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敵或友?膳食類黃酮在癌症治療中對Nrf2/ARE途徑的調節

2020-11-25 騰訊網

"民以食為天",人們對於食物的關注度從不曾減弱。於許多人而言,好的食材不僅好吃,還能用於食療來 "治病"。然而,食物的構成並非是單一的,一種食材中會含有多種物質,而這些物質對於我們人體而言也是有好有壞。因此,食療的運用還是需建立在對於食材成分的了解之上。本篇文章就來為大家介紹我們膳食中會碰到的一種化合物成分——類黃酮,看看它在癌症治療中是如何扮演「兩面人」的角色。

圖片來源:Pixabay

在了解膳食類黃酮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一個人從健康到患病,體內往往會經歷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罹患癌症之前,人體中發生的一些生物反應會產生活性氧 (ROS),ROS的過量生成 (量變) 導致的氧化應激將破壞DNA結構,並進一步導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觀遺傳改變,引發癌變 (質變)。因此,ROS必須維持在細胞的非有害基礎水平 (即氧化還原穩態),以防止氧化應激誘導的DNA損傷,而調節與抗氧化防禦系統和其他細胞保護性基因相關的蛋白質表達的信號途徑也顯得至關重要。保護性基因的轉錄激活,由稱為「抗氧化劑響應元件 (ARE)」的順式作用元件介導,轉錄因子「核紅系2相關因子2 (Nrf2)」與ARE結合,可以保護細胞免受氧化應激誘導的細胞死亡。

Nrf2/ARE途徑發揮作用的機制

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Keap1蛋白通過與Nrf2蛋白相互作用以及與泛素化相關的Nrf2降解來抑制Nrf2蛋白的活化。由ROS引起氧化應激後,Keap1的半胱氨酸殘基的氧化使Nrf2從Keap1蛋白解離,然後通過磷酸化穩定Nrf2。磷酸化的Nrf2易位到細胞核中,並與sMaf轉錄因子結合到ARE上。ARE驅動下遊的抗氧化劑防禦,從而避免DNA損傷和隨後的致癌作用,以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況。

膳食中的類黃酮通過在不同階段影響Nrf2/ARE途徑來激活該途徑,因此對癌症的化學預防具有潛在的影響。然而,Nrf2/ARE途徑的激活並不總是有益的,因為相同的類黃酮也可能促進癌細胞的生長。為了進一步了解類黃酮對於Nrf2/ARE途徑的影響,來自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的Tharindu L. Suraweera等人在Antioxidants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綜述,文中總結了黃酮類化合物在癌症化學預防和加劇癌症方面對Nrf2/ARE途徑的調節的雙重作用以及潛在的細胞機制。

圖1. 膳食類黃酮在正常細胞中Nrf2/ARE途徑的調控中的作用。

類黃酮—癌細胞中Nrf2/ARE的激活

Nrf2/ARE途徑的激活主要是通過破壞Keap1和Nrf2相互作用[2],Nrf2磷酸化和防止Nrf2泛素化來進行的。研究表明,一些維生素和各種飲食植物化學物質 (包括類黃酮,蘿蔔硫素,生物鹼和多酚) 在非癌症實驗模型中通過不同的機制激活該途徑[3]。在體外和臨床前研究中,黃酮類 (木犀草素,黃岑苷和芹菜素) 在上調Nrf2蛋白表達中更為突出[4-6]。例如,木犀草素在減輕大鼠生理濃度的成肌細胞H9C2細胞中高糖誘導的細胞損傷中上調Nrf2蛋白的表達。黃岑苷還可以增加Nrf2蛋白的表達,抵抗缺氧誘導的成肌細胞H9C2細胞凋亡。此外,在通過血管內穿孔誘發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腹膜內施用黃岑苷對大鼠表現出相似的作用[5,7]。有研究表明,芹菜素可增加人視網膜色素上皮ARPE-19細胞對叔丁基過氧化氫 (t-BHP) 誘導的氧化性細胞損傷的反應,從而增加Nrf2蛋白水平,其濃度遠高於其他黃酮濃度[6]。此外,在高濃度下,芹菜素將上調Nrf2表達,以抵抗過氧化氫誘導的人腎小管上皮HK-2細胞的氧化應激和細胞損傷[8]。

類黃酮—癌細胞Nrf2/ARE的抑制

作者認為,對抑制癌細胞中Nrf2/ARE途徑的特定類黃酮的鑑定,在探索其在癌症治療中的應用有著重大意義。有趣的是,已有學者研究發現了三種黃酮,木犀草素,芹菜素和白楊素,它們都能有效抑制不同癌細胞系中的Nrf2/ARE途徑[9-14]。在癌細胞中,類黃酮可以激活Nrf2/ARE途徑,隨後通過異種生物的解毒,藥物運輸和中和反應性物種來恢復氧化還原穩態,而這也會導致癌細胞的存活和癌症的加劇。幾種ARE驅動基因的表達通過促進代謝反應,例如穀氨醯胺合成[15,16],NADPH和戊糖磷酸途徑中的葡萄糖代謝和三羧酸循環,從而促進癌細胞的增殖。[15-19]。此外,激活Nrf2/ARE途徑後,類黃酮會促進其他信號分子與Nrf2/ARE途徑之間的互相串擾。

圖2. 飲食類黃酮在癌細胞的Nrf2/ARE途徑中的作用。

類黃酮與Nrf2/ARE:是敵或友?

黃酮類化合物在Nrf2/ARE途徑激活中的作用引起了關於它們在預防癌症 (在正常細胞中) 和加劇癌症 (在癌細胞中) 中的雙重作用的爭論[20]。黃酮類化合物 (即木犀草素,芹菜素),黃酮醇 (即楊梅素,槲皮素),黃烷-3-醇 (即表兒茶素),黃烷酮 (即柚皮苷) 和異黃酮 (即染料木黃酮) 在癌症和正常細胞/實驗動物中,於Nrf2/ARE途徑的激活均表現出雙重作用。因此,我們可將類黃酮視為一把雙刃劍,因為相同的化合物既具有充當化學預防劑的潛力,也可能具有加劇癌細胞生存,生長的潛力。考慮到類黃酮可能通過激活Nrf2/ARE途徑促進已經存在的癌症生長,未來醫學界應對此展開更深層面的研究與探索,獲得有關的體內和臨床數據來找尋真相,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

1. Wu, S.; Lu, H.; Bai, Y. Nrf2 in cancers: A double-edged sword. Cancer Med.2019, 8, 2252–2267.

2. Hayes, J.D.; Dinkova-Kostova, A.T. The Nrf2 regulatory network provides an interface between redox and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Trends Biochem. Sci.2014,39, 199–218.

3. Fernando, W.; Rupasinghe, H.P.V.; Hoskin, D.W. Dietary phytochemicals with anti-oxidant and pro-oxidant activities: A double-edged sword in relation to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Cancer Lett.2019, 452, 168–177.

4. Li, L.; Luo, W.; Qian, Y.; Zhu, W.; Qian, J.; Li, J.; Jin, Y.; Xu, X.; Liang, G. Luteolin protects against diabetic cardiomyopathy by inhibiting NF-κB-mediated inflammation and activating the Nrf2-mediated antioxidant responses.Phytomedicine2019, 59, 152774.

5. Zhang, H.; Tu, X.; Song, S.; Liang, R.; Shi, S. Baicalin reduces early brain injury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rats. Chin. J. Integr. Med.2020, 26, 510–518.

6. Xu, X.; Li, M.; Chen, W.; Yu, H.; Yang, Y.; Hang, L. Apigenin attenuates oxidative injury in ARPE-19 cells thorough activation of Nrf2 pathway. Oxid. Med. Cell. Longev.2016, 2016, 4378461.

7. Chang, H.-M.; But, P.P.-H. Pharmacology and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orld Sci.1986, 1, 304.

8. Zhang, J.; Zhao, X.; Zhu, H.; Wang, J.; Ma, J.; Gu, M. Apigenin protects against renal tubular epithelial cell injury and oxidative stress by high glucose via regulation of NF-E2-related factor 2 (Nrf2) pathway. Med. Sci. Monit.2019,25, 5280–5288.

9. Kittiratphatthana, N.; Kukongviriyapan, V.; Prawan, A.; Senggunprai, L. Luteolin induces cholangiocarcinoma cell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dependent pathway mediated b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J. Pharm. Pharmacol.2016, 68, 1184–1192.

10. Tang, X.; Wang, H.; Fan, L.; Wu, X.; Xin, A.; Ren, H.; Wang, X.J. Luteolin inhibits Nrf2 leading to negative regulation of the Nrf2/ARE pathway and sensitization of human lung carcinoma A549 cells to therapeutic drugs. Free Radic. Biol. Med.2011, 50, 1599–1609.

11. Gao, A.-M.; Ke, Z.-P.; Wang, J.-N.; Yang, J.-Y.; Chen, S.-Y.; Chen, H. Apigenin sensitizes doxorubicin-resista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EL-7402/ADM cells to doxorubicin via inhibiting PI3K/Akt/Nrf2 pathway. Carcinogenesis2013,34, 1806–1814.

12. Gao, A.-M.; Ke, Z.-P.; Shi, F.; Sun, G.-C.; Chen, H. Chrysin enhances sensitivity of BEL-7402/ADM cells to doxorubicin by suppressing PI3K/Akt/Nrf2 and ERK/Nrf2 pathway. Chem. Biol. Interact.2013, 206, 100–108.

13. Valdameri, G.; Trombetta-Lima, M.; Worfel, P.R.; Pires, A.R.A.; Martinez, G.R.; Noleto, G.R.; Cadena, S.M.S.C.; Sogayar, M.C.; Winnischofer, S.M.B.; Rocha, M.E.M. Involvement of catalase in the apoptotic mechanism induced by apigenin in HepG2 human hepatoma cells. Chem. Biol. Interact.2011, 193, 180–189.

14. Sabzichi, M.; Mohammadian, J.; Bazzaz, R.; Pirouzpanah, M.B.; Shaaker, M.; Hamishehkar, H.; Chavoshi, H.; Salehi, R.; Samadi, N. Chrysin 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NLCs) triggers apoptosis in MCF-7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ng the Nrf2 pathway. Process Biochem.2017, 60, 84–91.

15. Mitsuishi, Y.; Taguchi, K.; Kawatani, Y.; Shibata, T.; Nukiwa, T.; Aburatani, H.; Yamamoto, M.; Motohashi, H. Nrf2 redirects glucose and glutamine into anabolic pathways in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Cancer Cell2012, 22, 66–79.

16. Wu, K.C.; Cui, J.Y.; Klaassen, C.D. Beneficial role of Nrf2 in regulating NADPH generation and consumption. Toxicol. Sci. J. Soc. Toxicol.2011, 123, 590–600.

17. Kitteringham, N.R.; Abdullah, A.; Walsh, J.; Randle, L.; Jenkins, R.E.; Sison, R.; Goldring, C.E.P.; Powell, H.; Sanderson, C.; Williams, S.;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Nrf2 deficient transgenic mice reveals cellular defence and lipid metabolism as primary Nrf2-dependent pathways in the liver. J. Proteom.2010, 73, 1612–1631.

18. Lee, J.-M.; Calkins, M.J.; Chan, K.; Kan, Y.W.; Johnson, J.A. Identification of the NF-E2-related factor-2-dependent genes conferring protection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in primary cortical astrocytes using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analysis. J. Biol. Chem.2003, 278, 12029–12038.

19. Sánchez-Rodríguez, R.; Torres-Mena, J.E.; Quintanar-Jurado, V.; Chagoya-Hazas, V.; Rojas del Castillo, E.; del Pozo Yauner, L.; Villa-Trevi o, S.; Pérez-Carreón, J.I. Ptgr1 expression is regulated by NRF2 in rat hepatocarcinogenesis and 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sistance to oxidative stress. Free Radic. Biol. Med.2017, 102, 87–99.

20. Broustas, C.G.; Lieberman, H.B. DNA damage response ge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metastasis. Radiat. Res.2014, 181, 111–130.

期刊簡介

Antioxidants (ISSN 2076-3921, IF5.014) 是一個國際型開放獲取期刊,於2012年創刊,自創刊以來由美國內華達大學Stanley Omaye教授擔任主編,期刊重點介紹與抗氧化劑有關的新見解和想法,主題涵蓋但不限於:生物系統中氧化能力的評估,天然抗氧化劑的藥效學和藥代動力學和膳食抗氧化劑等內容。期刊採取單盲高標準同行評審制,一審周期約為12.5天,文章從接收到發表僅需2.3天。

相關焦點

  • [科研進展]植物膳食多酚蘆丁的抗癌潛力及應用前景
    蘆丁( Rutin),又名芸香苷、維生素Р等,是廣泛存在於水果、蔬菜以及許多藥用植物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其中,蕎麥、柑橘類水果、蘋果和茶(茶樹)被認為是蘆丁的豐富來源。圖1展示了蘆丁的化學結構和主要膳食來源。
  • iScience:新的細胞生長補償途徑可以幫助更好地治療轉移性癌症
    2019年7月17日訊 /生物谷BIOON /——雖然研究人員對原發癌細胞的生長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但對癌症擴散的致命過程轉移卻知之甚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牙科學院院長、牙周病教授Paul Krebsbach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去年發現的mEAK-7基因可能在癌症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至少在肺癌中是如此。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類黃酮是植物界廣泛存在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包括使植物器官和組織著色、吸引昆蟲傳粉、抵禦紫外線傷害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學功能近年來,類黃酮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備受關注。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
  • 癌症研究:利用細胞代謝治療癌症的新發現
    據報導:辛辛那提大學(UC)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新陳代謝在細胞啟動稱為自噬的生存程序的能力中起著重要作用,自噬是某些抗癌藥物不理想的副作用,有助於某些腫瘤細胞逃避治療。「細胞通過增加自噬來適應營養飢餓,細胞主要自食並循環細胞內容物以支持基本過程,直到營養再次變得充足。」
  • 如何預測癌症免疫治療效果?微生物代謝物或給出提示
    摘要免疫檢查點阻斷癌症療法,已經成為各種癌症的標準治療方法。儘管如此,當前癌症免疫治療仍然缺乏可靠的預測性生物標記物。研究表明,微生物組可影響免疫反應,有助於調節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反應[2]。目前,還有多項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旨在通過調節微生物組組成,來獲得對免疫治療更有利的反應[1]。
  • 健康新途徑:限制含硫胺基酸膳食
    自199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對膳食中硫胺基酸的限制感興趣,當時研究顯示,餵食受限制膳食對動物的健康有好處。在一項早期鼠的研究,蛋氨酸的80%限制提高了平均和最大壽命,在42和44%之間。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限制熱量膳食的動物壽命更長、更健康,但他們一直在尋找改進的方法,而不要求人們少吃。
  • 偉哥之父:一氧化氮應用癌症治療尚處早期階段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 (記者 王曦)被譽為「偉哥之父」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斐裡德·穆拉德27日在回答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氧化氮用於癌症治療的前景非常樂觀,但其研發尚處於早期階段,相關藥物至少還需要5至10年才能問世。  因確立一氧化氮是心血系統中傳遞信息分子的理論,穆拉德於1998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癌症治療新策略!重新激活分叉途徑可阻止正常細胞癌變
    2020年7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癌症要在人體內形成,正常細胞必須獲得多種突變,才能發生癌變。此前人們認為,這些突變在癌症的產生過程中是協同作用的。但是,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希望之城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這個觀點的一個新的方面。
  • 讓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翻倍,科學家發現這類細菌能影響PD-1免疫治療效果
    而癌症的發生恰恰與免疫監視系統失衡有關。 最近十年,抗癌領域最大的革命是免疫治療。而PD-1/PD-L1抗體是免疫療法的一種,就像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六脈神劍一樣,有時靈有時不靈,而且總體有效率很低。 幸運的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腸道菌群居然對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有著巨大影響。
  • 飲食影響抑鬱症的八種可能的生物學途徑
    因此,腸道菌群代表了飲食和大腦健康之間的一個潛在的關鍵調節途徑。腸道菌群可以通過多種直接和間接途徑來調節大腦功能和行為,包括微生物代謝物(比如發酵膳食纖維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神經通路(比如迷走神經)、刺激神經活性(5 -羥色胺等神經遞質和具有神經活性的代謝產物)、HPA軸、免疫和內分泌途徑等等。
  • 調節腸道菌群也能減肥?這是不是又一個智商稅
    目前治療肥胖主要是通過節食和減肥手術來限制卡路裡的攝入,通過體育鍛鍊和藥物治療來調節食慾和促進能量消耗,然而這些方法往往帶來一些不良後果。而且,很多人只是暫時的體重減輕,比如節食減肥的人,最終恢復到正常飲食後,體重又會馬上反彈回來,甚至比以前更重。最近經常有文章說腸道菌群和肥胖有關係,由此誕生了一個新的減肥流派:調節腸道菌群減肥。
  • 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然而,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抗PD-1/PD-L1抗體等免疫治療在實體瘤中的有效率低,僅20%左右。另外,長時間持續性的單一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腫瘤並不能收到預期的療效,甚至容易引發免疫耐受。
  • 癌症免疫療法的下一波熱潮——調節代謝 | Nature深度好文
    來自瑞士、美國和比利時的幾位科學家總結了與腫瘤免疫逃逸相關的代謝途徑,並討論了這些代謝途徑中的弱點,而這些弱點可能被用來增強癌症免疫療法。 腫瘤細胞中增加的穀氨醯胺回補(glutamine anaplerosis)導致了氨釋放增加;而暴露在氨中可以激活鄰近細胞的自噬,如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CAFs)。反過來,CAFs中氨激活的自噬又可以通過促進穀氨醯胺從CAFs中釋放進一步支持腫瘤細胞的生長。此外,穀氨醯胺代謝的產物(如穀氨酸、天冬氨酸)也可以調節腫瘤細胞的代謝、表觀遺傳、核苷酸合成和氧化還原平衡。
  • 肥胖使肝癌風險增加124%,美國癌症學會推薦飲食和運動防癌
    研究人員回顧了丹麥的醫學資料庫,以比較被醫院診斷為超重和肥胖人群癌症發病率與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在313321名被診斷為超重和肥胖的人群中,共出現20706例癌症;而根據普通人群的信息預計,則有18480例癌症。
  • 「治癒癌症」更近一步!癌症免疫治療新靶點被發現
    近些年來,針對T淋巴細胞開發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人類治癒癌症帶來了希望。然而,這種類型的治療手段對於大部分癌症患者來說,其實並沒有很好的效果。PD-1及PD-L1抑制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有效率大約在20%左右,仍有80%左右的患者對治療耐受。因此,需要尋找可以預測療效的新的生物標記物。
  • Sig Trans Tar Ther:NADPH穩態在癌症中的功能,機制和治療意義
    最近的研究表明,基於NADPH代謝的治療調節已被廣泛視為一種新的和有效的抗癌策略。在這篇綜述中,作者對目前有關NADPH代謝的文獻進行了綜述,包括其生物學功能、調控機制以及直接或間接針對NADPH代謝在癌症中的治療幹預。
  • 盤點關於癌症的十大謠言:用小蘇打可以治療等
    一些食物確實比另一些要健康,偶爾來點兒藍莓和綠茶當然可以成為健康平衡膳食的一部分,多吃水果蔬菜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指望吃特定某種蔬菜防癌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的身體是非常複雜的,癌症也是,所以號稱單一的某種食物就能影響癌症發病率實在是想得太簡單了。
  • 【學術前沿】Science綜述 | 新的概念:系統回顧精確定時治療癌症
    2021年1月1日,北卡羅來納大學Aziz Sancar等人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Clocks, cancer, and chronochemotherapy「的綜述文章,該綜述回顧了時鐘中斷對人類健康(尤其是致癌作用)的影響以及通過精確定時治療來改善癌症治療的努力的研究現狀。該領域的某些領域正在走向成熟,這可能會揭示治療途徑。
  • 王紅陽院士揭示抗衰老新寵——煙醯胺能改善癌症免疫治療效果
    程序性死亡配體1 (PD-L1) 在多種癌症中高表達,並通過與其在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相互作用來調節免疫逃避,導致T細胞衰竭。PD-1/PD-L1軸抑制劑可顯著增強T細胞應答,並在多種晚期癌症中表現出顯著的臨床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