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最怕自己管不住學生,這時候對老師來說,信心上所受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也是會讓老師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其實就是許多新老師剛邁入崗位時,在管理班級體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的事情,特別是自己做班主任時,如果自己上課時,學生還是挺遵守紀律,但是一旦其他課程,學生就皮得不行。
顯然是學生不能保持一個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樣也容易引起其他任課老師的投訴,班主任也是最擔心其他學科老師來投訴說班級學生不守紀律,比較散慢。對於這種情況,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改善學生的紀律問題呢?說到底,光靠老師管還是不夠的,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那麼讓學生來管學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1、無論什麼年級,學生管學生都是一個好方法
即便在小學階段,也是可以採用學生幹部來管理學生的方法來進行的。其實學生幹部的培養也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來達到的,也是學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幹部自製的管理能力既可以減輕老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所以,無論什麼階段的學生,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培養出學生可以管理班集體的能力。
2、培養出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
當然,在培養學生幹部時,不是僅僅讓學生獨立主持幾次活動,或者組織幾次會議就夠了。而應該讓學生幹部通過實踐的工作來培養出一種班集體的共榮辱的使命感,增強其進取的精神,使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從而展現自我,讓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增強對生活的自信心。
3、班幹部、組長的選舉
所以,在對班幹部的運用和培養,除了在組建班委會時可以讓同學們選出他們自己滿意的正副班長,然後還可以選出每一組的組長,組長可以採用輪換制,保證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擔任管理工作。對於學生來說,從小就開始一種自薦的方式來進行選舉,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奉獻精神。
4、給班幹部樹立一些學習班級管理的規則
班長跟副班委選出來以後,還可以設定為每一階段的替換,這樣就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班集體工作的管理。在管理班級體的時候,也要讓學生擔負起教育同學,維持紀律的重任,這並不是要求班幹部給老師匯報某一個同學的壞表現,要避免同學之間造成一種對立的局面,而是給班幹部樹立一些學習班級管理的規則,如果某位同學不守紀律,那作為班幹部應該設法幫助以及制止他這種行為。
5、規範班幹部管理工作的原則
用學生集體的力量去影響不良的行為是最好的一個方法,但因為學生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所用方法是否能夠合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教師要提前向學生幹部傳達管理規則,哪些可以嘗試做,哪一些則要避免。
這樣對新生來說,既能夠運用自己管理的權利,又是在一個可限定的範疇內。這樣也會讓全班同學意識到良好的班集體是要有自己來創造的。這樣讓學生幹部培養對工作的熱情,從有興趣表現上升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了,那麼這對整個班集體的發展和升華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