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粒子「速度」和「位置」不能同時精確的真正原因大揭秘

2021-01-16 小彭來給您解惑

上一期內容中我詳細給大家用概率圖的方式展示了微觀粒子的「速度」和「位置」精確度不可兼得,但是我只是解釋了這種詭異的現象:把一個粒子的「速度概率圖拉瘦」(把速度確定),這個粒子的「位置概率圖就會變胖」(位置不確定),相反把「位置概率圖拉瘦」(把位置確定),速度「概率圖又會變胖」(速度不確定)。如果你想同時確定一個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也就是等效於把兩副概率圖同時拉瘦,這是不可能的,如下圖所示。

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圖我再解釋下,左邊圖是「位置概率圖」,就是把粒子空間上的所有位置放到橫坐標,然後計算出每個坐標粒子出現的概率,然後把所有點連起來形成波形圖。左邊的圖可以看出,粒子只在很小的範圍內有概率,其餘地方沒有概率,表示粒子在這個很小的範圍內,也就是粒子位置比較確定。

右邊的圖是「速度概率圖」,就是把粒子當前所擁有的所有速度放到橫坐標,然後計算出每個速度出現的概率值,然後把點連起來形成波形圖。右邊的圖可以看出,粒子啥速度都有,速度的跨度範圍非常大,每個速度都分到了一部分概率,這說明粒子的速度非常不確定。

你可以想像下如果把左邊的圖弄的更瘦,右邊的圖會自動變得更胖,反過來也是這樣,這就是微觀粒子「速度」和「位置」非常詭異的特徵,但是這種特徵是啥原因造成的,前面文章我並沒有告訴大家,今天我來詳細講解。

首先「位置」和「速度」精確度不可兼得這是我們通過實驗做出來的,並不是由某個理論推導出來的,所以實驗得出了兩副概率圖具有「一胖一瘦」的特徵,那麼我們就要用理論去解釋它。

其實如果你學過複變函數等相關知識,你就會對上面的兩副圖有點熟悉,沒錯,這與數學上面的某個「變換」極為相似,那就是「傅立葉變換」。當然這裡我並不打算詳細講解「傅立葉變換」,因為這會使得科普文章過於枯燥,你只需知道這個變換的作用:一個「很胖的函數圖」經過傅立葉變換後會變成一個「很瘦的函數圖」,一個「很瘦的函數圖」經過傅立葉變換後也會變成一個「很胖的函數圖」。所以傅立葉變換,其實是用來對函數圖像做變換的。

經過我們大量的實驗,把微觀粒子的「位置概率圖」和「速度概率圖」畫出圖像後,請注意,此時的兩幅圖是實驗做出來的,我們暫時把「位置概率圖」叫圖A,「速度概率圖」叫圖B。我們要驗證A和B是否滿足傅立葉變換,那麼我們就把A取出來,對它進行一次傅立葉變換,看看變換出來的圖C是否等於圖B即可。

經過我們把A進行傅立葉變換後圖C出來了,是否等於圖B呢?答案是不等於!

大家是否頓時傻眼了:我去!不等於那你還拿傅立葉變換說了半天,逗我們耍嗎?別急,雖然變換出來的圖C不等於圖B,但是變換出來的圖C卻等於「圖B這個函數圖乘以粒子質量」。

這下所有線索都串在一起了,得出結論就是:圖B*粒子質量=圖C=圖A經過傅立葉變換。

而圖B是啥呢,是速度概率圖,所以圖B*粒子質量,就變成了「動量概率圖」(動量=速度*質量)

所以我們揭曉答案了:粒子的「位置概率圖」進行傅立葉變換後就會得到粒子的「動量概率圖」。

由於數學上「傅立葉變換」的特性就是,胖的函數圖變廋,瘦的函數圖變胖,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粒子的「位置概率圖」和「速度概率圖」也具有這種特徵了,這也解釋了為啥粒子「速度」和「位置」就是不能同時精確。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在物理世界尋找事物的本源有時未必能找到答案,但是如果求助於數學世界,也許就能很快找到答案。粒子的速度和位置(準確來說應該是動量和位置)竟然滿足數學的「傅立葉變換」,真的非常神奇。所以說數學通常都是發展在其他科學前面,數學世界裡人們發明各種數學工具先放到哪裡,發明人也許自己也不知道這個「數學工具」可以幹啥,但是若干年後人們研究物理規律發現之前的「數學工具」恰好可以用上。

我是百家號《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如果對文章有異議可以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不能同時測準電子的位置和速度,真的是因為我們技術發展不夠?
    上一期文章中我詳細講解了一個微觀粒子是如何運動的,我們常說微觀世界裡面的一個粒子運動,其位置和速度是不確定的,或者說微觀粒子可以同時擁有多個位置和多個速度,也就是處於多個位置的疊加態和多個速度的疊加態,這在宏觀世界非常荒謬,但是在微觀世界卻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 為何不能同時測量位置與速度?測不準原理是世界的本質
    上篇文章已經和大家講解過了:基於宏觀物體而進行的實驗,是無法驗證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的,無法驗證的原因在於:因不確定性原理造成的測量誤差實在是太小了,小到以至於在宏觀物體上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既然不確定性原理是基於微觀粒子提出的,那麼我們如何能在微觀粒子的身上驗證不確定性原理呢?
  • 微觀粒子波長與質量速度的關係
    (三)微觀粒子的波長與質量和速度的關係。因此,在任何情況下,電子的波長是由其速度決定的(電子本身的質量是不變的)。也就是說微觀粒子的波長與它的質量成反比、與它的運動速度成反比。物質波理論看起來很神秘,有人計算出了宏觀地球、太陽甚至人類的波長,為什麼會出現粒子的波長與動量成反比這種情況呢?實際上了解了微觀粒子在引力場中的受力情況,用腳後跟也能想明白這個問題。
  • 電子云的發現讓軌跡變得毫無意義,微觀粒子運動的不確定性
    電子云的發現讓軌跡變得毫無意義,微觀粒子運動的不確定性原子中的電子在原子核的周圍運動,在空間各點出現的概率是不同的。當原子處於穩定狀態時,電子會形成一個穩定的概率分布。由於歷史上的原因,人們常用一些小圓點來表示這種概率分布,概率大的地方小圓點密一些,概率小的地方小圓點疏一些,這樣的概率分布圖稱為電子云。氫原子的原子核周圍只有一個電子。最低的能量狀態稱為基態。由此可知,對微觀粒子的量子描述和對宏觀物體的經典描述是完全不同的。
  • 還能不能靠點譜——微觀粒子的波動性
    量子力學中描述微觀粒子狀態的方式和經典力學中有所不同,在微觀狀態下,粒子並沒有確定的位置和動量,而是處於一種「概率」狀態,產生這種差別得原因來自於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微觀粒子並不是我們通常理解中的一個「質量點」,「質量點」的概念只存在於經典力學中(就是牛頓研究的那玩意)。
  • 光的本質揭秘之一引力和微觀粒子的作用
    甚至認為不但微觀粒子,宏觀粒子包括我們人類都有波動性,當然了像我們一樣瘦人的波動性比胖人小。物質波理論雖然能解一時危機,但它管挖不管埋,給後人留下了巨坑,無數能人異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電子雙縫幹涉實驗和&34;實驗最終敲響了光的波動理論的喪鐘。
  • 為啥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不適用於微觀世界?
    也就是你不能同時精確地測量出一個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有人可能會覺得好奇,在宏觀世界裡面我去測量一個小球的位置和速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小球如果靜止於地面,小球的位置就確定了,同時小球速度為0,那麼小球的速度也確定了,所以我們同時測準了小球的位置和速度。
  • 測量一個微觀粒子的狀態,有沒有「100%準確」的測量方法?
    上一篇文章我們通過講解如何測量一個小球的初始位置和狀態,引入了量子力學的開篇文章,其中重點討論了「測量」這個行為本身會對「小球」造成幹擾,從而使我們無法精確的得出小球的初始狀態信息,今天我們就正式進入量子力學篇章,讓你看看微觀世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在微觀領域,以電子為例,其在電場中可以被加速,轟擊到螢光屏上可以發出亮光,這就是粒子的性質;物理學家用電子轟擊晶體的時候,發現了電子可以像波一樣發生繞射,接下來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在接收屏上看到了跟光學幹涉中同樣的條紋。大量的實驗清晰地表明——微觀粒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在微觀領域,以電子為例,其在電場中可以被加速,轟擊到螢光屏上可以發出亮光,這就是粒子的性質;物理學家用電子轟擊晶體的時候,發現了電子可以像波一樣發生繞射,接下來的電子雙縫幹涉實驗中,在接收屏上看到了跟光學幹涉中同樣的條紋。大量的實驗清晰地表明——微觀粒子同時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
  • 尚仁成:微觀粒子的自旋及其應用
    離經叛道的微觀粒子著名球星麥可.喬丹能夠以很高的成功率將對方擲出的籃球阻斷,因為他牛頓力學「學得好」,只要他準確知道籃球此時此刻的位置和速度(包括方向),就可以知道下一秒鐘籃球應在什麼位置,準時地跳到那個位置就可以抓個正著。將籃球換成足球、壘球或換成更小的桌球,它們還是有同樣的運動規律,都服從牛頓力學的規律。
  • 微觀世界的秘密,解讀量子力學與粒子物理學!
    大爆炸模型只能建立在這個尺度以內,宇宙的年齡t不能倒推到0,頂多只能推到(t > 普朗克時間)。不確定性原理不確定性原理有時也被稱為「測不準關係」,因為根據不確定原理,對於一個微觀粒子,不可能同時精確地測量出其位置和動量。將一個值測量越精確,另一個的測量就會越粗略。
  • 光子是具有不同速度的高速粒子
    光是由各種光子組成,能見顏色也有幾種,光子是微小質量、微弱帶電、微小體積的高速微觀粒子。各種光子具有不同形狀、不同帶電、不同體積、不同質量、不同速度,光子的速度很難精確測量,各種光子很難區分。光子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具有電磁波和粒子雙重特徵,光子在媒質中的運動傳播,有的是穿越、穿過,有的是反射、反弾、被吸收,穿行和反射可能交替存在。
  • 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而且要注意的是有的事件看起來像真正的隨機,其實依然是「偽隨機」,比如彩票預測,很多人說這是一個真正的隨機事件,的確我們不能預測結果,但是其實這個行為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我知道機器的動力學相關參數、機器的原理等等,我其實是可以預測結果的,雖然不能100%精準預測,但是這也說明了這個事件的確是可預測的。
  • 令人吃驚的實驗:1個粒子居然可以同時通過2個狹縫?
    前面我們已經講過微觀粒子具有「不確定性」,這個不確定是指微觀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永遠處於不確定狀態,在你觀察它之前,微觀粒子可以說同時處於「任意位置」,微觀粒子就好像有無數個自己的「分身」似的可以霸佔所有位置(這裡的任意位置也是有一定範圍的,比如某個容器裡面)。
  • 如何利用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算出微觀粒子某位置出現的概率
    y則不同,y是一個複數,複數不能用一維的數軸表示,必須用二維的平面表示,所以y值會是平面上的點,所以上面的波函數圖像必須當成是一個三維的立體圖像,一個線圈一直圍繞這x軸旋轉,中間的線圈圍繞的半徑大一些,線圈會顯得肥一些,兩端的線圈圍繞的半徑小一些,線圈會顯得瘦一些,如下圖所示。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其中,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和拋體運動是不可重複的運動,因此是運動狀態是拓撲關係;而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看起來可以重複更簡單,其實不然。後兩種運動只是從宏觀上看是周期性的可重複的,但在微觀上則更為複雜,是拓撲的不可重複的。振動是宇宙普遍存在的現象,不管是宏觀,還是微觀都有振動發生。
  • 任何粒子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
    我們通過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以下觀點:粒子的系統空間和它的內部能量相互之間是一一對應關係;粒子的系統空間變化和它的內部能量變化相互之間是一一對應關係和相互對稱的變化關係;粒子的速度不能超過光速。我們以上的質子被加速實驗為例。因為在沒有附加條件情況下,質子沒有被加速,如果質子的能量提高了100倍,那麼質子的體積也應該增大100倍。
  • 了解量子的不確定性原理,它不是因為我們儀器不夠精確!
    這是因為對於微觀粒子的研究發現粒子的分布並不是確定的,而是一個隨機事件,我們不能確定粒子的位置,只能掌握粒子出現的概率。所以嚴格的因果關係蕩然無存,統治科學界幾百年的決定論就被打破了。人們發現概率深藏在宇宙底層,上帝的確是在擲骰子。
  • 科學家首次觀測納米粒子中23000個原子精確位置
    ,發現了其中23000多個原子的精確位置。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一個粒子中眾多單個原子的精確位置。研究團隊由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彼備-埃爾克斯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科學家苗建偉等人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