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也怕管不住學生,如何減少不守紀律和散漫的行為,用好班幹部

2021-01-20 小藝老師早自習

老師最怕自己管不住學生,這時候對老師來說,信心上所受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也是會讓老師感到有些心灰意冷。其實就是許多新老師剛邁入崗位時,在管理班級體的時候最容易發生的事情,特別是自己做班主任時,如果自己上課時,學生還是挺遵守紀律,但是一旦其他課程,學生就皮得不行。

顯然是學生不能保持一個自我約束的能力,這樣也容易引起其他任課老師的投訴,班主任也是最擔心其他學科老師來投訴說班級學生不守紀律,比較散慢。對於這種情況,有沒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改善學生的紀律問題呢?說到底,光靠老師管還是不夠的,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制能力,那麼讓學生來管學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1、無論什麼年級,學生管學生都是一個好方法

即便在小學階段,也是可以採用學生幹部來管理學生的方法來進行的。其實學生幹部的培養也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管理來達到的,也是學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幹部自製的管理能力既可以減輕老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作為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很好的形式。所以,無論什麼階段的學生,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培養出學生可以管理班集體的能力。

2、培養出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

當然,在培養學生幹部時,不是僅僅讓學生獨立主持幾次活動,或者組織幾次會議就夠了。而應該讓學生幹部通過實踐的工作來培養出一種班集體的共榮辱的使命感,增強其進取的精神,使學生自己發現自己的能力,從而展現自我,讓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增強對生活的自信心。

3、班幹部、組長的選舉

所以,在對班幹部的運用和培養,除了在組建班委會時可以讓同學們選出他們自己滿意的正副班長,然後還可以選出每一組的組長,組長可以採用輪換制,保證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擔任管理工作。對於學生來說,從小就開始一種自薦的方式來進行選舉,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奉獻精神。

4、給班幹部樹立一些學習班級管理的規則

班長跟副班委選出來以後,還可以設定為每一階段的替換,這樣就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與班集體工作的管理。在管理班級體的時候,也要讓學生擔負起教育同學,維持紀律的重任,這並不是要求班幹部給老師匯報某一個同學的壞表現,要避免同學之間造成一種對立的局面,而是給班幹部樹立一些學習班級管理的規則,如果某位同學不守紀律,那作為班幹部應該設法幫助以及制止他這種行為。

5、規範班幹部管理工作的原則

用學生集體的力量去影響不良的行為是最好的一個方法,但因為學生還處於一個發展階段,所用方法是否能夠合理,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正確引導,教師要提前向學生幹部傳達管理規則,哪些可以嘗試做,哪一些則要避免。

這樣對新生來說,既能夠運用自己管理的權利,又是在一個可限定的範疇內。這樣也會讓全班同學意識到良好的班集體是要有自己來創造的。這樣讓學生幹部培養對工作的熱情,從有興趣表現上升為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了,那麼這對整個班集體的發展和升華是非常有利的。

相關焦點

  • 武漢老師用戒尺打學生被停課反省,如何使用好教育懲戒權是個難題
    最近武漢的小學老師用戒尺打學生的視頻在網上傳開後,經過當地教育局組成的專門的調查組,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後,給出了處理意見,處理意見果然不出所料,和以往的處理的方法一樣,只要是家長投訴,那麼最後贏的都是家長,輸的都是老師,這次也不例外,這位老師受到了停課反省,向學生和家長道歉,還要通報批評的處理。
  • 新學期老師鎮不住學生,帶班的4個技巧,就是讓學生服你
    開學後,收到不少新老師的留言,滿懷著期望和憧憬迎來自己教學生涯的第一批學生,結果真是小看了這屆小學生,新班主任發現自己根本鎮不住學生。開學第一課,紀律很亂,甚至有學生公開和老師叫板。由於自己本身也很緊張,所以自我介紹和同學們溝通的第一課,不盡如人意,學生們笑老師,家長也認為自己不專業,壓力很大。作為新老師,在新學期如何帶班?
  • 學生態度差、脾氣大、屢屢違反紀律,該怎麼管?給新老師3點建議
    有老師朋友諮詢我這樣一個問題:君山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在家裡就是寶。班裡有個學生對待老師極其沒有禮貌,態度囂張,脾氣還很大。在課堂上違反紀律,出言不遜,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期待您答疑解惑。感恩,感謝!
  • 用好紀律這把鋼尺
    ●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要著眼整片「森林」的維護和管理,治「病樹」、拔「爛樹」、正「歪樹」,用從嚴治黨的尺子來衡量每棵「樹木」,切實履行好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執紀職能。 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 「良法適時推出,規範校鬧行為,減少社會傷害」
    例如雲南高凱老師和學生之間發生了矛盾,家長不僅對高老師採取『武力』,而且還要求高老師拿醫藥費。事情雖然過去後,但高老師感到非常的憋屈,想不通於是就跳河了。校鬧的出現,不僅侵犯了學生和教師的合法權益,也是向法律的底線進行挑戰,促使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發生了問題。本是家庭和社會相互合作一起管理孩子,現在到好它們之間產生了矛盾,最終受傷的是孩子本身。
  • 大學生:如何解讀大學的自由,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
    【引言】什麼是自由,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我想應該是後者。但是不知道你是如何給自由定義的,是身體的散漫,還是心靈的無拘無束。很多人都選擇了前者,因為在他們的理念裡,不學習就是自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追求,所以大學所做的事情也都不盡相同。大家在業餘時間想做什麼都是自己的事情。沒有人有權利去管他們。雖然是這樣,我依然要給所有的學生一句忠告,散漫可以,不要經常做這3件事情,不然會影響以後的事業發展。
  • 分享一份班級e積分記錄和統計的簡易表格模板
    這種方法對小學生尤其好用。對於中學生來說,積分記錄表格、記錄軟體、班級龍虎榜就是更加實用的記錄工具了。當然,只要把積分標準做好,班幹部培養好,積分的生成和記錄那根本不是事兒,沒有很多老師想像的那種複雜,通過兩張簡易的表格就可以完全搞定。
  • 黎曉宏:巡視幹部首先要管好自己,做遵守紀律的標杆
    具體表現為「三個衰減」:一是巡視震懾力衰減,「上面雷聲大、下面雨點小」;二是紀律約束力衰減,對違規違紀行為認識不到位、處理不到位,「高高舉起、輕輕落下」;三是制度執行力衰減,「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嚴格不起來,落實不下去」。管黨治黨、從嚴治黨,寬起來容易、嚴起來難,松起來容易、實起來難,軟起來容易、硬起來難。責任不會自動落實,需要一定的動力與壓力。動力來自擔當,壓力來自傳導。
  • 老師勒令私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自行砸手機,如何評價老師行為?
    從形式上評價老師的行為老師責令帶手機進課堂的學生,自行砸手機,從形式上來說,確實是毀壞財物的行為,但是手機畢竟是孩子自己砸的,不老師親手砸的,如何評價老師的行為呢?本文認為,凡是能違反學校規定,擅自將手機帶入課堂的學生,平時不會很聽老師的話,這些學生對老師的話有很大選擇權,敢於違背老師的話去做違反學校規定的事,因此,老師讓孩子自行砸手機的行為,充其量可以評價為教唆行為。如果從刑法角度上來說,教唆犯一般為從犯,對於故意毀壞財物罪的教唆犯,如果涉嫌價值不是很大,對於教唆犯的行為可能不具有可罰性。
  • 老師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教學能力不足,您認可這樣的老師嗎
    有人問:家長認可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但是教學能力差成績不好的老師嗎?這個問題我從三個方面回答。我是家長我不認可這樣的老師。脾氣特別好,不體罰學生是一個優秀教師的標準之一。如果這個老師脾氣好,好到學生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老師只會無底線地寬容。這樣的老師帶出的班級紀律令人擔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沒有組織性紀律性的班級就如一團亂麻,學習成績就難如人意,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跟這樣的老師學習。如果這個老師教學能力不足更得不到家長的認可。我是老師我不認可這樣的老師。我是一名老師,也曾遇到這樣的老師,做事沒有原則性,管理班級沒有力度。
  • 三個例子告訴你,被各科老師喜愛的學生有哪些特質,成績不在首位
    不可否認,學校裡總有一些學生特別招老師喜愛,如果你覺得這些學生一定都是成績拔尖兒的,那你就錯了,成績拔尖兒自然是有的,但一部分也只是成績平平。有些學生從原生家庭中自帶招人喜歡的特質,有的是在學校的歷練中漸漸成長,日益優秀,說真的,不靠關係,不靠家長背景,這些學生都是憑本事讓老師喜歡啊!
  • 如果你是一名新老師,上課學生老愛講話應該採取什麼措施最有效?
    新學期各個學校一般都會有很多新老師上崗,部分學生,尤其是班裡面一些本來就比較調皮的學生是有「欺生」的現象,對於新老師,他們不是去接受新的管理模式,而是想辦法試探這個新老師是不是能夠管得住他們,所以新老師新接手一個班,總會有那麼些學生不僅不收斂,反而會比在其他課堂上更愛講話。
  • 山東化學老師上課發飆,被學生掛到網上,學生老師誰更弱勢?
    但是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這名老師在課堂上,直接對學生說「滾出去」,並且連續說了2分多鐘,這樣的行為,都不該是一名教師應該做出的行為,嚴重違反了師德的規定。很多網友評論,「這樣的老師,不配被稱為老師。」其實向學生分享自己的喜好沒錯,在課堂上批評學生也可以。
  • 教師打學生手心被通報停課,網友反應不一:「熊孩子」該不該打?
    但絕大多數都會感謝老師恨鐵不成鋼嚴加的管教,越是參加工作後有成就的人,越是感謝老師對自己的嚴厲管教。七八十年代以前的的人上學挨訓挨打是正常現象,那個時期的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僅老師揍,回到家裡,爸爸媽媽也會用腳端,用手扭,甚至用棍子用皮帶打、罰站牆角等行為來訓斥打罵孩子。那時候要是敢和老師頂嘴,學校就會讓請家去學校,挨班主任和教導主任的訓話。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年3月1日起實施,如何讓老師既敢用又用好...
    但總有個別家長會將教育懲戒理解為「體罰」,對教師提出種種無理指責,讓老師們認為「懲戒有風險,教育需謹慎」,甚至對學生出現「不會管、不願管、不敢管」的現象。如何用好懲戒這把尺,既考驗教育者的智慧,還需要家校社「同頻共振」,才能讓教育懲戒的尺子傳遞育人的溫度。【小懲大誡體現「教育智慧」】適當的懲罰,不僅是教育者的權利,也是教育者的義務。
  • 唯愛與信任不可負 天七教師傾情陪伴學生「不打折」
    儘管天府第七中學的老師們第一次接觸網絡直播,但面對直播鏡頭他們依舊輕鬆自如,即便是在家線上教學也絲毫沒有懈怠,用堅定的信念踐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郭君:溫暖善良的暖心大姐姐「相信只要用心,定能克服學習途中的魑魅魍魎。」郭君是位將盡職盡責演繹到淋漓盡致的老師,她隨時隨地可以抽出自己私人空間細細分析學生錯題的原因,並總結規律。
  • 高一學生學習品質下降的原因是什麼?老師、家長如何應對?
    一是不按時,二是上交量小,三是有抄襲現象,很清楚就是偷懶怕累。2,晚自習每節課都安排了老師座班。老師座班不是為了輔導而是為了維持紀律,因為老師的安排一般未考慮是否對應學科自習,這是學習自覺性差的最好證明。3,調查一下學生就知道,很少有人做學習計劃,更沒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寫學習總結,考試反思的就鮮有人在了。機械跟著要求跑,看著隨著別人跑,胡亂應付,沒有方寸。
  • 5歲女童被老師用戒尺狂打8分鐘:體罰,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9月16日,女兒放學的時候,劉先生發現孩子臉上、手上和腿上都出現了明顯的紅腫。 原來事發當天,豆豆因為調皮、又愛哭,不服從管理,被老師拉到了講臺上,用戒尺打了十多下,隨時又被拉到座位上繼續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