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大量抽取地下水,城市面臨地面沉降威脅

2021-01-08 蘭蘭說體育

我們都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熱水資源,在很多地區水資源都是制約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自然條件,在氣候相對乾燥、水資源不足的地區,人們為了得到水源,從地上向下看,通過汲取地下水來緩和水資源緊張的方法是非常普遍的,之前介紹了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的沙烏地阿拉伯,為了在沙漠裡栽培小麥,抽取了3萬年前的地下水作為灌溉水源,但是,即使是年降水量非常豐富的地區,也有大量抽取地下水的現象嗎?這個地區是今天介紹的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

印尼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國土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馬來群島,主要島嶼包括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加裡曼丹島等,是世界上最多島嶼數量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國土總面積約190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62億人,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國家,也是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的人口分布不均勻,其中爪哇島的生活人口最多,現在在爪哇島生活的人口約1.45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

爪哇島整體向東西方向,總面積約13.8萬平方公裡,爪哇島的人口密度達到1045人的平方公裡,我國人口密度約144人,每平方公裡,爪哇島人口非常密集,印尼首都雅加達位於爪哇島西北部沿海地區,雅加達不僅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也是該國最大的城市,也是東南亞最大的城市,雅加達市內的人口超過了1000萬人。

雅加達地區不僅人口眾多,而且是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中心,雅加達地區的GDP佔印度尼西亞整體的28%以上,雅加達人口多,經濟發達,是一個水資源使用量很大的城市,當地的水資源狀況怎麼樣?如果從雅加達的氣候開始的話,我會看看一年的降水量,雅加達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支配,上升氣流盛行,形成了全年高溫多雨的氣候特徵。

但是,我們發現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的陸地面積小,河流短,蓄水空間非常有限,也就是說,由於大量的大氣降水難以儲藏,所以會迅速流入大海,但是,即便如此,雅加達所在的爪哇島也可以說是河流網絡密集的地區,但是,由於當地人口密集,是發展中國家,環境對策和意識不夠,地表的很多水源被汙染,難以利用,雅加達的汙水處理率只有10%左右,未處理的汙水會被汙染,由於自然界水資源以上兩個方面的原因,雅加達地表水資源不足,無法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另外,雅加達的水還不夠,為了得到水,當地人只能把目光投向地下水,隨著地下水的抽取和利用的增多,雅加達地區約6成的水的使用量來自地下水,地下水的補充需要地表水的滲透,雅加達的城市和周邊地區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將大量農業用地轉換成建設用地,將城市的非透水地面比例達到90%,基本上截斷了地下水的補給源,因此,如果不斷地提取地下水資源,地下水的水位就會不斷下降,雅加達每年以20釐米左右的速度下降,如果不改變現狀的話,預計30年內雅加達沿岸地區的三分之一土地將沉入海底。

相關焦點

  • 下沉的地平線:城市沉降危機
    其實,不只是美國,日本、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泰國、義大利、中國……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類似的困擾。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裡的一家教堂,因地面沉降而發生傾斜。如果是濱海城市,還可能會造成海水倒灌現象,甚至使整個城市下沉到海平面以下。2019年4月,印度尼西亞包括首都雅加達在內的多個城市遭受洪水災害,這裡的洪水幾乎成了每年的慣例,給當地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困擾。印度尼西亞萬隆理工學院的一位學者研究發現,雅加達目前正在以每年1~15釐米的速度下降,部分地區的下降速度達到了每年25釐米。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近日,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面沉降工作組組織的研究警告說,到2040年,地面沉降將威脅全球近1/5的人口。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本次研究繪製了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並創建了一個模型,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研究發現,地面沉降風險最大的國家、地區集中在亞洲。」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淑君說。
  • 城市正在下沉:全球16億人將受影響,大多數生活在亞洲
    圖片來源:Pexels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被認為是地面沉降速度最快的城市。結合其他因素影響,2019 年 8 月 26 日,印尼總統佐科宣布將把印尼首都遷至東加裡曼丹省。研究發現,有 1596 個主要城市位於潛在的地面沉降區域內,這其中又有 57% 的城市處在洪水多發地區。此外,在全世界洪水風險最高的 20 個主要沿海城市中,有 15 個受到地面沉降威脅。全球性危機地面沉降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可持續數月到數年,導致面積數十到數千平方公裡的大片區域下沉,速度為每年數釐米到數十釐米。
  • 這座城市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切,它就是雅加達
    當然,由於地球上大陸板塊的特殊性,許多國家/地區,因為在遭受多年折磨的地震帶中會經歷地震,在海邊也有一些城市,也將受到海洋災害的影響,雖然我們人類非常強大,但是有時候面對自然災害似乎是如此渺小而無能為力。
  • 地面下沉將影響16億人類,最大風險地集中在亞洲哪幾個國家?
    地面沉降是一種相對比較緩慢的地質災害,地面發生下沉本質上是因為地下的固體、或者流體被過度開採使用,比如地下水和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但已有研究表明,再過20年,也就是當時間來到2040年的時候,全球將有接近五分之一的人類會受到地面沉降所帶來的生存威脅,這個新的研究已經發表在《科學》上,具備充分的論據和事實依據。
  • 地面下陷每年10釐米怎麼破?這個國家打算建「海牆」
    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地面下陷趨勢難以緩解,總統佐科·維多多打算加快在雅加達周邊建牆,防止海水入侵,避免這座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沒入海中。舊牆開裂雅加達市人口超過1000萬,算上周邊城鎮,首都圈人口大約3000萬。
  • 海水上漲印尼首都雅加達面臨滅頂之災(圖)
    核心提示:全球變暖導致海水上漲,嚴重危及印尼的生存,1.7萬多座島嶼中有2000座可能將葬身海底,按現在海水上漲的速度,2035年雅加達國際機場將成一片汪洋;2080年包括首都雅加達在內的印尼3個最大城市將被淹沒。上周巨浪就衝破護牆,衝毀了雅加達通往機場的主要公路。
  • 研究預測到2040年將威脅全球近1/5人口
    如果給地面沉降的人為原因排個序,超採地下水毫無疑問排第一,此外還有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開採等。  葉淑君介紹,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的水體,開採後水位下降,導致儲存地下水的含水層系統(由砂土或黏土等介質組成)壓縮,地面下沉;停止或減少開採,含水層系統受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等補給後,水位恢復,介質回彈,地面抬升。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參考答案:(1)夏季;加州屬於地中海氣候,夏季降水少,氣溫高,蒸發大;農業發達,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量大;過度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鬥區,導致地面下沉。(2)加州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生產率高;農業生產所需勞動力少。
  • 中國50餘城市地面沉降 京滬高鐵地基下陷
    核心提示:中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 首個將沉入海底的城市?每年下沉10釐米,卻並不是日本島
    也許這些數據並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關注,甚至還有一些人仍然認為與自己無關,那就讓我來舉個例子,第一個要沉海的城市,每年都要沉10釐米,但不是日本島。雅加達,即「沉沒之都」,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名城,幾百年前就是著名的出口辣椒和香料的港口。漫步雅加達的街道,你會看到很多清真寺的遺蹟,虔誠的信徒,還有現代的高樓,絢麗的夜景,清海灣。
  • 該國首都,正在「陷落」| 地球知識局
    即使是這樣優越的先天條件,它也曾經因為無度開採地下水而導致地面沉降,並在1968年達到頂峰。這一年整個東京市平均下降了24釐米,該市的地下水抽取量也達到每天150萬立方米。後來東京政府出臺了限制抽水的法案,將沉降速度降至每年低於1釐米。
  • 科學網—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進入70年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於過量開採地下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到上世紀末,以滄州為中心形成了華北地區最大的水位降落漏鬥。 由此地面沉降量不斷加劇,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滄州市最大沉降量已達2.5米,成為華北平原地面沉降最嚴重地之一。
  • 印度尼西亞為何計劃將首都從爪哇島遷往加裡曼丹島?
    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191.36萬平方公裡,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被稱為「萬島之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印尼人口約2.67億 ,排在中國、印度、美國之後,居世界第四位。印尼自1945年建國以後就定都爪哇島的雅加達,不過印尼要遷都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
  • 印度尼西亞總統正式建議 將首都遷至加裡曼丹
    圖源:印尼《雅加達郵報》海外網8月16日電據路透社報導,印度尼西亞總統正式提議,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婆羅洲島的加裡曼丹。據外媒早前報導,4月29日,印尼在舉行部長會議後,印尼經濟與發展計劃部部長班邦布羅佐內戈羅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總統已經決定將首都遷離人口稠密的爪哇島,但尚未選擇新的地點。」布羅佐內戈羅說,將首都從爪哇島北部沿海城市雅加達搬遷到新地方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
  • 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世界第四人口大國——印尼首都雅加達
    印度尼西亞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處,是東南亞最大的經濟體、世界第四人口大國。雅加達是印尼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在這裡,歷史留下的痕跡與現代印度尼西亞奮鬥發展的成就交織融合。從雅加達最北部一路向南,幾乎就是這座城市的發展軌跡。
  • 上海目前地面沉降量每年6毫米 已基本得到控制
    東方網5月8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導,嚴防地下水超採、實現地下水抽取與回灌平衡、控制工程建設項目數量……上海通過各種措施控制地面沉降。昨天,上海市規土局發布官方微博介紹,上海市在全市範圍內共設置了37個地面沉降監測站,通過埋設在不同層位的觀測標誌進行時刻監測,目前市區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
  • 有可能是地面沉降……
    經過文物部門和地質部門長達十幾年的研究表示:原來,位於黃土高原的西安地區,一共有四個漏鬥型的下沉結構,而大雁塔所處的位置剛好在其中一個下沉結構的邊緣,加上周圍群眾打井、挖土,和60年代以來西安地區過量抽取地下水,使承壓水位大幅下降,從而造成了大雁塔地基的不均勻下沉,加速了古塔的傾斜下沉。
  • 蘇錫常突圍地面沉降危機的困惑與糾結
    從「限採」到「禁採」「地面沉降有相當複雜的形成機理,要找應對方法,就要弄清發生沉降最關鍵的原因。」薛禹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從地質構造來講,中國有的區域地面本身就會發生自然下沉,屬於構造沉降,但幅度有限,一年也就下沉1到2毫米,這樣的地質結構典型代表就是華北平原。大尺度的地面沉降往往由地下水超採引發,蘇錫常地區就是這一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