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症類型之一,而非小細胞肺癌(NSCLC)佔肺癌的80%-85%。EGFR基因出現的突變是驅動NSCLC的最常見突變之一,在40%-50%的亞洲NSCLC腺癌患者中出現。
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EGFR20ins)是第三常見的EGFR變異,這一變異驅動的癌症通常對已經獲批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不敏感,導致患者預後更為不良,中位總生存期不足17個月。
2020年12月4日,強生(Johnson & Johnson)集團旗下的楊森(Janssen)公司宣布,已經向美國FDA遞交其雙特異性抗體Amivantamab的生物製品許可申請(BLA),用於治療攜帶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這些患者在接受含鉑化療之後疾病繼續進展。這是首個向FDA遞交的旨在治療這一患者群的監管申請。
Amivantamab是一種針對EGFR和MET的人源化雙特異性抗體。該抗體具有免疫細胞導向活性,包括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並在原發性和獲得性EGFR耐藥突變患者中表現出臨床活性。
此前,在2020年3月,美國FDA已授予Amivantamab突破性藥物資格,用於治療含鉑化療後疾病進展的EGFR20外顯子插入突變NSCLC患者。
通用名:Amivantamab
研發代號:JNJ-61186372 (JNJ-6372)
靶點:EGFR、MET
美國首次獲批時間:未獲批
中國首次獲批時間:未獲批
這項申請是基於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多隊列的I期CHRYSALIS試驗(NCT02609776)結果。
此前,在2020年的ESMO虛擬大會上公布了來自該試驗的額外數據,這些數據表明,Amivantamab聯合lazertinib(YH25448)在初治和奧西替尼耐藥的晚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顯示出高應答率和良好的耐受性。
該研究包括晚期NSCLC患者的劑量遞增階段和EGFR和MET突變疾病患者的劑量擴大階段。該分析包括所有納入的EGFR20外顯子插入突變患者,他們接受了推薦的II期劑量(RP2D)為1050/1400 mg Amivantamab。
截至2019年10月30日,有50例EGFR20外顯子插入突變突變的患者在推薦的II期劑量接受了Amivantamab治療。39例患者可進行反應評估,其疾病評估≥2次或在評估期前已停止治療;在這些患者中,29例曾接受過基於鉑的化療(PBCT)。
反應可評估患者的人群特徵為:中位年齡為61歲(40-78歲);51%的患者為女性;既往接受過治療的中位線數為1。
數據顯示,在39例可評估的患者中,中位隨訪4個月(1個月-26個月);所有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36%(95%,置信區間:21%-53%), 39例患者中有14例對治療達到部分緩解(PR)。此外,曾接受鉑類化療的患者的ORR為41%(95%,置信區間:24%-61%)。
臨床受益率(CBR)為67% (95%,置信區間:50-81),曾接受鉑類化療的患者的CBR為72%(95%,置信區間:53-87)。
所有可評估患者的中位反應時間(DOR)為10個月,曾接受鉑類化療的患者的DOR為7個月。在數據截止時,64%的患者仍對治療有反應,58%的曾接受鉑類化療的患者繼續使用該藥物並有持續的反應。
可評估的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8.3個月(95%,置信區間:3.0-14.8),既往接受鉑類化療的患者為8.6個月(95%,置信區間3.7-14.8)。
在接受推薦的II期劑量治療的50例患者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AEs)為皮疹(72%)、輸液相關反應(60%)和甲醯異常(34%)。其他EGFR相關的不良反應包括口腔炎(16%)、瘙癢(14%)和腹瀉(6%)。
最常見的3級不良反應包括:腹瀉1例,未見3級以上皮疹。
Amivantamab在患有EGFR20外顯子插入突變的患者中顯示出強勁持久的抗腫瘤活性,且具有可管理的安全性。
【重要提示】本公號【全球好藥資訊】所有文章信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謹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