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分子烷烴與烯烴在離子液體中的溶解性能

2020-11-28 中國化工網

  本文研究了多種離子液體對小分子烴類的溶解性能,發現含有Cu(I)的離子液體對烴類具有較高的溶解度和烯烴/烷烴溶解選擇性,優選出了Et3NHCl-2.1CuCl離子液體。考察了溫度和壓力對小分子烴類溶解性能的影響規律,發現低溫和高壓有利烴類的溶解,烯烴/烷烴溶解選擇性隨溫度和壓力的升高而減小;在30℃和0.2 MPa的條件下,烯烴/烷烴溶解選擇性均在8.3以上。烴類在離子液體中的初始溶解速率較大,但隨時間的延長快速降低,相同條件下烯烴的溶解速率高於烷烴的溶解速率。烯烴/烷烴分離選擇性隨混合氣中烯烴含量的減小而增大。升溫可以解吸出離子液體中的烴類,烷烴比烯烴容易解吸,優化條件下的解吸率可達92%以上。離子液體對小分子烷烴和烯烴的吸收分離具有良好的重複使用性能。利用Gaussian 09軟體對離子液體的陰離子與烯烴、烷烴的作用進行了計算分析,解釋了烯烴和烷烴在不同離子液體中溶解性能差異的原因。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離子液體在燃料油脫硫中的研究進展
    目前,應用較多的脫硫方法是催化加氫技術和非催化加氫技術。催化加氫技術是一種應用較早的傳統脫硫方法,該工藝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較好的脫硫效果,但由於操作壓力高、氫氣消耗量大,使得生產成本較高,而且深度脫硫會使油品中的烯烴飽和,造成辛烷值下降,所以以萃取脫硫、氧化脫硫和烷基化脫硫等為代表的非催化加氫脫硫技術成為了人們研究的熱點。
  • 離子液體的應用和前景
    由於離子液體所具有的獨特性能,它被廣泛應用於化學研究的各個領域中。離子液體作為反應的溶劑已被應用到多種類型反應中。由於離子液體能溶解部分過渡金屬,因而目前在氫化反應中運用離子液體研究最多的是用過渡金屬配合物作為催化劑的均相反應體系。另外,相對於傳統溶劑來說,將離子液體運用於柴油(主要是針對其中含有的芳烴)的氫化反應時具有產品易於分離、易純化,又不會造成環境汙染等優點。
  • 離子液體:活度係數、亨利常數、氣體溶解度、氣液平衡VLE
    Lei, Parameterization of COSMO-RS model for ionic liquids,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3, 247 (2018)中,雷志剛教授等在ADF框架內對離子液體的COSMO-RS參數進行了重新參數化,利用了包括從文獻中收集的2283個無限稀釋活度係數數據點和1433個二氧化碳溶解度實驗數據點作為訓練集。
  • 離子液體應用孕育新突破
    近10年來,作為離子液體研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各國科學家開展了大量有關離子液體應用方面的研究工作,離子液體或作為「綠色」介質,或作為催化材料,或二者兼而有之。儘管目前報導的離子液體參與的催化反應很多,然而迄今為止催化過程的研究還為數不多,但離子液體向工業化推進的速度以及所展現的巨大潛力仍令人鼓舞。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低碳烯烴是化學工業的重要原料, 通過脫氫反應將低碳烷烴轉化為同碳數的烯烴是烷烴高值化利用和烯烴原料多元化的重要途徑. 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的反應具有不受反應平衡限制、無積炭、反應溫度低等優點, 一直是研究的熱點. 傳統的金屬氧化物具有較好的催化劑活性, 但容易造成烯烴的過度氧化而導致烯烴選擇性低.
  • 金屬所揭示雜原子調控的碳催化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反應機理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催化材料研究部研究員蘇黨生領導的科研團隊一直致力於低碳烷烴催化轉化制烯烴的基礎研究以及工業化應用探索,自2008年發現非金屬納米碳可替代傳統貴金屬及金屬氧化物用於催化烷烴氧化脫氫反應以來,非金屬納米碳在傳統熱催化中的研究如雨後春筍般迎來蓬勃發展,其在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反應中展現出較傳統金屬催化劑更高的活性
  • 那些物質可以達到兼具液體和氣體特性的超臨界流體狀態
    其密度比一般氣體要大兩個數量級,與液體相近。它的粘度比液體小,但擴散速度比液體快(約兩個數量級),所以有較好的流動性和傳遞性能。在臨界點附近,它有很大的可壓縮性,適當增加壓力,可使它的密度接近一般液體的密度,因而有很好的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能。
  • 離子液體催化:催生下一代煉化技術——前沿催化技術展望(下)
    烷基化油辛烷值高,不含硫、烯烴和芳烴等,符合歐Ⅵ汽油排放標準,是最理想的調和組分。但在汽油構成中,我國和全球平均水平差距最大的,恰恰就是烷基化油。汽油構成中,烷基化油的平均佔比全球為14%,我國只有4%。
  • 兼具液體和氣體特性的超臨界流體
    物理性質 超臨界流體是兼具液體和氣體特性的單一相流體,許多物理性質(如擴散性、黏度、密度、熱導、熱容、介電常數等)都介於液體和氣體之間,黏度更接近氣體,而密度更接近液體。調節壓力可以改變超臨界流體的密度,密度可以在類似液體到類似氣體的範圍內連續變化,從而使與密度相關的物理性質,如黏度、介電常數等也可以連續變化。
  • 成都生物所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取得突破
    反應過程圖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理論上講,對β-胺基硝基烯烴進行不對稱催化還原是合成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化合物最簡便直接的一種方法。然而,由於硝基官能團的存在,致使該類烯胺的不對稱還原極具挑戰性,到目前為止,文獻上尚無任何實現該方法的報導。
  • β-氨基硝基烯烴的不對稱還原研究獲進展
    手性β-胺基硝基烷烴是一類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它不僅是手性1, 2-二胺的直接前體,同時還可以轉化為手性α-胺基羰基化合物。
  •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上海有機所在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1 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字體:這是由於簡單烷烴分子中無導向或活化官能團,僅含低極性、高鍵能,飽和C(sp3)-H鍵和C(sp3)-C(sp3)鍵,因此,高選擇性對烷烴分子活化具有挑戰性。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正課題組致力於烷烴的高效轉化研究。
  • 乙酸 乙醇 烷烴 乙烯等的性質傻傻分不清?這裡為你整理好
    1.烷烴烷烴就是飽和碳鏈,分子中所有的鍵都是單鍵,碳原子以單鍵相連,剩餘價鍵與氫相連,烷烴(wán tīng),分子中的碳原子都以單鍵相連,其餘的價鍵都與氫結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式為CnH2n+2,是最簡單的一種有機化合物。
  • 功能化離子液體材料研究獲進展
    (25-35℃)過程中的變化行為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綠色化學與催化中心在功能化離子液體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該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傳統的無機碳硼烷材料進行陰離子功能化並和有機陽離子進行有效組合,獲得了一系列室溫下為液體的碳硼烷衍生的室溫離子液體材料。該類離子液體利用醚基的強柔韌性,提高了剛性碳硼烷類化合物的熔化熵,降低了熔點。比如,純碳硼烷在室溫下為固體、易升華,經過離子改性後得到了透明的粘度較小的液體(圖1),揮發性大大降低。
  • 《Nature》:離子液體,藥物研發的新方向
    Rogers等)在當前的藥物研發、生產和監管中,重點毫無疑問是固體的活性成分,通常被製成粉劑或片劑。而液體形式,被看作中間步驟的產物而不是終點,經常被人們忽視。但是固體活性成分要想最終上市,有個無法繞過的門檻——溶解度,溶解度不好就無法被人體很好的吸收。40-70%的藥物研發的失敗,都是倒在了溶解度不佳上。
  • Al(III)離子對催化的羰基-烯烴關環複分解反應
    「出雙入對」的妙處:Al(III)離子對催化的羰基-烯烴關環複分解反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眾所周知,烯烴複分解(olefin metathesis)反應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藥物及其它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合成、聚合物材料以及工業合成等領域,因此獲得了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表彰。
  • 烷烴的官能團化研究取得進展
    目前,工業上合成直鏈烷基醇的方法依賴對直鏈α-烯烴反馬氏氫甲醯化反應和隨後的氫化反應。由於該過程往往得到各異構體醛中間體,氫化前需有額外分離步驟。此外,相較於乙烯齊聚得到的α-烯烴,烷烴價格低廉,且在自然界儲量豐富。然而,直鏈烷基醇目前主要作為溶劑、燃料等使用,在化學合成上的應用較為有限。
  • 仲醇國產化:石蠟裂解-高碳烯烴水合——無人能破的壁壘
    石蠟中的芳烴對正構烷烴氧化有抑制作用,芳烴含量越低,正構烷烴轉化率越高,仲醇選擇性也越高,生產中芳烴組分應儘可能多地去除,採用加氫脫芳工藝,將使芳烴加氫後生成的環烷烴保留在氧化原料中,在氧化過程中可能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環烷酸,影響仲醇產品質量。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它在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在潮溼的空氣中通過簡單的一步法使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20%。 此外,使用IL溶劑的二維Ruddlesden-Popper PSCs顯示出接近18%的認證PCE,並且具有極好的穩定性質子胺羧酸類離子液體鈣鈦礦光伏高效率和長期穩定性。 此外,基於離子液體的Dion-Jacobson相和錫基PSCs也表現出優異的性能,表明了離子液體的普遍特性。
  • 黃維院士&陳永華教授:離子液體製備鈣鈦礦的高效穩定的起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西北工業大學的黃維院士和南京工業大學的陳永華教授課題組聯合報導了一種離子液體溶劑乙酸甲基胺(MAAc)。它在沒有任何添加劑的情況下,在潮溼的空氣中通過簡單的一步法使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