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列車是幾年前一部製作、題材都比較新穎的電影,相信不少的人都曾經觀看過。
它描述的是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試圖阻止全球變暖的實驗失敗,全球被茫茫大雪所覆蓋進入冰河期,而倖存下來的所有人登上了一輛如同諾亞方舟的列車,列車依靠永動機繞著地球不停行駛。
影片中有這麼一幕,為了生存下去並拯救無辜的孩子,末節車廂的反抗領袖柯蒂斯帶領被壓迫的人群不停向前,一節車廂一節車廂的突進時,發現了他們每天吃的食物都是由數不清的蟲子攪拌製作成的,胃部一陣抽搐,差點就嘔吐了出來。
有人認為這是電影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實際上昆蟲的食用在現實世界中其實也已經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了,有不少國家或地區的人日常生活中就大量攝入富含昆蟲材料的食品。
據統計表明,目前世界上100多萬種昆蟲中,有3650餘種是可以食用的,並且每種可食用昆蟲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易於人體吸收。
還有一點與人們想像中不同的是,昆蟲食品味道並不噁心,恰恰相反,這些經過烹飪的可食用昆蟲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甚至成為一些地方的特色食品,或是用來招待貴賓的佳餚。
像是澳大利亞的蜜蟻,口味酸甜相間;介殼蟲幼蟲,味道猶如鮮蘑菇;烏幹達的白蟻蟻后,富含脂肪並有著鵝肝的芬芳和微妙的甜味;墨西哥的蟻卵魚子醬,口感如奶油泛著奶酪的香氣。
作為一向以喜愛美食而聞名世界的中國,當然也有著自己的昆蟲美食,像天津的蝗蟲,廣東的龍蝨、疣吻沙蠶,江浙、四川的蠶蛹,北方的螞蟻、炸金龜子、蠍子等。
喜食昆蟲的傣族就更講究了,什麼"蟻炒雞蛋」,「薩炸萊」、「知了背肉餡」、」蛐蛐醬「、」芭蕉葉烤蝌蟻「等,讓人大開眼界。
而且如果覺得自己廚藝不佳,做不了太複雜的菜,直接把這些蟲子丟油鍋一炸,放些鹽即可,簡單粗暴又好吃。
因為昆蟲食品有著這麼廣闊的市場,所以看到商機的人都開始活絡起來。兩個美國年輕人GabiLewis和GregSewitz就創立了EXO公司,專門研究昆蟲蛋白質產品,他們的EXO蛋白棒受到大眾的追捧,並成功的吸引了眾多投資人。
而泰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蟋蟀食品生產國家,他們的公司Bugsolutely生產的CricketPasta蟋蟀意面也是盛名在外。
最近,瑞士第二大零售業巨頭Coop集團宣布,從8月21日起其旗下超市可以上架各種以昆蟲為食材的食品。
這得益於瑞士政府最近修改的食品安全法案,也讓其成為歐洲第一個官方允許消費可食用昆蟲製品的國家。
法案對這些食品的生產及製作進行了詳盡的規定,目前包括有蟋蟀、蚱蜢和粉蝨三種,並且只要符合規定要求,原料從國外進口亦可。
可以說瑞士通過這個法案,也是得益於國外這個新掀起的飲食潮流——吃蟲子!而且從健康和環保的角度來說,昆蟲食品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因為它們不像牲畜一樣需要那麼多的空間,溫室氣體排放量低,而且具備超高的飼料轉化率:一千克飼料在蟋蟀體內產生的可食用蛋白比牛肉多12倍。而且不少蟲子非常耐旱,需要的水分也很少。
目前中國並沒有對於昆蟲食品的相關法案,但是不少昆蟲食品初創企業已經在謀求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Bugsolutely的創始人Massimo先生不久前就已經造訪中國並發表演說,想必後面還會有更多的企業陸續到中國進行接洽。
想想未來在各大超市貨柜上,到處充斥各種昆蟲原料製作而成的產品,不知道國內的吃貨們會是感覺棒棒噠,還是怕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