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怒了!法官在家寫判決身亡人社局稱非工傷

2020-11-30 民主與法制網

核心提示: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法官楊文峰下班後,像往常一樣將工作案卷帶回家。楊文峰工作直至凌晨,第二天早晨6點左右起床繼續整理案卷材料,寫案件判決。7點他上廁所時突然暈倒,被送往三河市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

9月23日

一則「法官在家寫判決身亡」的新聞

衝上了微博熱搜榜

圖片來源網絡

網友對該案的關注

從側面反應出

大家對於在家加班突發意外

卻得不到保障的擔憂

那麼在家加班猝死到底算不算工傷?

  法院撤銷人社局決定書

  2017年8月11日,河北省三河市人民法院法官楊文峰下班後,像往常一樣將工作案卷帶回家。法院及有關工作人員都知道,楊文峰作為員額法官,工作量較大,回到家再加班是常態。

  這次案件似乎並不輕鬆,楊文峰工作直至凌晨,第二天早晨6點左右起床繼續整理案卷材料,寫案件判決。7點他上廁所時突然暈倒,被送往三河市醫院,搶救無效於當日死亡。

圖片來源網絡

  2018年6月12日,楊文峰的妻子雷新宇向廊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出楊文峰的工傷認定申請。經補正材料,廊坊市人社局於2018年7月2日受理,經調查、下達舉證通知,於2018年8月15日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該決定書認定楊文峰同志受到的傷害,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認定工傷或者視同工傷的情形,決定不予認定或者視同工傷。

  雷新宇不服,提出行政訴訟,要求確認撤銷廊坊市人社局於2018年8月15日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責令其依法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審法院判定,廊坊市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主要證據不足,依法應予撤銷。

圖片來源網絡

  廊坊市人社局不服,提出上訴。二審法院認為,對於楊文峰在家中完成工作任務時突發疾病,送醫院搶救無效死亡,能否認定楊文峰屬於視同工傷,應充分考慮其工作量及工作難度等諸多因素。故上訴人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決定主要證據不足,依法應予撤銷。

  2019年6月27日,二審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最高人民法院裁定的同類案件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就裁定過一起工傷認定上訴。

  海南一高中老師馮芳弟,將試卷帶回家通宵批改,結果過勞,導致心肌梗塞,第二天早上猝死家中。

  事後,家屬和學校向人社局提出工傷死亡認定申請,結果被人社局以「老師的延時勞動不是發生在學校(班裡或辦公室裡),不是學校安排的加班」為由,不予認定。

  家屬申請行政複議,結果海南省人社廳維持海口市人社局決定,再提起行政訴訟,被駁回訴訟請求。2013年,家屬再次向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海口中院以人社局認定事實不清為由,判決撤銷一審判決,責令海口市人社局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圖片來源網絡

  2015年1月17日,海口市人社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仍決定不認定為工傷或視為工傷。家屬又進行新一輪的複議、訴訟,直至2017年,該案申訴至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法審查認為,職工為了單位的利益,在家加班工作期間,也應當屬於「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駁回海口市人社局的再審申請。

  最高法裁定書認定員工回家加班突發疾病死亡視為工傷。

圖片來源網絡

  最高法認為,職工為了單位的利益,在家加班工作期間,也應當屬於「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主要理由是:理解「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首先應當要看職工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從事本職工作。在單位規定的工作時間和地點突發疾病死亡視為工傷,為了單位的利益,將工作帶回家,佔用個人時間繼續工作,期間突發疾病死亡,其權利更應當受到保護,只有這樣理解,才符合傾斜保護職工權利的工傷認定立法目的。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認定工傷條件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而第十五條視為工傷時使用的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相對於「工作場所」而言,「工作崗位」強調更多的不是工作的處所和位置,而是崗位職責、工作任務。職工在家加班工作,就是為了完成崗位職責,當然應當屬於第十五條規定的「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

  第十五條將「工作場所」替換為「工作崗位」,本身就是法律規範對工作地點範圍的進一步拓展,將「工作崗位」理解為包括在家加班工作,是對法律條文正常理解,不是擴大解釋。

  在突發疾病是否發生於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應當作出有利於職工的肯定性事實推定。職工是否存在違反單位規章制度不是工傷認定應當考慮的因素。

  律師:工作時間和崗位決定是否屬工傷

  法官楊文峰在家加班突發疾病死亡,是否應當認定為工傷?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和知名律師雷剛在接受採訪時進行了解讀。

  「在家加班是否屬於工傷需視實際情況而定。」趙良善表示,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15條相關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可視同工傷。他分析指出,認定此案是否屬於工傷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

圖片來源網絡

  「不論楊文峰是否是員額製法官,都不影響工傷認定,因為勞動法對勞動者一律保護。」雷剛認為,在家加班突發疾病死亡應當認定為工傷。

  雷剛表示,勞動法(包括《工傷保險條例》)是保護勞動者權益的法律!因為勞動者相對用工單位是弱者,所以立法的初衷是保護弱者。「勞動法規定的『工作崗位』強調更多的不是工作處所和位置,而是崗位職責、工作任務。」他指出,職工為了單位的利益,在家加班工作,是工作場所的延伸,是工作時間的延續,因此應認定是「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同樣,為了單位的利益,將工作帶回家,佔用個人時間繼續工作,期間突發疾病死亡的,其權利理應受到保護。

  雷剛建議,楊文峰的妻子可以繼續要求人社局調查、認定工傷。「人社局有義務繼續履行行政調查,否則是不作為。」用工單位有義務配合人社局調查,楊文峰妻子有義務提交在家加班、發病等證據。「如果人社局仍然不認定工傷,楊文峰的妻子認為人社局依據不足,則可以再次提起行政訴訟,申請法院撤銷行政決定,責令再次重新認定。」

  (來源:人民日報、檢察日報、正義網、華商報等  整理:李俊)

相關焦點

  • 給包工頭幹活受傷,人社局沒有勞動關係不認工傷,該怎麼辦?
    之後藺某向人社局申請認定工傷,提交了職工工傷認定申請表、住院病歷、身份證複印件、蘇某等工友的證明等相關材料。人社局受理了藺某的工傷認定申請後,向M公司發了舉證通知書,要求其向人社局提供相關證據材料。M公司未按通知要求提出證據證明。
  • 慢性病患者突發疾病死亡算工傷嗎?年假沒休能得到補償嗎?這些權益...
    據此,法院判決某物業管理公司向曾某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法官點評勞動合同雖然約定用人單位有權單方調整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工作崗位,但不代表用人單位可以濫用該權利,人民法院仍應審查用人單位調整行為的正當性。
  • 工傷認定期盼「加速度」
    工傷認定「始終在轉圈」  2016年10月,江漢大學機電與建築工程學院老師徐先生在校內墜亡。根據教學安排,當天他要講授《汽車貿易》課程。公安部門經勘查,認為其系高墜死亡。  隨後,李女士就丈夫徐先生高墜身亡一事委託江漢大學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 最高法:認定工傷時職工無需確認與被掛靠單位存在勞動關係
    故重慶市璧山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簡稱璧山區人社局)作出的璧人社傷險認決字〔2016〕33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請求法院撤銷璧山府復〔2016〕11號《行政複議決定書》,維持《認定工傷決定書》。
  • 公路養護工幹活時突發疾病後死亡,公司:算承包關係,不是工傷
    二、原告訴訟請求1、撤銷被告市人社局作出的編號180106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2、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三、原告上訴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撤銷市人社局作出的編號180106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四、第三人向高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請求及理由請求依法再審本案,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 武漢發生兩起員工打架事件 案例相似判決不同
    記者柯美學 通訊員徐丹丹  廚師阻止員工進餐被打傷,法院判為工傷;一員工與同事打架致傷,卻被法院否認工傷。兩案看似相同,判決結果卻不同。近日,市中院公布了這兩起案例。去年7月,市人社局認定,王剛此舉為工傷。王剛所在公司卻認為,王剛與小萬打架,是個人行為引起,不應認定為工傷,也不願意賠償。該公司不服,向省人社廳申請行政複議,被駁回。  該公司依然不服,向江漢區法院提起訴訟。
  • 「老工傷」人員認定難題:工傷與疾病有無因果關係?
    近日,(濟寧)壹粉「左先生」通過齊魯壹點情報站反映,他想證明自己的疾病與工傷是有因果關係的,於是向濟寧市人社局申請勞動能力鑑定,可卻遲遲未能進行。對此,濟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能力鑑定科工作人員表示,首先應由單位提交「老工傷」人員確認申請,工傷認定後可按規定手續程序進行勞動能力鑑定。  左金英收集了大量的材料,但「老工傷」人員一直無法認定。
  • 搶救途中死亡如何認定工傷?
    二、普陀人保局於2014年10月22日受理後,進行了工傷認定調查,同年12月19日作出普陀人社認(2014)字第1194號認定工傷決定,認為吳亞海受到的傷害,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屬於視同工傷範圍,現予以視同為工傷。溫和服務部不服,訴至原審法院,請求撤銷上述認定工傷決定。
  • 李滄法院集中執行 老賴藏進衣櫥一露頭就被抓
    文/圖 半島記者 孫桂東聽到執行法官來自己家裡,老賴便躲進衣櫥裡,聽見人走了以後想出來看看情況,沒想到執行法官殺了一個回馬槍,將老賴當場抓住……9月19日,中秋節來臨之際,為推進執行「藍色風暴」持續發力,李滄法院開展了中秋節前專項集中執行行動。一上午時間,共強制拘傳被執行人14人,司法拘留4人,執結案件5件,當場和解7件,執行到位金額6.3萬元,執結標的額87.6萬元。
  • 浙江一法院判決如白紙 生效六年未執行誰之過?
    法院的數次判決也成了空文。   老漢再受打擊   六年前的浙江省諸暨市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上還清楚地寫著「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應有良」「本案被害人張水雅之子」,而如今這個名字已永遠停留在了狀紙上。   應有良,應啟江的三兒子,在這場持久的討債事件塵埃未定之時,就因患癌症無錢醫治於2007年去世。
  • 「太平洋大逃殺案」追蹤:6失蹤者至少4人已經法院宣告死亡
    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告人劉貴奪組織、指揮姜曉龍等人先後殺害16名船員,並致6人失蹤。澎湃新聞搜索發現,中國裁判文書網已公布該案4名失蹤人員經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書。法院認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法院按法定程序發出尋人公告,該4人經法定公告期滿三個月仍然下落不明,符合宣告死亡的法定條件。
  • 網上銷售氰化鈉致人自殺身亡 - 人民法院報
    本報訊 網上銷售國家嚴令禁止個人銷售的劇毒化學品氰化鈉致人自殺身亡,銷售者已受到了法律嚴懲,受害者的父母以人身損害賠償為由將身陷囹圄的銷售者告上法庭,索賠73.8萬餘元。
  • 錦旗一面接一面,龍沙區法院法官最近到底幹了啥?
    錦旗一面接一面,龍沙區法院法官最近到底幹了啥?9月,債權人之一姚某某將高某及張某某的其他繼承人(丈夫及三個女兒)訴至龍沙區法院。在案件辦理過程中,結合雙方借貸過程中的給付習慣,細心的苑法官發現,有些債務高某並不知情,後通過調查該情況也得到了證實,故苑法官判決高某償還部分債務,其餘債務由張某某的各繼承人在繼承遺產範圍內承擔還款責任,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 公司給員工買了意外傷害保險,可以替代工傷保險嗎?
    在一次高空作業過程中,王先生不幸受傷,後被當地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但由於該建築公司沒有為王先生繳納工傷保險,只給他買了商業性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為王先生辦理了意外險賠償後,公司以此為由拒絕再承擔工傷保險賠付責任。王先生只好通過勞動仲裁和法院起訴申請工傷賠償,最終,法院判決王先生獲得了相應的工傷補償。
  • 美國:法官判決十字架標誌可以保留在賓州利哈伊縣的徽章上
    上周四,美國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Third Circuit)一個由三名法官組成的專家組一致裁定,允許保留十字架在利哈伊郡的徽章上。
  • 不服離婚判決殺法官,家理告訴您離個婚才能知道嫁的是人還是鬼?
    最近,黑龍江一男子因不服離婚判決將法官殺害,只因他去找法官索要房產證,法官說二庭開審時給他,糾纏許久未果,於是酒後持尖刀將法官郝某刺傷致死。很多人在進入婚姻的那一刻,從沒有仔細認真地考慮過自己的經濟利益和財產安全,以致於夫婦兩人的財產是一筆亂帳,最後免不了吃虧受損。就像美劇《絕望主婦》中,丈夫出軌,蘇珊離婚。可怕的是,丈夫是個離婚律師,有了二心後,開始不動聲色地轉移財產。
  • 法院判決拖了5年未執行
    灞橋區法院的初審判決書和市中級法院的終審判決書。記者姚村社攝  本報訊(記者姚村社實習生田敏馬可)因宅基地被侵佔12釐米,家住灞橋區洪慶街道辦事處路家灣村1組的王淑玲老人1998年起訴至灞橋區人民法院並勝訴,但5年後的今天仍然得不到執行。
  • 1萬元借給親戚未寫借條 事後親戚卻說只借了1000元想賴帳 法院這樣...
    10月19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近日,遂寧大英法院判決了一起借款糾紛。一男子借款1萬元給親戚未寫借條,到期後對方試圖賴帳,僅承認自己借了1000元。法院審理判決,欠款者還應向借款者償還欠的借款本金9000元。
  • 一員工硫化氫中毒治療未愈最終身亡 恆邦股份終審被判賠近80萬元
    一員工硫化氫中毒 先後14次治療未愈最終身亡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即《山東恆邦冶煉股份有限公司、貴宗鳳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2020)魯06民終999號。值得注意的是,該判決為終審判決。
  • 上海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彭文忠:耕耘者的天空
    「我這個人不太流眼淚,即便苦悶也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嘛。」阿彭說,24年的歷練讓他回歸了淡然,很多人只看到了阿彭如今光鮮的一面:上海市金山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上海法院個人一等功、上海法院執行標兵、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卻很難體會到,他曾是一個埋頭苦幹、孜孜以求卻始終默默無聞的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