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太空探索時代,從少年開始!

2020-12-06 騰訊網

6月29日下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團隊負責人柯海波老師及其團隊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多功能報告廳給眾多師生帶來了關於材料合成與在軌製造的相關主題講座,同時為他們提供關於項目徵集主題的思路和靈感。本次主題講座採取現場培訓與線上直播相結合的形式進行,讓更多的中小學師生得以參與此次培訓,進行互動與學習。

▲柯海波老師

主講老師:柯海波,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特聘研究員,任非晶材料團隊負責人。2012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非晶合金新材料的前沿基礎、應用基礎與科技成果產業化轉移研究。

▲東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史宏凱老師

▲東莞科技館公共教育部卿劍

當天講座上,柯海波老師從太空探索發展歷史講到太空環境的特色並結合「通天法寶」——材料,為大家深入淺出解釋了在太空中做實驗所需要考慮的種種條件,並且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方向,諸如太空零件3D列印、太陽能電池、機械手臂等等。期間,來自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非晶材料團隊的閆玉強老師、透明陶瓷團隊的工程師楊燦燦老師分別為大家現場演示了無線充電和機械手臂。精彩的講解引來掌聲陣陣,現場氛圍也十分活躍,眾多師生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接下來,全市中小學師生都可根據太空探索實驗項目內容設計方案參加活動。東莞科技館將於7月18-20日邀請專家進行初評,選擇優秀項目進行針對性指導,並於9月初組織複評,最終挑選優勝者參加全國徵集活動。

此次我市的徵集活動有以下亮點:

1、頂級專家給我市中小學老師和青少年做科普,面對面授課,激發青少年對太空探索、材料科學以及航空航天知識的興趣,同時為他們提供關於項目徵集主題的思路和靈感。對於初評入圍的項目,還有機會得到專家一對一的指導。

2、複評將採取現場答辯形式進行。每個項目由1至2名代表上臺展示《項目意向書》內容,進行答辯,評審組將根據現場答辯情況評選出各組的一、二、三等獎並頒發獎狀。

3、複評結束後,將組織部分獲獎學生前往松山湖科學城參觀學習,近距離接觸松山湖材料實驗室。

END

相關焦點

  • 美國再次開創時代!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太空探索商業化開啟
    在駐留空間站期間,太空人克裡斯·卡迪西以及太空人鮑勃·貝恩肯執行了多次太空行走。當他們在空間站外看到龍飛船時,盛讚龍飛船相當漂亮。說起來,美國這次載人航天任務之所以會被全世界高度關注,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這是一場完全由私人商業機構開發的一整套載人航天流程,意味著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了更高一級的商業化探索,甚至可以說開啟了由私人商業機構主導的太空探索時代。
  • 撬動人性槓桿,開啟人類太空旅行時代
    只要看一下人類為了挑戰太空頻頻爆炸的鏡頭,就知道太空項目擁有著人類有科技史以來對失敗最高的容忍度。人類也是在一邊爆炸,一邊起飛的過程中,開啟了飛向太空的黃金時代。 60年代的人類在跨入航天時代曾滿懷信心地瞳暻未來,這樣的樂觀情緒一直延續到80年代,在我的童年依然充斥著被對太空的完美幻想、對21世紀美好生活的期待。 「到了21世紀,我乘坐著會飛的汽車,去往月球。」這是我小學寫日記最常用使用的句式,如果我厭惡了扶老奶奶過馬路,我就會開啟一段太空之旅,暫時地逃避一下老師布置日記類作業的痛苦。
  • 「太空時代」
    暫停更新之前,我把所有寫過但沒有發布的文字拼在一起,推送了「少年時代消亡史」系列,然後屬於「北某張」的時代徹底結束了。少年時代已經消亡,至今也沒有回來,今後也不會重現。我尊重時間的流逝,也對自身的改變無能為力。我很喜歡的一段別人對我的評價是:「他那時候很有少年感,因為對於迷茫不必有負罪感,對於游離也是,甚至有時會把它理解成浪漫。」
  • 火星移民計劃背後:商業公司推動的太空探索時代來臨
    馬斯克這兩年被人民群眾廣為熟知主要是因為特斯拉電動車在街上越來越多,不過它另一個身份——太空探索公司 SpaceX 的掌門人卻鮮為人知,在SpaceX 成立15年裡,有過多次為NASA及其他客戶的太空發射火箭的成功經驗,公司開發了可部分重複使用的獵鷹1號、獵鷹9號等運載火箭,其最大亮點就是可「回收復用」,這是過往軍方都沒有實現的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太空梭30年,短暫的服役時間,開啟了太空探索新方向
    太空梭作為航天史上第一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代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方向,在30年的使用過程中為人類探索太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宣告了人類航天史具有時代標誌意義的太空梭正式退役。
  • R1SE曜為名首唱會NGC12星雲已亮起,少年們的炫酷太空之旅即將開啟
    R1SE曜為名首唱會NGC12星雲已亮起,少年們的炫酷太空之旅即將開啟 少年們的炫酷太空之旅即將開啟。
  • 從材料開始,開啟太空探索徵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為青少年教育項目...
    6月29日下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東莞市科學技術博物館給眾多師生帶來了一場關於「太空探索實驗」材料合成與在軌製造方向的主題講座,同時為東莞市首屆「太空探索實驗」青少年教育項目徵集活動提供項目靈感與思路。
  • ...開始奔赴國際空間站之旅。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隨即歡呼「開啟...
    【載人「龍」飛船上天,拜登川普慶賀】香港時間16日8時27分,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搭載4名航天員升空,開始奔赴國際空間站之旅。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隨即歡呼「開啟了載人航天的新時代」,這不僅是SpaceX首次正式商業載人發射,而且還讓美國在太空梭退役後真正獲得自由往返太空的能力。
  • 高舉星星火炬, 開啟時代新篇章
    高舉星星火炬,開啟時代新篇章 2020-11-21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康師傅太空美食家高能上線,少年說:趣味係數五星
    以夢為馬高歌進,定追所懷心中夢,萬份航天作業,描繪出小小少年航天夢。開啟你的想像,美食家也可變身科學家。本該是愛吃的年齡,卻想做個發明者。 把太空美食搬上太空有何難?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現在很多人期盼著人類像中世紀大航海時代那樣,探索和移民太空,這個時代還需要多久才能夠來臨呢?太空移民看起來還是一個很遙遠很科幻的事情,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這件事情已經早就在醞釀中,甚至已經啟動。時空通訊覺得所謂深空「大航海」時代應該從兩個方面來回答,一是人類何時能夠地外殖民,二是何時能夠飛出太陽系。如果只是在地外殖民,在太陽系以內殖民,應該在本世紀就可以開始了,殖民多少不敢說,但只要有一個人在外星球生活就應該算吧?這樣的話,本世紀就一定能夠實現了。
  • 探索宇宙起源!《第二銀河》全球玩家共建和諧太空家園
    大陸地區星門開啟當天,眾多指揮官駕駛太空艦船穿越浩瀚銀河爭奪宇宙霸主,史無前例的星圖規模、真實模擬的太空星系、完美還原的星球外觀,快來《第二銀河》挑戰刺激的蟲洞環境,探尋宇宙起源的奧秘。《第二銀河》大陸地區星門開啟後,遊戲迅速匯聚廣大熱愛太空科幻和星際戰爭的玩家,數以萬計的指揮官在宇宙中遨遊探索,《第二銀河》不僅保留了宇宙原始環境,在遊戲的設計上首次使用了星系驗算繪製技術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自然》雜誌則進一步指出,「中國火星任務的成功發射拉開了全球深空探測時代的序幕」。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
    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自然》雜誌則進一步指出,「中國火星任務的成功發射拉開了全球深空探測時代的序幕」。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新華時評: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時代 陳芳 胡喆/新華社 2019-01-03 19:36
  • 美開啟火星「殖民」時代?
    原標題:美開啟火星「殖民」時代?  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   NASA:發射21顆探測器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共向火星發射了21顆探測器。
  • 「天問一號」開啟全球深空探測時代(國際論道)
    外媒紛紛表示,「中國將成為一個全方位的太空強國」。《自然》雜誌則進一步指出,「中國火星任務的成功發射拉開了全球深空探測時代的序幕」。又一個裡程碑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 太空探索的三種風險
    從幾何意義上來說,卡門線無非是一層包裹著地球的球殼,但是對於處於太空探索時代的人類而言,其象徵意義無異於維京時代那條將陸地與海洋分隔開來的海岸線。實際上,那些跨過卡門線進行太空探索的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在冒險程度和開拓精神上並不遜於維京時代的航海家。將現今的太空探索時代稱作新維京時代也未嘗不可。
  • 美媒:「龍」飛船開啟太空飛行新時代
    報導稱,從表面上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很成功,順利完成了最初艱難的上升階段。報導還稱,他們前往空間站的飛行將完全自主。報導指出,在開展本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之前,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和NASA進行了十多年的合作,以建造一艘能夠安全將人類送入軌道和國際空間站並帶回地球的宇宙飛船。儘管15日的發射只是第一步,但卻是關鍵的一步。NASA負責人類太空探索的官員凱茜·利德斯說:「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過程。想到那些多年來一直為這一任務做準備的人,我激動得難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