會的研究發現:轉向以植物為主的飲食(但也包括肉類和奶製品)可以將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60%。
  • 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久?專家2型壽命縮短10年,1型縮短20年
    穩糖君經常遇到別人問:患糖尿病最多能活多少年?糖尿病有能活過30年的嗎?這些人可能是對自己的病抱著沮喪又悲觀的心情,也有可能只是想知道一個答案。糖尿病影響人一輩子的事,那它會影響壽命嗎?患上糖尿病是不是熬不過30年?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預期大概壽命是多少?
  • 12歲診斷1型糖尿病,與糖尿病抗爭17年,她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有時我討厭糖尿病。其他時候,我為自己的堅強而感到自豪。無論如何,我真的不知道有什麼不同。 上一分鐘我感覺還好,下一分鐘我好像快要死了,這種感覺對我來說是很正常的。 我患糖尿病的時間比沒有患糖尿病的時間長,我幾乎不記得沒有糖尿病的生活。它已成為我的一部分。
  • 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有多高?《自然醫學》定義6種糖尿病前期亞型
    中國人口糖尿病發病率可謂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根據2020年最新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達到12.8%,糖尿病前期比例為35.2%,糖尿病患者總數1.298億。基本上10個人裡就有1個是糖尿病患者。這一比例著實驚人。
  • 最新研究表明;糖尿病新藥特普珠單抗,有助於延緩1型糖尿病發作
    最新研究表明,特普珠單抗可延緩家族增加1型糖尿病的發生風險。特普珠單抗如何在新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發揮作用,現在將在研究中進行調查。她是慕尼黑赫爾姆霍茲中心糖尿病研究所主任,慕尼黑技術大學糖尿病研究小組組長,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成員。
  • 《戀愛相對論》任玥甦醒後患上失憶症,喻威向麗人再次求婚
    前次拍戲每一句他說完都會加個「思密達」我就曉得他說完了,如今徹底不必。最早跟他協作不太敢跟他說話,這次他用中文跟我溝通,我覺得他前進很大。樸海鎮也曾在採訪中表示張儷是他來內地拍戲至今協作過最秀麗的女藝人。天娜向姜瑞借錢替杜鵑還債,姜瑞雖不樂意但被迫屈從。成斌帶達子回家見父母,郝亞軍正式宣布任玥進駐郝家。任玥嫉妒麗人搶走屬於自己的幸福,她私下向麗人發出挑戰。
  • 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1型糖尿病,幾乎是「與生俱來」,發病年齡較早,患者帶病生存時間長,負擔也因此更重。昨天,江蘇省人民醫院1型糖尿病冬令營在南京舉行。對於1型糖尿病的治療,江蘇省人民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楊濤教授帶來了最新消息:1型糖尿病將來可能有疫苗了。
  • NEJM:保留胰島素分泌 免疫療法向「治癒」1型糖尿病再邁進!
    論文通訊作者,法布羅大學(University at Buffalo)兒科醫生Teresa Quattrin指出,這是「向『治癒』1型糖尿病邁出的一步,減少胰島素劑量能帶來很多好處,包括更少發生低血糖,維持門靜脈胰島素水平。」
  • 1型、1.5 型、2 型、3c... 糖尿病分型最新盤點!
    1 T1DM 刪除 1A 和 1B 兩種免疫學分型 既往,T1DM 根據是否伴隨免疫學指標分為免疫介導性 1 型和特發性 1 型。這兩組 T1DM 以前也被稱為 1A 型「自身免疫型」和 1B 型「非免疫型」糖尿病,但這一術語不常使用,在臨床上也沒有幫助。因此,新版指南僅提及 T1DM,不包括 WHO1999 年分類中使用的亞型。
  • J Mol Med:新型血液檢測手段提前診斷1型糖尿病
    2015年7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在患早期1型糖尿病患者的機體血液中發現了一種循環的特殊小分子
  • 英研究人員發現,"超級豌豆"可以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發表在《自然食品》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種皺褶的豌豆可能有助於控制血糖水平和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的風險。科學家說,以整個豌豆種子或麵粉的形式將"超級豌豆"加入食物中,可能幫助解決全球2型糖尿病流行。研究的重點是一種天然的皺紋豌豆,雖然在基因上與超市冷凍食品通道中通常發現的普通光滑豌豆相同,但由於自然突變,含有更高數量所謂的抗性澱粉。
  • 4歲女童患上糖尿病還酮症酸中毒,需終身依賴胰島素
    家人趕緊將其送到淮安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結果很是意外,園園不但患Ⅰ型糖尿病,而且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情況兇險。好在經過醫護人員全力救治,園園轉危為安,但她需終身依賴胰島素以控制其血糖值。急診科根據園園的情況急查了血糖,發現血糖是28.12mmol/L,據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主治醫師於春琳介紹,該血糖值已遠超正常隨機血糖最高值11.1mmol/L,加上園園出現精神反應很差、呼吸急促、還有明顯脫水等症狀,醫生判斷她合併有酮症酸中毒。
  •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
    只要敲掉1個基因 無法治癒的糖尿病就治好了?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只要從胰島素分泌細胞中敲除一個基因,就能防止小鼠患上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患者——曾經也被稱為青少年糖尿病患者——極少或是根本不分泌胰島素,因為他們的體內存在多種抗體,會殺死分泌胰島素的胰島B細胞。在此之前,1型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病人的餘生必須通過嚴格的飲食、血糖測量和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研究團隊選取了血清內存在相應抗體的小鼠,在免疫反應開始前,就從B細胞中單獨去除一種叫做IRE1-alpha的基因。
  • 我國每14人就有1人患糖尿病 中國糖尿病患者數量多少
    作為娛樂圈知名經紀人,楊天真在社交平臺向網友宣告,為了治療糖尿病,她選擇進行「切胃」手術。楊天真在微博中寫道,「我糖尿病已經六年了。」6年前,楊天真才29歲。因為症狀隱蔽,糖尿病也被稱為「無聲的殺手」。其併發症累及血管、眼、腎、足等多個器官,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 1型糖尿病疫苗將於2018年在芬蘭進行人體試驗
    過去25年來芬蘭的研究人員一直在調查兩者之前的關聯,現在他們相信他們已經發現可以引發1型糖尿病的特定病毒組。在開發原型疫苗後,該團隊表示這種疫苗將於2018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雖然不像2型糖尿病那麼常見,但1型糖尿病仍然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人。
  • 醫學生手寫「實驗報告」向女友求婚
    「這是我見過最浪漫的『實驗報告』了!」11月28日晚,川北醫學院的操場上擺滿了蠟燭和氣球,引來了不少同學和老師圍觀。原來,這是該校大四男生楊馳的求婚現場,女友系該校2019屆畢業生。現場,他用手寫創意「實驗報告」向女友求婚,引來同學們的陣陣歡呼。
  • 得了1型糖尿病就要不久人世了?
    (本文作者吉林省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副主任 李可心副主任醫師) 今天出診遇到個患者,看病過程中反覆問給他確診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因為他聽說1型糖尿病就必須打胰島素,而且併發症出現得早、一般不會活太久。所以非常在意自己是否為1型。
  • 2型糖尿病來襲
    如今研究者在許多年紀非常小的瘦人中也發現了2型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這就打破了人們一直以來的想法,即年紀較大的肥胖個體往往患2型糖尿病風險高一些;研究者指出,我們不光要關注良好的飲食和鍛鍊,更應該知曉哪些群體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高一些,這包括了許多種族的人群,比如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群體以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群體等,在研究者的臨床實踐中,他們對青少年甚至7歲大的兒童進行過研究,同時還對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