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的生物形式上,存在著兩種形式,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不管生物形式為其中的哪一種,它都屬於地球的原生生物,因為它從地球產生,在地球進化,也在地球生存,這樣的生物就屬於原生生物,也叫原始生物,如果土衛二或者木衛二或者土衛六存在生命,那麼它們可能是原生生物嗎?
人類屬於地球原始生物
一些科學家認為,在彗星或小行星撞擊爆炸進入太空的大塊巖石上,或許就會帶著某些微生物,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在太陽系周圍,除了地球的生命以外,其他生命就會從一個世界跳到另一個世界。確實,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存在的生命實際上是火星的原生生物,它比我們自己的星球擁有更早的可居住環境(其實我也這樣認為過)。
但是,這種說法的假定可以在更遠的地方殖民可居住的星球的可能性有多大呢?特別是木衛二「歐羅巴」和土星衛星土衛二等,在它們巨大的冰殼下都藏著ClNa(氯化鈉)液態海洋。
實驗驗證,地球生命的產生屬於地球本土產生及進化
地球物理學家傑伊梅洛什通過實驗和計算機模擬解決了這個問題, 梅洛什使用計算機模型來追蹤通過撞擊從火星發射的100000個模擬火星粒子的命運。他模擬了三種不同的噴射速度:每秒1公裡,每秒3公裡和每秒5公裡。
在模擬的45億年時間內,只有極少數的粒子撞擊了土衛二,僅佔撞擊地球數量的0.0000002%至0.0000004%,我們知道,每年大約有1噸重的火星物質落在地球上,根據這個數字,梅洛什計算出木衛二歐羅巴每年獲得約0.4克火星物質,而土衛二僅獲得2—4毫克的火星物質,當然,這些只是平均值,衛星上的火星物質的質量幾乎可以肯定是由於很少有像樣的巖石的到來,而不是源源不斷的小物質流。
如果巖石的來源是地球而不是火星的話,那麼以上的結果就會相似,這些結果似乎預示著生命的擴散。畢竟,可能只要微生物攜帶的巖石撞擊木衛二或者土衛二,就能將木衛二或土衛二從不宜居住轉變為居住地。
例如,最終撞上土衛二的火星隕石的中轉時間為20億年。在這期間,微生物很難到達土衛二,並且還要忍受深空的惡劣條件很長時間。模擬表明,這些進入的火星巖石將以5KM每秒至31 KM每秒的速度撞擊土衛二,那麼這個範圍的低端也許是可以生存的,但是很難想像有什麼東西能夠經受住更極端的影響。
因此,最重要的是:如果應該在歐羅巴或土衛二的海洋中找到生命,那很可能是原生生物,而不是從地球,火星或(尤其是)另一個太陽系中繁殖出來的,(計算表明,過去45億年中系外行星隕石撞擊地球的可能性僅為0.01%)
如果木衛二,土衛二,土衛六能夠產生生命,該生物大機率為原始生物
木衛二歐羅巴和土衛二以及太陽系外其他可能居住的世界,例如土星的巨大衛星土衛六,可能一直沒有受到汙染,為原生生物的生根和進化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因此,我們的太陽系可能擁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生命生存方式,而不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生存方式。而且,如果我們在太陽系中僅發現一種這樣的第二代生命,我們就會知道生命不是奇蹟,在整個宇宙中一定是共有的。
我們可能即將回答其中一些深刻的問題。例如,NASA正在開發一項名為「歐羅巴快艇」的任務,該任務將表徵木星第二大衛星木衛二的海洋,並為未來的尋找生命的著陸器任務尋找潛在的著陸點。
NASA的另一項任務名為「 蜻蜓」計劃,將於2026年發射,以研究土衛六上的複雜化學反應。如果有發現的話,這種自動旋翼飛機可能會在土衛六的空中發現生命跡象。在更長的時間內,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如何使機器人穿過木衛二和土衛二的冰殼並進入可能維持生命的海洋。
不過呢,這些計劃都還需要時間,但是讓我們知道的是,地球產生的生命是由外來天體撞擊地球而產生的機率很小很小,就連來自火星的撞擊而帶來的微生物的機率也很小,可以說,地球上的生物就屬於原生生物,同樣的,如果在木衛二或者土衛二以及土衛六上能夠產生生命,這些生命是來自外界的機率也很小(除非人類所為),其產生的生命一定為原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