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文化消費主義是如何蔓延到主機領域的?

2020-12-03 遊戲篝火營地

「我無法通過正常途徑買到 PS5,索尼以及所有大型零售商都有責任。」推特用戶 Ace 對 IGN 分享了他購買 PS5 的經歷,他沒能成功從常規網店買到該主機,甚至直接向索尼訂購也失敗,種種挫折之後,Ace 做出了所有錯過購買機會的人都會做的選擇:將目光轉向了灰色市場。

Ace 最後花了 900 美元從 Craigslist 上買了一臺 PS5,而他並不是唯一採取這種極端手段的人。

PS5 和 Xbox Series X 是本季度最熱門的商品,隨著它們的流行,非官方零售商的要價也跟著瘋漲。我們曾在另一個產業中見過同樣的趨勢,而且更有規律:每當 Nike 或 Air Jordan 發售限量款球鞋時,二手市場都會出現類似情況。

「這個類比很恰當。」詹森 C 史密斯大學英語系助理教授 Jemayne Lavar King 說,他同時也是《Sole Food:簡述球鞋文化》一書的作者。King 教授表示,消費者對「一機難求」的 PS5 反響熱烈,因此造成了需求激增,也就給二手零售商哄抬價格提供了可乘之機,這是多年來由於球鞋文化的興起而在較大範圍內形成的消費主義趨勢的部分體現。

「這些人願意花 500 美元買一雙 Nike dunks 或 Air Jordans,或者任何他們當下渴望買的鞋子,而追求最新遊戲主機的人也是如此。」King 博士說道。他認為,正是這樣的球鞋消費文化,讓消費者們習慣了花更多錢去買那些只要耐心等待就能原價或更低價入手的商品。

21 世紀的消費者

事態初顯端兆是在各大零售商突然開啟 PS5 預購之時,儘管索尼保證過預購日期會提前通知,但隨後就很快傳來了 PS5 售罄的消息。

但就連提前數周宣布了預購日期的 Xbox Series X 也面臨著類似的短缺狀況。突然之間,好像所有沒預購成功的人都經歷著這樣一個現實:也許直到今年結束,他們也沒機會買到一臺新世代主機。

官方零售的空缺讓黃牛趁虛而入,他們在 eBay 和 Craigslist 等網站上以官方零售價三倍的價格出售 PS5。

IGN 截取的 eBay 網站 PS5 售價

「我們都知道只要等到聖誕假期肯定會有一大批 PS5 貨源供應,但企業家正在大肆宣揚『早買早享受』、『買了就是贏』、『只剩你沒有』之類的不良消費觀念,這和球鞋市場的營銷手段是一樣的。」King 博士解釋道。他作了一個簡潔明確的類比:主機二手市場與球鞋市場就是「不同競技項目中的同類型進攻方式」。

就連官方零售商也在效仿街頭時尚領域開創的營銷策略,索尼宣布將會向最忠誠的 PS 用戶限量開放 PS5 官方訂購,而其他零售商則為下一批次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 貨源開啟了線上購買隊列,並給出了準確的開售時間。

這種銷售方式也被稱為「Drop 式上新」,最初這個詞語只是單指某樣產品發售,但由於每當 Supreme 這類品牌有新品推出,就會引來大量狂熱粉絲在店鋪門外連日紮營,只為搶購有著醒目紅色 Supreme 標誌的商品,「Drop 式上新」也就成了街頭時尚產業的代名詞。

球鞋品牌已經在進行「Drop 式上新」模式的數位化。Nike 的 SNKRS app 會提供發售日曆,消費者註冊帳戶就可以在產品發售時得到通知。重要客戶擁有提前預定的特權,這與索尼發送給 PS 忠實用戶的 PS5 預購邀請沒什麼不同。

供給與需求

今年早些時候,分析師們都在談論新世代主機是否會因疫情影響而延期發售,但索尼和微軟都一再向消費者保證,新主機會在節假日前及時發售。但事實上,兩家製造商也都一再強調可能會出現貨源短缺的情況。在 2020 年內,新世代主機都可能會供不應求。

但 PS5 和 Xbox Series X 與限量球鞋不同。有些球鞋售罄後就不再生產,因此收藏者轉手的價格會有所提升。但 PS5 和 Xbox Series X 都是會持續生產數年的商品。

然而主機廠商的措辭大抵都在強調供應短缺,微軟財務長 Tim Stuart 表示「Xbox Series X 和 Xbox Series S 的需求量非常巨大」,並且認為他們「會在節後季度(即微軟第三季度,自然年的第一季度,結束於 2021 年 3 月 31 日)繼續面臨供貨短缺」。

索尼互動娛樂公司執行長 Jim Ryan 在一次近期採訪中說到,「所有東西都買完了,一售而空。過去一年裡我花費了大部分時間去給這款產品創造足夠的市場需求,但現在,就我的行政工作而言,我花費了更多時間去盡力提升供給以滿足需求。」

就連製造商的負責人也在說他們現在沒有足夠的主機滿足市場需求,難怪大家都急著湧入可能有 PS5 或 Xbox Series X 庫存的線上店鋪。我自己通過預購買到了一臺 PS5,但賣家不是任何傳統的零售渠道,而是一個經營球鞋交易的推特帳戶。

King 博士並不認為這些公司的商品短缺聲明是對消費者的致歉,他認為這是一種市場策略。「他們採取的策略就是建立預期,這在所有地方都很常見,然後再營造出一種假象,你懂的,就是明明還有很多隨時可上架的存貨,但為了賺到預購的錢,製造出一種商品短缺的假象。大家就是不肯接受這款產品很快就能有大量供應的事實。」

對於球鞋來說,飢餓營銷是一樁好生意,而對主機市場而言可能也是如此,新主機的稀缺性確實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而在索尼和微軟掌控之外的因素也加劇了商品短缺的情況。儘管有一部分是營銷手段的作用,炒作反過來帶動需求,但我們同樣也看到黃牛利用腳本之類的工具掃描零售網站,搶在消費者之前以零售價購買 PS5 和 Xbox Series X。

搶購腳本已經存在許多年,常用於線上搶購各種商品,例如演唱會門票等。但涉及到球鞋和街頭時尚產業時,它們就變得格外激進。「Bird Bot」是一款曾用於搶購 NS 的零售機器人,是一名懂得如何編寫球鞋自動搶購程序的球鞋販子開發的。

據報導,有一個位於歐洲的經銷商團體通過搶購腳本採購了將近 3500 臺 PS5,以確保這群經銷商在一定範圍內成為了消費者唯一能買到這款熱門主機的渠道。

更糟糕的是,2016 的「Bots Act」法案僅規定在購買電子門票時使用腳本機器人是違法的,搶購球鞋和熱門節日禮物的腳本嚴格上來說依然合法,儘管它們違反了各家店鋪的服務條款。

眼下的情況,是電子遊戲主機市場和 21 世紀消費主義趨勢碰撞所產生的風暴。在過去,阻止你購買新主機或球鞋的因素也許是經濟問題,說白了就是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心儀的商品。但現在,光有錢已經是不夠的了。消費者現在需要搶到第一,與腳本機器人還是其他有更多時間去排隊(無論線上或線下)搶購同一件商品的消費者展開競爭。

雖然新冠疫情可能對供應量產生了特殊影響(在具體的生產和銷售數據公布前,我們並不能完全了解這部分情況),但那些意圖拉動需求的零售商也不排除參與造成現狀。新世代主機的營銷周期實際上開始於 2019 年,在疫情爆發以前,PS5 和 Xbox Series X 的造勢就已經開始了。

在預購體驗混亂不堪、官方宣稱庫存稀缺以及搶購機器人仍然曖昧地屬於合法範圍的情況下,我們面臨著這樣一種情況:炒作和商品稀有性正將消費者引入不公平的灰色市場,而這個市場在向絕望的消費者們索取溢價一事上,可謂經驗豐富。

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期間,我在 eBay 等零售網站上搜索 PS5 的二手市場行情。儘管有些賣家掛出的售價高達 2000 美元,但搜索售出記錄就會發現,消費者通常會以 950 美元左右(但也可能高至 1200 美元)的價格購買 PS5。與 PS5 的建議零售價 499 美元相比,可以說是驚人高價。

但 King 博士表示,這樣的增長率在球鞋市場是很常見的。「一雙球鞋價值幾何?這要取決於購買它的人願意花多少錢。那麼一臺主機又價值幾何?對,這也取決於消費者願意花多少錢,而通常來說,會有人願意付出零售價的 150%。」

在我寫下本文的期間,正有一家 eBay 零售商以 1699.99 美元的價格銷售 PS5 光碟機版本。eBay 的網頁顯示這名賣家已經售出了 33 臺主機,而商品下方則有一行亮紅色的提示寫著:

庫存緊張。

相關焦點

  • 美國消費主義文化如何獲得活力
    書名:《欲望之地:美國消費主義文化的興起》  作者:[美]威廉·利奇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鄭渝川  我們今天所說的時尚,從文化層面來說,誕生於近代的法國和義大利直到今天,儘管電商已經滲透到許多行業,但時尚業在虛擬技術高度成熟之前,光臨賣場現場試穿、觀看時尚走秀等,仍然是實體商場對抗線上銷售的重要倚仗。  百貨業催生消費文化  19世紀末,百貨商店的出現,顛覆了過去的零售分銷體系。當時,美國和歐洲國家已完成初步工業化,機器製造的大量商品迫切需要更多的展示和銷售空間。
  • 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原標題:反對「物質俘虜」的消費主義 消費主義通過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和滲透,給理性適度的消費觀念造成巨大衝擊。消費主義思潮不斷蔓延所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值得我們重視和思考。 個體一旦掉進消費主義陷阱,從觀念到行為都將超出理性範圍 消費主義是一種崇尚和追求過度的佔有和消費作為滿足自我和人生目標的價值取向。
  • 消費主義時代,童年的「異化」與出路
    論著秉承並參照童年文化審美精神,對當代童年文化消費現象進行綜合考察和案例分析,旨在揭示當代童年文化病象根由,探求當代童年文化建構路徑。立足消費主義甚囂塵上之當代語境,著者對「童年消費文化」的審美聚焦與深度透視意義不凡。  誠如論著所述,二十世紀後半葉以來,消費主義文化潮流在凸顯兒童主體性同時,也將作為審美文化符號的童年變成了消費對象。
  • 消費主義在中國是如何崛起的
    在中國,富足生活的標準配置從「三大件」(自行車、手錶、縫紉機)進化到「有車有房」,只用了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昨日匱乏和貧窮的記憶還沒消退,中國就一腳踏進了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隨之而來的,是消費主義的興起。
  • 孫萍:如何看待性別化的消費主義?
    記者|李永博在「追問2020」系列第二場「系統圍城」活動中,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孫萍老師與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安定分享了消費主義的性別化問題。今年常被稱為「女性主義大年」,女性主題的綜藝與電視劇出一部火一部。
  • 消費主義是與非
    在消費主義中,人們沉迷於獲取商品的過程,將此作為自身認同的基礎,而社會經濟制度也服務於消費主義,例如專門負責增強產品吸引力的設計師,以及鋪天蓋地無所不在的廣告等等——他將此稱為「消費體制」(consumer apparatus)。儘管消費主義可以視為當代社會的特徵,但其歷史可以回溯到現代西方商業社會產生之初,所以其意義與影響必須從歷史的考察中呈現。
  • 張煒:儒家文化使山東作家能夠質疑時下的消費主義
    [導讀]張煒認為,儒家文化是最反對實用主義的。儒家文化有強烈的入世性,對商業主義實用主義懷有相當大的警醒。這使山東的作家能夠質疑時下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這位身兼行者與作家雙重身份的人,同樣闡釋了他對齊文化與秦文化力量消長的看法。特色:儒家文化使山東作家能夠質疑時下的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華商報:近日,「中國作家館」以「山東」為主賓省推介山東作家作品,你認為山東作家整體發展如何?這一地域群體作家有何特點?
  •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刷屏,消費主義正在摧毀中國女性?
    原創 柯倩婷 活字文化「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個莫名流行起來的網絡梗,像病毒般蔓延,迅速侵襲了每個人的社交關係網絡。從短視頻平臺,到微博,再到朋友圈,「奶茶梗」一路席捲下來,威力絲毫未減。這個話題從誕生之初,就是一種秀優越的方式。
  • 95後引爆球鞋市場,購物中心如何抓住這波商機?
    可以預測,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球鞋文化將在中國迎來第三次爆發。 AJ系列的成功使Nike意識到球鞋已從消費品變為受眾極廣的青少年文化符號,因此,Nike開始為球鞋產品進行限量供應,製造其稀缺性,為球鞋賦予收藏價值,也由此催生了巨大的球鞋二級市場。
  • 如何避開消費主義陷阱?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今天聊聊怎麼避開消費主義的陷阱。成人世界,分為很多層次。雖然法律上寫的是十八歲就成人了,但是在潛規則和社會絞肉機的世界裡,絕大多數人還是兒童,像一把待割的韭菜,尤其是在消費主義這一塊。前陣子鄰居大爺和我聊天,說到他和他孫子的消費觀念有著天差地別的不同,他說到同樣是一雙鞋,淘寶上100塊錢的穿了4年還很耐磨,好穿,舒適,但是孫子每次一出nike新款,就想去買,實在搞不懂為什麼要買那麼多鞋。
  • 消費主義背景下經典廣告英語的語言特點
    期許把它作為語言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可以對國內同一領域的研究起一定的積極作用,並對推動我國廣告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另外,也提醒我們反思英語廣告語言折射出的消費主義,理性地、辯證地看待消費主義。 【關鍵詞】消費主義;廣告;廣告英語;語言特點 一、引言 在消費主義時代,廣告不僅是消費主義滋生的催化劑,而且也是消費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廣告運用它的十八般武藝培養人們的消費習慣,發揮著一種隱性的權力來佔領消費者的大腦。在某種程度上,廣告支配著受眾的消費主義文化。
  • 誰製造的「消費主義」?
    從物質匱乏到消費狂歡,人們憎恨消費,又熱愛消費,被綁架上一輛後現代的馬車裡,滾滾向前。馬雲說,每晚有1700萬人逛淘寶,但什麼都不買,不知道他們在幹啥。前有秋天裡的第一杯奶茶,後有500元買一杯茶顏悅色,消費仿佛不再是它本身的含義,開始變得複雜多樣與撲所迷離。當消費變成消費主義,中國人也經歷了一場百年巨變。
  • 從上海名媛到深圳女孩,是消費主義的敗退,是投資/再生產的勝利
    起因是兩個深圳女孩到北京酒吧玩,發現自己與北京女孩子們格格不入。對於北京女孩一直討論搞對象、罵老公、侃八卦很不能理解,「我們深圳人聚在一塊,開始會聊八卦,但是過不了一會就會聊到如何搞錢,朋友怎麼搞錢,在哪裡搞錢,哪裡房子升值……」。說著說著,深圳女孩的鬧鐘響了——又到了看美股,看基金收益的時刻了。臨走丟下一句話:「說我沒人要可以,但不能說我不會賺錢」。
  • 當消費主義成了單一的主流價值觀
    也許是因為女性在某個領域長期缺乏相應的支持和資源,導致女性的表現相對落後,然後這種落後又經由男性在公共輿論領域的話語霸權表達出來,形成了公共認識。 公眾得出女性在這個領域不擅長的結論,於是進一步壓縮社會給這個領域的女性的支持和資源,形成惡性循環。 「女性就是愛買買買」也很可能是其中一種。
  • 球鞋文化就是個笑話?nice不同意
    來源:時刻頭條今天借著鞋圈最近很熱的兩件事來聊一個實際上我也不是很想談的話題,球鞋文化。畢竟只有外行人才關心這個問題,懂的人不會糾結。到底有沒有球鞋文化?球鞋文化到底是什麼?球鞋文化就是炒鞋嗎?其實能夠問出這些問題的人,就已經說明他完全不懂球鞋、不懂球鞋文化,更談不上是sneakerhead。
  • 美學者:飛速崛起的中國消費主義支配著世界的品味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導 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4日發表文章稱,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歷史教授卡爾·格特花多年時間研究中國消費主義。他是《世界追隨中國步伐》一書的作者,該網站請他談談中國消費文化如何影響全球經濟的未來。具體摘要如下:問:消費主義眼下在中國有多重要?
  • 【特寫】奢侈的球鞋
    據安永會計事務所表示,潮鞋是當下時尚產業增長最快的領域。同時,諮詢公司歐睿曾在去年指出,到2020年之前,高端運動市場將超過中國奢侈品市場。奢侈品牌在球鞋化,球鞋品牌在奢侈化,這就是當下的狀態。路透社曾在上個月發布的報導中稱當下現象為「sneakerisation(球鞋化)」,並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指出,這一趨勢很可能會從傳統、專業運動品牌中奪取市場份額。
  • 消費主義的錯誤歸因,你的焦慮來自哪裡?
    由此,對於消費主義的批評便產生了關於象徵性的矛盾。一方面,人們批判消費主義驅使人們過於追求物質,而使得精神生活變得貧瘠空洞;但另一方面,在對商品象徵意義進行批判時,人們又否決了商品象徵性的重要性。物品的象徵價值自文化誕生以來就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古羅馬皇帝穿紫色衣服,中國古代天子所御駕六,與我們今天買古馳還是香奈兒在根本目的上沒有變化。
  • 賣腎買iPad,消費主義異化的極端案例
    ,就難以得到幸福與恬淡的安樂這是一條讓人五味雜陳的新聞:17歲的安徽小夥子小鄭在網上接觸到一個賣腎的中介,4月28號賣腎中介用2萬元做誘餌,帶他到湖南春州某一毫無資質的醫院進行了摘除手術。某種程度上講,這並不是一個必須要支出的「剛性消費」,但在這個媒體塑造的消費主義時代,它卻足以使得一個高中生義無反顧地作出賣腎的選擇。我不曉得,這個孩子的悲慘命運,會不會引發成人社會對於消費主義過度導致的生活異化多一些警醒與反思。但我希望這份痛感,被共同承擔。iPad2或許只是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它代表的是當下全球範圍內最強烈的消費主義甚囂塵上。
  • 波普主義:生長在消費主義之上的花朵,讚美物質主義的幻境
    自從達達主義的杜尚用一個小便池打破了藝術的「高低」之分,基於消費主義而誕生的波普便在60年代大行其道,逐漸成為了藝術的主流。「波普」其實就來源於英文的「pop」,本義即為流行、通俗。而這也成為了「波普藝術」的藝術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