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平紀實文學《追夢珊瑚》欲喚起大眾海洋意識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追夢珊瑚——獻給為保護珊瑚而奮鬥的科學家》

劉先平 著,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2017年1月版

  6月21日,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追夢珊瑚》作品研討會。

  《追夢珊瑚》是中國當代大自然文學之父劉先平的最新力作,是一部描寫我國珊瑚礁科考和保護的紀實文學作品。該書生動展現了我國科學家們為保護和恢復珊瑚礁生態系統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既有他們長年累月冒著生命危險考察珊瑚的精彩實錄,又有繁育、移栽珊瑚的奇思妙想。書中還附有大量精美圖片,展示了多彩而神秘的珊瑚世界,同時也展現了我國海疆特別是南海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作品將文學性、知識性、趣味性融於一體,力求喚起大眾的海洋意識,樹立生態道德觀念。據悉,該書已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研討會上同,與會嘉賓就《追夢珊瑚》作品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思想價值、科學價值;創作的時代背景;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與現狀、迫切性與重要性;「大自然文學」所包含的深意;用文學抒寫科學和科學家等議題開展了深入的分析和熱烈的探討,認為在當前的形勢下這樣一部作品的問世具有重大意義。

  「情懷、情感、情趣」,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用這三個詞概括本書。「情懷,是指劉先平一直呼喚的生態道德。劉先平的情懷四十年如一日,用他一部一部書、用他一個一個腳印、用他一次又一次的探險,給我們的孩子留下了具有獨特色彩的屬於劉先平痕跡的大自然文學。情感,是指劉先平自始至終對大自然的一種敬畏。他咬準大自然文學,從四十歲盯到八十歲,這是非常重要難得的情感。情趣,是指本書具備了作為兒童文學應有的趣味性。書中對海洋奇特生物的描寫運用了漂亮的文筆,對皇甫暉、小笪等人的細節描寫也非常有趣。這樣的情趣,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劉先平在八十歲高齡依然有旺盛的創作力,他的智慧和體能令人敬佩,值得我們宣傳和敬重。」

  中國文聯副主席郭運德則用了「野趣、童心、願景」三個關鍵詞來評價劉先平和他的新作。郭運德表示,野趣,是劉先平大自然文學作品中最張揚、最出彩的。他筆下自然風光的粗獷、清幽、險峻,動物世界的野性、兇險、趣聞,以及海洋世界的五光十色,野外科考的艱辛、刺激,展現的都是野趣的心態。童心,涵蓋兩個方面:一是劉先平不為世俗所誘惑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充滿激情的探險天性;二是在他的作品中,透出兒童般的純真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給我們帶來一個嶄新的認識自然的視角。願景,是劉先平對生態道德的呼喚和對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嚮往。劉先平對以皇甫暉為代表的科學家的追蹤以及對他們的敬重態度,都表現了他對目前海洋生態、海洋意識的一種強烈呼喚。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金波感嘆,劉先平的作品是跋山涉水、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是蘸著他的汗水寫出來的。與他的早期作品相比,《追夢珊瑚》中所表現出的自然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表明劉先平對大自然文學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深入。《追夢珊瑚》這部書的意義不僅僅是向讀者介紹了自然的知識,提高了我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還說得非常具體,告訴我們怎樣去保護大自然,特別是「生態道德」這個概念的提出,這對於全民,特別是少年兒童的愛國主義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

  北京師範大學王泉根教授則用三個維度和特點來概況了劉先平的大自然文學創作。第一個維度與特點,從人類的中心主義走向地球中心主義。第二個維度和特點,直面現實,基於憂患,堅守現實主義精神的大自然文學的美術取向。第三個維度和特點,大自然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類型,體現在它是跨文化的對話,跨代際的溝通,跨文體的寫作。

  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公眾教育幹事柳茵表示:「我們不缺好的海洋故事,缺的是像《追夢珊瑚》這樣好的海洋作品。2016年,國家海洋局會同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講好海洋故事,推動海洋意識大眾傳播。」柳蔭說,「《追夢珊瑚》正是我國海洋事業急需的優秀的海洋正氣歌。」

  會上,曾在2011年陪同劉先平和李珍英在西沙群島考察的原西沙守衛戰士吉貴群回憶了當初考察的幾件小事,並認為劉老師的作品有「真實」「樸實」「現實」三大特色。他帶來西沙群島駐島戰士們的殷切希望,希望有更多像劉老師這樣深入到基層的作家,讓更多人關注海洋。

  劉先平最後表示,「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多年,寫了幾十部作品,其實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喚生態道德——在面臨生態危機的世界,展現大自然和生命的壯美——因為只有生態道德才是維繫人與自然血脈相連的紐帶。我堅信,只有人們以生態道德修身濟國,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花才會遍地開放。」

相關焦點

  • 有什麼辦法能讓珊瑚起死回生?
    走出影院後,很多人都發誓說,要好好保護海洋,保護海洋生物。人類是陸地動物,我們對海洋的認識,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海洋館,或者三亞等海灘度假勝地,而真正了解海洋、具有海洋環保意識的人,卻少之又少。那麼,除了去海洋館和海濱城市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讓我們更多地了解海洋生物呢?說到這兒,我得向你推薦一本書,《追夢珊瑚》。
  • 保護珊瑚 愛護海洋
    記者從廣東海洋大學了解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大綜藝·動物來啦》欄目4月19日播出了對廣東海大深圳研究院珊瑚礁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團隊的採訪內容。該節目於18點檔播出,其中涉及海大珊瑚團隊的節目時長約13分鐘。節目具體講述了廣東海大深研院珊瑚保育中心主任廖寶林帶領團隊自2014年以來,始終堅持在人工修復珊瑚礁領域研究探索。
  •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
    珊瑚修復基金會慶祝世界海洋日世界海洋日於6月8日舉行,是一年一度的慶祝海洋並採取行動保護海洋的日子。最初由加拿大於1992年在裡約熱內盧舉行的地球峰會上提出,這一天於2008年獲得聯合國的正式認可。如今,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保護組織通過海灘清潔,教育計劃,藝術品等活動來紀念這一天。比賽和可持續海鮮節。
  • 名家視點|張幼琪:寫給歷史的時代報告·貴州地質紀實文學大觀
    本文評論的是《高原拓荒人》中報告文學卷和《拓荒人的新紀元》中紀實文學卷(以下簡稱為「貴州地質紀實文學」),對貴州地質紀實文學的社會意義和文學價值作一個特別的歷史透視。貴州地質紀實文學均走筆於中國現代歷史中改革開放40年,收入叢書的紀實作品共有80餘篇,除有小部分為作家、記者的作品,大部分作品的作者是地質工作者。
  • 深圳市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採訪札記:梅沙灣珊瑚守護人
    4月19日,記者來到鹽田區梅沙街道,穿過戶外運動愛好者和遊客提供服務的能量驛站,路過一排排整齊擺放的槳板,就到了鹽田區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色彩繽紛的生態水缸,裡面展示著梅沙珊瑚典型的生態系統。「我們這邊生態很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下到海洋裡面去,所以我們就建立了這套生態系統,以便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認識珊瑚。」中心負責人楊旭聰告訴記者。
  • 因為一部《哥德巴赫猜想》開始紀實文學創作
    何建明短篇新作聚焦科學家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文學與科學的發展總是結伴而行、相互促進。為了挖掘弘揚可利黴素發明者王以光教授的科學精神,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長何建明專門創作了《六十年的準備只為了今天》《那束光芒拯救黑暗中的生命》等短篇紀實文學作品,向全社會宣傳「王以光式」的科學精神。
  • 潛入深藍色的海底「種珊瑚」,這也許是世界上最美的工作了吧
    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在各行各業,都有執著追夢的人。追夢的過程中既有成長的喜悅,又有挫折的激勵,更有奮鬥的堅守。從1月4日開始,由洋河夢六+特別支持的《時代追夢人》,將在每周六,與大家一起關注身邊腳踏實地的奮鬥者,看他們的追夢故事。
  • 種類豐富的海洋動物:珊瑚
    珊瑚的種類珊瑚動物是海洋中的一個大家族,主要有硬期瑚、角珊瑚、海葵和海筆四大類。硬珊瑚也叫石珊瑚,可能單一的水螅體,也可能是一群水螅體因消化腔彼此相連而形成的一個群體。它的排洩物碳酸鈣沉積在水螅體的外表面,就形成了珊瑚的硬骨骼,水螅體本身就埋陷在裡面。
  • 珊瑚:亟需保護的海洋「熱帶雨林」
    珊瑚和珊瑚蟲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棲息地,被稱為海洋裡的「熱帶雨林」。據統計,珊瑚礁的覆蓋面積不到海底的0.2%,卻生活著2500種魚類、約700種造礁珊瑚,以及種類還在不斷增加的無脊椎動物。我們在海底見到的美麗景象,多與它們有關。
  • 溫暖、酸化的海洋與珊瑚滅絕
    根據一組科學家的研究,海洋溫度的變化對珊瑚和海葵的多樣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項新的研究,發表於8月31日的雜誌上。新的遺傳分析表明,珊瑚和海葵,已經在這個星球上存在了7.7億年。經歷了氣候的巨大變化、海洋化學環境的波動和幾次大規模生物滅絕。
  • 海洋科普 | 奇妙的「鹿角」珊瑚
    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是一種與蟲黃藻共生的海洋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其珊瑚骼為傘房花序式的群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近危(NT)(圖1)。
  • 大型航拍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
    中國民航網訊:9月8日,在2020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第二屆「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峰會上,中央新影大型航拍文獻紀錄片《追夢藍天》啟動。該紀錄片將於2021年拍攝完成,作為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航空事業誕生112周年,新中國航空工業創建70周年獻禮片。
  • 海洋科普(1270)| 奇妙的「鹿角」珊瑚
    「鹿角珊瑚」因具有狀如鹿角般的分支狀生長形態而聞名。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是一種與蟲黃藻共生的海洋腔腸動物(又名珊瑚蟲),其珊瑚骼為傘房花序式的群體,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4年)——近危(NT)(圖1)。
  • 全球變暖毀珊瑚,中國專家修珊瑚!厲害了我的海洋強國!
    從2015年開始,一場史無前例的海洋災難在全球蔓延:海水過度偏暖,各大洋區的珊瑚在過暖的水中被「燙死」,褪去了鮮豔的色彩而白化。直到2017年,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珊瑚災難才宣告結束。作為有著「海底熱帶雨林」美稱的珊瑚,對於海洋生態系統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 假如海洋裡沒有珊瑚(科技大觀)
    珊瑚礁是海洋特別是熱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珊瑚蟲通過分泌碳酸鈣,在身體四周築造了一間「小房子」,而珊瑚礁就是一代代珊瑚蟲留下的「空房子」。神奇的珊瑚礁還為眾多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園,堪稱「海中熱帶雨林」。
  • 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原標題: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原標題:海洋酸化引發珊瑚收藏熱 專家:九成紅珊瑚是假的    這些年人們對「海洋酸化」的關注不亞於溫室效應,不少商家則從中嗅到了商機。    「海洋酸化」成了促銷口號    珊瑚變作搖錢樹    珊瑚是珠寶中唯一有生命的千年靈物,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打撈並欣賞珊瑚,並將其製成各種首飾、工藝品。
  • 潮說100|海洋野生保護動物知多少?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海洋動物7種(類),包括:中華白海豚、儒艮、庫氏硨磲、鸚鵡螺、紅珊瑚屬所有種、多腮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石珊瑚目所有種 (化石不受公約管制)、多孔螅科所有種 (化石不受公約管制)、柱星螅科所有種 (化石不受公約管制)17種(類);列入CITES附錄III的物種有:瘦長紅珊瑚、日本紅珊瑚、皮滑紅珊瑚、巧紅珊瑚計4種。
  • 《珊瑚製作者》--- Minecraft 改善海洋計劃
    為了慶祝Minecraft的水域更新發布(現已在多個版本發布第一階段,Java版也已經發布預發布版),Minecraft一直與多個合作夥伴合作,通過我們的「珊瑚製造者」項目來幫助恢復現實世界海洋中的珊瑚礁。
  • 「珊瑚長好了,獅子魚來了」深圳梅沙海洋生態漸恢復
    近年來,鹽田區形成了官方和民間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的合力,以鯊哥為帶頭人的海洋生態環保服務中心多次出動船艇,種植了10000多株珊瑚,清理珊瑚區海底垃圾7噸多,保育珊瑚海域2.5平方公裡,使鹽田區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鹽田海域的海水質量持續保持穩定優良,引來海豚、獅子魚等屢屢「造訪」。潛水員志願者珊瑚種植進行中。
  • 關於2019年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識教育基地名單的公示
    各有關單位:為更好地傳遞海洋知識、宣揚海洋文化、切實提升市民海洋意識、為海洋文化教育發展搭建交流平臺,我局於2019年下半年組織開展了深圳市海洋文化意識教育基地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