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恪生
10月26日,星期一中午,自貢市蜀光綠盛實驗學校八年級的英語教師周靜整理好備課本,開始查看學生們的作業。專業紮實肯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能嚴能松、寬嚴相濟,不僅管理班級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還引領教研組不斷成長。
教師們的日常看似普通,卻帶來了這幾年學校不斷刷新的教學紀錄,以及源源不斷的各種榮譽。每一個人成長的背後,都有一個不動聲色的轉變:工作更「走心」了。
「把每個教職工的心點亮,才能點燃他們的熱情。」學校校長楊景華說,3年的體制機制改革,最大的好處就是把每個人都調整到了最好的狀態,把學校變成了學生成長的樂園、教師享受教育事業的家園以及文化氛圍濃鬱的現代校園。
創新:收穫一系列重磅榮譽
七項改革讓蜀光綠盛實驗學校重煥生機
剛剛過去的9月,豐收的季節,蜀光綠盛實驗學校收穫了一系列重磅榮譽:校長楊景華榮獲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稱號,自貢僅3人;張貴蘭榮獲四川省中小學教書育人名師;江雪梅榮獲自貢市中小學鹽都名師;宋世平榮獲自貢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周靜榮獲自貢市優秀教師。據悉,學校有省級名師、名校長、骨幹教師7人、市級教育名師、學科帶頭人17人、市級骨幹教師50人。
學校為何能收穫如此多的榮譽?改革內設機構、培塑學校文化、推動課程建設、創新德育方式、深化教學改革、提升育人能力、探索評價改革……自2016年以來,實行的七項改革,讓蜀光綠盛實驗學校改頭換面,激發內生動力,重新煥發生機。
2016年,楊景華擔任校長後,親自編制學校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學校以「綠色教育」為顯著特徵的品質優良、品格鮮明、品位高雅的公辦義務教育品牌學校的「三品」辦學定位,提出把學校建「成長樂園;教育家園;現代校園」的「三園」目標,堅持以 「三大工程」為策略,以「三項支撐」為保障,推動學校品質發展,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幕後:醞釀半年啟動改革
一個月「頭腦風暴」根本改變治理體系
為什麼要進行改革?學校黨委書記黃顯清回憶,「這一次改革,管理層經過了半年的思考。大家在探討時發現,當前學校的體制機制是數十年前確立的,顯得陳舊低效。」
2016年8月,學校新的領導班子成立。2017年,班子成員開始集體醞釀對學校全面進行改革,在8月假期裡集中「頭腦風暴」。9月,改革正式施行。隨後的幾年,蜀光綠盛實驗學校完全改頭換面。
黃顯清分析,過去學校各部門的職能職責不夠清晰,一件事情幾個部門在管,人浮於事,很多事情部門與部門之間難以形成合力。「比如政教處和教務處,都在管學生,但具體分管哪些細分領域又沒有明確界限。現有的體制機制顯得有些蒼白,不能適應學校高品質發展的要求。過去,部門重點在管理繁瑣的事物,而現在則更注重管好促進學校發展的人。」
現在變成了什麼模樣?「首先,學校的治理體系得到了根本的改變,管理者治理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日常治理變得更加科學、精準、高效、有序。」黃顯清說,其次,從管理層到教師、職工,再到學生,理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學校辦學理念的轉變,也讓校風、教風、學風得到了明顯改善。
「經過改革,學校人文精神發生了積極的轉變。以前,確實存在少部分教師工作不在狀態的情況,但現在教師們積極向上進取創新的風氣越來越濃,連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的氛圍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黃顯清說,同時,通過灌輸「每個人的未來都只能靠自己」的激勵理念,整個教師團隊和學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
轉型:「走心教育」激發熱情
管理層轉變角色將日常管理變為校務服務
通過改革,學校到底發生了哪些可喜的變化?「過去也提了很多次創新、改革,為什麼這次能夠成功?」黃顯清說,本次改革從管理層開始,每個班子成員真正地全身心撲在改革的細枝末節上。先「走心」,再做事,激發起全體教職員工的熱情,帶動全校課堂的創新改革。
對於「走心教育」,黃顯清舉了兩個例子。「過去,每年的評優評先,有的落選教職工認為評選不公平,不服結果,找到領導理論。」 黃顯清說,以前的評選同樣公開公平,但對教職工的業績量化得不夠,缺乏明顯的對比,造成了落選教職工認為不公平的現象。
現在怎樣考評?「我們有一套成熟的評定標準,自身業績佔85%,管理層評價佔10%,群眾評價佔5%,總共有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30多項量化指標,每個人的考評一目了然,大家都沒有異議。更重要的是,通過『走心教育』,讓大家明白,只有拼命創造業績,才能在每年評優評先時佔到一席之地。」
另外一個例子,則講述了教師團隊的熱情被改革充分激發。有一位教師幾年來工作一直不在狀態,屬於「鐵飯碗思想」,關注點不在專業發展,缺少對學生教育的重視,每天得過且過。管理層注意到這位教師的情況後,通過「走心教育」刻意激發她的動力。前兩年三八節,該教師帶領全班做的活動非常有特色,班子成員特意在大會上進行表揚。有一次考試,該教師的班級整體成績突出,學校特意在大屏幕上進行展播,大大激勵了其幹事創業的熱情。現在,這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在同類班級中出類拔萃,班級管理有特色和重點,擅長創新,班上的家長非常認同,讓該教師更加堅定了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的信念。
「走心教育」的成功,體現在帶動了全校教職工的熱情,讓每一個人都認知到「每個人的未來都只能靠自己」,從而主動作為。「過去,學校管理重心放在注重做事,大家關心的是『任務完不完得成』,沒有真正了解教職工和學生的想法和需求,沒有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問題。」
黃顯清說,「走心教育」之所以成為學校體制機制改革成功最重要的一環,是因為管理層將日常管理真正變為校務服務,轉變角色,「走心」地為全校教職工和學生服好務,才能激發所有人的熱情,讓學校走上高品質內涵發展之路,讓每一位教師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讓每一位學生走上自我發展的道路。
蛻變:黨建引領放權賦能
體制機制改革讓學校走出全新發展之路
在楊景華親自編制的學校「十三五」規劃中提到,2017年至2019年,力爭用三年的時間,積極開展三級三類課程體系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核心素養評價、教師專業發展模式、綠色校園文化建設、中心管理運行模式的探索,以綠色、高效的發展方式,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贏得學生健康成長和教師展專業發展,以規模、質量、特色夯實學校的名校地位。
2019年,學校發生了10件大事,充分證明在黨建引領下的放權賦能,重新讓蜀光綠盛實驗學校找到踏上綠色發展快車道的方法:事業規模持續發展、主題教育聚力凝心、校園文化品質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精進、教學質量再創新高、學生成長蓬勃多彩、課程改革深入推進、課後服務有序開展、學術交流輻射全川、辦學條件顯著改善,幾乎每一個領域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3年來的的體制機制改革,讓學校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發展之路。整個改革,最核心的是放權賦能,『走心教育』最終的目的也是賦能。只有管理層捨得放權,才能給教職工賦能,全面激發活力。」楊景華說,2020年1月15日,學校黨政聯席會經研究,作出了推進學校高品質發展的決定,蜀光綠盛實驗學校真正步入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會議認為:高品質發展是學校未來較長時期的基本定位,是學校教育質量提升的戰略選擇,是教育實踐改革的核心突破。會議初步提出了走向學校高品質發展的四大路徑:即推進高品質教育、培塑高品質隊伍、形成高品質管理、建設高品質校園。號召全體黨員幹部、教職員工進一步加強新時代教育的使命感和責任擔當,凝心聚力,創新創造,積極推進學校高品質發展,以更好的教育奠基更好的未來。
「走心教育」、放權賦能、體制機制改革,最終的成效離不開狠抓基層黨建。近年來,蜀光綠盛實驗學校強化支部標準化建設,嚴格落實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廣泛開展「五講五比」「三亮三評」等活動,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戰鬥力,三個支部被市教體局表彰為示範黨支部。
「越來越多的教職工申請加入共產黨,傳承紅色基因,厚植愛國情懷。」楊景華說,蜀光綠盛實驗學校永遠不會滿足於停滯不前,這種教育基因也已經深深地印到每一個教職工的心上,傳導給每一個從學校走出去的孩子,他們將繼續傳承「綠潤生命 盛及未來」的辦學理念和綠盛使命,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