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最默默無名卻最不可或缺的一員——宣傳大師戈培爾

2020-12-06 騰訊網

  說起戈培爾,可能不了解那段歷史的人都不太聽說過這個名字,或者是聽說過但是從未在意過。畢竟比起隆美爾、古德裡安、曼斯坦因等縱橫沙場的名將,戈培爾確實名氣太小,但是對於第三帝國,最不缺的就是無敵的統帥,但是對於第三帝國的宣傳戰來說,戈培爾卻是無可替代的。

  其實從一件事就知道戈培爾在當時第三帝國的地位了,他結婚時,擔任他的男儐相的,是希特勒本人。可以說納粹黨和希特勒能登上權力巔峰,戈培爾高效和深入人心的宣傳機器功不可沒。或許後人認識不到,但是希特勒本人卻是很明白戈培爾的作用。

  保羅·約瑟夫·戈培爾,1897年出生於萊茵蘭的一個紡織中心,家裡還算是比較殷實。在1921年獲得了海德爾堡大學哲學博士的學位,還專修了歷史,文學,藝術,兼修了拉丁文和希臘文。

  與希特勒相識於1924年,可以說是命中注定的相遇,在讀了希特勒《我的奮鬥》之後,他完全被希特勒的政治藍圖吸引,因他的才華而折服,認為只有希特勒,才能拯救一戰失敗後的德國。從此,戈培爾將自己的忠誠完全獻給了希特勒。

  在戈培爾的宣傳和包裝下,一個神話的希特勒出現了,他以一種德國救世主的身份出現在世人眼前,成為了第三帝國的元首。

  1928年,希特勒任命他為納粹黨的宣傳部長,從此成為希特勒核心圈子的人物。並且開始為了造神計劃為奮鬥。1930年,納粹黨內,由戈培爾負責全國選舉事務。

  戈培爾開展了史無前例的宣傳、造勢、拉票運動。他以鋪天蓋地又藝術效果極佳的商業廣告,宣傳納粹的政治主張。

  1、演講集會

  在他的安排下,希特勒乘坐印有「全德國的領袖」字樣的飛機在全國巡迴演講,一天之內最多演講的四十八場,並且他要求所有集會、遊行、紀念活動,場地必先布置,路線必須先勘察,必須整齊有秩序,必須有響亮振奮人心的集體演唱和呼口號環節。

  2、利用多種娛樂手段

  除了正式的演講集會宣傳,他還將宣傳任務發布到了整個德國人的日常娛樂中,他是最早利用電影、廣播劇、話劇等多種手段進行宣傳的人,宣傳納粹的各項主張,宣傳救世主希特勒。

  3、細節

  在傳播學上,有一個理論就是說外界環境對人的情緒的引爆作用是十分強烈的,或許戈培爾沒有提出這個理論,但是他卻是最早實踐這個理論的,他為自己和希特勒的演講設計一切細節,包括入場的時間和方式、燈光的明暗、牆上的橫幅、演說時的語速、語調、停頓的時間和姿勢等等。

  盡力通過一切細節來引燃人們的氣氛和情緒。

  「戈培爾效應」

  這個效應就是由戈培爾所提出的。戈培爾認為,謊言也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百次之後就會變成真理。實際上希特勒的造神在德國人的日常中不要說一百次,一萬次的重複在戈培爾看來都是不夠的,繼續瘋狂的宣傳。

  成功

  納粹黨從一個不起眼沒有影響力的小黨,僅用10年時間,就打敗了另外68個黨派,成為議會選舉中得票數最多的單一政黨,戈培爾的策劃、希特勒蠱惑人心的演講,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在希特勒掌權之前和之後,戈培爾除了神化希特勒,就是將納粹的意識形態裝進每一個德國人的腦子裡,排除其他意識形態。

  而戈培爾本人被稱為「宣傳天才」「納粹喉舌」是希特勒的親密戰友。同時也被外界認為是「創造了希特勒的人」。二戰時期德國之所以上下一心一直對外,戈培爾功不可沒。

  當然戈培爾可能是造神造的把自己也陷入進去了,陷入了對希特勒的無比崇拜中,直到希特勒生命最後一刻,戈培爾都陪在希特勒身旁。在希特勒自殺後不久,戈培爾就毒死了自己的六個孩子並在希特勒自殺的地下室外面自殺了。

  用戈培爾的一句名言作為結尾:「宣傳只有一個目標:徵服群眾。所有一切為這個目標服務的手段都是好的。」

相關焦點

  •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
    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歡迎來到百家號琅琅新雨,德意志史:「鬥爭」成為納粹主義意識形態,宣傳鼓動的核心概念。小編發現在1939年8月23日,史達林與希特勒讓世界輿論大吃一驚。他們籤訂了互不侵犯協議,同時還達成了秘密補充議定書,確定了兩國在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勢力範圍。
  • 尼採的「神預言」:德意志精神將成為德意志帝國的犧牲品
    在宣言中,他們為德意志帝國遭受的外來批評作了辯護。這份宣言是由一位名為路德維希·富爾達的猶太詩人起草的,富爾達於1939年自殺身亡。 恰如弗裡茨·施特恩所描述的,這份宣言是一份道德意義上的宣戰書,一份孤獨傲慢的文件。德意志本是熱愛和平的民族,是戰爭欺騙了它。
  • 巴格達-柏林鐵路:德意志帝國插向大英海權的利刃
    這是那個年代最具野心和挑戰性的洲際交通建設工程。同時,也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對抗不列顛全球海權的利器。因此,直到一戰爆發,都沒有實現完全通車。沿途地區卻也不可避免的被拖入世界大戰。但其留下的卻地區內的各所在國都受惠至今。
  • 從拿破崙戰爭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梳理普魯士崛起的發展脈絡
    事實也的確如此,普魯士是德國近代精神和文化的代名詞,同時也是後來德意志第二帝國中央集權制度和軍國主義的來源。俾斯麥所奉行的鐵血政策,其背後也確實存在普魯士的傳統。作為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強大邦國,普魯士是唯一可以與掌控皇位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相匹敵的存在。然而自從歐洲三十年戰爭結束,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下的歐洲大國以國際法的方式將德意志地區邦國林立的狀況固定化,從而形成均勢秩序。
  • 陸大鵬:被貴族壟斷的德意志帝國外交界
    1943年7月,他被蓋世太保逮捕,後被投入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最終於1945年4月23日夜間在柏林被黨衛軍殺害。此時的柏林已經被蘇聯紅軍包圍得水洩不通。伯恩斯託夫伯爵是德國外交界人士當中積極反抗納粹統治的典型人物,也是一位反納粹的貴族英雄。德國歷史上,貴族與外交界長期有著緊密的聯繫。
  • 《亞特蘭提斯之帝國迷城》上線 宣傳CG欣賞
    【17173專稿,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臺灣遊戲廠商中華網龍旗下自製作品《亞特蘭提斯之帝國謎城》官網今日正式上線,並同步放出遊戲宣傳CG以及互動微電影。 《亞特蘭提斯之帝國謎城》為一款結合社區、冒險 MMORPG、生活技能養成等元素的奇幻遊戲。
  • 電影藝術領域棘手的納粹遺產:政治宣傳與歷史真相
    無線電廣播、擴音器、快速批量製作的宣傳海報及插圖出版物,為納粹通過選舉迅速登上權力舞臺起了突出作用。如果沒有這些手段,組織大規模群眾集會、迅速招募納粹黨新成員以及廣泛爭取選民支持是不可能的。納粹還依賴現代通信技術,在其迅速崛起的年代,在第三帝國衰落的過程中不斷擴大和維持支持自己的力量。在納粹所利用的所有現代媒體中,電影佔據了一個突出的地位。
  • 特立獨行的人:德意志貴族為何不愛講德語?|德意志|德語|巴伐利亞|...
    德意志貴族也是這樣,他們是高度國際化的一群。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哈布斯堡家族,他們一度統治著多民族的超級大國。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的成員曾統治德意志的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葡萄牙王國、保加利亞王國、比利時王國和英國。霍亨索倫家族的成員不僅是普魯士國王、德國皇帝,還曾是羅馬尼亞國王。
  • 邪惡的戈培爾對現代品牌營銷的巨大影響
    提到約瑟夫·戈培爾我相信90%的人都不知道,但他有一句名言你可能聽說過,就是」謊話重複千遍就是真理」,這句話也被稱之為」戈培爾效應」。當然他可不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他是納粹頭目、希特勒最親密的得力幹將、納粹德國時期的教育與宣傳部長,在他的包裝及推波助瀾下,二戰時期整個德國人都為希特勒而瘋狂,希特勒的演講風格包裝、巡迴演講……都是他一首策劃的。
  • 納粹成立德意志少女聯盟,希特勒與神秘組織維利會的造人計劃!
    基於對這種種族優越性的狂熱迷戀,希特勒建立了納粹新宗教,並且不斷鼓吹要復興純種雅利安民族,建立德意志的鋼鐵帝國,並最終稱霸世界。希特勒為了實現雅利安人的血統淨化工程這個夢想,還真的開始了製造純種雅麗安人後代的計劃,也就是為納粹培育下一代的「生命之泉計劃」。1923年,納粹便成立了首批青少年女性組織,這些納粹少女團體在那個年代被稱為希特勒青年姊妹團。
  • 德意志第二帝國崛起的得與失,對中國破解大國崛起的困境有何啟示
    從現象角度講,「威廉困境」描述的是作為海陸複合型地緣政治大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崛起進程中,德皇威廉二世(William II)既支持海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Alfred von Tirpitz)要求擴張海軍的「龐大海軍計劃」,同時也支持陸軍元帥阿爾弗雷德馮施裡芬(Alfred von Schlieffen)擴充陸軍的「兩線作戰計劃」。
  • 薩克森王國:曾經統治波蘭的德意志邦國
    薩克森王國是德意志的重要邦國之一,曾經統治過波蘭,與華沙大公國組成共主邦聯。後來俄羅斯吞併華沙公國,普魯士獲得薩克森王國40%的領土,使得薩克森王國淪為德意志小邦。那麼薩克森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敵視法國
  • 從戈培爾效應來看,是該騙下孩子了
    在心理學當中,有這樣的一個理念便是戈培爾效應,將它運用到孩子的教育當中,可以有效地推動孩子的進步與發展。所謂的戈培爾效應,他指的是重複是一種力量,有一句話大家應該聽過,那就是謊言重複1000次就會成為真理。雖然有點歪理,但其實就是指的是多給孩子灌輸一些積極正能量的想法,當你強調的次數過多的話,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會受你灌輸的思維影響,也會漸漸地改變自我認知。
  • 兩性交往中,一旦你被「戈培爾效應」控制,就會成為愛人的奴隸
    01什麼是「戈培爾效應」?希特勒的一次演講,讓戈培爾聽完後驚嘆不已,他認為自己找到了自己應該走的道路,於是,成為了納粹的黨徒。並且,戈培爾憑著自己的能力,一點一滴的往上爬,成功贏得了希特勒的青睞,被任命為國民教育部長和宣傳部長。在職期間的戈培爾,利用他的宣傳部,不僅牢牢掌控著社會輿論的工具,同時還不斷發布顛倒黑白、混餚是非的報導,他本人也親自出馬,發表演講,貫徹所謂的納粹思想。
  • 蒙古帝國三次西徵,最遠打到哪裡?
    實事求是地說,在蒙古帝國之前,應該沒有哪個勢力或國家,將控制範圍擴張到那樣的地步。蒙古人的馬隊從蒙古高原出發一路向西,鋼刀摩擦骨頭的聲音響徹歐亞,使得德意志、匈牙利和波蘭等中歐大國寢食難安。在建立如此遼闊版圖的過程中,蒙古帝國的三次西徵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那麼這三次西徵的前因後果如何?最遠又分別打到哪裡呢?第一次蒙古西徵由成吉思汗親自主導,其實也是被動進行的。當時中國的北方尚存在金國和西夏兩個國家,按照鐵木真原本的打算,在消滅金和西夏之後再騰出手來向西用兵,然而花剌子模的無禮和傲慢提前招來了蒙古大軍的討伐。
  • "帝國幾何"之《鋼鐵帝國》:普魯士的興衰1600~1947
    "帝國幾何"之《鋼鐵帝國》帝國幾何,多維度解讀帝國!"帝國幾何"之《鋼鐵帝國》即將上市!1947年,普魯士被盟軍的一紙律令從歐洲版圖中抹去,從此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但普魯士的歷史卻是理解德意志的鑰匙。
  • 冷門佳片《德意志零年》-羅西裡尼「戰後三部曲」之三
    它是六個短片中最直接的。將它作為結尾影片,可能有較強的現實考慮。而事實上,鑑於故事本身的緊湊和渲染力,它應該說是成功的。  《德意志》,這是一部極其簡練但深刻的影片。它揭示了法西斯主義帶給不同人不同的心理扭曲,在它最終滅亡之後,這種扭曲轉變為一種重建年代的社會畸形。同時,由於整個國家百廢俱興,也有一部分人因對物質的需求及不滿而暴露了人性的醜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