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底面是正方形的四稜錐是正四稜錐?細節往往是解題關鍵

2021-01-08 玉w頭說教育

原題

原題:如圖,在四稜錐P-ABCD中,AP⊥平面PCD,AD∥BC,AB⊥BC,AP=AB=BC=1/2AD,E為AD的中點,AC與BE相交於點O。

⑴證明:PO⊥平面ABCD;

⑵求直線BC與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圖一
圖二

這道題分為兩個小問,每個小問中都有我們需要的知識點。

第一問我們需要知道四稜錐和正四稜錐具體的區別,否則會走錯方向,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解答出問題來。

第二問需要掌握的是線面角θ和該直線的在兩個方向上的向量與該面的法向量所成角φ的關係,即θ與φ是互餘的或者θ與π-φ是互餘的。所以一般我們在求線面角θ的正弦值時,只需要求解φ的餘弦值的絕對值即可。詳細可見如圖△CDE重心為G,咋確定G點求出AG與面ABCD夾角正弦值?須知這些

圖三

第一問

第一問是求證PO⊥平面ABCD。

要想證明PO⊥平面ABCD至少要證明PO⊥AC,因為O是AC的中點,所以就要證明AP=PC。

因為AB⊥BC,AB=BC=1/2AD,AD∥BC,所以ABCE是正方形,所以這裡很多同學就會認為四稜錐P-ABCE是正四稜錐,就直接根據該四稜錐P-ABCE是正四稜錐的條件得出了AP=PC,從而證出PO⊥AC。

但是這實際上這是錯誤的,因為底面積是正方形的四稜錐不一定是正四稜錐,只有當底面積是正方形且側稜都相等的四稜錐才是正四稜錐。

所以要想學好數學就要做到注意每一個定義的細節,真正的做到準確透徹!

具體做法如下:

因為AP⊥面PCD,且CD屬於面PCD,所以AP⊥CD;

因為BC∥CD,且BC=1/2AD,E是AD的中點,所以BC=ED,所以四邊形BCDE是平行四邊形,所以BE∥CD。

所以AP⊥BE。

因為BC=1/2AD,E是AD的中點,所以BC=AE,又因為AB=BC,且AB⊥BC,所以四邊形ABCE是正方形,所以BE⊥AC。

又因為AP和AC是面APC內的相交直線,所以BE⊥面APC,所以BE⊥PO。

因為ABCE是正方形,所以AC=√2AB,又因為AP=AB,所以AC=√2AP;

因為AP⊥面PCD,所以AP⊥PC。

在直角三角形APC中,根據勾股定理PC=AP,所以三角形AP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又因為O是AC的中點 ,所以PO⊥AC。

又因為AC和BE是面ABCD內的相交直線,所以PO⊥面ABCD。

第二問

第二問是求直線BC與平面PBD所成角的正弦值。

我們知道了線面角和與該線的向量和該面的法向量夾角之間的關係後,只需要求出向量BC和面PBD的法向量夾角的餘弦值的絕對值即可。

要想求出向量BC與面PBD的法向量的夾角,需要得出向量BC和該面PBD的法向量,要想得到該向量BC和面PBD的法向量就要得出各點的坐標,要想得到各點的坐標就要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第一步,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以O點為圓心,以向量OB為x軸,以向量OC為y軸,以向量OP為z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如圖:

圖四

第二步,求出各點的坐標。

不妨設OB=1,因為各邊都有一定的關係,最後求解的餘弦值的絕對值也不會隨著邊的變化而改變,則有

A點坐標為(0,0,0),B點坐標為(1,0,0),C點坐標為(0,1,0);

因為OB=1,所以正方形ABCE的對角線AC=BE=2,OA=OB=1,AB=AE,所以在直角三角形BAE中,根據勾股定理有AB=AE=√2,又因為AB=AP,所以AP=√2,又因為OP⊥AC,所以角AOP=90度,在直角三角形AOP中,根據勾股定理有OP=1,所以點P的坐標為(0,0,1);

因為BE∥CD,且O、E是直線AC、AD的中點,所以OE=1/2CD,又因為OE是對角線的BE的一半,所以OE=1,所以CD=2,所以點D的坐標為(-2,1,0)。

第三步,求出BC向量和面PBD內交線的向量。

向量BC=(0,1,0)-(1,0,0)=(-1,1,0);

向量PB=(1,0,0)-(0,0,1)=(1,0,-1),向量PD=(-2,1,0)-(0,0,1)=(-2,1,-1)。

第四步,求出面PBD的法向量。

設面PBD的法向量為n=(x,y,z),則有向量PB·向量n=0和向量PD·向量n=0,得到x-z=0和-2x+y-z=0,解得到x=z,y=3z。

令z=1,則向量n=(1,3,1)。

第五步,求出向量BC和面PBD法向量的夾角餘弦值。

設向量BC和面PBD法向量的夾角為φ,所以有cosφ=向量BC·向量n/|向量BC|·|向量n|=√22/11.

設直線BC和面PBD的夾角為θ,則sinθ=|cosφ|=√22/11.

所以直線BC與面PBD的夾角的正弦值為√22/11.

總結

這道題第一步的需要注意的是要明確正四稜錐的定義,不要盲目的使用正四稜錐的條件。

第二步,需要注意的是向量BC和面PBD的法向量的夾角不是直線BC與面PBD的夾角,以及它們角之間關係。

高中數學:向量關係PE=2PA/3+PB/3等價啥條件?結論決定構建方向

給出二面角的餘弦值,問B點是否存在?這樣的題一般規律在這

在△ABC中若向量AB·AC=9AO·EC求模AB=λAC?不知這些就得不出已知

高中:解立體幾何需知這些知識點和解題技巧

相關焦點

  • 高考數學考題:一個四稜錐底面是平行四邊形,四稜錐體積為多少?
    高考數學考題:已知一個四稜錐的底面是平行四邊形,該四稜錐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單位:m),則該四稜錐的體積為多少?如何解答?現在下面開始解答吧解答方法:解答:由已知中的三視圖可得:該幾何體是一個以俯視圖為底面的四稜錐,稜錐的底面是底為2,高為1的平行四邊形,故底面面積S=2×1=2m得2次方,稜錐的高h=3m,故體積V=1除以3乘以Sh =2m的3次方,故答案為:2現在下面開始解析吧解析方法:由已知中的三視圖可得:該幾何體是一個以俯視圖為底面的四稜錐
  • 正三稜錐+正四稜錐變成幾面體?
    提示:點擊上方↑"玩中學數學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更多內容了回復「下學期」,領1-6年級下冊的全套資料輸入文字「上冊資源包」,並發送,即可獲得小學數學各年級上冊計劃點擊下方圖片領取電子課本     有一個正四稜錐和一個正三稜錐
  • 四稜錐的性質?
    正四稜錐的特點:1、底面是正方形2、側面為4個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且有公共頂點3、頂點在底面的投影是底面的中心。4、三角形的底邊就是正方形的邊。5、體積公式:1/3*底面積*稜錐的高。表面積公式:四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面積的和。
  • 2016高考數學複習知識點:數學稜錐定義及公式
    2016高考數學複習知識點:數學稜錐定義及公式 2015-10-14 13:54 來源:精品學習網 作者:
  • 兩種斜四稜錐放樣展開
    斜四稜錐管如下圖所示為斜四稜錐管的兩面視圖。各稜線延長後能在軸線上交於一點,可歸於錐體構件用放射線法展開。斜錐管由四個平面組成,但每個平面在兩面視圖中均不反映實形,前後兩面對稱相同,各稜線均不反映實長。如下圖是用稜錐管的內壁尺寸畫出的放樣圖及展開圖。
  • 金字塔難道只是正四稜錐形麼?
    平常我們熟悉見到的金字塔就是一個四面正三角形,底面為正四方形的稜錐,數學上把這種形狀稱為正四稜錐,之前我有一篇《金字塔四面的猜測》有論證過這個錐體與五行的關係,但是金字塔內流傳出一個神奇的數列」142857「,數學上稱它為走馬燈數,這個數字存在必定有它的意義。
  •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稜錐公式
    高中數學公式大全:稜錐公式 2013-01-11 15: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六稜錐的結構解析和繪畫步驟
    六稜錐由六個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和底面的正六邊形組成。可將六稜錐看作是由六稜柱切割而成的,這樣有助於我們理解不同形體之間的相互關係。立放的六稜錐只能看到三個面,它的黑、白、灰區分明顯,層次豐富。步驟一:定出六稜錐體的長寬比例及中垂線。
  • 2020初三數學複習:幾何體的側面展開圖,神秘數學變得如此簡單
    7.可知它與等邊三角形相鄰,摺疊成正方體是正方體中的面CDHE.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正方體的展開圖形,解題關鍵是從相鄰面入手進行分析及解答問題.9.分析根據特殊幾何體的展開圖,可得答案.點評本題考查了幾何體的展開圖,熟記特殊幾何體的側面展開圖是解題關鍵.14.
  • 高中數學「空間角度計算」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原文:高中數學必修2」第15講 基礎應用之「空間角度計算」)1. 基本問題說明在立體幾何中,經常會遇到要求解各種角度的情形,比如異面直線所成角、直線和平面所成角、二面角。,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⑥若三稜錐頂點到底面各邊距離相等或側面與底面所成角相等,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內心(或旁心);⑦若三稜錐的側稜相互垂直或各組對稜相互垂直,那麼頂點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 解題利器!高中數學秒殺幾何體外接球超級結論,高二、三均適用!
    如果我們對圓柱上下底面對應位置處,取相同數量的點,比如都取三個點,如圖所示:我們可以得到(直)三稜柱,它的外接球其實就是這個圓柱的外接球,所以說直稜柱的「外接球求半徑」符合這個模型。在這裡稜柱的高就是公式中的 h而稜柱底面外接圓的半徑則是公式中的r哦對了,斜稜柱怎麼辦?斜稜柱沒有外接球,有興趣的自己嘗試找到原因。
  • 高中數學丨詳細講解「立體幾何」常見的二級結論及解題應用
    在高中階段數學學科的學習中,立體幾何部分的考題絕對算得上高中數學的一大難點題型,這類題型一般出現在高卡數學最後一兩道壓軸中,所佔據的分值比例也非常的高,一道題就佔據了15分的分值,所以掌握學習好這部分的內容,對於高中階段的同學們而言意義重大。
  • 高中數學必修二總複習(第一章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徵)
    五稜柱按側稜是否與底面垂直分:斜稜柱 直稜柱 正稜柱2、稜錐(1)結構特徵:有一個面是多邊形,其餘各面都是有一個公共頂點的三角形(2)稜錐的分類 按底面多邊形的邊數,可以分為三稜錐、四稜錐、五稜錐、……正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並且頂點在底面內的射影是底面中心的稜錐
  • 高中:知道這些知識點,瞬間能找到三稜錐的高和外接球半徑!
    圖四因為三稜錐的各頂點均在外接球上,所以三稜錐中每個直角三角形所對應的斜邊就是外接球上的弦,該弦也是這個直角三角形所在面的直徑高中:已知三角形兩邊長和第三邊上中線長求周長?高中:過正三稜錐底邊上的點作球截面求最小面積,啥時截面最小?
  • 衝刺2018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7:求稜柱、稜錐、稜台的體積
    如圖所示,正三稜柱ABC﹣A1B1C1中,E,F分別是BC,CC1的中點.(Ⅰ)證明:平面AEF⊥平面B1BCC1;(Ⅱ)若該三稜柱所有的稜長均為2,求三稜錐B1﹣AEF的體積.解:(I)∵BB1⊥面ABC,AE平面ABC,∴AE⊥BB1,∵E是正三角形ABC的邊BC的中點,∴AE⊥BC,又∵BC平面B1BCC1,B1B平面B1BCC1,BC∩BB1=B,
  • 考點解析 | 高中數學立體幾何常用公式及結論,收藏不虧!
    有的還可以通過補形,如:將三稜柱補成四稜柱;將正方體再加上三個同樣的正方體,補成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② 線面所成的角: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斜線與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角。範圍 0° < α < 90°③ 二面角:
  • 高中數學「點到平面距離計算」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即高中數學必修2 - 第14講 基礎應用之「點到平面距離計算」)1. 基本問題說明在立體幾何中,經常會遇到求解各種距離的情形,比如點到平面、直線到平面、平面到平面或異面直線之間的距離。一般來說,這些問題都可以、也需要以「點到平面的距離」基本問題為立足點來解決。
  • 衝刺20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121:由三視圖求面積體積
    題幹分析:由三視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三稜錐,其中△PAC是一個等腰三角形,△ABC是一個直角三角形,AC⊥BC,二面角P﹣AC﹣B的平面角為135°.題幹分析:根據三視圖得該幾何體是:四稜錐且是長、寬、高的長方體一部分,畫出幾何體的直觀圖,根據長方體求出外接球的半徑,代入球的表面積公式求解即可.
  • 衝刺19年高考數學,典型例題分析166:三視圖求面積、體積
    典型例題分析2:一個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幾何體的體積為(  )解:由圖可知該幾何體是一個四稜錐其底面是一個對角線為2的正方形,面積S=2×2/2=2,高為1則V=2/3故選C考點分析:由三視圖求面積、體積.
  • 必備技能,高中數學「外接球與內切球」問題的求解一般方法與技巧
    解決基本問題的一般方法1) 抓住「接」和「切」的關鍵特徵a) 外接球外接球關鍵特徵為外「接」。因此,各「接」點到球心距離相等且等於半徑,解題時無論構造圖形還是計算都要對此善加利用。b) 內切球內切球關鍵特徵為內「切」。因此,各「切」點到球心距離相等且等於半徑,且與球心的連線垂直切面,解題時無論構造圖形還是計算都要對此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