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域有哪些鯨類?

2020-12-04 朝辭小學僧

在我國海域和水域有確切發現記錄的鯨類有以下這些。

鬚鯨類:藍鯨、座頭鯨、長鬚鯨,塞鯨,灰鯨、布氏鯨、小鬚鯨、北太平洋露脊鯨。

齒鯨類:抹香鯨、小抹香鯨、侏抹香鯨、虎鯨、偽虎鯨、侏虎鯨、布氏中喙鯨、銀杏齒中喙鯨、柯氏喙鯨、貝氏喙鯨、朗氏中喙鯨、短肢領航鯨、瓜頭鯨、真海豚、瓶鼻海豚、長吻飛旋原海豚、熱帶點斑原海豚、條紋原海豚、弗氏海豚、糙齒海豚、中華白海豚、印度駝海豚、裡氏海豚、太平洋斑紋海豚、印太江豚、東亞江豚、長江江豚、白鱀豚。

藍鯨、座頭鯨、抹香鯨、虎鯨等著名的鯨類在我國海域都有分布,長江江豚和白鱀豚更是我國的獨有物種。

國內網民對海洋關注度低,對海洋生物資源不太了解,也很少有人會去主動了解這些,從前幾個月的一則新聞就能看出。

今年8月中旬網上出現一則新聞——《罕見!遼寧海域驚現成群大型海獸!》,有釣魚者在大連老偏島海域拍到了虎鯨,有5頭之多,因為當時沒人敢確定是虎鯨,所以用海獸來代指,海獸是指海洋哺乳動物。

根據拍攝到的照片來看,毋庸置疑就是虎鯨,很多資深動物愛好者都一致認為是虎鯨。但是網民大眾卻不這麼想,有人「言之鑿鑿」的表示中國海域不可能有虎鯨,有人不懂裝懂的說這是鯊魚不是虎鯨,還有人說這是「海洋版正龍拍虎」,更有人說「這是在外國拍的,不可能是在中國拍的」。

在網上混跡多年,對這些言論見怪不怪了。

中國海域近幾年來每年都有關於虎鯨的目擊報告。

▲2019年7月在山東長島海域就清晰地拍到了虎鯨群,這麼清晰的照片真是難得,要是拍模糊了又有一大群人不相信。

再看一些本世紀我國海域鯨類的新聞,這只是一小部分。

《萬寧幹部群眾緊急救護擱淺幼藍鯨,終重回大海》。

《巨頭鯨擱淺海南海灘,民眾整夜守護救助》。「巨頭鯨」原本是指長肢領航鯨,但是我國沒有長肢領航鯨,所以在這裡是指短肢領航鯨。

《廣東首例成功救治擱淺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糙齒海豚放歸大海》。

▲《潿洲島海域發現18頭布氏鯨》。《誤入東江惠州段中華白海豚死亡》。這是幾天前發生的事。

《廣西潿洲島海域發現中國大陸首例近海岸大型鯨群》。

▲《我國南海北部某海域首次發現偽虎鯨》。

《中國科學家在南海考察區發現抹香鯨等深潛鯨類》。

《珠江口江豚數量正在逐步恢復》。這裡的江豚是指生活在海裡的印太江豚,不是長江裡的長江江豚。

▲《大連小平島海域現巨大海獸,專家稱或為座頭鯨》,這個專家可真是謹慎,這明顯就是座頭鯨,還搞個「或為」,估計是以前被噴過。

《象山漁民發現7.4米長鬚鯨屍體,目前已送到浙江自然博物館》。

《射陽官兵聯合漁民一起拯救擱淺鯨魚》。

《福建福清東瀚海域發現死亡小鬚鯨》。

《浙江舟山漁民捕獲不明生物,經鑑定為喙鯨》。

《「柯氏喙鯨」在花蓮擱淺,體型巨大引圍觀》。

相關焦點

  • 古近紀,生物專欄:鯨類進化史
    他們口中生出了過濾用的鯨鬚代替了牙齒,一張一閉就是滿嘴蛋白質,以餵飽越發龐大的身軀。另類的鯨:一角鯨:一角鯨生活在北極海域,跟海洋館常見的白鯨是近親,都有圓頭圓腦的身材,區別除了一身斑點 ,更醒目的是雄性的「角」。
  • 中國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抹香鯨等11個鯨類物種
    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抹香鯨等11個鯨類物種  新華社海口7月28日電(記者王自強、張麗芸)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28日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
  • 南海深潛鯨類科考:發現抹香鯨等7個鯨類物種
    據央視新聞消息,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組織的南海深潛鯨類科考團隊昨天順利返回三亞。
  • 南海科考記錄到11個鯨類物種!新發現小虎鯨等4個鯨類物種
    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28日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這是7月20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攝的弗氏海豚與短肢領航鯨共遊場景。
  • 南海「鯨」喜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   這是該團隊第二次前往南海進行鯨類科考。此次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有31群次、11個物種,說明考察海域具有較豐富的鯨類物種多樣性。   科考背後有哪些瞬間令人難忘?
  • 加州海域發生慘烈廝殺 小灰鯨遭殺人鯨分食(圖)
    三隻殺人鯨漸漸逼近灰鯨母子灰鯨母子終不敵殺人鯨攻擊,小鯨慘遭分食  據英國媒體8月29日報導,有記者此前拍攝到了發生在美國加州海域的一場驚心動魄的鯨類廝殺場面:一對灰鯨母子不幸遭到3隻逆戟鯨圍攻,雖然鯨媽媽極力護崽,但終因寡不敵眾,只能看著自己的孩子被逆戟鯨分食。
  • 布氏鯨屍體現廣西防城港海域,神秘鯨類出現說明什麼?
    據上述負責人提供的資料,布氏鯨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同時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它是一種不經常浮在水面上的鯨魚,體表常附著一些浮遊生物,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海域。在水溫高於16.3攝氏度的熱帶和溫帶水域,終年都可看到布氏鯨類。
  • 我國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抹香鯨等11個鯨類物種
    新華社記者 張麗芸 攝  考察共目擊到深潛和遠海鯨類動物31群次、11個物種,其中深潛鯨類14群次、7種,分別為抹香鯨、柯氏喙鯨、短肢領航鯨、瑞氏海豚(又叫花鯨)、偽虎鯨、小虎鯨和瓜頭鯨;其它遠海鯨類物種4種,分別為熱帶斑海豚、弗氏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和條紋海豚。
  • 國內首次拍攝到布氏鯨水下影像,這個鯨類物種有多神秘?
    近日,由廣西科學院、中科院水生所和北部灣大學聯合組建的廣西水生生物聯合實驗室鯨類研究與保護站的布氏鯨研究團隊,和廣西廣播電視臺紀錄片攝製組首次拍攝到我國第一段布氏鯨水下影像。布氏鯨是鯨類中非常神秘的一個物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體長可達10-12米,體重可達15噸。由於之前很少被觀測到,相關研究資料十分有限。北部灣潿洲島海域是我國目前有報導的唯一一個有大型鯨類動物頻繁出現和活動的近岸海域。
  • 潿洲島海域發現18頭布氏鯨 海域食物鏈較健全(圖)-廣西新聞網
    潿洲島海域發現18頭布氏鯨表明海域生態系統較健康,食物鏈較健全據南京師範大學科考團隊介紹,在近日的海上觀測中,科考人員發現大面積小魚魚群,布氏鯨穿梭其中,相較於往時發現鯨群獨自活動最大的不同,大量海鷗紛紛與布氏鯨共同捕食,有的甚至是「鯨」口奪食,場面十分有趣和壯觀。此次觀測鯨群活動範圍約在斜陽島西南側海域,發現布氏鯨的高度協同的旅行行為,有時三兩而行,而在今年1月7日、12日,發現布氏鯨多達7頭。
  • 南海「鯨」喜|今天,帶你認識一群夢幻般的「鄰居」!
    此次科考人員目擊到的鯨類動物有31群次、11個物種,說明考察海域具有較豐富的鯨類物種多樣性。科考背後有哪些瞬間令人難忘?鯨類動物有什麼樣的脾氣喜好?研究保護鯨類動物意義何在?帶著這些問題,海南日報記者近日特別採訪了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的科研人員。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短肢領航鯨與弗氏海豚混遊現象。
  • 南海尋鯨記
    學者王丕烈隨捕鯨船出海,收集了海南島以北部分南海海域的一些鯨類信息,並收錄於《中國鯨類》和《中國海獸圖鑑》。1981年,中國完全停止捕鯨活動。由於單獨組織鯨類科考非常昂貴,當時的基礎研究意識也不強,我國遠海性鯨類研究從此陷入停滯,南海鯨類研究幾乎一片空白。「南海佔我國領海總面積的三分之二,充分了解其生物資源,尤其是珍稀動物資源非常必要。
  • 中國古代有個詞叫「鯨吞」,說的是個什麼鯨?
    7月是最佳的觀鯨時節,無論是它們躍身擊浪,還是日常的吃飯和花樣捕魚,都會讓你驚嘆:哇,神「鯨」! 虎鯨:強直靜止 虎鯨是鯨類家族中兇猛又可愛的胖子,被人們譽為「讓人愛恨交織的頭號海洋殺手」。
  • 海底小課堂|一鯨落萬物生 關於鯨的故事
    01關於鯨落鯨落是指鯨魚死亡後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態系統,與熱液、冷泉一同被稱為是深海生命的「綠洲」。2020年4月3日報導,中國科學家在南海首次發現一個約3米長的鯨落。02海底小縱隊裡面的鯨鯨目是哺乳綱下設的一個傳統分類單元,包含現存約90種體態似魚、皮膚裸露的水生哺乳動物和它們已滅絕的早期親族,統稱鯨類或鯨豚類,習慣上體型大者稱鯨,小者稱豚。大部分棲息於淺海,少數幾種棲息於淡水。
  • 神秘喙鯨現身南海
    李松海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研究員李松海團隊在《整合動物學》上在線發表研究論文稱,該團隊於2019年4~5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開展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任務,目擊到3頭神秘喙鯨,初步判斷可能是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此次發現是全世界對海上銀杏齒中喙鯨或德氏中喙鯨活體個體的首次清晰目擊。
  • 我國在南海海域首次發現多種稀有鯨豚種類
    新華社三亞5月10日電(記者劉鄧)歷時14天、總航程約2500公裡,「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深潛鯨類科考」航次10日順利返回三亞,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第一次在南海相應海域開展深潛和遠海性鯨類科學考察。
  • 在南海,科學家這樣尋找「鯨」喜
    學者王丕烈隨捕鯨船出海,收集了海南島以北部分南海海域的一些鯨類信息,並收錄於《中國鯨類》和《中國海獸圖鑑》。這是7月20日在南海某海域拍攝的弗氏海豚,不遠處的黑影就是短肢領航鯨。1981年,中國完全停止捕鯨活動。
  • 海洋科普|南海不是美國的夏威夷,我國在南海記錄11個鯨類物種
    科考中國科研人員在南海記錄到抹香鯨等11個鯨類物種7月28日,由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組織的「2020年南海深潛及遠海鯨類科考航次」完成全部科考任務,順利返回三亞。考察共目擊到深潛和遠海鯨類動物31群次、11個物種。
  • 看,布氏鯨在跳舞
    百無聊賴的時候,撥通了在潿洲島上南灣海洋運動基地工作的哥們小D的電話,聊完近況後,哥們最後說了一句話,快來潿洲島島吧,找回你上大學時候的狀態;或許這裡的陽光、這裡的海浪、這裡的香蕉林,讓你有更新鮮的感受,或許運氣好,你還能看到布氏鯨,讓你滿血而歸。WAWAWA,瓦特布氏鯨?難道就是《莊子·內篇·逍遙遊》中描述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 海南周刊丨鯨類動物書目影片推薦:讀懂鯨 看懂鯨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餘力銘 通訊員 杜莉沒有條件像科考人員一樣去近距離觀鯨,那普通人都有哪些渠道去認識、了解鯨類呢?海南日報記者邀請中科院深海所海洋哺乳動物與海洋生物聲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劉明明博士為大家推薦了一些有關鯨類動物的書籍、紀錄片。《寂靜的春天》,美國海洋生物學家蕾切爾·卡遜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