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代的人 為啥要用銅做飾品 這不是浪費資源嗎

2021-01-09 文化歷史大綜合

動物紋牌飾:春秋戰國,2012年城陽鄉城陽出土。通長9.5釐米,寬5釐米。虎作佇立狀,桃形耳前傾,體肥碩,腰拱起。張口噬一動物。周身飾凸旋紋。背後附有弓形小鈕。

動物紋銅牌飾:春秋戰國,2012年城陽鄉城陽出土。通長8.5釐米,寬4.6釐米。虎作佇立狀,圓眼外凸,桃形耳直立,體肥碩,粗頸,腰拱起,長尾下垂,尾端曲卷。張口噬鹿頭部,大耳,前後爪踩鹿身,肩部及前肢飾連珠紋。背後附有弓形小鈕。

動物紋銅牌飾:春秋戰國,2012年古城鎮海口出土。通長7釐米,寬4.3釐米。虎作佇立狀,製作粗糙,面相模糊,圓耳,體肥碩,粗頸,腰拱起,長尾下垂張口噬一物,吻部飾一扣針。

動物紋牌飾:春秋戰國,2012年交岔鄉大坪出土。通長6釐米,高3.3釐米。虎作佇立狀,圓眼,桃形耳直立,體肥碩,粗頸,腰拱起,長尾下垂,尾端曲卷。張口噬一動物,圓眼,飾網格狀鬃毛。

動物紋鹿牌飾:春秋戰國,2012年交岔鄉大坪出土。通長6釐米,高3.3釐米。虎作佇立狀,耳前傾,體肥碩,粗頸,腰拱起,長尾下垂。張口噬一物,飾網格狀鬃毛。下頜飾扣。

透雕銅鹿:春秋戰國,2010年羅窪鄉羅窪出土。通長7.5釐米,高6.4釐米,2件,形制相同。鹿作跪臥狀,長頸,昂首,眼、口清晰,短尾上翹,前後蹄相接,通體雲紋透雕。

銅鹿:春秋戰國,2013年白陽鎮劉溝出土。通長5.5釐米,寬3釐米。鹿作平臥狀,回首,大耳,腰拱起,短尾下垂。

動物紋扣飾:春秋戰國,2013年白陽鎮中莊出土。通長5釐米,寬3.3釐米。整體兩獸相連,兩端各一回首獸,張口,大眼圓睜,三角形耳,一側足與首相接。背置一橫鈕。

銅鹿:春秋戰國,2008年草廟鄉米塬出土。通長8.2釐米,通高8釐米。鹿作跪臥狀,昂首、張口、長角。前後肢相接,短尾上翹,胸部飾圓形孔,肩部置一扣針。

相關焦點

  • 銅柄鐵劍是兩種金屬製作的 春秋戰國時期有這個鑄造技術嗎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件館藏文物精品,銅柄鐵劍。銅柄鐵劍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青銅器的一種。為銅、鐵相接的一種全新武器,對我國乃至世界冶鐵史的研究,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固原博物館館藏的這件銅柄鐵劍,為春秋戰國時期,1996年在寧夏固原縣頭營鄉石羊村出土。
  • 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是怎麼用鋪首弦紋青銅鑑做鏡子的 沒想到吧
    春秋戰國時期的鋪首弦紋青銅鑑鑑是古代青銅器之一,亦是古代盛水或盛冰的器皿。後來「監」常用於監視之義,大約到春秋時加「金」旁成為「鑑」,指映照的工具——盛了水的大盆,類似於後來的鏡子,引申指可作為參考的事。又用作動詞,表示照,再引申為審查、仔細看。顧名思義,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就是古人用青銅製作的大盆子。
  • 東周為何要分春秋與戰國
    這個要怪孔子!最早的時候,魯國的史官整理了一下各國的史料,以編年體的形式彙編了一下!什麼是編年體,就是按以時間為軸記錄歷史,所以我們看編年體經常看到,某年春發生了啥事,某年秋誰怎麼了!魯國史官整理的這部書,後來孔子進行了梳理,定名字為春秋!為什麼叫春秋呢?當時各國之間發生的大事基本上發生在春秋季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和打仗是大事,夏季和冬季氣候比較惡劣,那是時候的貴族比較文明,也不搞偷襲,所以夏冬基本沒啥事!所以我們看春秋基本上是某年春,某年秋!
  • 為什麼在春秋戰國時代能寫出《左傳》這部史書?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變革時代。在劇烈的政治與社會變革之中,湧現出一批文學遊說之士。同時,過去那種片段的、零散的歷史記事,也容易造成人們對歷史認知的嚴重分歧,如《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序》載,孔門後學對《春秋》的解說,「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戰國時代迫切需要一部以敘事的方式全方位敘述歷史的史書。 《左傳》正是適應時代需要而產生的一部史書。關於《左傳》一書的作者,眾說紛紜。多數學者認為,《左傳》由左丘明創作,經其後學增益而成。
  • 春秋戰國時代的「西周國」,跟周朝有什麼關係
    東周又被劃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不過我們縱觀整個春秋戰國時代,除了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陽諸姬、泗上十二諸侯等諸侯國上鏡之外,還有一個特別奇葩的諸侯國,他就是西周,這個西周讓人不禁想起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也被稱為西周,那麼,西周公是不是就是周王呢?
  • 戰國時代趙國基業的開創者是誰?不是聯韓魏滅智的趙襄子,是趙鞅
    文|飛魚說史及春秋之後,眾賢輔國者既沒,而禮義衰矣。是以王道遂用不興,生物曰:非威不立,非勢不行。——(西漢)劉向《戰國策·原序》春秋,禮崩樂壞,諸侯並起,有五霸之能。戰國,國異政教,兵革不休,有七雄之稱。但春秋不止五霸,戰國也不止七雄,春秋戰國大分裂的表象下,其實正在孕育社會制度的大變革,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 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業發展
    春秋戰國時代紡織技術的進步春秋時代紡織業的主要部門是絲織業。這一時期無論是黃河流域還是長江流域各國均普遍種桑養蠶。絲織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產量的增加,使得各級貴族的衣服都以絲綢為主,而且貴族間交往互贈的禮物和祭祀用的祭品中都大量使用絲綢。
  • 昌盛的古國文明——商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沂蒙
    郯國從周初建國到戰國初期滅亡,存在了700餘年。郯子到魯國朝拜魯昭公設宴欺待。席,魯昭公向這位來自偏遠小國的國君發問道:「上古的少昊氏何以用烏名命官職呢?」郯子從容答道:「少昊即位時,恰巧飛來一群鳳鳥,所以就以鳥紀事,用鳥名作為官稱。」隨即,他又一一講述了各種以鳥命官的職責。孔子聽說這件事後,大為欽佩,於是特意登門拜見郊子,虛心求教。
  •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東周與春秋戰國,其實不是一個概念,二者時間上也不完全重合 對於古代的事情,非專業人士的我們經常都是一知半解的。有些事情通過電視或者是知識學習過程中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卻並沒有深入去探究。這裡有這麼一個關於古代的問題:都說東周有兩個時期。一個是春秋,另外一個則是戰國。你覺得對不對?
  • 戰國時代,是一個黑暗森林
    不要說平民,就連貴族都戰戰兢兢,秦王想用哪個就用哪個,外國人也生熟不忌——這實際上無關胸懷,而是舉國階層都被打散的結果。想像一下:如果你是公司老闆,這家公司還有其他股東和老員工,你如果突然想提拔樓下保安當總經理,估計你做不到;如果你能做到,說明公司裡所有人都是你下屬、而不是合作者,老員工也沒有任何說話的餘地,你想幹嘛,就幹嘛。
  • 學會這五點保養方法,讓你的銅製家居飾品「永葆青春美麗」
    銅,是人類應用到生產中的第一種金屬,據歷史記載,中國人自進入青銅時代之後,就開始使用青銅(銅錫合金)來製作各種勞動工具和武器。而伴隨著中國各個朝代的更迭交替,銅器在漫長的歲月裡,被賦予了一種厚重感,並因其經久耐用、不易破碎的品質流傳於世。
  • 春秋戰國,法為惡法!空談法律為當代偽文人的標配!
    偽文人的遮羞布,幻想溫柔鄉的幼稚寄託春秋戰國時期,每一個人的定義都不同,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黑暗的年代,各國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一些人看來就是我們真正的文明奠基期,創造了無比輝煌而燦爛的文化思想。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五個世紀,春秋戰國的定義我認可後者。
  • 春秋戰國時期的「質子」,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狀?
    引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對峙爭勝,徵伐兼併不斷,出納質子成為這一時期相當獨特的社會現象,是諸侯國之間處理相互關係的重要手段,也是強國對弱國實現有效控制的特殊方式。「質子」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戰爭的破壞性。
  • 你所不知道的春秋戰國:重農抑商?不存在的,這是商人的黃金時代
    說到春秋戰國,咱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當然是「百家爭鳴」,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思想大爆炸時代,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術成果,幾乎奠定了其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政治、軍事理論、思想和文化基礎。但也許讓人意外的是,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商品經濟的黃金時代之一。
  • 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鐵技術便一直處於世界領先
    但用這種方法冶煉的鐵塊含大量雜質,需經反覆鍛打才能製作鐵器,而且產鐵數量少、質量差。據文獻記載,春秋中、後期即公元前7至6世紀左右,我國出現和使用了鑄鐵。這種鐵是用「生鐵冶鑄法」冶煉的,產鐵數量多、雜質少,質量較好。到了春秋晚期,中國已能鑄造鑄有法律條文的大型刑鼎了。而歐洲則是在13至14世紀才使用鑄鐵的,比中國晚了19個世紀。
  •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三
    春秋戰國典故匯集一:經典故事你還記得幾個13、甘拜下風春秋時期,晉獻公死後,秦穆公將晉公子夷吾送回國做了國君,即晉惠公。晉惠公以前曾答應過秦穆公,要把黃河環曲南面的五座城池送給秦國。但晉惠公執政後卻沒有遵守諾言。晉國發生饑荒時,秦穆公曾送糧食給晉國,可後來秦國發生饑荒時,晉惠公卻關閉了兩國的糧食貿易市場。
  • 成都發現戰國時期生產的「蜻蜓眼 」
    近兩年來,這種玻璃飾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發現。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後在成都市範圍內發掘的青白江雙元村墓地、蒲江飛虎村船棺墓發現了蜻蜓眼。「蜻蜓眼」珠根據資料顯示,蜻蜓眼珠最初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埃及被發現,後通過歐亞草原向東,由遊牧民族遷徙或商貿等方式傳入中國內地,最初在春秋末戰國初傳入黃河中下遊及長江流域,在戰國時期頗為流行直至西漢初期,之後逐漸減少趨於消亡。
  • 冷兵器時代的「遠程武器",略談戰國時期青銅箭簇的收藏
    在古城西安出土箭簇也證明了這一點。戰國時期秦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標準化生產的兵工體系,所有的武器包括箭矢做出來都是一個樣子的,出土的箭頭就是用今天的科技去量度,其公差的嚴謹程度都是驚人的。武器上刻有技師的名字和質檢人員的名單列表,任何一件武器產生質量問題都可以直接追查到生產責任人,由此可見,秦軍想不強都不行。
  • 為何戰國時期諸侯國的兒子們,都需要去別國做質子?
    戰國時期,列國頻繁互質,發動長平之戰的秦昭襄王、策動五國伐齊的燕昭王、乃至於一掃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過人質。 那麼為何戰國時期這些諸侯國的兒子們都要去別國做人質呢?他們的母國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質子換取兩國盟好嗎?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如何避免飛機餐浪費,春秋航空的做法值得推廣
    而普遍的飛機餐的浪費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家廉航公司,他就是春秋航空。因為春秋航空的飛機餐是按需購買,不僅讓我思考,這個對飛機餐供應的方法,也許是未來的一種普遍選擇。那是因為很多人不了解,根據航空餐食安全標準和行業規範,就算是飛機上未使用的餐食,也是不能回收的,這樣就造成了很大的食物資源浪費。也有人會說,現在的飛機餐都可以換位裡程了。其實這不是最優的做法,航空公司要賺錢,雖然飛機餐可以換為裡程,但是這部分的錢也是包含在已經購買的機票內的。這麼說可能大家都明白了,對於不經常坐飛機的人來說,換為裡程自然是不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