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中和」是什麼意思?為何很多車企紛紛邁向碳中和?
一時間,「碳中和」便成為各大車企爭相追捧的目標,前有大眾「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計劃」、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在製造純電動跑車Taycan的過程中實現碳中和,後有奔馳發布「雄心2039」計劃實現「碳中和」。那麼「碳中和」到底是什麼意思?要實現「碳中和」就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奔馳、大眾等所有的車企都爭相邁向「碳中和」呢?
-
能源結構轉型實現「碳中和」!光伏行業怎樣做
其中就指出,中國要提高自主貢獻能力,在《巴黎協定》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入開展減排和治理氣候的行動,力爭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近年來中國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已接近100億噸,是世界碳排放總量第一大國,離碳中和目標相距甚遠,這也只能改變能源結構來實現碳中和。因此,只有把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為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零碳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才能實現碳中和,解決國家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大氣汙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
-
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時,屆時我們的能源結構該有什麼變化?
近年來中國使用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已接近100億噸,是世界碳排放總量第一大國,離碳中和目標相距甚遠,這也只能改變能源結構來實現碳中和。因此,只有把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能源結構轉為以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零碳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才能實現碳中和,解決國家面臨的能源安全問題、大氣汙染問題、氣候變化問題。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太陽能轉化利用促進碳中和 不久前,中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於我國而言,「零排放之路」道阻且長。
-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
-
面向碳中和:「十四五」需要怎樣的新增長路徑?
用不到10年的時間使碳排放達峰,再經不到30年走到碳中和,這不僅僅是中國氣候治理的「兩步走」,更指明了未來4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指出,實現「碳中和」願景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要深度脫鉤,這將帶來中國經濟的巨大結構性變革。
-
「財經翻譯官」面向未來40年 碳中和起跑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當中國對碳中和這一目標作出更細緻的承諾時,還有不少小夥伴對於碳中和這個概念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碳中和,如何實現它,又為何需要我們去實現這個目標?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一、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
-
「液態陽光」讓「碳中和」更近一步|專家探討綠色能源未來
太陽能轉化利用促進碳中和不久前,中國提出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二氧化碳排放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對於我國而言,「零排放之路」道阻且長。英國石油公司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鑑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佔全球29%,已成為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減排任務十分艱巨。
-
實現「碳中和」: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的地位
2020年,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到2030年,中國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何為碳中和?粗淺的解讀就是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增量,與每年消減的二氧化碳量為減量,增量與減量相互低消持平,叫「碳中和」。
-
深度|一文讀懂「碳中和」
二、什麼是碳中和圖片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並不是指零排放,可以排放一部分,只不過排放量與大自然能夠吸收的溫室氣體相當。
-
「一語道破」碳中和背景下,中國廣核「勇闖未來」!
近兩個月以來,我國政府反覆強調「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給出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的歷史性承諾。其中,我國政府還提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中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國外方面,世界各國亦紛紛提出碳中和目標。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碳中和對能源投資究竟有什麼影響?我們認為主要關注成長空間和三條主線。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文丨本報記者 張子瑞在12月1日開幕的2020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按照原來規劃,我國2030年的能源消費目標是: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煤之內;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2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張濤表示,在我國承諾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原計劃目標勢必做出調整。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 按照原來規劃,我國2030年的能源消費目標是: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煤之內;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2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張濤表示,在我國承諾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原計劃目標勢必做出調整。
-
生物能源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
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日本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菅義偉政府為實現這個未來目標,正不斷努力解決近期出現的關鍵性問題。這反過來又引發了一場討論——到本世紀中葉,日本為獲取安全、穩定、可靠和綠色的能源,是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更多的核能?1、 碳中和目標
-
中金公司: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而可再生能源製造業屬性將帶動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和能源安全性的提升。碳中和對能源投資究竟有什麼影響?我們認為主要關注成長空間和三條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