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引入這頭"美國巨狼"?國產電動車圍剿特斯拉能否成功?

2020-12-05 至誠財經網

  中國為何引入特斯拉這頭「巨狼」?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引入特斯拉對我們來說是互利雙贏,特斯拉就像是魚池裡面的鯰魚,讓新能源市場充滿活力,然而當引進特斯拉以後才發現,互利雙贏並不是如想像的那般簡單,特斯拉不是鯰魚而是巨狼。

  ​本以為特斯拉這條」鯰魚「能把死水盤活,實際上是特斯拉這條巨狼開始不遺餘力地搶佔市場,在中國接二連三的減配,同時頻繁調價、修改規則,或許特斯拉的表現已經逐漸偏離了預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特斯拉帶來的蝴蝶效應,已經改變了國內的整個汽車產業鏈,甚至包括電池產業。

  近日,三家中國造車新勢力公司,公布了10月份的銷量,其中蔚來汽車5055輛,小鵬汽車3040輛,理想汽車3692輛,三家造車新勢力公司合計的銷量已經能與特斯拉打成平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國產造車新勢力公司的銷量能否繼續提升?特斯拉的強勢地位還能否繼續保持呢?

  特斯拉的強勢地位,恐怕無法繼續保持?

  雖然特斯拉國產極大程度的降低了成本,以及售價,也在銷量上取得了新高。但是在銷量上看,特斯拉這樣的強勢地位,恐怕不能維持太久。

  首先純電動汽車技術方面,特斯拉作為先發的廠商,肯定是有技術優勢的,但是自主品牌追趕很快。與特斯拉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其次,純電動汽車的大部分技術是公開的,它並不像傳統燃油車那樣,廠商對發動機,變速箱技術有專利。純電動車領域,電池,電機,電控,雖然也有廠商研發的技術,但大部分還是被上遊供應商拿著,是可以買的。

  第三,作為外資品牌,特斯拉的車型並不是特別符合中國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比如說在國內的地圖應用,很多消費者就反應不好用。再比如特斯拉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在應對中國這種車道線也不是很明晰,而且行人亂穿馬路的時候,也會反應不過來等等。

相關推薦

華為不造整車 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黑色星期五的折扣有多大?黑色星期五與網絡星期一的區別

帶你一分鐘讀懂IFC交易平臺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何引入特斯拉這頭「巨狼」?
    18年上海決定以9.73億元讓特斯拉即拿下86.49萬平米土地,再提供年利率3.9%的貸款利息,讓特斯拉建立超級工廠,條件就是從2023年起,特斯拉每年要繳稅22.3億,否則上海市政府有權利把土地回收。那麼再結合特斯拉超級工廠啟動後,以及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來看,特斯拉的引入利大於弊。
  • 美國11萬輛特斯拉遭調查,國產及進口特斯拉質量更好!
    近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決定對近11萬輛的特斯拉就前懸架安全問題展開安全調查,雖然早在中國召回了約3萬輛進口Model S和Model X,但特斯拉對(NHTSA)稱該懸架系統不存在任何缺陷且無需在美國召回。看來進口到中國的特供特斯拉車型比美國的質量還好?意味著國產的特斯拉質量會更好?
  • 國產特斯拉開啟預定,留給賈躍亭和法拉第未來的時間還有多久?
    近日,特斯拉正式官宣,國產車型即將展開全面預定,這則消息對於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不亞於一枚「重磅炸彈」,特別是售價為32.8萬的Model 3,撩撥著多少消費者的心!特斯拉在國內混的是「風生水起」,不免讓人聯想到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
  • 特斯拉降價 成為中國電動車企的「鯰魚」?
    近日,特斯拉宣布,中國製造Model3基礎車價從35.6萬元(人民幣,下同)下調至32.4萬元,再減去中國新能源補貼後,售價為29.9萬元,跌破30萬元。12月30日,首批15輛中國製造特斯拉Model 3在特斯拉上海3號超級工廠交付中國車主,首批車主為特斯拉的員工。
  • 特斯拉突然放大招,中國車企要哭了!
    為此特斯拉與上海市政府籤了對賭協議:上海超級工廠從2023年年底起,每年須納稅22.3億元,如果不能達成這一條件,則必須歸還相應土地。同時,特斯拉還必須在未來5年在上海工廠投入人民幣140.8億元的資本支出。在中國建廠,會給特斯拉帶來更完整,更便宜的產業鏈支持。
  • 前瞻電動汽車產業全球周報第61期:特斯拉1挑5!國產「造車新勢力...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年3月,中國新能源銷量5.6萬,雖然「造車新勢力」佔了其中16%,但據中汽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一季度,僅5家造車新勢力上險量超過千輛,而且這5家新勢力頭部企業上險總量僅為特斯拉70%。與此同時,特斯拉還在國內持續發力。
  • 年交付量將超過10萬輛 特斯拉在中國到底是鯰魚還是鯊魚?
    2020年註定是特斯拉在中國豐收的一年。從上險量數據來看,今年1-9月份,特斯拉在華的上險量達到了86766輛,以目前的勢頭來看,特斯拉今年在中國交付10萬輛電動汽車基本沒有懸念,甚至可以衝擊一下12萬輛的交付目標。
  • 特斯拉連夜宣布!國產車噩夢來了?
    特斯拉,這頭活力四射的汽車之狼,再次張開了它的顛覆之牙!剛剛,特斯拉突然宣布:發布最便宜的特斯拉——「售價3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3.4萬元)起的標準版Model 3」。特斯拉的其他所有車型,也同時降低了售價。
  • 傳國產Model 3降至22萬?特斯拉官方回應了
    圖片來源:蓋世汽車作為一個「攪局者」,特斯拉名副其實。在疫情這個特殊的節點下,特斯拉不僅穩佔造車新勢力榜單的第一,還能在豪華B級車市場擠掉寶馬、奧迪等傳統車企。究其原因,無他,只是因為特斯拉Model 3國產後的「低價」。而國產Model 3較高的單車利潤率,也讓傳統車企無法企及。
  • 特斯拉新年狂降16.5萬 這次 狼真的來了
    10多萬元的降幅讓Model Y直接殺到了國產新勢力部分主力車型的價格區間,這也給國內新能源車企帶來更大競爭壓力。有車主甚至連夜退訂此前認購的國產新勢力車型,並將目光投向特斯拉。  有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的降價對我國及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意義重大。
  • 特斯拉成功「滅火」 電動汽車鋰電池安全三要素
    前些時候,特斯拉Model S在高速公路上起火燃燒的照片佔據了全球各大主流媒體的顯要位置,特斯拉股票應聲下跌。然而3天後,其股價就扭轉連跌頹勢,上漲4.4%。是什麼使特斯拉成功「滅火」?特斯拉靠什麼使得市場和公眾對電動汽車的安全重拾信心?特斯拉公司在危機面前實現逆轉,依靠的是良好的危機公關、可靠的安全設計和優異的鋰電池技術等三大因素。
  • 特斯拉在國外其實並不是很受歡迎,但中國為什麼還支持特斯拉?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現在是汽車轉型升級的時刻,也是彎道超車的時候,傳統的汽車,中國再有十年也很難超過日系,德系車,但是電動車出來了,就像是智能機時代的到來一樣。引進的特斯拉是有使用國產化零件比例的,國家想用特斯拉帶動國產汽車的生產。
  • 賈躍亭的法拉第能否挑戰特斯拉?
    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能否挑戰特斯拉?  法拉第未來能如願成為與特斯拉分庭抗禮的新品牌嗎  文|特約記者 李靖 譯|張雲  隨著賈躍亭離開樂視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今後賈躍亭的創業重心將轉移到美國——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的事業上。
  • 特斯拉:我的未來在中國
    重組中國市場、上海工廠開啟設備調試,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速度讓人驚嘆,足以見得埃隆 · 馬斯克對這一市場的重視。與此同時,在中國新能汽車市場,各傳統車企已在加速布局電動化產品,新造車勢力們也在不斷向這一市場衝擊,特斯拉的地位並不完全穩固。
  • 美國史上最高!特斯拉如果翻盤,必須感謝中國!
    鋼鐵俠馬斯克,其領導的世界電動汽車翹楚,近期不僅震撼了美國,也震動全球汽車產業和新興經濟。幾天之前,特斯拉的市值接近887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之和862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市值最高的車企。按照美國東部時間1月10日的收盤價,特斯拉小幅回落,但無論股價還是總市值,依舊處於高位。特斯拉近期股價的飆升,大概有兩個原因:2019年交付汽車量創下記錄,高達近37萬輛;上海工廠投產,且國產特斯拉比預期還便宜,極大振奮市場。
  • 國禁令華為,特斯拉和蘋果這些企業,為何我們國家不禁令?
    美國禁令了華為,要求美國高通不再提供晶片給華為使用,甚至還說服了英國的臺積電,不在對華為進行代加工的服務。在這方面,美國可謂是對華為逼上了絕路,但是美國如此對待我國的企業,為什麼我們不像美國那樣,也禁止美國在國內企業的發展呢?不禁止就算了,甚至還大力支持美國企業來進駐。
  • 特斯拉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為什麼中國需要特斯拉?
    近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接受美媒採訪時的一番話引發熱議。他說:  中國政府很關心人民福祉,可能比美國政府對人民福祉更有責任感,中國若不在乎人權,怎麼可能會有平等和公平的競爭環境?  人權問題一直是美國揪著中國不放的問題,是美國最趁手的政治棍棒。現如今,我們竟然破天荒地聽到了一個歐美白人對中國人權的讚美。
  • 特斯拉與上海百億對賭,為何我們希望對方贏?
    特斯拉贏了嗎?2019年,上海特斯當年破土動工, 當年投產,10月份便下線首臺國產M3電動車。而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特斯拉已累計生產各型電動車33萬輛,交付32萬輛,其中國產MODEL 3交付8萬多輛(中國乘聯會數據)。開局非常順利。
  • 已獲近20萬盲訂,特斯拉電動皮卡給中國車企上了一課
    特斯拉純電動皮卡Cybertruck於廣州車展期間在美國迎來了首秀發布會。看來特斯拉又給中國車企上了一課。我們一起來看看!極具顛覆性的造型太適合談資我相信,多數人第一眼看到特斯拉電動皮卡 ,內心肯定是充滿疑惑的。這種超現實造型的靈感來源於哪裡呢?
  • 這些電動汽車創企都在爭相追趕特斯拉 它們能贏嗎?
    特斯拉定於下月加入標準普爾500指數(S&P500),現在其市值超過了豐田、大眾、通用以及福特的總和。 然而,對於投資者(包括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和全球第二大私募股權公司)和這些面臨重重障礙的行業新貴來說,追趕特斯拉的過程不會是一條坦途。大多數公司還沒有成功地製造或銷售任何電動汽車,即使開發出電動汽車的公司也在努力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