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與古希臘的研究思想比較

2020-12-04 凌楓的書洞小屋

本文主要內容出自勞埃德的著作《古代世界的現代思考》,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

勞埃德在他的書中他以亞里斯多德的思想與我國西漢時期的雜家作品《淮南子》為例,對古代中國語古希臘的研究思想做了對比。我們可以來看一看古希臘人和古代中國人對同一個世界所產生的不同的看法。

1、對世界構成的看法

亞里斯多德:月下區(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們所處的世界)的一切事物由土、水、氣、火四種元素構成,月上區(指除地球外的天體,如金星、木星、太陽等)由特殊且高貴的元素——以太構成,他還認為地球應該是球形的。

《淮南子》:地球是平坦的,所謂「天圓地方」。我們對事物中包含的五行屬性更為關注,對它們的相剋相生更加關心,而並非構成其的物理元素。

2、對動物植物分類的看法

亞里斯多德:關注一個確定的、永恆的世界中居住著各種動物植物,並為之命名,描述它們。亞里斯多德關注動物的實體屬性。

《淮南子》:關注每一種所處理的主要動物植物類別的由來,並在總體上對它們的轉化和變形更有興趣。如鯉魚化為龍等等。

3、對世間萬物本質的思考

亞里斯多德:相信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都是有其目的的。有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這四種原因。他認為一切事物都可以找到這些原因,甚至可以構建出一個體系。

《淮南子》:關注過程和狀態。抓住了對事物之間聯繫的把握和認識,總會使用「所以」或者「故」這樣的詞彙,解釋它們變化和形成的原因。

4、對世間萬物追求的看法

亞里斯多德:認為世間萬物有自己的潛能來到達不同程度的「善」(即目的因),並憑藉這種潛能為事物分級,如人類便是夾在神和動物之間的等級。

《淮南子》:不去劃分事物等級,而是描述世間萬物之間的相互聯絡與互相關係。

勞埃德認為這樣的差異來源於中國和古希臘具有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從而對同一個世界的解讀角度不同,進而產生出了不同的結果。但這樣的比較並非為了說明孰對孰錯,而是要說明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科學發達?專家:其實中國古代數學成就遠遠不如古希臘
    我們一直沉浸在中國偉大的歷史中無法自拔,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是領先於西方的,直到清朝才被超越,其實這是個錯誤的認知,其實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遠不如西方的,在很早的時候就埋下了根,在古希臘時期,西方人的數學成就相比於中國就已經超前很多了,我們一起來看看都到底是怎麼回事。
  • 孫曉春:比較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政治思想
    一、比較分析的視角何以必要說到中西方政治思想,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兩者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至遲在這兩種思想傳統產生的時候便已經存在了。中國傳統政治思想產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雖然與作為西方政治思想源頭的古希臘城邦時代大體相當,但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所面對的社會歷史環境與古希臘迥然不同。
  • 海妖與聖人:古希臘和古典中國的知識與智慧
    例如,在古代曾存在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文明,這些文明孕育了偉大的藝術家和思想家,可他們並不知道,同一時刻在千裡之外,也有另一些大藝術家和大思想家在創作同樣偉大的詩歌與哲學著作。古中國和古希臘文明的關係就是這樣。古中國和古希臘文化在似乎不知曉彼此存在的情況下,各自充當了世界文明進程中兩股主要的影響力量。
  • 似神而非神:淺析古希臘神話與中國古代傳說中神靈的異同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柏拉圖、丟番圖、阿波羅尼奧斯、歐幾裡得,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名字,皆是古希臘最傑出的代表,而事實上,在我們研究古希臘文明之時,也不能忘記他那自出機杼又影響深遠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故事,不僅構成了希臘文明的底色 ,同時也在之後影響了歐洲神話尤其是北歐神話的發展。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2018年01月18日 08: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曹青雲 字號 內容摘要:全書用歷史批判的目光審視古希臘哲學,將其放在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
  • 解答李約瑟提出的世紀難題:中國古代科技發達,近代怎麼就不行了
    古希臘自然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的比較古希臘哲學側重於對物質結構的認識,較為典型的有原子論,而且後期原子論的發展已經很接近於近代化學原子論的基本思想了,就連近代化學原子論的創立者道爾頓都不得不承認,他的原子論得益於德謨克裡特的原子論思想。
  • 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思想
    也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討論過的「究竟問題」,「本原問題」世界的「究竟」是物質存在?還是精神意識?這個問題關乎到「腦子裡認識的世界」是否就是「身處其中的現實世界」?按照不同時期對「物質」的認識水平不同,唯物論包含三種形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用自然原因去解釋自然現象,一般把物質的具體形態作為物質概念。近代形上學,用近代科學研究成果來解釋自然界,把構成物質的元素作為物質的概念。辯證唯物主義,將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自然觀和唯物社會歷史觀相結合,把各種物質的總和作為物質概念。
  • 《政治思想簡史》梳理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與人類生活方式、組織形式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情況緊密相連,W.M.斯佩爾曼在《政治思想簡史》中深刻展現了這一點,並清晰梳理了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的政治思想變遷。作者 張弘《政治思想簡史——從古希臘城邦、羅馬帝國到全球化》W.M.斯佩爾曼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早期人類生產力不發達
  • 探尋知識論的思想源頭
    探尋知識論的思想源頭 2019年05月29日 07: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張清俐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中國古代殘疾人保障思想 探析(上)
    中國古代殘疾人保障思想 探析(上) 2019-05-2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桂琰 圖片出自《中國古代殘疾名人畫傳》 ■ 桂琰 我國自古就有扶弱濟殘的文化傳統,有關殘疾人保障方面的思想根基深厚且傳承不殆,隨著歷史推移不斷豐富和發展,更在歷朝歷代指導著殘疾人保障的相關實踐,發揮著能動作用。
  • 海厄特《古典傳統》中譯本面世,闡明古希臘羅馬文化對西方文學的影響
    海厄特《古典傳統》中譯本面世,闡明古希臘羅馬文化對西方文學的影響 2015年10月02日 14: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孫妙凝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孫妙凝
  • 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對應的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哪些人物?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孕育了許多優秀的文化,當然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神話故事,經過漫長的傳承,中國的神話故事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神話體系。而西方普遍遵循的神話體系是古希臘神話體系。
  • 古希臘人如何回答我們的道德困境
    他的批評其實對於整個古希臘道德來說都是成立的。    我們通常會將古代哲學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斯多葛學派、伊壁鳩魯學派、懷疑學派。而這個順序不過是兩個世紀前剛剛建立的。在那之前,人們對於古希臘思想的認識是選擇性的,有所偏袒的。中世紀的人較為了解亞里斯多德和斯多葛學派,而柏拉圖的作品則被遺忘,僅僅《蒂邁歐篇》為人所知。
  • 張巍:紀念戴地安——古希臘文化的人類學探索
    同一年,韋爾南(Jean-Pierre Vernant, 1914—2007)被任命為「高研院」第六部(「社會科學部」)的「研究導師」,開始在古希臘研究領域使用杜梅齊爾和列維-史特勞斯的結構主義方法,從「歷史心理學」的角度探究古希臘人的「思想範疇」的構造方式。
  • 你絕對不知道的古希臘10大稀奇古怪之事!
    在2500年前,在歐洲巴爾幹半島最南端之地湧現出了一大批思想家.他們就像新生兒一樣去探索著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幾乎在那個年代可以研究鑽研或者思考的,都被他們得出些結論出來.他們不少知名實用的成果形成了西方文明的起源,而其它一些比較冷門,實用意義不大和比較限制性的,只流傳在一些古代文獻裡
  • 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古希臘一個非常有名的哲學流派:愛利亞學派。為什麼叫「愛麗亞學派」? 是因為這個思想流派最新發源於古希臘的愛麗亞城邦。他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愛麗亞學派也沿襲了古代「師生」關係代代相傳的傳統,這三位哲學家分別也是師生關係,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
  • 中國古代沒有科學,那四大發明算什麼?我們的智力比西方人差嗎?
    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科學的誕生,長期以來,我們在學習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過程中,總有一些疑問,為什麼科學誕生在歐洲?中國古代到底有沒有科學?諸子百家為什麼不研究科學?
  • 以地理環境為角度,淺談先秦中國和古代希臘文明起源的差異
    全世界文明的發展早期階段產生了許多不同的文明類型,但令人特別關注的是中國先秦文明和古代希臘文明。而地理環境在先秦中國以及古希臘文明形成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古代希臘的地理環境古代希臘是開放的海洋性地理環境,山多地少。
  • 牛頓中年研究力學,晚年研究神學,古希臘究竟帶給了他什麼靈感
    對於牛頓的一生的研究而言,最重要的天文學遺產來自古希臘人,古希臘人不僅像其他古代文明一樣,收集了他們周圍世界的信息,而且他們也試圖用理性來了解宇宙的運作,而不求助於神、巫術和迷信。古希臘宇宙模型畢達哥拉斯的神秘組織。他是一個饒有悄趣的組織,他們不喝酒,不穿毛皮製品並且食素,他們相信靈魂可以離開軀體。同時他們對於數學持有強烈的信念,他們摯愛對稱,並認為,根據他們對聲學和行星軌道運行時間的數學知識,他們認為天空具有音樂的韻律,即所謂的天球音樂。這種觀察事物的方法給予了天文學的發展深遠的影響。
  • 古希臘人認為大地是個球,中國古代的渾天說認為地球一半泡在水中
    但是在中國,地平的大地觀卻根深蒂固。大地是個球歐洲傳統的大地球形觀念,產生於古希臘。它最早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和帕爾門尼德創立,14 其後阿納克薩哥拉斯提出經驗性證明,最後亞里斯多德進行了全面的論證。古希臘人的宇宙觀和地球觀是相互支持的。誠然,歐洲中世紀黑暗時期,古希臘科學的宇宙觀、地球觀被聖經所闡述的觀念所取代,地平的觀念佔統治地位。但是,這並不是說早已受到理論和經驗證明的球形大地觀就完全被徵服。球形大地觀並未完全銷聲匿跡,甚至一些教士也沒有完全忘記它。中世紀有關「對蹠點」是否存在的激烈爭論也說明球形大地觀是不易被完全徵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