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變肺癌治療,即將迎來雙抗靶向藥,臨床受益率達72%

2020-12-08 好醫友

近日,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 Amivantamab(JNJ-6372)生物製劑許可申請(BLA)已遞交至美國FDA,用於治療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接受含鉑化療之後疾病仍進展的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

Amivantamab是一款同時靶向EFGR和MET的雙特異性抗體,同時,這也是首個申報上市的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NSCLC的靶向療法

▌外顯子20插入突變:靶向治療「盲區」

肺癌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常見的癌症,而NSCLC約佔所有肺癌的85%。

NSCLC的主要亞型是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在NSCLC中,最常見的驅動突變是EGFR基因突變,約佔10%~15%。

EGFR是一種支持細胞生長和分裂的受體酪氨酸激酶,約在40%~50%的亞洲NSCLC腺癌患者中出現,臨床一般使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治療。

儘管如此,患者的生存率仍低於20%。

EGFR外顯子20突變中,除經典耐藥突變T790M外,其他多屬於外顯子20插入突變。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是第三常見的EGFR突變,多發生於亞裔、女性、非吸菸、腺癌人群。

通常EGFR外顯子20突變被認為是耐藥突變,因為這種突變驅動的癌症通常對已獲批的EGFR TKIs不敏感,與常見EGFR突變(19號外顯子缺失/L858R替代)患者相比,預後更差。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不到17個月,轉移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為6%。

據好醫友所知,目前針對這類突變的患者,臨床主要以常規細胞毒性化療為主,尚無FDA批准的靶向療法。

▌EGFR-MET雙抗:Amivantamab

Amivantamab是一種全人源化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能夠阻斷EGFR和MET介導的信號傳導,並引導免疫細胞靶向攜帶激活性和抗性EGFR、MET突變和擴增的腫瘤。

作為一種抗體藥,Amivantamab需要靜脈輸液給藥。

今年3月,該藥已獲得FDA授予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攜帶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NSCLC經治患者。

▌臨床數據亮眼,七成患者臨床獲益!

該項申請是基於1期CHRYSALIS試驗(NCT02609776)的單藥研究結果。該研究評估了Amivantamab作為單藥療法聯用治療晚期NSCLC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該試驗的兩個部分中,總共有50名患者接受了推薦的II期劑量 Amivantamab治療。這些患者中有39例可評估療效,並鑑定出13個不同的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

2020年ASCO虛擬科學計劃發布的早期數據顯示:

在所有可評估患者中,觀察到的總緩解率(ORR)為36%,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8.3個月。其中39名患者中有14名實現了部分緩解,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10個月。

先前接受含鉑化療的患者的ORR為41%,中位DOR為7個月,中位PFS為8.6個月。

此外,所有患者接受Amivantamab的臨床受益率(CBR)為67%。在接受含鉑化療後的患者中,這一比例更高,為72%。

在數據截止時,仍有64%的患者對Amivantamab單藥治療有應答;58%接受含鉑化療的患者繼續使用該藥物,並持續應答。

▌Amivantamab有望破解奧希替尼耐藥

該試驗的其他數據在2020年ESMO虛擬大會期間提交,研究了Amivantamab與第三代EGFR-TKI藥物拉澤替尼(Lazertinib)聯用,治療EGFR外顯子19缺失或L858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

在初次接受治療的患者組中,中位隨訪時間為7個月時,在20名接受聯合療法的患者中,ORR和CBR為100%。

在45例接受奧希替尼後復發的患者中,聯合療法的客觀緩解率達到36%,其中包括1例患者完全緩解,15例患者部分緩解。

此外,Amivantamab還可治療原發MET-14跳躍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以及EGFR-TKI三代靶向藥(奧希替尼或阿美替尼)耐藥後出現MET擴增(拷貝數≥3.5)或出現EGFR C797S突變的肺癌患者。

值得一提的是,10月,國家藥監局(NMPA)藥品審評中心(CDE)已將Amivantamab納入突破性治療藥物,用於治療含鉑雙藥化療期間或之後進展,或對含鉑化療不耐受的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轉移性或手術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近些年,攜帶EGFR突變的NSCLC的治療已取得重大進展,期待Amivantamab能早日獲批,為更多NSCLC突變的肺癌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參考來源:https://www.haoeyou.com/zhongliu_aizheng/feiai/20201208/5584.html

相關焦點

  • 這類特殊的EGFR突變肺癌患者,即將迎來首個雙抗靶向藥
    1、外顯子20插入突變:靶向治療「盲區」  肺癌是中國乃至全球最常見的癌症,而NSCLC約佔所有肺癌的85%。  NSCLC的主要亞型是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在NSCLC中,最常見的驅動突變是EGFR基因突變,約佔10%~15%。
  • 強生amivantamab歐盟申請上市:治療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肺癌
    值得一提的是,這標誌著歐盟和美國針對攜帶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的NSCLC患者治療提交的首個監管申請文件。如果獲得批准,amivantamab將成為第一款專門靶向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NSCLC的療法。amivantamab是一種在研的全人EGFR-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T)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免疫細胞導向活性,靶向攜帶激活和耐藥EGFR及MET突變及擴增的腫瘤。
  • ...強生amivantamab申請上市:治療EGFR外顯子20插入突變肺癌(NSCLC)!
    amivantamab是一種在研的全人EGFR-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T)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免疫細胞導向活性,靶向攜帶激活和耐藥EGFR及MET突變及擴增的腫瘤。amivantamab的生產和開發遵循了楊森生物科技公司與Genmab籤訂的使用DuoBody技術平臺的許可協議。
  • 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強生amivantamab歐盟申請上市:治療EGFR外顯...
    amivantamab是一種在研的全人EGFR-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T)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免疫細胞導向活性,靶向攜帶激活和耐藥EGFR及MET突變及擴增的腫瘤。amivantamab的生產和開發遵循了楊森生物科技公司與Genmab籤訂的使用DuoBody技術平臺的許可協議。
  • EGFR-MET雙特異性抗體!強生amivantamab申請上市:治療EGFR外顯子20...
    amivantamab是一種在研的全人EGFR-間質表皮轉化因子(MET)雙特異性抗體,具有免疫細胞導向活性,靶向攜帶激活和耐藥EGFR及MET突變及擴增的腫瘤。amivantamab的生產和開發遵循了楊森生物科技公司與Genmab籤訂的使用DuoBody技術平臺的許可協議。
  • 非小細胞肺癌的四代EGFR-TKI靶向藥
    EGFR-TKI靶向作用機制二、非小細胞肺癌的著名靶點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已經進入了「個體化」治療階段,效果更好且副作用更小的靶向藥物正在逐漸取代傳統化療藥物成為一線藥物。現在肺癌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做基因檢測,來看看是否有適用的靶向藥。
  • 肺癌最新靶向藥物(含在研新藥)臨床數據匯總:EGFR篇
    肺癌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是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的新興腫瘤治療方式。與毒副作用很大的化療相比,肺癌的分子靶向藥物療法最顯著的優勢就是能夠會瞄準腫癌細胞上特有的靶點,準確打擊腫瘤而又不傷害正常的細胞。目前,多種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已投入臨床使用或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 腫瘤藥物資訊:非小細胞肺癌的一二三四代EGFR-TKI靶向藥
    但是廣大肺癌患者並不了解肺癌靶向藥,更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肺癌的一、二、三、四代靶向藥,今天,吉利德康為大家詳述:針對肺癌的治療一直在探索中前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小分子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肺癌治療模式備受關注,在臨床上的治療也越來越普遍。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另外,在近期結束的 ASCO 2020 會議上,國產沃立替尼(Savolitinib)II 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針對 MET ex14 跳躍突變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旦獲批,它有望成為首個在國內上市的 MET 靶向藥。
  • 第四代ALK靶向藥來襲,破解肺癌「鑽石」突變耐藥—抗癌管家
    其一是因為這類基因突變的人群大約只有4%-7%,多為年輕的患者、女性患者、不抽菸的患者以及無EGFR和KERS突變的患者。雖然這類群體較少,但使用ALK抑制劑治療效果卻不錯。  如今第四代ALK靶向藥已經在路上,而已經獲批上市的第一代、第二代靶向藥也不甘示弱,在今年的ASCO大會上,阿來替尼關鍵III期ALEX研究的最新數據公布,5年OS率突破62.5%,大放光彩!
  • 靶向還是免疫?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何選擇治療方案?
    無吸菸史者,比例高達50%~60%,常見的突變位點是外顯子19和21,佔90%,稱為經典型突變,其餘10%為外顯子18和20的突變。臨床上常見的EGFR突變包括:19外顯子缺失、21外顯子p.L858R點突變,且已經獲批了多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類靶向藥(見下表)治療EGFR突變的肺癌患者,效果明顯,有的患者甚至通過靶向藥治療長期存活。
  • 肺癌MET突變靶向藥: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
    卡馬替尼、Tepotinib、沃利替尼三大肺癌MET突變靶向藥亮相!VISION研究顯示:Tepotinib治療MET14ex跳躍突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為46.5%。
  • 2020肺癌靶向治療最新進展盤點
    作為發病率與死亡率都排在全球首位的癌種,肺癌一直受到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因此肺癌的靶向藥研發及上市一直是所有癌症裡最多的,靠著一代一代的靶向藥活過五年十年的肺癌患者已經數不勝數。對於肺癌患者來說,這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為大家整理了目前肺癌治療的最新進展及已獲批的藥物治療,供大家參考。
  • ASCO 2020晚期肺癌重點研究匯總——EGFR突變肺癌的靶向治療
    《腫瘤瞭望》推出post-ASCO—Lung Cancer欄目,對今年肺癌領域的亮點研究進行總結,與讀者共同回顧和學習。第二期微信聚焦於EGFR突變的肺癌靶向治療。 這項I/II期臨床研究包括劑量爬坡和隊列擴展兩部分,納入攜帶19del或21L858R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基於I期劑量爬坡推薦的吉非替尼和奧希替尼的治療劑量均為兩款藥物的全劑量。
  • 肺癌治療傳來新消息,國產新靶向藥可用於罕見突變基因治療
    然而並非所有的EGFR突變患者都對靶向藥敏感。外顯子L858R突變,這兩種突變大約佔所有EGFR基因突變的90%,靶向治療對其比較敏感,治療效果較好。而20 外顯子插入突變(EGFR 20 ins)是 EGFR第三大類型突變,佔EGFR突變的4-12%,在中國,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發生率約佔所有非小細胞肺癌的2.3%。與前兩種突變相比,EGFR 20 ins的肺癌患者,屬於相對罕見、難治性突變,靶向治療效果很差,無進展生存期整整少12個月。
  • 肺癌患者應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靶向藥,這一篇全都總結到了!
    很多肺癌患者應該明白它的上市對肺癌治療意味著什麼,它可以很好的緩解與治療晚期無法通過手術來有效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上,將近89%的Ⅲ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最終都會發展為轉移性疾病,這時大部分無法通過手術治療,而放化療副作用又比較大,這時候靶向藥的出現就可以很好地滿足這類肺癌患者的治療需求。
  • 強生EGFR-MET雙抗和第三代EGFR-TKI聯合療法在華獲批4項臨床
    轉自 |醫藥觀瀾根據中國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今日最新公示,強生(Johnson & Johnson)旗下EGFR-MET雙抗藥物amivantamab注射液和三代EGFR-TKI藥物lazertinib片的聯合療法獲得4項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適應症分別為:amivantamab注射液/lazertinib
  • 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靶向藥研究再出新成果,肺癌雙靶向治療有望代替化療,療效確切
    靶向藥物的問世讓很多具有敏感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獲得了生存期的極大延長,一代靶向藥耐藥後可以選擇用二代、三代靶向藥。研究顯示,一線直接使用奧西替尼可以獲得更長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三代奧西替尼問世也有許多年了,使用人群逐漸增加,雖然效果不錯,但仍然無法擺脫耐藥的問題,第四代靶向藥還沒上市,奧西替尼耐藥之後到底怎麼辦?
  • RET、20ins、BRAF、KRAS開啟肺癌靶向治療新時代!
    2020年8月8日,在第十屆「中國腫瘤學臨床試驗發展論壇暨GACT/CTONG 2020年度會議」圓滿結束。作為一年一度的全國肺癌盛會,靶向治療依然是大會的重頭戲。除了常見的ALK/EGFR靶點,本次會議的「Beyond ALK/EGFR 」專題,詳細介紹了一些小靶點、難治靶點的最新進展,為肺癌的靶向治療帶來更廣闊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