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 從甲流到非典,中醫是如何通過五運六氣,預測及治療瘟疫...

2020-12-05 騰訊網

很多時候我們的生命不是做加法,而在做減法,不在更多,而在於更好地消化。「學而時習之」,把過去的東西反覆研磨,你會發現,自己的生命每一次都有新的提升。

——梁冬

01

得病也靠一種緣

2009年年初,是土運不及之年,太陰溼土司天(溼土太重),容易鬧瘟疫,年底就應驗了,爆發了甲型H1N1,趨勢不能說是失控,但是也讓很多人談之色變。以前咱不敢談這個事,因為沒有實戰經驗,沒治過。但在國家對甲型H1N1的控制與防治過程中,中醫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這讓很多人開始對中醫有了信心。而從治療甲型H1N1的病例中來看,中藥退燒的效果也確實不錯,基本上一付藥就能控制病情。

人在地球上生存這麼多年了,都是跟細菌、病毒和諧共處的,你活你的,我活我的。偶爾時運到了,戰鬥一下,然後又會相安無事。

現在的醫療體制有個特點,不管是什麼病毒,醫生老是站在研究病因的角度上,一得病,先分析病因是什麼,然後再去治療。這是目前一種流行的治病方法,從西方傳來,叫對「因」治療。就是說,你得了什麼病,我發現原因,把原因解決了,你的病不就好了嗎?但這種治病模式忽略了什麼?忽略的是發病條件。為什麼我們說「有因不見得有果」?因為缺少「緣」,有「因」有「緣」才能結果。

中醫與西醫關注點不同,中醫不關心你的「因」,而是關心身體內在系統的「緣」。也就是說,如果你身體的內在系統保護得好的話,第一,你不會發病;第二,即便你發病了,身體也能很快把病毒幹掉,恢復常態。

要是按照西方那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一要找到病因,一查核糖核酸,呈陽性,就確定你是甲型H1N1病毒,然後先滅活病毒,再做個疫苗注射,你就對它有免疫力了。但是如果這個病毒變異了,那還得再做新的疫苗。所以說,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解決我們人本身的問題。

其實,我們為什麼相信疫苗會起作用?前提是相信人體的免疫系統能消滅病毒。與其造一個疫苗出來,還不如真刀真槍幹,幫助人的免疫系統儘快恢復,也就是中醫講的強大自己的正氣,這樣就等於是終身免疫了。哪怕病毒有變異,免疫系統也能把它幹掉。

我一直認為,人類之所以沒有滅絕,就因為有天生的本領能把病毒幹掉。當然,你願意去打疫苗,也可以打。但對於相信自己能夠戰勝病毒的人來說,他會這樣做:第一,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第二,得了病以後,用中藥去調理。

02

五運六氣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就時運而言,中醫講究「五運六氣」。什麼叫「五運」?它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氣在天地間的運行變化。五運是由天幹來控制的,一共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按照推算,2009年是己丑年,這是一個土運不足的年,容易產生溼氣,所以人容易得脾胃(消化系統)方面的疾病。

另外,什麼叫六氣?六氣是指風、寒、暑、溼、燥、火,它對上半年和下半年氣候的影響不一樣。六氣跟地支有關係: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分為兩組,一組有六年,每兩年都有相同的氣。比如說,丑年和未年,就是輪到了屬牛和屬羊的那一年,這兩個年份的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氣都有共同點。

2009年上半年叫太陰溼土,下半年叫太陽寒水。所以,這一年的上半年溼氣比較大,雨水比較多。到了下半年以後呢,寒氣比較大。這一年很奇怪的,從11月初到11月中,連下了三場雪,寒氣和溼氣都比較大。

記得2003年的「非典」嗎?那一年叫癸未年,就是未年,屬羊的那年。大家可以查一下《黃帝內經》,它裡面專門有對五運六氣有論述:到了未年和丑年,流行的都是寒氣和溼氣。而它們唯一的區別是什麼?就是天幹不一樣。

03

同樣的病,為什麼用同樣的方子效果卻大相逕庭?

按照五運六氣的理論,一年要分六個氣:初之氣厥陰風木,二之氣少陰君火,三之氣少陽相火,四之氣太陰溼土,五之氣陽明燥金,六之氣太陽寒水。

2009年是比較寒溼的一年,本來下半年就叫太陽寒水,然後又趕上正常的六之氣又是太陽寒水,兩個太陽寒水相遇,所以,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要冷。

從甲型H1N1的治療上來說,治療效果最好的西藥叫「達菲」。「達菲」是從哪兒提煉出來的呢?大料!就是從八角、茴香裡提煉出來的,都是純陽之物。而中醫怎麼去治療這個寒氣和溼氣?其實,中藥裡專門有很多香料藥都是芳香化溼的,除了大料,還有草豆蔻、白豆蔻、肉豆蔻這些我們平常燉肉時用的香料藥。此外,祛除寒、溼還有一味藥叫蒼朮(zhú),中醫能夠治療瘟疫,救治這麼多人的命,就靠這些中醫藥。

遠的咱不說,就說建國以後,1954年,在石家莊、華北平原一帶,突然流行乙型腦炎。乙型腦炎都是小兒患病,高燒後抽搐,角弓反張,整個人抽起來,最後就死掉了。當時中國請來了很多西醫專家,可也沒辦法,最後中醫用白虎湯治療,效果就特別好。但到了第二年,1955年,北京地區也開始流行「乙腦」,又用白虎湯,效果就不行了!人們很疑惑,為什麼不行了?

那時出現了一位名醫叫蒲輔周,他是從四川調入北京的,北京四大名醫之一,常為國家領導人看病。蒲輔周用五運六氣去推測,說1954年是甲午年,這年的特點是火氣比較旺,但第二年1955年是乙未年,變得溼氣重了。所以,治「乙腦」應該在白虎湯清熱的基礎上再加一味蒼朮,加了一味藥之後,這個白虎湯馬上就有效了,很快就把北京地區的瘟疫給滅掉了。

到了1956年,「乙腦」又起來了。這時,蒲輔周說,這種溼氣靠發散解決不了,應該讓它從小便排出去。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的溼氣跟水一樣,是陰邪。1956年是丙申年,蒲輔周根據五運六氣的特點推算,治乙腦應該從下焦把溼氣給滲出去,叫淡滲利溼。當時他用了兩個治溫病的方子:三仁湯和杏仁滑石湯,非常有效。

04

病毒沒有「緣」,就沒有發病機會

到了2003年治「非典」,鄧鐵濤老先生高舉著「中醫藥治療非典」的大旗,強調「祛溼」。當年,紅葉老師也參與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治「非典」的方案中來,他當時用的方子叫「甘露消毒丹」,裡面用的是白豆蔻、藿香、杏仁、滑石、木通、菖蒲這些藥,上面清熱,中間化溼,下面利溼,就是這個方子,把令人談之色變的「非典」給治好了,而且死亡率幾乎為零。

後來,樊正倫教授在2003年推斷說,這個「非典」是太陰溼土導致的,等到「非典」的下半年,少陽相火主氣時,風能勝溼,它就不會那麼囂張了。當年「非典」肆虐的時候,計程車司機很少得這個病,為什麼?他們整天開著車,吹著風,而住在北京地下室的那些人得「非典」的多。更嚴重的是,很多醫院的急診室都在地下,空氣不流通,清潔工還整天拿巴氏消毒液拖地,裡面溼氣特別大,因此工作人員和住院的病人就容易得「非典」。

關於「非典」,更可笑的是在2004年,當時國家試驗室正在研究「非典」病毒,有個研究員回趟家,居然把病毒帶出來了。後來他發病了,但周圍的人沒啥事,為什麼?病毒還在,時間過了,沒有緣,它不可能有發病的機會。

05

上古時期,只有春天和秋天

我常常跟朋友說,你只要能理解「哪幾年魚會多產,哪幾年荔枝會減產」,就能理解什麼是五運六氣。其實,天地也有一個循環的過程。

包括氣候也是這樣,現在媒體不是炒作一個概念叫「全球氣候變暖」嗎?但你去看北京的大雪,哪像全球變暖的樣子。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又是一個商業陰謀。現在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向發展中國家購買碳排放量了,這不是已經開始商業化了麼?前幾年,英國一些科學家的電子郵件被曝光了,人們發現,這些科學家在人為地篡改一些數據,製造一種恐慌,像什麼全球變暖、海平面要升高、要淹死多少人等,都是為了從中謀取利益,這就是這些言論背後的一種動機。

我曾經查看過有歷史記載的關於中原地區氣候變化的起伏線,其中涉及到一個問題。《上古天真論》第一句話是:「餘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為什麼不說「春夏秋冬皆度百歲」?孔子寫歷史書,叫《春秋》,為什麼不用春夏秋冬做書名呢?在遠古、上古那個年代,中原地區只有兩季,一個「春」,一個「秋」,沒有「夏」、沒有「冬」!

後來,氣候慢慢地進入了另一個階段,開始變冷,而且,在這個階段還出現了戰爭——為了爭奪食物。北方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他們一看牛羊沒草吃了,慢慢就跑到長城以內,為了搶食物爆發大規模戰爭。氣候變化又導致瘟疫叢生,中原地區很多人都得了大病,無力打仗,這就導致了後來清兵入關。

中學有一篇課文叫《甲申三百年祭》,郭沫若寫的,告誡我們在贏得勝利之前,不要學李自成驕傲自滿,停滯不前。甲申三百年(1644年),就是李自成攻下明朝北京城,逼得崇禎皇帝自殺那一年。而吳三桂領清兵入關的那年,也是甲申年。

為什麼十幾萬八旗兵就能橫掃中原呢?推算一下,甲申年的前一年是癸未年,2003年也是癸未年,癸未年是太陰溼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瘟疫大爆發。所以,在甲申年的前一年,中原地區發生了大面積的瘟疫,死了好多人,而且跟2003年一樣,死得都是青壯年。這才有了第二年清兵入關,橫掃天下。此可見,疾病跟國家命運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END-

相關焦點

  • 五運六氣與人體經絡的關係探討
    直到我潛心於《黃帝內經》,才知道中醫也講究「運氣」,那是「五運六氣」學說的簡稱。是專門討論天體運動→氣候→物候(生態)→症候(人體)的連鎖感應規律,就是中醫基礎理論的核心「天人相應」,也叫「天人合一」。它是中醫科學性的根本所在,靠了它,中醫才能千年不衰。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讀書感悟
    通過閱讀《黃帝內經》,仿佛給我打開了一扇通向中醫之路的大門,讓我領略到了中醫的魅力與神奇,成為了我學習中醫的啟蒙老師,堅定了我將中醫的這條道路走下去的信念。 《黃帝內經》的理論體系 《內經》成書於大約2000年前的秦漢時期,是我國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
  • 《黃帝內經》記載的今年下半年的「溫病」會是「G4豬流感病毒」嗎?
    新冠疫情未平之際,這條消息的肅殺之氣,顯然超過了近日新疆的大雪、中南部的洪水和北疆的乾旱帶給人們的驚異與錯愕。面對提醒,防患於未然,提前做好防備工作必不可少;但是,筆者認為過於擔憂則無必要。據《黃帝內經》記載,少陰之政、子午之紀的五之氣(2020年9月22日前後至11月下旬):「畏火臨,暑反至,陽乃化,萬物乃生,乃長榮,民乃康。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學習心得 和大多數中醫學子一樣,初學內經時我也覺得她太博大精深,晦澀難懂,理論性太強,不能直接指導臨床,自然學習興趣就漸減。然而到了高年級,隨著各科學習的深入,並跟過中醫門診,特別是上次參加內經培訓後,我對內經有了些許思考與感悟,現總結如下。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悠悠蒼天,此何書哉!——《黃帝內經》心得感悟 點擊上方「 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而我從剛剛進入大學接觸中醫的時候就已聽聞《黃帝內經》(以下簡稱《內經》)的大名,位冠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這不由得讓人好奇,這本博古通今的書,究竟是一本什麼書呢?
  • 我為什麼說中醫好(15):為什麼中醫能挑起抗瘟疫的大任?
    SARS後期,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中醫工作者應用中醫溫病學的理論與方法,對非典病人進行辨證論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病情緩解快,死亡率下降,激素用量減少,後遺症顯著降低。在這場戰役中,世界衛生組織對中醫中藥治療非典,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甚至超過西醫。回顧這段歷史,使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醫中藥治病的獨到之處。
  • 奇門遁甲,六壬預測庚子年疫情,談談預測中定量和定性問題
    因此各種宣傳自己用奇門遁甲成功預測了此次病情。研究六壬的一看,不服,你們奇門起局就那麼亂,怎麼可能預測準確?預測準確的是大六壬,然後是你們奇門盜用了六壬的成果。不討論誰厲害誰先後的問題。總之,業內也是互相攻擊一波來給自己樹立權威,也是常態,反正圈外人也不懂。六爻的一看,你們都能預測,我六爻自然也是可以的。我們六爻的早在新聞報導的那一天,就起了古人卦,預測結果基本不差。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鐘,時間醫學與黃帝內經有關係嗎?
    因為只有70年歷史的諾獎,卻證實了二千七百年前,中醫的經典,黃帝內經,傷寒論關於時間醫學的內容記載,歷史悠久與正確。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
    自我康療30:解讀《黃帝內經·素問·陽明脈解論》《黃帝內經》裡記載著這樣一段對話: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岐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 被稱為上古三大奇書的書中,所記載的對瘟疫的認知和預防理念。上
    所在之地因為疫情的原因封城了,既然疫情泛濫那就了解一下古人對瘟疫的認知和預防吧。有一本書被稱為上古三大奇書,這本書就是黃帝內經。其實黃帝內經不只是一部醫學書籍,還是一部記載著天文,地理,氣象,社會,曆法,陰陽五行,運氣學說的書籍。
  • 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原標題:中醫經典閱讀優秀文章展:《黃帝內經》心得體會——淺談養生 點擊上方「光明微教育」可訂閱哦! 眾所周知,《黃帝內經》分為《素問》和《靈樞》兩個部分,是一部博大精深的醫學經典著作,也是每一個中醫學子必讀的中醫典籍,是中華炎黃子孫尋求養生之道的寶藏。
  • 星象異常,風雨驟變,看看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如何解釋北京的怪...
    還好,筆者夜間起床無意間記下了昨夜北京地區的星象,現分享如下,與今日北京地區「卒然」而變的天氣做個對比勾連,以加深對五運六氣的學習和體悟: 隨手摸到眼鏡戴上,定神一看,發現竟然是顆星星。從星圖軟體上比對,得知原來像月亮一樣明亮的物體是今年的運星——金星。其芒大而亮的程度,讓人驚駭!
  • ...我用量子化學來解釋 《黃帝內經》裡說的精、氣、神到底是什麼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逐漸學習了一些中醫基本知識,尤其對於《黃帝內經》 學得比較多,幾乎是一個字兒一個字兒摳的。像我這樣的人呢,儘管學起來很困難。但是,還是學了不少東西。所以,最後我得出一個結論。  什麼結論呢?  就是這個《黃帝內經》裡面所講的原理啊,從當代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那絕對是一個超前的科學。
  • 自我康療125:解讀《黃帝內經·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論》
    五運六氣陰陽變,血氣循環周復始。上知天文尊天道,下知地理合人事。正氣內存邪不侵,以正治國政善治。不治已病治未病,當損有餘祛邪氣。不治已亂治未亂,應補不足扶正氣。紅塵滾滾身外物,心有宇宙通八極。萬物生滅歸去來,盛衰輪迴生永不息。所謂「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閱讀大道文化經典《黃帝內經》,就是穿越「上下五千年」時空的精神之旅。人類的文化知識,都是來自人們長期社會實踐經驗積累和世代傳承。
  • 教你在中醫高手面前完美裝B!五運六氣推算快速入門!
    前言經歷了SARS和新冠疫情的衝擊,大家越發對中醫充滿信心,也越發對「五運六氣」充滿興趣。網上多了很多關於「五運六氣」講解的小課,但內容往往balabala都是比較晦澀難懂,自然很多普通民眾都打起了退堂鼓~五運六氣的內容,是宇宙星系對地球影響作用的體現,也是地球氣侯變化規律的總結,甚至也包括了異常氣侯的分析(可參考龍砂學派顧植山教授早年講義內容)。
  • ​中醫不僅抵禦了中國歷史上321次大型瘟疫,當前歐洲煮大鍋中藥...
    中醫抵禦了中國歷史上321次大型瘟疫 據中國中醫研究院最新編輯出版的《中國疫病史鑑》,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中醫藥與各種瘟疫展開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對決,在有限的地域和時間內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37:五氣更立,各有所勝
    三候輾轉察節氣,六氣時令復循環。四時更替一歲終,五行生剋道不變。一元復始測立春,寒極生熱東風暖。春勝長夏木克土,木運主令肝味酸。長夏勝冬土克水,土運主令脾味甘。冬勝夏季水克火,水運主令腎味鹹。秋勝春季金克木,西風悲號草木怨。金運主令肺味辛,五臟五氣應時變。節令未至氣先來,喧賓奪主生禍亂。節令已到氣未至,時運不及有災變。
  • 《黃帝內經》:百病生於氣,止於音。五行音樂對五臟的療愈
    中醫所用「藥」大多為草藥,而藥字的繁體字是音樂的」樂(樂)「字加」艹「字,即」藥「,這也直接表明了:音樂(樂)是大藥(藥)。人體有磁場,音樂有能量。《黃帝內經》提出了「五音療疾」的理論。(後面我們會提供五種音樂古曲參考。)
  • 瘟疫恩仇錄:沒有顯微鏡的古人,是如何認識病毒與傳染病的?
    科學家們可以通過電鏡觀測到這個精巧而美麗的小玩意,它是一個球體,直徑在100nm左右,日冕一樣的蛋白棘突保護著其下記錄著一切遺傳信息的RNA物質。它不具備意識,但是當它得以接觸到受感染者的細胞的時候,他會精確地利用細胞中的營養物質來複製自身的結構。
  • 黃帝內經:天真的人能得到天助
    中醫是博大精深的,作為一門能夠通曉宇宙道理的學問,過去這一兩百年可以說飽受垢病,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所以,我們特別希望能夠用一種嶄新的視角,用我們現代人都能理解的語言,重新去講講我們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它是一本足足可以讓很多人一輩子都捨不得讀完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