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軍自豪的擲彈筒到底有多厲害?老兵:遠比機槍可怕

2020-11-22 騰訊網

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恆。

二戰時期,日軍的大多數士兵,會攜帶一種裝備,這種裝備的名字叫做擲彈筒。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憑藉著擲彈筒,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即便是實力強橫的美軍都吃了虧,可見擲彈筒的作用有多大了。實際上這種武器,也是日軍引以為傲的一件裝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戰日軍所使用的擲彈筒到底有多厲害。

一、發明擲彈筒是為了節約軍費

日本使用的擲彈筒,並不是什麼新式武器,只不過把迫擊炮進行了簡化,所以也被稱為輕型迫擊炮。

主流的兩款擲彈筒分別是十年擲彈筒和89式擲彈筒,從重量上來看,擲彈筒更適合單兵攜帶,十年擲彈筒只有2.6千克,89式擲彈筒也不過4.7千克。而同口徑的迫擊炮,至少也有6公斤重,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擲彈筒其實就是簡化版的迫擊炮。

別看二戰時期的日軍很喜歡用擲彈筒,但實際上最初發明擲彈筒,並不是因為它的殺傷力出眾,而是造價比較低,大批量的製造也是為了節約軍費。在昭和19年,99式迫擊炮的成本是1840日元,97式迫擊炮4500日元。

一門89式擲彈筒的成本只有230日元,價格上的差距非常大。230日元的造價,比一支步槍的成本都要低,有不錯的火力和極其低廉的造價,意味著日本可以大規模量產,發放到步兵的手中。一直到日本戰敗投降前,89式擲彈筒仍在服役。

二、擲彈筒兼顧了機動性和殺傷力

日軍的擲彈筒之所以能在戰場上大放異彩,就是因為這種裝備兼顧了機動性和殺傷力,介於步槍和迫擊炮之間。以89式擲彈筒為例,只有機槍重量的幾分之一,即便是和炮彈一同攜帶,也不會成為士兵身上的累贅。

當然重量輕的好處不止如此,因為足夠輕便,所以擲彈筒的機動性要比迫擊炮靈活得多。不僅能夠隨時向遠處的敵人發起進攻,也可以在衝鋒時進行火力交叉掩護,這是一般的迫擊炮完全做不到的。

在保證了輕質和靈活的前提下,擲彈筒的殺傷力也十分出色。擲彈筒可以打擊隱蔽的敵人,射程在500米左右,殺傷半徑達到了8米左右,除了能夠殺傷部隊之外,還可以戰壕和陣地,打擊對方的火力區,日軍甚至還曾用擲彈筒投射生化毒氣彈。

三、太平洋戰場上美軍曾吃過大虧

在日本和美國交手後,美軍憑藉著兇猛的火力牢牢壓制了日軍。在這種被動挨打的局面下,擲彈筒發揮出了它的兩大優勢。美軍的M2迫擊炮射程達到了1.8公裡,還有軍艦飛機的支援,日軍自知不敵,便開始退守島嶼腹地,建造防禦工事。

因為日軍的工事繁多,美軍不得不逐個清掃。而日軍則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藉助輕便的擲彈筒,不斷對美軍發動進攻和騷擾,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和困擾。美軍雖然火力兇猛,但是卻很難鎖定日軍的位置,只能硬著頭皮和日軍打爭奪戰。

除此之外,美軍在繳獲了日軍的擲彈筒後,因為使用方法錯誤,也鬧出了不小的烏龍。因為擲彈筒的臺座是弧形,又剛好能夠放在大腿上進行固定,所以美軍把這種擲彈筒稱為「腿上迫擊炮」,還專門拍攝了照片宣傳使用方法。

一些美國士兵在掌握了「使用方法」後,原本打算以牙還牙,用擲彈筒對付日本人,結果很多美國大兵都被擲彈筒的後坐力誤傷,不是脫臼就是骨折。在烏龍發生之後,美軍又發布了一項聲明:不準把擲彈筒放在腿上發射!

擲彈筒這種裝備,幾乎貫穿了整個二戰時期,我國在抗戰時期為了對付侵華日軍,也仿造了不少擲彈筒,以增強戰場上的火力。

不過隨著二戰的結束,各國的軍事水平不斷地提高,在二戰戰場上表現出色的擲彈筒,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被其他的先進武器取代了。

一方面是因為迫擊炮的造價越來越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擲彈筒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例如射擊的精準度不夠,射程甚至比不上一些步槍等等。

作為簡化版的迫擊炮,這些缺點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在當時它的用處遠大於缺點,所以被掩蓋了起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二戰時期的產物,擲彈筒的戰場表現是出色的,以小搏大的武器,依舊有其獨特的魅力。

相關焦點

  • 殺傷200美軍,一發摧毀坦克,日軍擲彈筒發射方式被神劇扭曲了
    ,而一個小隊裡一般會有四個分隊,其中約有1-2個分隊配備了擲彈筒。在短兵相接的戰鬥中日軍經常依靠四通八達的防禦坑道進行機動,隨時以擲彈筒遊擊戰的方式對美軍集結的分隊進行突襲,而美軍卻難以在複雜的戰場上準確找到日軍擲彈筒的位置,還很容易陷入對方機槍和擲彈筒交叉火力進而損失慘重。
  • 南京大屠殺中,100多挺機槍掃射有多恐怖?聽聽日軍老兵怎麼說
    上世紀90年代,日本一位叫松岡環的女作家,採訪了200多位佔領南京的日本老兵,通過這些老兵們的回憶,南京大屠殺中,一些不為人知的暴行,被許多日軍老兵揭露曝光,其中一位日軍老兵的話令人震驚:大規模屠殺俘虜時,有100多挺機槍掃射,數不清的中國士兵倒了下去。
  •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
    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編制為什麼會是甲乙丙丁4個等級?日本是個島國,原則上只要有強大的海軍保衛就足夠了,陸軍屬於次要的。所以,日軍基本上只在戰爭時期擴充大量部隊,和平時期就保持必要的部隊,數量不多。抗戰爆發前,日軍只有17個常設師團常備軍。 這就是日軍的甲種師團,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規模也非常龐大。
  • 92式重機槍射速偏慢,比馬克沁笨重,二戰時日軍為何堅持裝備它?
    馬克沁機槍是自打它問世以來全世界殺人最多的一把機槍,而92式重機槍在他面前連提鞋的資格都不夠,既然如此,為何二戰中的日軍還要堅持使用92式重機槍?甲午戰爭後,日軍開始模仿法國的哈奇開斯機槍,因為當時機槍的發展趨勢逐漸由水冷式偏向氣冷式,所以日本自然也往這個方向努力,其實說到底還是自己沒有掌握水冷式機槍的關鍵技術。日俄戰爭結束後,日軍自認為掌握了哈奇開斯機槍的關鍵技術,並且覺得自己仿製的並不比原版差,因此決定在此基礎上設計一款屬於日軍自己的機槍,92式機槍就此問世了。
  • 為什麼抗戰時期日軍那麼難打?看一下日軍編制和武器裝備就知道了
    每挺輕機槍編制四人(指揮官、射手、兩名攜彈藥的副射手),每具擲彈筒編制兩人。小隊人數在50到70之間。到1945年,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步兵炮小隊,兩門70mm步兵炮。 二、中隊——步兵中隊轄三個步兵小隊,人數在194到250人之間。
  • 此人是一名二戰日軍,死後葬入烈士陵園,抗戰老兵給他掃墓幾十年
    其實,二戰時期有一部分日軍並不是自願參軍的,他們有些是被當時日本政府給欺騙了,有的是被強行應徵到日本軍隊中。了解抗戰史上的朋友,肯定都聽說過反戰同盟會。抗戰期間,有很多受日本政府欺騙來到中國戰場的日軍,被俘虜之後經過我軍工作人員教導之後,加入到了抗日陣營,為抗擊日本侵略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 我軍為什麼又重新裝備了古老的擲彈筒武器,是不是一種倒退呢
    二戰塑造了諸多戰鬥英雄的同時也刺激了優秀武器的發展,各種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其中就誕生了日軍在中日戰場上最喜愛的單兵支援武器——擲彈筒。這種經典而又古老的武器曾被我國仿製,後退出現役,但後面為何又被我軍重新裝備呢?這是不是一種倒退呢?這要先從其來歷說起。
  • 他用一支輕機槍打啞了日軍據點 卻被長官打了40馬鞭?
    那麼,這備受讚譽的捷克式,到底是一件什麼樣的武器呢?   理想的輕機槍應該是既可以達到重機槍的火力強度又具有步槍的機動性能。捷克式輕機槍可謂兩者兼備。   捷克設計師哈力克一開始就把體量輕便、機動靈活作為新型輕機槍的開發目標。而最終定型的ZB26捷克式輕機槍自重僅為9.6千克,是自動武器中最輕的一種單兵即可攜帶作戰。
  • 二戰日軍有多兇殘?看他們如何對待傷員,簡直可以用泯滅人性形容
    可能提到二戰時期的日本,很多人都狠得牙痒痒,這群沒有人性的東西,簡直與畜牲無異。我們可能是看的日軍對待被侵略國家的軍民時的一些事跡,從而覺得當時的日軍簡直是喪盡天良。如果你了解一些日軍對待自己人的事跡,你就會發現日軍真的已經是泯滅人性了。
  • 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式到底有多強?
    李三萬摘要:二戰時期英國最著名的主力戰機「噴火」,在關係英國生死存亡的不列顛空戰中表現出色,成為挽救英國的大救星,那麼這款明星戰鬥機性能到底有多強?圖1:二戰時期英國著名的噴火戰鬥機二戰時期的噴火式戰鬥機各項性能及其綜合指標是非常強大的,同時因為其造型精美,性能優異,也被譽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 被子彈打中後,到底有多疼,二戰老兵告訴你最真實的感覺!
    這個最有發言權的就是經歷了戰爭,而生存下來的士兵了。一個二戰的老兵,說出了自己中槍之後的感受原來這個二戰老兵是在一次戰鬥中被擊中了小腿,老兵回憶的時候,臉上還有猙獰的表情,可想而知是有多麼疼痛,更可怕的是,當他捂著自己小腿的時候,自己的耳朵又被子彈打飛了,那時候他就想著,死到戰場上了,生無可戀的感覺。
  • 全球「最爛」槍械:一支二戰中被美軍「打罵」,一支日軍大量使用
    提到二戰中有名的槍械,我們馬上就能想到StG-44突擊步槍、德國毛瑟98K步槍、M1加蘭德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等等。這些槍械都被列入到最被士兵們喜愛的槍械隊伍中去。但是也有一些因為作戰性能太差而臭名昭著的槍械,你知道嗎?
  • 二戰傳奇步槍,常能把機槍打到啞火,但為何在戰後被中國軍隊嫌棄?
    二戰時期,美軍曾研發出一款極具劃時代意義的步槍之王,它便是眾所周知的M1加蘭德步槍。時至今日,它的經典性能已是毋庸置疑,畢竟它自誕生伊始,參加了諸如二戰、黎巴嫩登陸、柏林危機和古巴飛彈危機等極具轉折意義的戰事。
  • 帝國陸軍的沒落:簡析二戰日本陸軍裝甲戰術思想落後的根本原因
    引言縱觀整個二戰時期,不論是德軍的閃擊戰戰術,還是蘇軍大縱深戰役理論,都創下了軍事史上輝煌的一頁,標誌著現代機械化戰爭時代的到來。,其實在二戰時期一直是比較低的,相比於歐美國家對坦克在戰爭中作用的認識,那更不在一個層次上。
  • 二戰時期,日軍帽子上的「狗耳朵」實在太有用了
    在看抗日劇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日本士兵有個十分顯眼的特徵,那就是帽子上左右兩片耷拉著的黃布。不只是帽子,就連鋼盔上面都會有這兩片黃布。看起來十分搞笑,我們稱之為「狗耳朵」。日軍的這種設計在當時其他國家軍隊中並沒出現過,那麼日軍的帽子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
  • 芥子氣到底有多可怕?電影顯然削弱了它的威力,真實情況非常恐怖
    在一些戰爭片裡面,尤其是抗日類電影裡面,日軍在進攻的時候,都會使用一種被他們稱為「聖戰瓦斯」的化學武器,沒錯,這就是我們熟悉的芥子氣,在電影裡面,這種芥子氣頂多就是讓士兵們出現中毒的情況,只要帶上防毒面具就沒事了,但事實上,真實的情況遠非我們看到的那樣。
  • 二戰時美軍最傑出的艦載機:火力強大,被日軍稱為「死亡口哨」
    P-51野馬戰鬥機在這些強大的戰鬥機中,美國的P51野馬無疑是名氣最大的一個,有人甚至將它稱為「殲擊機之王」,航空史學界對這一機型有很高的評價,認為P-51戰鬥機到達了活塞式飛機的最完美境界,其飛機機體和發動機都是最成功的
  • 二戰時候日軍究竟有多矮?真實照片告訴你,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
    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同胞喜歡將日本士兵稱呼為鬼子,因為他們的個頭非常矮,看起來就像一個娃娃兵一般,不過雖然這些士兵身高很矮,但是戰鬥力卻非常強,一個鬼子頂的上四個國軍的戰鬥力,雖然這些日軍看起來矮我們一頭,但是平均要犧牲三個戰士才能打死一個鬼子,那麼二戰時候日軍到底有多矮呢?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
  • 太平洋戰爭中,日軍到底有多可怕?美軍:他們不是人,是一群公狼
    有一次,在一場戰爭結束後,日本人並沒有派出軍醫,而是派出兩名士兵,將在戰場上受傷的日本傷兵全部殺死,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不被俘虜,而且還能將藥品資源省下來,由此也可見日本人的殘忍。 在一本介紹日軍士兵的書籍《知彼》中,描述日軍是一群「公狼」。
  • 歷史上過目難忘的照片:圖9日軍到底有多矮?用的步槍都比他們高
    歷史上過目難忘的照片:圖9日軍到底有多矮?用的步槍都比他們高 圖1:奉行武士道精神的日軍有沒有漢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