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師朋友諮詢我這樣一個問題:
君山老師,您好!我是一名小學老師,感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育,在家裡就是寶。班裡有個學生對待老師極其沒有禮貌,態度囂張,脾氣還很大。在課堂上違反紀律,出言不遜,遇到這樣的學生,老師應該如何處理呢?期待您答疑解惑。感恩,感謝!
我是中學階段的老師,特別小的小朋友的教育,我不是特別了解。
但是小學大段的學生,我覺得可能與中學的情況會比較接近。我談一點兒遇到這類學生的一些管理上的建議:
1、找這個學生單獨談心,了解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些孩子,表面的囂張跋扈可能是裝的,是為了掩飾自己的「自卑」。
在中學裡,我常常發現,很多在老師面前囂張跋扈的學生,在學生堆兒裡,他就慫得不得了。他和老師「裝強硬」,其實是裝給別人看的。
像這樣的學生,你只要單獨耐心地和他談,是可以談出一點兒「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很多老師,就是在得知這些秘密後,就順利成為了這類學生的「知己」,進而在以後解決他們的問題時,會省心不少。這其實就是很多老師為什麼感覺那麼有教育魅力,學生就那麼聽他的話的原因了。
具體怎麼談心,這篇文章裡不多囉嗦了,你可以翻看我專欄裡的相關文章。
2、如果找學生談心沒用,就找家長談。
和學生談心,談的時候,往往很有用,但談完了,他可能很快就忘了,就又再犯了。這是我們老師很苦惱的事情。
屢屢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再又去和學生「老生常談」,我也覺得是挺無趣的。這個時候,我認為應該給我們的談話加加碼,除了找學生談以外,還要找家長談。
並且,你還要把「找家長」這件事,在和學生前面的談話中作為我們的一個點,反覆和學生進行灌輸,這既是對學生的一種心理威懾,同時也是給「叫家長」的行動進行一些預熱。
很多時候,千萬要避免「臨時起意」式的叫家長,你和學生談著談著、談崩了,就一拍桌子,大吼一聲,「把你爸叫來!」
因為這樣做,你也沒準備好,學生也沒準備好,可能引起學生的極端反應不說,你自己說不定也會被弄得手忙腳亂,露了怯,失去了教育上的主動權。
家長來了,我們也不要忙著告狀。可以詢問一下孩子在家的情況,家長對於孩子的期許如何,然後根據家長的反應,再進一步談孩子在校的表現、老師在管理上遇到的困難,最後再表達希望家長協助學校進行解決的想法。
你做到這個份上,明事理的家長,大部分已經主動站起來和你表示不好意思,並和你保證一定會配合學校完成孩子的教育工作了。
這裡,推薦一個我認為對後進生家長挺有效的小方法——報喜!
在和家長的談話中,你可以和家長來一個約定,比如孩子取得進步了,你就給他報喜。如果家長同意了。以後,你也就是一條簡訊的事情,但這卻相當於給孩子戴上了一個緊箍咒。你操作的好的話會達到一種什麼效果呢?當你連續有個3-4次給家長報喜後,你會發現孩子會發生明顯的變化。
這套方法起作用的原理其實很好理解。老師給「差生」報喜,家長新鮮、學生本人也新鮮,效果往往遠好於給「好生」報喜,畢竟,差生被罵多了、家長被埋怨多了,來一個會報喜的老師,他很容易視你為知己嘛!試問,誰又不想得到肯定呢?家長、孩子,都不例外!
當然,這個方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有些老師一看,估計就罵紙上談兵了!但確確實實,有些老師就善於此道,拿捏得很好,讓家長、學生都受益其中!
另外還有一點,以上方法,是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還重視的情況下,才會生效。
但往往,這些孩子最大的問題是,家長不重視。那麼,我們則又要另外想辦法!
3、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教育,該怎麼辦?說一個老師的例子。
很多時候,孩子出現問題,根源是在家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能做的其實很少。
我是認為:
一個老師,只要做到,控制住這個孩子的壞行為,讓他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他就合格了。一個老師,在控制這個孩子不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的同時,如果還能在別的方面發現這個孩子的閃光點,然後放大,給他在學校裡生活下去的希望,他其實就已經很優秀了。一個老師,在上述的前提下,如果還能給這樣的孩子以愛的感化,讓這個孩子能夠走出家庭的陰影,最終成為一個上進、優秀的學生,那他真的已經可以上升到教育藝術家的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