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智庫:與智者同行,為創新加速
專家庫 | 人才庫 | 企業庫 | 項目庫 | 投資機構庫 | 招商信息庫
整編 | 諶為 主播 | Helen
上海微系統所國際首次實現實用化超導單光子探測器性能突破90%
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最新成果揭示,基於小型閉合循環制冷機,2.1K工作溫度下,NbN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系統探測效率(1550 nm工作波長)可以超過90%。隨著溫度降低到1.8K,探測效率可以進一步提升到92%。
韓國發明新型高溫差利用區間柔性可穿戴熱能發電機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近日開發出新型的柔性、可穿戴熱能發電機(WTEG),能夠有效地利用人體溫度和外界環境的溫差進行發電,有效溫差利用區間超過20℃,是迄今為此WTEG有效溫差最大值。
德國科學家開發新型阿秒電子顯微鏡
由慕尼黑大學和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聯合組建的阿秒物理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們近日開發出了一種阿秒電子顯微鏡,使他們能夠觀察時間和空間上光的色散,並觀察原子中電子的運動。
DARPA研發可控制士兵情緒的人工智慧晶片
受DARPA資助,加利福尼亞大學和麻薩諸塞州中心醫院的研究人員近日利用人工智慧算法,檢測與情緒紊亂相關的行為模式,可自動刺激病人大腦並恢復健康。它將有助於治療帕金森、慢性抑鬱症等多種疾病。
麻省理工開發新型計算系統,比現有軟體包快100倍
近日,麻省理工的一款新系統可以自動生成針對稀疏張量計算等操作的代碼,比當前常用的軟體包快100倍,被譽為「近年來在編譯優化領域最令人激動的進步之一」。這項工作最大的貢獻就是實現了,當矩陣是稀疏的時候,可以為任何張量代數表達式自動生成代碼的能力。
倫敦帝國學院成功將光纖交互距離大幅縮短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了一種小型通道,能將現有的光線交互距離縮短10000倍。依據現有的技術,光線間距需達到10毫米以上才能進行交互。而倫敦帝國大學的這項研究則允許光線在1微米的間距內實現交互,極大減小了零件的尺寸,從而滿足了現有處理器的小尺寸部件的要求。
加州大學和谷歌科學家發現了仿真量子力學的新方法
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谷歌公司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提出了仿真量子力學的新方法,使用九個超導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機和光譜協同觀測和仿真,實現了對物質的量子相位的研究。
物理學家在超導量子比特上實現波混頻效應
近日,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MIPT)和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的物理學家已經證實了人造原子上的量子波混頻效應(wave mixing),也就意味著他們能夠建立一種全新的量子電子學。相關實驗結果已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表。
量子計算機關鍵組成部分體積被減少兩個數量級
奧地利科學和技術研究所(IST Austria)的科學家近日與瑞士和美國的團隊一道,將量子處理器不可逆設備的體積減少了兩個數量級。他們將這一設備比作光子的交通環島路線,大小只有約十分之一毫米。而且更厲害的在於,這一設備還不是磁性的。他們已將該研究結果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DARPA資助的軟式機器人肌肉組織研究獲得突破
在DARPA的資助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究小組以及哈佛大學Wyss研究院的科學家,已經創造出了使用液壓而不是電動馬達的機器人「肌肉」。據研究人員稱,這些肌肉組織非常強壯,其2.6克的機器人肌肉組織可以舉起一個重3公斤的物體,這可以使得機器人規格縮小到原來的10%,從而使其功率消耗比傳統的金屬電路機器人更低。
來源:《Nano Energy》、光電科技情報網、國防科技要聞等
一網打盡系列文章,請回復以下關鍵詞查看:
創新發展:習近平 | 創新中國 | 創新創業 | 科技體制改革 | 科技創新政策 | 協同創新 | 成果轉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礎研究 | 產學研 | 供給側
熱點專題:軍民融合 | 民參軍 | 工業4.0 | 商業航天 | 智庫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 基金 | 裝備採辦 | 博士 | 摩爾定律 | 諾貝爾獎 | 國家實驗室 | 國防工業 | 十三五 | 創新教育 | 軍工百強 | 試驗鑑定 | 影響因子 | 雙一流 | 淨評估
預見未來:預見2016 | 預見2020 | 預見2025 | 預見2030 | 預見2035 | 預見2045 | 預見2050 |
前沿科技:顛覆性技術 | 生物 | 仿生 | 腦科學 | 精準醫學 | 基因 | 基因編輯 | 虛擬實境 | 增強現實 | 納米 | 人工智慧 | 機器人 | 3D列印 | 4D列印 | 太赫茲 | 雲計算 | 物聯網 | 網際網路+ | 大數據 | 石墨烯 | 能源 | 電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級計算機 | 衛星 | 北鬥 | 智能製造 | 不依賴GPS導航 | 通信 | MIT技術評論 | 航空發動機 | 可穿戴 | 氮化鎵 | 隱身 | 半導體 | 腦機接口
先進武器:中國武器 | 無人機 | 轟炸機 | 預警機 | 運輸機 | 戰鬥機 | 六代機 | 網絡武器 | 雷射武器 | 電磁炮 | 高超聲速武器 | 反無人機 | 防空反導 | 潛航器 |
未來戰爭:未來戰爭 | 抵消戰略 | 水下戰 | 網絡空間戰 | 分布式殺傷 | 無人機蜂群 | 太空站 |反衛星
領先國家:俄羅斯 | 英國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機構:戰略能力辦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矽谷 | 谷歌 | 華為 | 俄先期研究基金會 | 軍工百強
前沿人物:錢學森 | 馬斯克 | 凱文凱利 | 任正非 | 馬雲 | 歐巴馬 | 川普
專家專欄:黃志澄 | 許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賀飛 | 李萍 | 劉鋒 | 王煜全 | 易本勝 | 李德毅 | 遊光榮 | 劉亞威 | 趙文銀 | 廖孟豪 | 譚鐵牛 | 於川信 | 鄔賀銓 |
全文收錄:2016文章全收錄 | 2015文章全收錄 | 2014文章全收錄
其他主題系列陸續整理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