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神經元中特殊的離子通道

2021-02-23 生物通

體內大多數細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讓鉀離子通過的小孔。在控制這些正電荷離子流動的同時,這一通道幫助細胞維持了它的電平衡。

一種特定類型的鉀通道Eag1被發現存在於一些細胞類型:大腦的神經元,生成肌纖維的胚胎細胞,和一些腫瘤細胞中——人們認為在那裡Eag1發揮了一種促癌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Eag1與其他鉀通道的差異,或它的確切作用機制。顏寧再發《Science》文章:解析關鍵離子通道

洛克菲勒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朝著答案邁出了第一步。利用洛克菲勒大學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新設施,他們確定了Eag1的結構。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8月11日的《科學》(Science)雜誌上。

像其他一些鉀通道一樣,當Eag1感知到電位改變時會開放,這正好發生在神經元發送信號之時。在作者提供的視頻中,讓研究人員最感興趣的部分就是通道中跨越細胞膜以黃色和綠色出現的部分。

這包括負責檢測電變化的傳感器(黃色),和形成鉀離子通過孔道的組成部分(綠色)。其餘部分定位在細胞的內部。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另一個叫做鈣調蛋白(紫色)的分子的結構,它結合了Eag1,將Eag1固定在閉合位置。

論文的第一作者、Roderick MacKinnon實驗室的博士後Jonathan Whicher說:「在這一結構中,我們看到了在跨越細胞膜的部分Eag1與其他鉀通道之間一些重要的差異。這讓我們更好地認識了這一通道的組成元件在分子水平上的運作機制,它在正常細胞或癌細胞中的作用。」

這項研究是朝著找到一些分子抑制或控制這一通道邁出的早期的一步。這些分子轉而可以為進一步探究Eag1在癌症中的作用,或開發出新療法提供有價值的工具。

這項研究也填補了在認識鉀通道內部運作機制方面一個重要的空白,這是MacKinnon分子神經生物學實驗室的主要焦點。在2003年,洛克菲勒大學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因首次捕捉到了一個鉀通道的三維結構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原文標題

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K+ channel Eag1 reveals an alternative voltage sensing mechanism

相關焦點

  • 見證離子通道的精彩故事
    今天我們知道神經系統通過電信號傳遞信息。18世紀末,Luigi Galvani首次觀測到電流可以使青蛙的肌肉發生抽搐。20世紀初,人們認識到神經元內電信號的傳遞是通過膜電位的瞬時變化產生的,但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生物的電衝動產生於細胞膜離子選擇性的喪失。
  • AI埋藏在大腦神經元突觸間美妙的電信號中?
    脈衝在細胞內運動,而在細胞之間需要通信的時候,傳遞信息的細胞會從軸突上釋放出小泡,通過這些小泡中的化學物質產生離子流動造成電位變化,在膜外傳播到下一個接收細胞的樹突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叫做化學突觸傳遞,由於過程經過了細胞外,因此這個過程是可以調節的,我們可以通過外接手段促進或者壓抑這個信號,從而幹預這個傳遞的過程和結果。
  • 腦科學日報: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源於腸道;浪漫愛情的神經機制
    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來源:轉化醫學網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近日,由劍橋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那些腦膜內漿細胞分泌的,用於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 《Nature》:回答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歷史謎團
    2020年3月18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證實了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長期假設,代表了對大多數細胞中基本生物過程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 從氯胺酮抗抑鬱新機制探討靶向離子通道的新藥研發
    但它的鎮痛機制並不是像巴比妥類那樣作用在抑制性GABA(A)受體/離子通道上,而是與腦中另一種重要的離子通道——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NMDA receptor,NMDAR)/離子通道密切相關(圖三)[5]。圖三 NMDAR複合物及快速抗抑鬱藥物靶點的模型[6]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氯胺酮迎來了角色轉變。
  • 解析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
    為了獲得這三種離子通道的結構,研究人員利用安裝在伊芙琳-格魯斯-理柏冷凍電子顯微鏡資源中心(Evelyn Gruss Lipper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Resource Center)的儀器捕獲和收集這些離子通道分子在一層薄冰中凍存時的圖片。利用這些數據,他們在單個原子的水平上解析出這些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
  • 新型「晶片上的大腦」:為可攜式人工智慧系統打造神經網絡硬體
    技術遊蕩離子憶阻器,或者說存儲電晶體,是神經形態計算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神經形態器件中,憶阻器將充當電路中的電晶體,儘管其工作起來更像大腦突觸(兩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突觸以離子形式從一個神經元接收信號,並向下一個神經元發送相應的信號。下圖所示:左圖展示了生物大腦中的一個突觸,也是右圖中人工模仿物的靈感來源。右圖是用鐵電隧道結實現的憶阻器,即夾在氮化鈦電極(藍色線)和矽襯底(海藍色)之間的氧化鉿薄膜(粉紅色),矽襯底的另一個角色就是第二個電極。通過改變氧化鉿的極化,電脈衝使憶阻器在高低電阻之間切換,從而改變其導電性。
  • 神經生物學研究的特殊方法
    作為生命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神經生物學是比較特殊的。首先,它的研究離不開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材料與方法。神經生物學的材料與生物學的其它學科一樣,是動物,從低等的果蠅到高等的小鼠、人。神經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同樣離不開核酸的分析與蛋白質的分析,分子生物學的PCR、免疫組化、western blot也是神經生物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 ...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大腦細胞多樣性的...
    2020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基因測序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果蠅大腦中超過25萬個神經元進行分類,繪製出了大腦神經元中基因表達的發育藍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神經元細胞在發育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最豐富的分子多樣性,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此前未知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PNAS:神經元數量在激活誘導大腦神經元興奮性增強的重要性
    2020年8月3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蒲慕明研究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同步激活大量神經元細胞群引起全腦皮層神經元興奮性增強
  • 美發現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通道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歐文分校10日發布新聞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藉助最新發明的技術,看到人類大腦中通往記憶區域的一條通道,這一發現將有助於及早診斷阿爾茨海默氏症(早老性痴呆症)。 公報說,藉助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利用核磁共振儀,拍攝到負責大腦記憶的一條通道的清晰圖像。研究人員對一批18歲至89歲的志願者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測試,取得滿意效果。
  • 每個神經元的效率這麼低,為何還會拼裝成高效的大腦?
    腦科學的發展已經將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研究得很透徹了,總的來說,人類的大腦神經元是運算緩慢、不可靠且低效率的處理器。首先,神經元運算緩慢。我們知道,正常的神經元細胞內鉀離子濃度較高而鈉離子濃度較低,細胞外則相反,鈉離子濃度較高而鉀離子濃度較低。
  • 科學家揭時間快慢奧秘:與大腦神經元活躍度有關
    科學家揭時間快慢奧秘:與大腦神經元活躍度有關   據英國《每日郵報》今晨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兩位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關於大腦感受時間快慢的實驗,讓人們可以通過主觀改變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來影響對時間快慢的感知。  科學家們指出,腎上腺素將會影響大腦神經元的活躍程度。越快樂的時候大腦神經元就越活躍,於是人們就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 Nature:科學家成功創建大腦神經元的基因表達「藍圖」 有望解釋...
    2020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紐約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基因測序和機器學習技術對果蠅大腦中超過25萬個神經元進行分類,繪製出了大腦神經元中基因表達的發育藍圖,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神經元細胞在發育過程中能夠表現出最豐富的分子多樣性,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此前未知類型的神經元細胞
  • 人類的大腦——宇宙中最複雜的事物
    大腦僅佔我們總體重的2%,但內部擠塞著大約860億個神經元,神經元周圍有由18萬公裡長的纖維連接著的萬億個突觸。大腦是一臺巨大的生物超級計算機。大腦中的細胞使用電信號進行通信。當信息傳導時,數千個微觀通道打開,使帶正電的離子充滿並跨膜。之後,每個細胞中有超過一百萬個微型泵將離子移回,以備下一次衝動使用。神經元的細胞體及其連接包含在灰質中,灰質消耗了輸送到大腦的94%的氧氣。不同的區域負責不同的功能,將它們連接在一起是一個脂肪纖維網絡,稱為白質。
  • 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離子通道的球和鏈
    允許鉀離子和鈉離子流入和流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發射」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Weill Cornell Medicine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通道使用「球和鏈」機制來幫助調節其離子流量。
  • 神經細胞膜電位形成的離子基礎
    2、鉀離子滲透通道①這種膜蛋白只存在於某些興奮性細胞膜上。②根據其名稱就知道,這種膜蛋白就是一個鉀離子VIP通道。③據我所知,這個通道沒有門,也就是一直對鉀離子敞開著。2、由於神經細胞膜上存在鉀離子滲漏通道,鉀離子就會順著濃度梯度從膜內溜達到膜外。(用溜達一詞不太正規,應該是外流,但是這是需要外流的鉀離子不多,就可以達到靜息電位了。)這樣膜外就有多餘的正電荷,膜內就有多餘的負電荷,正負電荷隔膜相對,你望著我,我望著你。
  • 人臍帶血來源iPSCs可分化出功能性中腦神經元
    hiPSCs的使用為再生醫學或體外神經退行性疾病模型如帕金森症的治療提供巨大的希望。一直以來,廣泛使用的製備hiPSCs的細胞來源主要來自於成人個體。但成人來源存在這樣一個弊端,即隨著年齡的增加,遺傳突變會不斷的在成體來源的幹細胞或者體細胞中累積,從而導致老化和癌症的形成。
  • 世界上第一個人造神經元造出
    最近,科學家們成功造出了矽片上的人造神經元,其行為就和真的神經元一樣,這是同類研究中的第一個成果,為治療慢性疾病提供了巨大的可能,如心力衰竭、阿爾茨海默病和其它神經退行性疾病。重要的是,這種人工神經元不僅表現得像生物神經元
  • 感知酸味的離子通道可能是它
    最近兩項研究發現,小鼠對酸味的感知與一類在耳中表達的功能基因有關。研究團隊在小鼠模型中確定了這種質子通道的作用,這或許能幫助我們理解味覺偏好的演化過程。 舌頭上分布的每個味蕾中,都包含著一群由味覺神經網絡支配的味覺感受細胞。這些細胞的頂端具有各種各樣捕獲味覺分子的蛋白質,一類被稱為質子通道的蛋白質可以檢測出食物的 pH,完成對酸味的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