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短視頻在網上掀起了一股熱潮,孩子們紛紛曬出自己父母的個子,並且在最後獻寶似地把自己的身高也曬了出來。「爸爸一米八五,媽媽一米七 ,我一米九九」,「爸爸一米九,媽媽一米七五,我一米八八,弟弟一米九五」。這樣的小視頻也引來了粉絲們的關注和點讚。看來孩子的身高,那絕對有由父母的基因因素決定的。
在我們中國,絕大部分家庭都是底層的普通老百姓,大家之間經濟條件的差距,幾乎大同小異,不是很明顯,所以男孩女孩他們在擇偶的時候,除了門當戶對這一點大家比較認同之外,也就是看雙方的個頭和相貌了。說起大家的容貌,如果是太對不起觀眾的,說白了還能去整容,但是身高可是一個硬體,一旦定型的話,就難以改變了,於是很多父母個子不高的那些家庭,他們對孩子未來的身高也是感到深深的擔憂和焦慮。
大家知道父母的遺傳基因,幾乎能夠決定孩子70%的身高,那麼父母個子不高的,難道孩子真的就長不高了嗎?
其實也並不都是這樣,曾經看過一位家長的留言,他表示對這樣的說法強烈的反對:自己一米七零,老婆一米六零,但是兒子剛剛16歲,個子已經長到了一米八五。
看到這樣的數據也真是讓人豔羨呀:那麼孩子長高的秘訣到底是什麼?
個子不高的家長紛紛來探究,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三不要」只要能夠遵守,他們也能長成大高個。
一,不要挑食,從小培養良好飲食習慣
經常會看到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吃這不吃那,家長溺愛過度,他不喜歡吃的就挑出來放在桌子上。還有的孩子,他們吃個飯跑來跑去,一點都不專心,在這個時候家長就端著飯碗追著跑,一口一口地喂。顯然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
孩子的習慣,從小就要培養成,要讓他們知道在吃飯的這個問題上不能挑食,這樣才能營養均衡,促進身體的發育成長。
有一位家長是這麼做的,家裡吃飯的規矩早早的就定了下來,該吃飯的時候全家人必須坐在飯桌上,錯過了飯點,就不給吃了,哪怕讓他餓著。所以當別人家的父母追著孩子,在屁股後面一勺一勺餵著吃飯時,他家的孩子,基本上能自主坐在兒童椅上,等著媽媽開飯了。這位家長還教導孩子,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在辛勤汗水下澆灌出來的,所以不許挑食,吃不完不許下飯桌。漸漸的孩子就養成了一個很好的習慣,不管是果蔬類還是肉類,他們都喜歡吃,營養也得到了充分的吸收。
到了生長高峰期,營養均衡,骨骼的發育才能完全跟得上,不會因為挑食的問題,而影響健康發育。
二,不要熬夜,以免錯過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這一點在孩子的成長中非常重要,為什麼要提倡早睡早起?因為人體在一天24個小時中,有兩個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一個是早上5:00~6:30,另一個是晚上10點到凌晨2點期間,只有生長激素分泌旺盛,孩子們的個子才能蹭蹭蹭往上長。
這兩個時間大家是不是都在睡覺?生長激素必須要在人深度睡眠狀態中才能分泌,所以家長要提倡孩子早睡早起,這樣才能長高個。
說到這裡,前幾天看過一位家長的帖子,他對於孩子晚上睡覺這方面的問題,抓得非常緊,幾乎從來不熬夜。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也跟家長以身作則是分不開的,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根本沒有想到,孩子長個的問題和睡覺有這麼大關係。他們只知道如果孩子不好好睡覺,大腦發育就會跟不上,所以寶寶出生後,他們就嚴格按照作息時間來把握孩子的睡眠,沒有想到反而誤打誤撞,自己規定的時間正好跟生長激素分泌的兩個高峰期重合了。
三,不能太懶,要養成戶外運動的好習慣
如今很多人,一個個都成了宅男宅女,平日根本不出門,不是宅在家裡打遊戲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完全脫離了戶外運動,大家想一想,沒有運動的刺激,身體和骨骼怎麼能夠發育成長呢?
運動期間,大家伸胳膊伸腿兒,孩子的韌帶骨骼還有四肢肌肉,都會得到不同的拉伸,對脊椎和四肢的發育,也都有很大的好處。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把手機放下走出家門,跟孩子一起運動運動,儘量選擇摸高、攀爬、羽毛球、籃球這些運動,經常堅持鍛鍊,自然就有助於骨骼的增長了。
將上面這三不要牢牢記在心中,就算父母的個子不高,孩子也能鶴立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