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曾經飽受爭議的幹細胞治療能否實現新突破?

2020-11-23 騰訊網

前言

幹細胞治療作為一個新興領域,早期由於監管體系不完善,政策曾叫停該領域的研究。近幾年,臍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已經被應用到了多種難治性疾病的治療研究中,並取得了積極的進展。3月4日江夏一院8名重症患者接受「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後肺部功能得到改善。3月23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利用間充質幹細胞的抗炎、免疫調節功能和組織修復作用,對重症新冠肺炎開展臨床研究。隨著研究的廣泛開展,間充質幹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抗炎特性以及修復受損組織的特性有望在這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的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間充質幹細胞,他是誰?

間充質幹細胞(MSC)是一類早期未分化細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複製、無限增殖及多向分化潛能等特點。間充質幹細胞不僅存在於骨髓中,也存在於骨骼肌、骨外膜和骨小梁中。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是指存在於新生兒臍帶組織中的一種多功能幹細胞,它能分化成許多種組織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具有獨特的雙向免疫調節功能,一方面可以通過分泌抑炎因子抑制病毒導致的機體過度免疫應答反應和細胞因子風暴的產生;另一方面可通過趨化作用,顯著激活調節性免疫細胞的機能,提高免疫應答的針對性。同時,間充質幹細胞還可合成和分泌多種血管和組織細胞因子促進受損血管和肺泡組織的恢復和重建。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示意圖

截至2019年5月,我國共有37個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通過國家衛健委、國家食藥監總局備案,涵蓋了腦中風、卵巢早衰、糖尿病、肝硬化、乾性老年黃斑變性、小兒腦癱﹑銀屑病等多個系統的疾病,其中25項臨床項目中使用了間充質幹細胞。

二、國內幹細胞治療的曲折背景

目前全球已經批准上市的幹細胞藥物以美國、歐洲和日本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化應用最為廣泛。隨著全球範圍內幹細胞研發的深入及轉化應用的拓展,許多國家都將其作為重要的研究發展方向之一。相比於國外,國內幹細胞治療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從09年首次被納入第三類醫療技術後,因其高風險、倫理性問題一直處於政策的強力監管之下。

2009年,國家衛生部頒行《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從安全性、有效性、風險性和倫理等多個維度,對醫療技術作出三級分類。其中,細胞治療被列入了第三類醫療技術,存在高風險,且涉及重大倫理問題,指安全性、有效性尚需進一步論證,由衛生部重點監管。

2015年5月,國家衛計委發布《關於取消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審批有關工作的通知》。「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位列限制臨床應用的醫療技術目錄。

2015年7月,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曾聯合頒行《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對開展幹細胞臨床應用的醫療機構實施備案制管理。此後,兩批共114家醫療機構在監管部門備案,其具體臨床治療項目亦經主管部門備案。

2016年12月,CDE(國家食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發布《細胞製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的徵求意見稿,明確將細胞製品列入藥品評審。

2017年8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諾華公司CAR-T新藥Kymriah的生物製劑許可申請,這是國際上首個獲批的CAR-T細胞療法。2017年12月,中國藥監局(CFDA)《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出臺。

2019年3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發布了《體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管理辦法(試行)》,對體細胞臨床研究進行備案管理,並允許臨床研究證明安全有效的體細胞治療項目經過備案在相關醫療機構進入轉化應用。

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為幹細胞治療的分水嶺,細胞治療監管政策經歷了從準入審批到備案管理,從衛生、藥監兩個部門的「雙監管」到藥品評審。醫療機構從事細胞治療的政策是否再次開閘有待觀望。除了在治療方面存在強力監管的同時,幹細胞製劑的標準化生產和質量管理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17年後國家大力連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引導幹細胞產業發展,國內幹細胞之路逐漸開闊,或將迎頭趕上!

三、間充質幹細胞抗擊新冠疫情發揮作用

從疫情爆發後,間充質幹細胞也因其獨有的治療效果引起了科研人員的關注,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發布的部分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中,涉及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共11項,主要由醫療單位承擔,兩家參與的公司分別為湖南源品細胞生物和廣州瑞鉑茵健康管理公司。除了應用於這次疫情之外,重度再障性貧血、腦中風、糖尿病、肝硬化等頑固疾病,採用間充質幹細胞療法後均有成功的案例,而這些疾病採用傳統方法都是很難治癒的。

間充質幹細胞臨床研究註冊項目

2020年2月28日,由上海大學、首都醫科大學、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機構在ChinaXiv上發表文章「Transplantation of ACE2-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mproves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COVID-19 pneumonia」,顯示ACE2-間充質幹細胞(MSC)移植治療改善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預後。2月29日,協和江南醫院首批8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接受MSC移植治療第一個療程結束後,其中6例患者呼吸困難和咳嗽等臨床症狀得到改善。3月23日,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7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在接受臨床試驗後,生命體徵指標、全身炎症反應指標和多器官尤其是心臟功能均有了比較明顯改善,縮短了患者康復時間,其中一名患者除了核酸快速轉陰、肺炎治癒以外,幹細胞的治療還給帶來意外之喜,患者的面神經麻痺在應用幹細胞後面部麻木感減輕、口角偏斜好轉。

專家認為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病毒快速複製和大量的促炎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反應形成炎症風暴,破壞了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細胞屏障,肺部炎症的加劇和瀰漫性損傷,最終導致呼吸困難。移植的異體間充質幹細胞可合成和分泌細胞因子,對微生物、各種炎症、免疫反應進行可控的調節,並促進受損血管和肺泡組織的恢復和重建。

四、幹細胞主要公司介紹

目前國內的幹細胞業務涉及公司主要通過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幹細胞儲存、檢測、應用以及臨床轉化方面的研究。

中源協和

中源協和細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發展「精準醫療」為核心的生命科技創新型企業。目前已在全國 18 個省市建立細胞資源庫,開展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胎盤亞全能幹細胞、脂肪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的檢測、製備與存儲服務,細胞存儲量已經超過30萬份,構建了全國性細胞資源存儲網絡。公司旗下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是世界衛生組織亞洲臍帶血庫聯盟成員單位,也是中國首批經原國家衛生部批准設置並通過執業驗收的造血幹細胞庫。截至2020年1月底,該庫為臨床提供了2100餘份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挽救了眾多患者生命。

深圳市一五零

深圳市一五零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於最新生命科學與技術的研發,專業從事幹細胞及免疫細胞的研究、儲存及應用。應用最新生物技術,解決防癌、抗癌、亞健康和抗衰美容;構建難治性疾病細胞療法及臨床研究的轉化平臺。公司技術來源於美國、日本、韓國及國內頂級高校和研究機構。

廣州賽萊拉

廣州賽萊拉幹細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三板首家幹細胞掛牌企業,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注於幹細胞全產業鏈的高新技術企業,為醫療機構、營運商及終端用戶提供幹細胞儲存、製備、科研服務,以及綜合細胞庫、細胞實驗室的整體輸出及技術支持等一站式解決方案,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幹細胞與再生醫學解決方案供應商。

公司承擔了50多個國家、省市重大科研項目,獲得中國及國際授權發明專利達200多項,其中3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獎,並擁有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製品、幹細胞無血清培養基等高新技術產品。榮膺「中國幹細胞產業領軍企業」、 「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中國管理科學創新獎」、 「未來獨角獸創新企業」等稱號。

結語

隨著間充質幹細胞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救治中捷報頻傳,疫情過後,曾經飽受爭議的它會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醫療行業裡面嗎?

- END -

作者 劉玲玉| 編輯 謝安然 | 排版 Elsa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無論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胚胎基因編輯技術,還是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生殖細胞系基因治療,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健康而主動開展的技術嘗試。誕生於2013年的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已成功運用到定點敲除大、小鼠的基因,且效率高、速度快、簡便易行,它也有望根除致病基因在世代間的傳遞。如果基因編輯技術用於預防和治療人類疾病,這種醫學目的之訴求具有技術的合理性。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入圍,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引起領域醫學者的關注。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除了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加快疫苗、有效藥物、檢測試劑的研發突破,都將是人類戰勝COVID-19的有力武器。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
  • 瘋狂的實驗: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飽受爭議的7個著名的科學實驗
    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正是由於科學的存在,才讓我們擁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可是如果你真的了解科學的話,也就能夠知道它是非常殘酷的,在成功之前要經歷過許多次的實驗,特別是一些活體實驗,這是充滿非常大爭議的,其實在歷史上這樣的案例非常的多,只是普通人很少知道而已,今天小編就來說說,瘋狂的實驗:在人類歷史上,曾經飽受爭議的7個著名的科學實驗!
  • 沉寂一年多的細胞治療能否迎來新突破
    沉寂一年多的細胞治療能否迎來新突破】看醫藥研報,至少2019年下半年以來,研究員們推薦來推薦去的也就那麼20來只醫藥股。這些被反覆推薦的醫藥股大多表現不俗,但有些估值已很貴了,是否值得繼續投資有了分岐。於是,投資者們開始尋找新的標的或細分行業。那些細分行業是否會在2020年取得突破呢?沉寂了一年多的細胞治療是否有可能?
  • 幹細胞治療是一場騙局
    近來發現,成年幹細胞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可被誘導分化成其他類型的細胞,甚至也具有和胚胎幹細胞一樣的全能性。慢性疾病的新希望由於幹細胞能夠分化成其他細胞,因此對它的研究為治療多種慢性疾病帶來了希望,例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糖尿病、慢性心臟病,甚至癌症。目前研究的一個重點是用幹細胞產生神經細胞,以修復受損傷的神經系統。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幹細胞被應用到了重症以及危重症的救治研究當中,在提高救治的成功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國已經啟動了多個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項目,已發表的數據證實了這種療法的初步療效。在國際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也紛紛批准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幹細胞已經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抗疫創新療法。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
    原標題: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最新方法】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 幹細胞治療:帶你了解日本治療糖尿病有什麼新方法
    海外醫療界中,日本醫療可以排名前幾,今天多睦健康來給大家講一講海外醫療治療糖尿病的新希望:日本幹細胞療法。 糖尿病對於人類而言,是一種可有效控制,但終究無法治癒的疾病。 這項新突破發表在《細胞新陳代謝》期刊上,由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研團隊開展。他們發現了一群未成熟的β細胞,這些細胞在機體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存在,可以製造胰島素,但沒有受體檢測葡萄糖,所以不能作為一個完整的β細胞。但他們觀察到胰島中的α細胞可以轉變成不成熟的β細胞,再發育成為真正的β細胞。
  • 方舟子:幹細胞治療的騙局
    象截癱、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這類神經系統疾病,都是因為神經細胞受損或功能失常導致,而神經細胞難以再生,只能寄希望於用幹細胞在體外產生新的神經細胞後加以補充。另一個主攻方向是用幹細胞產生能分泌胰島素的胰腺組織,如果移植到體內,可以根治糖尿病。但是這些設想要變成現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如果治療採用的幹細胞來自他人,在移植到患者身上時,就有可能引起排異反應,導致手術失敗。
  • 臺幹細胞研究有突破 新技術為治療肝臟疾病添希望
    中新網1月24日電 臺幹細胞研究有新突破,臺北榮總發展出一套新技術,該項技術可以分離、純化出骨髓中的「間葉系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已順利在體外分化為肝臟、軟骨等各類細胞,並進一步發現能回復有病肝臟的解毒功能。
  • 疫情會對幹細胞申報有促進作用嗎?
    江蘇大學教授、江蘇大學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李晶線上分享了疫情當下幹細胞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臨床應用。 課後,許多學員在博雅幹細胞公眾號後臺留言互動。以下挑選4個熱門問題,並邀請到了李晶主任進行答疑。
  • 臨床案例:探究幹細胞療法是否能否治療男性功能障礙?
    對於嚴重ED的治療突破則更加有限,其中糖尿病性ED以及創傷後ED(包括醫源性)更加嚴重,且對傳統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尋找和開發新療法.從而延長改善時間.提高療效。是這個領域的研究重點。
  • 這些發明獲得過諾獎,但卻飽受爭議?
    為暴力喝彩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被授予了禁止化學武器組織(the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這被認為是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對曾經將獎項頒給化學武器研發人的一種補償性做法。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幹細胞治療,一直以來備受爭議。幹細胞治療是把健康的幹細胞移植到患者體內,使其修復或替換受損的細胞或組織,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幹細胞由於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形成各種組織細胞的特性,在細胞替代治療和組織器官修復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為人類所面臨的重大健康挑戰提供了新的解決策略,近年來已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之一。
  • 疫情下幹細胞治療發揮作用,但你真的了解它嗎?
    近年來,幹細胞的臨床療效被越來越多的報導。幹細胞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已經被派上用處,對於一些重症患者,他們在接受幹細胞治療後,病情得到了好轉。在3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幹細胞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患者體內引發的劇烈炎症反應,減少肺損傷、改善肺功能,對肺部進行保護和修復
  • 快訊|我國幹細胞研究取得大成果 提供了疾病治療的新手段
    近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五年來,我國在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幹細胞是一種戰略資源,是生命科學與健康產業的重要保障。幹細胞解答了生命科學的一些基本問題,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 內蒙古日報——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實現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新...
    本報12月1日訊 (記者 張文強)11月3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液科醫療團隊的精心救治下,罹患腦淋巴瘤患者王先生順利出院,這也是該院血液科採用自體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科惡性腫瘤、實現技術新突破的又一成功案例。
  • 科學家製成人工造血幹細胞 血液病治療或現突破
    【財新網】(記者 吳靖)日前,生命科學界獲得一項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培育出人工造血幹細胞。這項成果,有望讓白血病等疾病的患者可利用自身組織培養的健康細胞進行治療,而不再依賴骨髓移植作為最後的治療手段。  造血幹細胞是目前治療血液病的重要物質。
  • 王福生院士: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臨床研究進展
    在後期重型和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病人中, 50% 以上的病人患有肺部炎症的病變,需要吸氧以支持治療,而這些病人主要存在免疫失衡、肺部炎症病變以及組織纖維化等病症。如果在這時接受幹細胞的治療,可以起到免疫調節抗炎作用, 同時促進組織的修復,加快康復。通過臨床研究,王福生總結出兩點感想:「第一,要穩妥推進我國新冠肺炎幹細胞治療等新型治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