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囚徒困境:繼續自我催眠粉飾太平還是面對...

2021-01-20 搜狐網
中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囚徒困境:繼續自我催眠粉飾太平還是面對現實回歸理性分析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四大)在中國正面臨一個艱難的時刻,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他們違反證券法律。而四大之一的德勤更是在美國遇到法律上的大麻煩, 因其可能幫助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欺騙美國投資者,目前德勤正遭遇股東集體訴訟。如果德勤敗訴,大量類似的索賠會隨之而來,這將會對德勤的中國業務的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甚至禍及安永,普華永道和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

  對於四大的指控表面上歸結於他們或是在履行其法定職責時的疏忽,或與壞人同流合汙以圖謀欺騙美國投資者。 而究其根源,是因為四大追求更高的收入,偷工減料,拋棄了自己的獨立客觀的審計者立場並將自己的審計結果標價出售。

  會計師們在評估中國的私募股權投資行業時的準確性與客觀性,也面臨同樣的疑問。即使在中國的PE行業陷入泥潭的去年,會計師們依舊保持自己積極推動的論調。其中安永和普華永道有關中國私募股權投資的的報告特別有代表性。點擊這裡下載。 E&Y Report.PWC Report。

  這些報告都發表在2012年12月底。而就在報告發表數月之前,中國境內的IPO(首次公開招股)已經被叫停,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的PE公司基本進入蟄伏期,幾乎停止了所有在中國的新投資。而2013年到目前為止,情況並沒有好轉的跡象。但如果僅僅是閱讀這些聲譽斐然的會計事務所的報告,您很可能認為中國PE行業正處於一帆風順甚至是加速發展的狀態。

  這些報告隻字未提中國IPO市場崩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眾對會計師的工作普遍喪失了信任,而四大就是這種現象的重要引發者。

  雖然普華永道的報告稍微提及PE投資退出難的問題,但整體高歌猛進的論調依然和安永報告如出一轍。 普華永道自信地預言,"我們認為隨著價格預期回歸正常,從13年第二季度開始,新投資和投後退出活動都將大幅增長。"換句話說,根據普華永道的預測,現在陷入低谷的中國PE行業不僅會復甦,更會開始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前進。

  最終結果揭曉尚待時日。

  但僅僅從目前情況來看,更大的可能是2013年將是中國PE行業裡自出生起最為艱難的一年。今年數以百計的中國PE基金將到期(中國PE基金大多數為5-7年),但還有數百億的資金被困在項目中而無法退出。

  那為什麼很多會計師會對PE行業推崇不減呢?他們的熱情與其說來源於客觀分析,不如說基於一種"良好"的願望,其內心所期待的依舊是從中國PE公司獲得大量的佣金。但正如沃倫·巴菲特最近在他的2013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只在迪斯尼的電影中才有隻需許願就讓夢想成真,在實際商務活動中,只依靠願望無異於飲鴆止渴。"

  中國PE已對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非常慷慨的。雖然他們不透露具體的業績,但據我個人估計,僅在2011年,四大在中國PE相關業務的佣金收入遠超過4億元。

  其業務主要包括對現有和潛在投資的審計,盡職調查服務和投資組合估值。

  PE公司是四大在中國市場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雖然四大也為其他中國企業進行審計和報稅工作,但跟數以千計的本地會計師事務所競爭並獲得到相當份額顯然沒有那麼簡單,尤其是當地的會計師事務所就相同業務僅收取四大一半的費用時。 而目前國際PE公司幾乎完全依賴於"四大"在中國開展他們的業務。這些PE公司慷慨支付高額的佣金,十分大方。因為這些錢不是掏自己的腰包,而是投資者(有限合伙人)的錢。

  四大受僱於PE公司開展的審計和業務預測,由此獲得豐厚的回報。很多時候,僅僅在盡職調查的過程中,PE公司就會決定放棄這筆交易。而即使他們這樣做時,會計師事務也會獲得全額報酬(100萬左右)。對於四大而言,在未能完成的私募股權交易中從事盡職調查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

  就目前而言,有很多PE公司支付四大的審計和業務預測費用,但當會計師給出不利企業的報告時就會放棄項目。換句話說,很多PE更多的是依賴四大的報告對企業做出判斷,而非強烈相信自己對項目和市場的分析。

  閱讀安永和普華永道的報告,很難不認為它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讓的PE行業在中國自我感覺良好,以安撫遙遠的有限合伙人,並鼓勵中國有限合伙人更加大膽和積極地投資。報告通篇沒有提到因為大量未退出項目造成的中國PE行業系統性風險,更遑論大量即將到期確無法退出的基金和不可靠財務報告對IPO市場造成的傷害,這讓有限合伙人的數十億美元的面臨巨大風險。

  總而言之,該報告似乎更像是某種烏託邦式的宣講,而不是一個審慎的評估。

  同樣令人費解的是會計公司竟然沒有就中國PE公司大量未退出的項目做仔細的研究。自身的相關利益,以及所謂的"專業信譽"可能是其背後的原因。

  不僅是會計事務所享受了PE公司的大量費用。大的美國和英國的律師事務所,以麥肯錫為代表的管理諮詢公司,市場調查公司和融資公司都獲得了PE公司的豐厚佣金。根據個人估計,目前每年中國PE公司大概將2.5億美金支付給專業服務公司。但這些公司並沒有就行業內嚴重的問題給他們的PE客戶發出警告,要知道麥肯錫(McKinsey)們往往是在採訪PE公司的有限合伙人後將在此基礎上的研究成果再高價賣回給PE公司。

  在2012年的報告中,他們提出類似的"中肯"觀點:一個大的PE的有限合伙人告訴我們,"他們今年比過去的8、9年都要忙。"

  似乎這些大的全球性的專業服務公司變得有些沉醉其中了, 也許是因為從中國PE公司的錢來得太容易而變得有點偷懶。這樣一來,它們愈發習慣於烏託邦式的描繪中國PE行業並且不斷的宣傳鼓吹以從中獲利。

  同樣因為類似的原因,在經紀公司的證券分析師似乎從不對跟他們有業務往來的公司有任何負面評價。 即使當一名分析師判斷公司的發展趨勢不樂觀時時,他發表的研究也只會建議"持有"或"謹慎增持"。在內心坦率公正與高額佣金的競爭中,佣金似乎總是贏家。

  作者:Peter Fuhrman (中文名傅成)中國首創創始人兼董事長

相關焦點

  • ACCAer: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不同級別的工資有多大差別?
    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德勤、畢馬威、安永)是行業的佼佼者,那他們的薪酬待遇如何呢?但是在談薪酬體系之前,我們不妨來看一下四大的職級劃分及晉升體系。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自由貿易漸陷「囚徒困境」
    如果各國在經濟下滑的趨勢下,都尋求收緊對外貿易甚至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那自由貿易將有陷入「囚徒困境」之虞——如果有幾個主要國家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來照顧本國產業,那麼其他國家也會以牙還牙,從而引發一輪又一輪的貿易報復。這種擔憂正在變成現實。
  • 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原標題:谷歌的「邪惡」實驗:當AI面臨囚徒困境,是互相攻詰還是相互合作?)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囚徒困境與社會心理學
    此題的最優解是合作,但二人間無法相互信任,囚徒會選擇相互揭發認罪,而非共同沉默合作。也就是說,納什均衡往往會落在非合作點之上。這一特殊「博弈」,被廣泛用來說明,為什麼合作在對雙方均有利時,仍然常常顯得尤為困難。囚徒困境,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均頻繁出現。
  • 博弈心理學—「囚徒困境」,選擇合作還是選擇背叛?
    在博弈論中,關於囚徒困境,有你個著名的故事:   誰才是兇手  這天,某富豪在家中被殺,現場一片狼藉,富翁家的財產也被盜,通過調查,警察抓到了兩名嫌疑犯。並且也在這兩名嫌疑犯的家中搜到了富翁家中丟失的財務,但是這兩名嫌疑犯都否認自己殺人,只是承認自己在發現富翁被殺後順手牽羊。到底誰是兇手?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即使如此,同盟可能還是難以結成的,原因很簡單,一旦兩個人被捕面臨隔離審查,每個人會擔心對方背棄盟約。如果囚徒甲是堅守盟約的人,那麼囚徒乙正好可以在事前誘使他訂立盟約,然後被捕後囚徒乙就可以通過背盟而逍遙法外。
  • 背叛還是合作?中日能否走出「囚徒困境」
    【作者】高洪(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中日關係是我國最為複雜、敏感、困難的雙邊關係之一。由於「雙方合作」的結果優於「雙方背叛」,從邏輯上講在雙方知道對方的策略行為的情況下,雙方是有可能走出「囚徒困境」的。
  • 內卷與囚徒困境
    無疑,內卷面對的規則或者說體制,可以是公平公正的,甚至它的過程也可以是美好的,就像美好的卷白菜。但內卷的不堪之處,在於它的封閉。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在7月22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美方消息人士透露,7月24日下午4時前,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將被要求關閉,領館人員將被要求離開。中方能否證實?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關閉駐休斯敦總領館,這是美方單方面對中方發起的政治挑釁,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違反中美領事條約有關規定,蓄意破壞中美關係,十分蠻橫無理。中方予以強烈譴責。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這個漫長的過程往往會將當事人拖垮,無論是精神還是個人發展上。綜上,不僅可惜——尤其在伴侶雙反都有意願繼續維持一段關係時,而且代價巨大。怎麼辦?能不能有一種辦法可以破解此類難題?我們先給「囚徒困境」下一個準確地定義,所謂「囚徒困境」即滿足兩個條件的博弈:1、背叛的誘惑 > 合作的報酬。在囚徒困境的案例當中,合作報酬是判刑1年,背叛誘惑卻是立即釋放。在夫妻囚徒困境中,彼此坦誠的報酬是重塑遙遙難期的婚姻,觀望審視卻可以保護自我並佔據道德優越感(雖然對錯一點意義都沒有,但我們人就吃這一套)。這將導致「彼此合作」,不構成穩定的博弈平衡策略。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坦白」還是「抵賴」?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接觸到「博弈論」這個話題,其中典型範例是「囚徒困境」。假設你和另一個同夥因為一次犯罪而入獄,警察把你們分開審問,你面前有兩個選項:「坦白」和「抵賴」,不同選擇的結果也不同。這個很簡單,選擇坦白的目標不是自己獲得保釋,而是想讓對面獲罪,換句話說,「囚徒困境」這個懲罰,成了你報復對方的武器。一般都是有玉石俱焚的人的選擇。既然選坦白有可能無罪釋放,那不如賭對面抵賴。只要我敢押寶坦白,對面抵賴我血賺,對面坦白我不虧,反正對面選擇坦白的情況下,我一定跑不掉。
  • 有了黑幫大哥,還有什麼「囚徒困境」
    他廣撒英雄帖,徵集重複囚徒困境的最優策略解。第一次共有十四個計算機策略應徵,比賽結果是:一報還一報策略獲勝。這個策略的具體內容是:首先我先和你合作。一旦你背叛我,我則立即施以同等報復。如果你又改回合作,則我不計前嫌繼續選擇合作。說白了就是孔夫子的「以直報怨」。這個比賽結果出來後,江湖上各種不服,只好又比了第二次。這次,六十二個計算機策略有備而來,但最終仍然是「一報還一報」獲勝。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關於書法家「囚徒困境」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原副主席趙長青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前不久接受紀檢部門調查,失聯的原安徽省書協主席、「煤老闆」李士傑組織的「中國書法大廈」百萬現金髮獎金曾引發較大爭議……從最近書壇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可見,書法界存在著不少產業鏈和利益鏈,尤其是書法家「囚徒困境」的存在,一方面,書法在現實中特別火爆,但卻有名家而無名作;另一方面,人人都覺得當個書法家特別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