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雨山區:系統治理生態環境 實現生態價值轉換

2020-12-04 環京津新聞網

圖為初冬的楊樹林。儲燦林 攝

從丁山礦觀景平臺向礦坑周圍俯瞰,平緩的邊坡上已有層層綠意,在地面覆蓋的綠膜下方,已經能見到綠草長出。酸水抽排治理、邊坡綜合治理、礦坑回填治理、封場復墾復綠……丁山礦區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正式啟動以來,四個步驟有條不紊,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這個向山地區典型的淋溶水沉積礦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向山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是雨山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個縮影。2018年以來,馬鞍山雨山區以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為重要抓手,以突出問題整改、汙染防治、長江東岸整治、向山地區生態修復為主線,強力推進12.7公裡長江東岸秀麗巨變,採石河路、205國道等城市窗口煥然一新。

「雨山區薛家窪地區和向山礦區歷史遺留問題比較多,在『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中是重點、難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其整治工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發展要求,更是人民的呼聲。」雨山區常務副區長王維說,水清岸綠才能產業優,雨山區通過環保整治為產業下一步轉型升級提優打開空間,淘汰對環境造成破壞的低端產業,「騰籠換鳥」接納一些更符合高質量發展的接續產業。

三年來,雨山區先後取締拆除非法碼頭、砂場、船廠、「散亂汙」企業150餘家,植樹造林、生態復綠近5000畝,在全市率先完成退捕轉產工作,打贏了一系列標誌性戰役,薛家窪、楊樹林等地舊貌換新顏,成功打造了「城市生態客廳」,躋身省級森林城市。

「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提出要創建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示範區,雨山區要爭做『兩山』理念的示範樣板區。」王維說,「綠水青山」最後還是要變成「金山銀山」,要系統化治理,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我們沒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是採取了系統化、全面化、深入化的謀劃,把生態環境作為一個系統問題進行整治,同時在年度安排上按照短、中、長制定了項目推進計劃,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王維解釋,環保問題看起來是末端問題,但根源來自方方面面,抓環保就是要和城市的更新、民生的改善、產業的升級相結合,系統整治、系統推進。

「如果說從2017年到2019年我們環境整治的重點是長江東岸,那麼未來五年,我們要把向山地區綜合整治也納進來,以點帶面,使生態環境實現價值化轉變。」王維說,生態環保是基礎,沒有生態環保高水準就實現不了經濟發展高質量、城鄉建設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十四五」期間,雨山區生態環境將有一個較大的改善,讓老百姓看到實實在在成效。

(張令琪 朱曉莉)

相關焦點

  • 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深圳...
    《方案》明確,完善生態環境和城市空間治理體制,包括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範圍等內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8月,深圳市生態服務價值(GEP)核算系統正式上線。該核算體系已作為城市實踐案例納入國家在研核算標準,並已與聯合國統計署核算標準接軌。深圳生態服務價值核算系統已上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為此,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與方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價值認識不到位、價值存量不清楚、轉化路徑單一等問題。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在推進「兩山」轉化工作中,仍存在如何核算、怎麼轉化等現實難題。關於生態產品的內涵界定目前還沒有形成共識,生態產品價值評估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的評估框架,基礎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後影響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建立。生態產品是指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為人類提供的生態系統物質和服務產品。
  • 以生態系統理念創新引領實現城市治理目標
    文/李軍洋建立「安全、健康、和諧、可持續」為成效的城市生態系統,要注重發揮生態與經濟、社會的最大效益,助推城市在治理過程中實現高質量發展,以此來構建我國城市現化代治理體系建設,積極應用於國家治理和城市治理的能力建設。生態系統,廣義來講是指生命體之間生存、生產、生活,包括人類經濟活動與社會發展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並尋求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特徵。
  • 生態價值實現的路徑探索
    我國先後落實福建、貴州、江西、海南四省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實驗區,其中福建和海南戰略定位中分別提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先行區」和「生態價值實現機制試驗區」,國家對「生態價值實現」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然而,何為「生態價值實現」?廣泛被認可的路徑是「生態資源」作為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消費者,如生態旅遊等。
  •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實現路徑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看不見、摸不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既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更是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有益探索。  日前,記者採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典型林業生態工程效益監測評估國家創新聯盟首席科學家王兵,他從宏觀理論到具體實踐,講述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些模式與路徑,以及生態價值核算的最新進展,全方位展示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意義。
  • 馬鞍山雨山區加快做大做強磁性材料產業集群
    作為該公司一期項目的續建項目,「高性能軟磁鐵氧體生產性建設」項目建成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約5400噸高性能軟磁鐵氧體,年銷售額約1.3億元,年上繳稅收約1750萬元。 新康達磁業的「快速成長」,只是雨山區磁性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 加快建立長江經濟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自然生態系統既能向人類供應物質產品,又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同時具有自然景觀、地質遺蹟等重要價值。
  • 浙江上線全國首個生態環境智能治理系統!
    這是全國首個生態環境智能治理系統,今後浙江省內的環境資源類案件和糾紛,法院、檢察院、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將在一個智能化平臺上協同處理。全流程在線執法辦案,構建現代環境治理智能平臺「綠源智治」協同系統以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為目標,結合環境資源行政執法和司法職能特點,構建起環境資源糾紛訴前調解、在線訴訟、司法令狀、評估鑑定、專家意見、生態修復、司法建議等功能區。
  • 生態產品價值及其實現機制的思考
    ,這些自然要素總能在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中不斷更新和恢復,即通過自然生產過程實現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自然生態系統作為自然界獨立存在的主體,依靠自身的組織機制完成物質循環與能量轉換,維持自身的平衡和發展,這一過程依靠自然本身的機制實現,創造生態價值的「勞動者」是自然生態系統本身。  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是生態產品經過人類加工,而產生的經濟效益。為的是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物質產品的需要。生態產品到物質產品的轉換,需要投入人類勞動,生產者是人類,轉換的效率體現的是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 浙江上線全國首個生態環境智能治理系統
    這是全國首個生態環境智能治理系統,今後浙江省內的環境資源類案件和糾紛,法院、檢察院、公安、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將在一個智能化平臺上協同處理。  全流程在線執法辦案,構建現代環境治理智能平臺  「綠源智治」協同系統以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為目標,結合環境資源行政執法和司法職能特點,構建起環境資源糾紛訴前調解、在線訴訟、司法令狀、評估鑑定、專家意見、生態修復、司法建議等功能區。  該系統將線下傳統的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業務銜接流程遷移至線上。
  • 積極探索生態發展區生態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廣東省北部生態發展區立足功能定位和生態優勢,率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有效機制,是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應有之義,也是新時代綠色發展必須取得的重大成果。
  •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時代重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在2016年5月就出版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英文書名就是《Green is Gold》(《綠色就是金子》),完整地詮釋了基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這樣一個理論和實踐命題。實現生態產品價值就是當前擺在我們面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時代任務和重大實踐課題。
  • 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四個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明確了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四項任務。按照部署,「十四五」時期應集中力量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這無疑需要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同時也必須重視和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所謂價值實現,就是企業生產的產品能夠賣出去,通過市場交換收回成本,而且能獲得一定的利潤,使生產能夠持續下去。如果產品賣不出去,產品的價值不能得以實現,再生產過程就中斷了。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環境質量的好壞,與人類生存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而綠化對改善和維護環境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植物(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保護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保護礦山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以植物為主體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植物修復)對於改善和修復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友好,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丨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
    為此,我們開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專欄,介紹我部推薦的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本期介紹「蘇州市金庭鎮發展'生態農文旅'」情況,敬請關注。擁有長三角經濟圈中極為稀缺的生態環境和自然人文資源。,打造「生態農文旅」模式,實現了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的全面提升。
  • 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生態產品價值如何實現?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摘要只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把「綠水青山」所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本文界定了生態產品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內涵,分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之間的邏輯關係。
  • 長三角議事廳|文化與生態資源價值實現路徑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 熊豐 圖陳雯: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增長新動能位於滬蘇浙交界處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河湖密布,水域佔比高,但地勢低洼,水流緩慢,流向多變,這也意味著生態敏感、水環境容量小。過去三四十年,在這片區域發展,特別是建設用地的擴張並不快。針對這種狀況,要麼為保護水環境選擇不發展,要麼選擇先發展,先汙染後治理。
  • 實現生態產品的經濟價值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 歐陽志雲  從生態學角度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高質量的森林、草地、溼地、湖泊、河流、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總稱,標誌著生態系統能夠提供豐富的生態產品,生態產品具有巨大的生態價值,生態價值可以帶來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