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曉,2009年她從吉林市第一高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就直接來到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從事低溫推進劑、低溫氣體、常規推進劑的檢測工作,參與長徵七號首飛、長徵五號首飛和天問一號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這次任務,曾春曉忙得不可開交。由於嫦娥五號任務正好遇上發射場地面設備改造,航天航天煤油化驗突然變得格外多。短短兩個月的任務周期,航天煤油取樣化驗次數多達十幾次。航天煤油是測試項目最多、最複雜、耗時最長的推進劑,一次航天煤油化驗需要提前14天就開始進行溶液配製及標定,完成配製後,一批航天煤油樣品的測試從取樣準備到完成化驗至少要3-4人共同奮戰一周。人手少,任務多,怎麼把一周的作業流程壓縮一半?曾春曉提出多項並行實驗的思路。不論如何,化驗標準不能降低,曾春曉和同事們充分利用各個儀器加熱平衡的時間打起了時間差—,幾個項目並行起來,效率提高了50%,達到壓縮化驗流程的目的,通過不斷優化測試流程,曾春曉和同事們順利按時完成了全部化驗任務。
曾春曉正在進行航天煤油化驗
這並不是她第一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早在第一次參加任務開始,她就先後改進了液氧中乙炔和二氧化碳測試方法、氣體中顆粒物測試方法,節省單次取樣測試時間6-8小時,並提高了三個數量級的測試精度。通過調整測試參數和平行測試,她先後改進氫氣、氦氣測試速率至原來3倍…別看她年紀小,同事們經常戲稱她為「曾專家」,幹一崗通一崗,精一崗換一崗,短短六年,曾春曉就成長成為了化驗系統的「百事通」。
天問一號任務期間,用於測試液氫的兩臺色譜儀突然同時出現故障,液氫的轉注工作不得不暫停,等待測試結果。液氫易燃易爆易揮發,每耽誤一小時,液氫就要多在槽車中儲存一小時,現場的崗位人員危險就多一些,氫氦崗位的化驗員急的團團轉,想起曾春曉之前幫他們調試過測試方法,就趕緊拉她過去一起找故障。曾春曉一邊用標氣試驗了一遍測試方法,一遍調取了最近幾個月的測試圖譜,最後得出結論:「色譜峰的保留時間向前漂移了0.2s,所以原來的閥切換時間剛好切掉了提前出峰的氧氣,導致測不出氧峰。」她更改了閥切換時間,又測試了一遍方法,問題迎刃而解。
曾春曉正在處理氣相色譜儀故障
除了航天煤油崗位化驗員,曾春曉還有下一個目標,那就是成為系統指揮員。擔任指揮員除了工作量加倍外,作為指揮員的曾春曉還要帶領大家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準備工作及檢查評審,任務的合練工作也組織得井井有條。曾春曉利用各種機會學習了化驗系統各個專業的主要化驗流程和任務保障流程,每次化驗開展前都和崗位人員一起分析可能出現的風險、故障;她做事條理清晰,考慮周到,領導和同事都對她讚不絕口。
在完成指揮員和崗位工作的同時,曾春曉還負責了實驗室再認可的工作,實驗室認可關係到後續工作的資質問題,曾春曉一點都不敢馬虎,由於工作量較大,曾春曉進行了明確的責任分工,並且負責整體工作的推進和檢查確認,確保工作保質保量完成,為後續的實驗室認可奠定基礎。
曾春曉在撰寫實驗室認可相關文件
「航航」「天天」是春曉的女兒和兒子。由於對發射場的熱愛,曾春曉把根扎到了這裡。2015年,曾春曉和愛人李汶翰在發射場相遇,很快又因為都熱愛跑步而相戀、結婚。李汶翰是發射場的調度,調度,就是只要試驗現場還有一個人就必須值守的那個人,因此他總是特別忙碌。雖然他們同在一個發射場,兩人卻常常一天也碰不上一面。
曾春曉與丈夫李文瀚、女兒合影
因為同在一個單位,曾春曉更加支持丈夫的忙碌。兩次懷孕,她都是獨自坐動車去醫院做孕檢,在兒子天天出生不滿一個月時,李汶翰就因為要參加CZ-5火箭的出廠測試而不得不提前離開,把航航和天天兩個孩子都留給了妻子,曾春曉很支持他:「出廠測試一天也不能晚,我和孩子你還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陪。」
問起來這樣的婚姻苦不苦,曾春曉說,「做熱愛的事(航天發射)不苦,我很幸福有了『航航』和『天天』兩個孩子,他們代表了我最初的夢想——伴隨著中國航天一起成長;而唯一遺憾的就是,婚後因為發射任務越來越忙,加上有兩個孩子要照顧,我們已經很久沒能一起跑步了。」
「嫦五」已經奔月,我們身邊的「嫦娥」也在奔向夢想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李寧)
來源:國防時報
編輯:謝念修
編審:李超
通聯:國防時報新聞中心 20289601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