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開啟我國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在7月底送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之後,該發射場銅鼓嶺測控區測控設備又一次及時捕獲目標,有效獲取火箭飛行數據資料,成功託舉「嫦娥」向月而行。
銅鼓嶺,地處海南島的最東隅。文昌發射場的火箭一旦點火起飛,這裡將是測控接力的「萬裏海天第一棒」,為指控中心提供火箭起飛和初始飛行階段的數據信息。測控區院子裡有一塊巨大的花崗巖石,上面鐫刻「牧箭逐星」四個大字,那是航天工作者長年累月為之奮鬥的職責所在。巖石背後是一個巨大的異體「實」字,則是銅鼓嶺航天人求實創新的生動寫照。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銅鼓嶺雷達跟蹤正常!」任務中,雷達崗位測距操作手杜靜嫻全神貫注操控著設備。緊張的操作,讓她的臉龐微微泛紅。任務啟動後,杜靜嫻定崗為測距操作手,這是她首次擔任這個崗位。測距操作手要從瞬息多變的複雜環境中捕獲信號,這讓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任務的圓滿成功,杜靜嫻用心鑽研任務文書,刻苦訓練操作,就連吃飯的時候都在琢磨如何應急操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任務中,她圓滿完成跟蹤弧段,也創造了該站首位女測距操作手的歷史。
在一旁的王志霞也不甘示弱,她在這次任務中擔任大口徑光學實況記錄系統的指揮員,也是該系統的首位女性指揮員。清秀的面龐,說話溫柔的語氣,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她「紫霞姐姐」。柔弱的背面暗藏著剛強,志霞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誰說女子不如男」。任務前,光學設備面臨中修。為了趕上任務進程,志霞一心撲在一線,配合場所師傅加班加點,絲毫不比組裡的男同志差。同時作為指揮員,她合理統籌中修與任務關係,科學安排組內崗位,開展針對性訓練,全面提升能力。任務中,光學設備準確捕獲目標,穩定跟蹤,將嫦娥奔月的曼妙身姿完美展現了出來。
「今天兩名女同志非常漂亮,她們就是託舉『嫦娥』的嫦娥!」杜靜嫻和王志霞的精彩表現讓同事們紛紛點讚。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銅鼓嶺測控區內,有一種不起眼的小花,它四季常青,因此得名長春花。它在貧瘠的沙土之上也一點都不吝嗇自己的熱情,開出紅豔豔的花朵,就像測控區的航天工作者們,面朝大海,默默堅守山頭,綻放出絢麗多彩的光芒。
任務前,銅鼓嶺測控區黨支部專門組織工作人員祭掃了離院子不遠的「渡海先鋒營」烈士墓。「學渡海英烈,做航天先鋒!」這是他們堅守銅鼓嶺時立下的錚錚誓言。在濱海山頭,他們戰颱風、鬥酷暑,創造出一次次圓滿成功的中國奇蹟,譜寫了一曲曲奉獻航天的忠誠讚歌。
雷達崗位負責人劉持超在任務啟動後就顯得十分的忙碌。為了全面提升崗位人員的能力,他絞盡腦汁設置故障彈道應急科目,訓練操作人員應急處置能力;開展無人機跟蹤訓練項目,模擬動目標跟蹤訓練……忙忙碌碌的背後,不為人知的是他已經為了任務一再推遲婚期。他和未婚妻約定,要讓那划過長空的靚麗軌跡見著他們的愛情。
工作人員檢查設備
車勤人員馬乃峰,點號建設之初就在山頭,也是一名老黨員了,參加過數十餘次重大航天發射任務的車勤保障。進駐初期的生活用水全靠他一車一車地從山下來上來。任務中,設備標校、綠化用水、場所人員接送……哪裡需要用車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也被大伙兒們親切地稱為「老馬」。而就在年初,家中妻子病重住院手術,老馬匆匆回家陪伴了幾天,又因為牽掛單位和任務,早早返回點號。他向妻子承諾到,身體恢復後一定要帶她到點號來一起看一次發射。
星空下,「牧箭逐星」石在海風中巍然不動。測控區的工作人員們依舊忙碌著,他們意志堅定,面朝大海,九天攬月,不斷刷新中國高度,創造中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