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月球雨海有多期熔巖流

2020-09-05 光明網

科技博覽

太空

中新網消息 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9月1日消息,中國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分析推測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袁悅鋒博士後、朱培民教授和肖龍教授,聯合長江大學、寧波財經大學等合作者,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先前研究認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月海物質(Em)僅僅由一期厚熔巖流形成。近些年,通過攝影測量、隕石坑大小頻率分布以及隕石坑穿透深度等方法,科學家們發現月球雨海北部Em厚度變化較大,推測在某些區域可能存在不可見的熔巖流。

科學家們將雷達數據沿測線重新投影,再根據強弱反射可以識別出層狀界面,表明在嫦娥三號著陸區下面應該存在多層愛拉託遜紀火山巖。

研究結果表明,探測區域內Em層厚度平均值約為8米-12米,與雨海南部年輕Em單元熔巖流剖面厚度接近。這些厚度值也與某些天坑壁上保留的沉積物厚度相一致,由此推測位於雨海北部第一期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期薄熔巖流。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探測再獲新成果: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的月球影像圖。中新社發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再獲新成果: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中新社北京9月1日電 (郭超凱)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9月1日消息,中國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分析推測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2013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實現中國首次月球軟著陸,並開展巡視探測。
  • 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2013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我國首次月球軟著陸,並開展巡視探測。目前,嫦娥三號已落月2453天,現處於「退役」狀態(長管階段),著陸器部分科學載荷仍在工作。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袁悅鋒博士後、朱培民教授和肖龍教授,聯合長江大學、寧波財經大學等合作者,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
  • 中國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IT之家9月1日消息 據中國探月工程官方發布,2013 年實施的嫦娥三號任務實現我國首次月球軟著陸,並開展巡視探測。目前,嫦娥三號已落月 2453 天,現處於 「退役」狀態(長管階段),著陸器部分科學載荷仍在工作。
  • 嫦娥三號 「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記者1日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落月2453天,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落月2453天,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本報北京9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
  • 落月2453天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記者1日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9月1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退役後的嫦娥三號月球車,近日再獲新科研成果
    眾所周知,中國在2013年實施月球車落月工程,在這次探月工程中,使中國第一臺月球車軟著陸月球。嫦娥一號繞月探測、嫦娥二號繼續繞月探測,為嫦娥三號落月提前做更精細的規劃,嫦娥三號成功實施月球軟著陸。近日中國探月工程發布消息:中國探月月球車,「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數據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大量由「嫦娥三號」回傳的重要科學數據,其中就包括低頻雷達淺層數據
  • 科技新聞速知:嫦娥三號獲新成果、神經元腦計算機、抗瘧新方法等
    青少年及公眾最需要知道的熱點科技事件一起來領略科技的力量吧嫦娥三號探測再獲新成果: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9月1日消息,中國嫦娥三號探測數據再獲新成果,分析推測月球雨海北部具有多期年輕熔巖流。
  •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
    【嫦娥三號退役後再獲新成果】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獲悉,「退役」後的嫦娥三號再獲新成果:中國科學家通過分析嫦娥三號低頻雷達淺層數據,推測出月球雨海北部年輕的愛拉託遜紀熔巖流具有多期性,並對一些構造演化提供了新的約束。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 月球上的「雨海」指的是什麼?
    它就是嫦娥三號、月球17號、阿波羅15號曾著陸過的「雨海 」(Mare Imbrium),是月球上布滿整個雨海撞擊盆地的遼闊月海,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坑之一。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自9月25日召開徵名活動新聞發布會開始,至10月25日徵名提交截止,騰訊網收到徵名作品146898件;新華網收到徵名作品46189件。
  • 嫦娥三號發射六周年回顧
    六年前的今天,嫦娥三號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準確入軌,陸續開展了「巡天、觀地、測月」科學探測,完成了我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任務,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嫦娥三號探測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嫦娥工程二期中的一個探測器,是中國第一個月球軟著陸的無人登月探測器。
  • 嫦娥3號首度公布最新探月成果
    來自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微博 @探索那星空)的消息,2015年3月1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刊登了我國「嫦娥三號」探月工程的最新探測成果。利用嫦娥三號的探測數據,我國科學家首次研究報導了雨海北部地區的地質特徵及其淺表層的地質結構,對於探索月球的巖漿演化歷史和後期改造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號著陸器攜帶「玉兔」月球車成功著陸在預定的區域。
  • 嫦娥三號拍出迄今最清晰月球照片(圖)
    原標題:嫦娥三號出品:迄今最清晰月面照片展現真實月球新華社北京4月23日電(記者吳晶晶、餘曉潔)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軟著陸以來,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紀錄。
  • 嫦娥三號數據應用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塵埃研究團隊最新成果「月球雨海嫦娥三號著陸區晨昏線之上月塵的原位測量」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旗下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嫦娥三號著陸器據了解,月塵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空間環境因素,它的懸浮和遷移對探測器和航天員具有潛在危害,密切關係著科學探測目標的實現與否甚至整個任務的成敗。
  • 基於嫦娥三號數據,這項研究取得新突破!事關未來探月任務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塵埃研究團隊最新成果「月球雨海嫦娥三號著陸區晨昏線之上月塵的原位測量」在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旗下地球物理領域頂級期刊《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發表。▲ 嫦娥三號著陸器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距嫦娥三號成功發射已整整七年
    #央視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日23時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我國的嫦娥工程利用這項技術,已先後使嫦娥三號、嫦娥四號、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月面任務。2013年12月2日,我國第一個月面軟著陸探測器嫦娥三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在月球虹灣區成功著陸。
  • 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國際合作取得新成果 47千克微衛星發回月球照片
    嫦娥四號任務搭載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獲取的地月合影圖  6月14日下午,國家航天局與沙烏地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在京聯合舉行沙特月球小型光學成像探測儀的圖像聯合發布儀式,共發布三張影像圖像。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和沙特阿卜杜勒-阿齊茲國王科技城主席圖爾基親王共同為月球圖像揭幕。這是中沙兩國在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中繼星任務國際合作項目取得的重要成果。
  •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獲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 2016-01-05 12:22:5018日,嫦娥三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著陸器周邊360°範圍的全景鑲嵌影像圖,採用圓柱投影方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