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海天第一棒!他們在銅鼓嶺上託舉「嫦娥」向月而行

2020-11-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開啟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在7月底送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之後,該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又一次及時捕獲目標,有效獲取火箭飛行數據資料,成功託舉「嫦娥」向月而行。

銅鼓嶺,地處海南島的最東隅。文昌發射場的火箭一旦點火起飛,這裡將是測控接力的「萬裏海天第一棒」,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起飛和初始飛行階段的數據信息。測控區院子裡有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上面鐫刻「牧箭逐星」四個大字,那是航天工作者長年累月為之奮鬥的職責所在。巖石背後是一個巨大的異體「實」字,則是銅鼓嶺航天人求實創新的生動寫照。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銅鼓嶺雷達跟蹤正常!」任務中,雷達崗位測距操作手杜靜嫻全神貫注操控著設備。緊張的操作,讓她的臉龐微微泛紅。任務啟動後,杜靜嫻定崗為測距操作手,這是她首次擔任這個崗位。測距操作手要從瞬息多變的複雜環境中捕獲信號,這讓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任務的圓滿成功,杜靜嫻用心鑽研任務文書,刻苦訓練操作,就連吃飯的時候都在琢磨如何應急操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任務中,她圓滿完成跟蹤弧段,也創造了該站首位女測距操作手的歷史。

在一旁的王志霞也不甘示弱,她在這次任務中擔任大口徑光學實況記錄系統的指揮員,也是該系統的首位女性指揮員。清秀的面龐,說話溫柔的語氣,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她「紫霞姐姐」。柔弱的背面暗藏著剛強,志霞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任務前,光學設備面臨中修。為了趕上任務進程,志霞一心撲在一線,配合場所師傅加班加點,絲毫不比組裡的男同志差。同時作為指揮員,她合理統籌中修與任務關係,科學安排組內崗位,開展針對性訓練,全面提升能力。任務中,光學設備準確捕獲目標,穩定跟蹤,將嫦娥奔月的曼妙身姿完美展現了出來。

「今天兩名女同志非常漂亮,她們就是託舉『嫦娥』的嫦娥!」杜靜嫻和王志霞的精彩表現讓同事們紛紛點讚。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銅鼓嶺測控區內,有一種不起眼的小花,它四季常青,因此得名長春花。它在貧瘠的沙土之上也一點都不吝嗇自己的熱情,開出紅豔豔的花朵,就像測控區的航天工作者們,面朝大海,默默堅守山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光芒。

任務前,銅鼓嶺測控區黨支部專門組織工作人員祭掃了離院子不遠的「渡海先鋒營」烈士墓。「學渡海英烈,做航天先鋒!」這是他們堅守銅鼓嶺時立下的錚錚誓言。在濱海山頭,他們戰颱風、鬥酷暑,創造出一次次圓滿成功的中國奇蹟,譜寫了一曲曲奉獻航天的忠誠讚歌。

雷達崗位負責人劉持超在任務啟動後就顯得十分的忙碌。為了全面提升崗位人員的能力,他絞盡腦汁設置故障彈道應急科目,訓練操作人員應急處置能力;開展無人機跟蹤訓練項目,模擬動目標跟蹤訓練……忙忙碌碌的背後,不為人知的是他已經為了任務一再推遲婚期。他和未婚妻約定,要讓那划過長空的靚麗軌跡見著他們的愛情。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車勤人員馬乃峰,點號建設之初就在山頭,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參加過數十餘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的車勤保障。進駐初期的生活用水全靠他一車一車地從山下來上來。任務中,設備標校、綠化用水、場所人員接送……哪裡需要用車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也被大伙兒們親切地稱為「老馬」。而就在年初,家中妻子病重住院手術,老馬匆匆回家陪伴了幾天,又因為牽掛單位和任務,早早返回點號。他向妻子承諾到,身體恢復後一定要帶她到點號來一起看一次發射。

星空下,「牧箭逐星」石在海風中巍然不動。測控區的工作人員們依舊忙碌著,他們意志堅定,面朝大海,九天攬月,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蹟!

相關焦點

  • 他們是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
    中國探月·情懷與擔當託舉「嫦娥」的青春力量2020年12月17日凌晨,夜色沉凝。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控大廳,明亮如晝。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用無可比擬的青春力量,在託舉「嫦娥」的漫漫長路上,寫下嶄新的中國探月故事。那時的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與一份遙遠而偉大的事業纏繞在一起時隔多年,一張舊報紙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泛著灰白的新聞紙上,油墨印製的方塊字佔據著小小的角落。
  • 逐夢太空 那些助力「嫦娥五號」奔月的湖南伢子們
    11月24日凌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指揮員發出鏗鏘有力的口令,發射控制臺操作手迅速按下紅色點火按鈕,在烈焰的映襯下,隨著一聲巨響,「嫦娥五號」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壯麗升空,開啟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的徵途。這背後,是包括湖南籍參試人員在內的所有中國航天人的默默付出。
  • 「託舉「嫦娥」的嫦娥」何京江:用數據助力「嫦娥」奔月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託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直奔寰宇,火箭飛行數據曲線伴隨著陣陣掌聲在指揮控制大廳熒幕上同步向上,坐鎮數據處理崗位的何京江明白,自己第七次探月徵程開始了。
  • 宿遷籍航天衛星雷達測控員李龍飛守護嫦娥五號飛天!
    近日,嫦娥五號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國旗的新聞,讓大家為之自豪!嫦娥五號還將為中國帶回月球第一抔土。然而,你知道嗎?在嫦娥五號發射現場附近,有一位宿遷人在守護!12月3日下午,記者通過多方尋找,聯繫上了李龍飛。採訪中得知,他還是一名二次入伍的軍人。「能夠見證,我很驕傲!」
  • 託舉「嫦娥」的「嫦娥」
    曾春曉,2009年她從吉林市第一高中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後就直接來到了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從事低溫推進劑、低溫氣體、常規推進劑的檢測工作,參與長徵七號首飛、長徵五號首飛和天問一號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 【中國夢·踐行者】西昌發射場的巾幗英雄: 各顯神通 託舉「嫦娥...
    大洋網訊 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近日發射升空,這是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執行「嫦娥」任務,也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與執行的第6次探月任務。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從月城西昌到海島文昌,有一群巾幗英雄十數年如一日,深耕發射場的關鍵崗位和核心領域,助力發射場軟硬體實力的一次次提升,她們可謂是託舉「嫦娥」奔月的「嫦娥」。
  • 給嫦娥五號的一封信
    我是北京市東城區前小學六年級(2)班的於安淇,是萬千「嫦娥鐵粉」中的一員,自從你11月24號順利發射升空,我和我的小夥伴們就一直關注著你。12月3號你成功在月球正面預選區著陸,我們還在班級裡集體為你鼓掌呢!在茫茫宇宙中,全世界都在關注著你,你是億萬中華兒女共同的驕傲!親愛的嫦娥五號,你在2020年升空,和我們一起見證了這極不平凡的一年。你知道嗎?
  • 小明問嫦娥丨一棒接一棒 這趟貨運不簡單
    嫦娥五號在採樣成功後,如何把月壤樣品送回來呢?宇宙快遞又該如何操作?小明問嫦娥,聽嫦娥五號來說說自己的「快遞接力棒」。嫦娥五號對啊,著陸器是第一棒,著陸器用兩種工具從月球上挖的土分別裝好後,都會放到上升器一個密封裝置裡,相當於一個結實的大罐子。罐子裝完封口後,接力棒就交給了上升器,由上升器開始運貨。小明從月亮上運回來,那麼遠,它怎麼運呀?
  • 「託舉「嫦娥」的嫦娥」甘思舊:觀雲測雨,為「嫦娥」尋找奔月「窗口」
    在西昌工作時,她現場保障過「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發射任務。由於嫦娥五號任務計劃窗口為9到11月,處於海南島的季風影響期,並且今年9月就出現了拉尼娜現場,影響文昌發射場地區的颱風和降水明顯增多。
  • 「嫦娥」奔月圓夢廣寒,「玉兔」落月首屈一指,國人登月此期可待
    2007年10月24日,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嫦娥一號」的主要目標是獲取月表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含量,探測地月間的空間環境等。2009年3月,「嫦娥一號」在飛行了近五百天後,受控撞月,成功落在月球豐富海區域,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探月徵程。
  • 太棒了!嫦娥五號,成功落月了
    12月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嫦娥五號探測器落月瞬間。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12月1日22時57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從距離月面15公裡處開始實施動力下降,7500牛變推力發動機開機,逐步將探測器相對月球縱向速度從約1.7公裡/秒降為零。
  • 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郭文彬 攝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郭文彬 攝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題:向「火」而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探火目擊記作者 韋琳可7月23日12時,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裡,銀屏閃爍,緊張有序。
  • 他們,是「天問一號」的守護神
    7月23日12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送入太空。火箭點火起飛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及時捕獲目標,獲取到了火箭飛行第一手數據資料。
  • 嫦娥五號創5個首次 嫦娥五號任務紀實全紀錄
    嫦娥五號回來了!帶著月壤回來了!恰似一部追了23天的宇宙大片,人們期待著、盼望著,晝夜不息。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驚起一團煙雲,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回到地球。九天攬月,這一刻,中國航天又創造新的歷史。  這是21世紀人類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標誌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一大步。
  • 「大火箭」成功送「嫦娥五號」奔月!揭秘三大看點
    日電(趙竹青)11月24日4時30分,海南文昌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託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呼嘯升空。隨後,「嫦娥五號」成功入軌,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歷經十年,大火箭「胖五」終於和「嫦娥」攜手奔月。而此前,探月工程的發射任務均由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完成。此次發射有哪些看點?記者邀請「胖五」的「娘家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的設計師,進行了詳細解讀。
  • 王雷:託舉「嫦娥五號」探月的雞西人
    劉景豔供片  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嫦娥五號」發射升空。經過2200多秒飛行,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此次登月任務中,「嫦娥五號」將採集約2000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喜訊傳來,舉國上下無不為之沸騰:中國的航天技術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 嫦娥五號將挑戰我國航天史上四個「首次」
    在這個階段,嫦娥「五姑娘」將在月面選定區域著陸,並使出渾身解數採集月壤,實現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為實現這一創新突破,來自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師們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精心設計了兩種「挖土」模式:鑽取和表取。具體來說,當著陸上升組合體順利軟著陸在月球表面,嫦娥五號就開始了為期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守護「天問一號」,他們接好了第一棒
    科技日報記者 王祝華 通訊員 曾鵬 陳科維7月23日12時41分,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送入太空。火箭點火起飛後,文昌航天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及時捕獲目標,獲取到了火箭飛行第一手數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