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系統的結構》教案

2021-01-09 中公教師網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說出生態系統的概念;

熟悉生態系統的分類及範圍;

說明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說明生態系統的開放性和整體性原理,學會分析並解決生態學上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觀點;落實到現實生活中就是要學會保護一個生態系統;

通過學習生態系統各組分的相互關係及食物網,理解普遍聯繫的辯證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之間的關係和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鏈與食物網;營養級的概念。

難點:

生態系統的各組成成分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營養級的概念以及初、次級消費者的概念以及兩者的對應關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溫故知新)

複習舊課: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初步研究了生態系統,詳細地講述了生態系統的概念,了解了生態系統的範圍,介紹了生態系統的各種類型以及各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適應性特徵,並在最後總結出了所有的生態系統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下面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準備回答問題:

1.什麼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及其無機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

(生態系統是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在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而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

2.所有的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什麼?(既有大量的植物,也有大量的動物,還存在很多微生物)

(學生回答出第一個問題後,以下面的語言引出問題2):

相關焦點

  • 高中生物《生態系統的結構》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1、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2、生態系統的類型:地球上的生態系統可以分為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兩大類。在陸地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等類型。在水域生態系統中,又分為海洋生態系統和淡水生態系統。3、森林生態系統:溼潤或比較溼潤的地區;物種多,植物以喬木為主,樹棲攀援動物多,種群密度穩定,群落結構複雜穩定。
  • 《生態系統的結構》教學設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食物網中生物之間的複雜關係,意識到保護生物對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重要性。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闡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特點以及營養級的概念。【難點】食物網和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關係。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溫故知新導入,回顧生態系統的結構,從而引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即食物鏈和食物網。(二)新課展開1.食物鏈自主學習:(1)食物鏈概念: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於吃與被吃的關係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2)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組成成分中哪兩者的關係?
  • 農業生態系統的特點與生態系統的結構
    二、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農業生態系統結構,指農業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以及這些要素在時間上、空間上的配置和物質、能量在各要素間的轉移、循環途徑。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包括三個方面,即系統的組成成分、組分在系統空間和時間上的配置、組分間的聯繫特點和聯繫方式。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直接影響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的功能、轉化效率與系統生產力。
  • 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知識點歸納
    第4節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A. 生態系統的多樣性1. 生態系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案
    一、教學目標1.以碳循環為例,分析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關注碳循環平衡失調與溫室效應的關係。2.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掌握本節的重點知識,提高總結概括和語言表達的能力。3.認同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理解物質循環的全球性,加強熱愛環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 生態系統結構穩定功能向好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擁有許多特殊的生態系統類型,為高原特有動植物提供了廣袤的棲息地,並在調節氣候、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對保障我國乃至東南亞生態安全具有獨特的屏障作用。然而,西藏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西藏出現了冰川退縮、凍土消融、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現象,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簡述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解釋細胞膜在維持細胞結構和功能中重要作用。—細胞的基本結構。  然而我們今天要重點討論的話題不是細胞壁,因為我們將討論的是「系統的邊界」,系統的邊界是什麼?這裡的答案就只有一個:細胞膜。  因為,我們這裡指的「系統」是:生命系統!在組成細胞的結構中,具有生命活性的結構是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而細胞壁並沒有像它們這樣的生命活性。這裡的「生命活性」可能對大家還比較抽象,不過隨著我們對細胞膜等功能的深入,你就會慢慢了解。
  • 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教學設計
    本文題目:高三生物教案:重難點總複習人與生物圈教案  【教學內容】  第六章:人與生物圈(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森林生態系統的作用為保護我國天然生態系統,我國建立了以保護森林為主要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如長白山自然保護區、鼎湖山自然保護區。  第三節 草原生態系統  草原生態系統的面積大約佔全球陸地總面積的1/5。
  • 高中地理教師資格證《地球內部圈層結構》教案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地球內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2.嘗試根據地震波劃分地球內部圈層。3.能夠區分橫波和縱波的特點以及巖石圈和軟流層的範圍。【過程與方法】能夠結合地球各圈層結構特點,分析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現象。
  • 南海區珊瑚礁、紅樹林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退化
    5 近岸生態系統健康狀況2009年,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與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局以及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對南海區7個生態監控區進行了監測。監控區總面積達1.08×10(4)平方公裡,包括10個生態系統,主要類型有海灣、河口、珊瑚礁、紅樹林和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
  • >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圈層結構》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球的圈層構造,初步掌握地球內部圈層的組成和劃分依據(有關地震波的基本知識  教學重點  1.了解地球的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結構,並能概括出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利用「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示意圖」,初步掌握讀圖分析技能。  教學難點  1.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與地球內部物質組成的關係。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器——系統內的分工合作》教案一  【教學目標】  1.細胞質基質的成分和功能。  2.細胞器的基本結構與主要功能。  3.細胞結構的統一性。  【教學重難點】  1.葉綠體、線粒體的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2.其它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教學方法】  教師講述與學生觀察相結合。
  •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高一生物教案:《細胞膜—系統的邊界》教案二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位於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課標教材必修1 分子與細胞 第三章第一節,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物的物質基礎和細胞的種類的基礎上進行的
  • 商業生態系統與企業生態系統有什麼區別?
    1、二者生態層級不同。商業生態系統建立在企業生態位分離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企業生態系統是商業生態系統的前提和基礎,政治經濟學稱:企業生態系統為基礎因子,商業生態系統為上層建築。2、二者組成單元不同。商業生態系統由生產者單元集合、消費者單元集合、分解者單元集合和市場單元集合組成;而生態系統的最小單位至少有一個生產者單元(企業),一個消費者單元,一個分解者單元和一個產品市場單元,一個要素市場單元,一個廢品市場單元。3、二者複雜程度不同。
  • 高三生物教案:《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學設計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人教版)  考綱要求 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基本規律及應用(Ⅱ)。  探究示例1 下圖為生態系統中碳循環的模式圖。廣東理綜,26)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密切相關。下表為A、B兩個不同時期陸地生態系統與大氣環境的碳交換情況。  時期 碳吸收量(kg C?a-1) 碳釋放量(kg C?
  •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做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必修三109頁) 2.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幹擾並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不受損害)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穩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幹擾因素的破壞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 「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
    12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暨課題實施方案論證會在瀋陽召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孫鴻烈院士、973專家顧問組成員、科技部有關專家領導、項目參加單位領導、項目專家,以及特邀嘉賓和課題骨幹等80餘人出席了會議。
  • 城市生態系統的生態調控研究
    摘要:城市生態系統是生態系統中最為複雜的類型,藉助於先進的科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是城市生態系統研究的發展趨勢。本文試圖將當代科學前沿理論—自組織理論的觀點應用於城市生態系統中,探究系統自組織演化的條件、動力和途徑,以期從不同側面來探索城市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關鍵詞:城市生態系統;自組織理論;競爭協同;序參量;城市生態調控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城市生態的研究開始進入了系統研究和綜合治理的階段。
  •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
    小學科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教案 http://www.hteacher.net 2018-09-05 14:0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
    高產、優質、高效,持續、穩定、協調,是持續林業體系的目標和功能特徵;合理的結構,包括合理的經營結構和合理的產業結構是目標實現和功能發揮的基礎。目前,我國林業發展的道路,在「林業分工論」等理論的指導下,主要圍繞兩大體系,即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和比較完備的生態體系的建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