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成果作價投資「師出無名」?上海擬立法明確三種方式

2020-12-03 澎湃新聞

高校科研成果作價投資「師出無名」?上海擬立法明確三種方式

澎湃新聞記者 周航

2016-11-09 17:54 來源:澎湃新聞

將研究成果以一定價格入股相關企業,是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但現實中常常遭遇「師出無名」的困境。在上海,這一困境將在立法層面得以突破。

11月9日上午,《上海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交上海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3次會議初審。根據《草案》,高校院所可與科技人員事先對股份分配作出約定,直接以本單位和相關人員的名義作價投資。

此外,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指出,由於體制機制原因,部分高校院仍然存在動力不足、顧慮較多的現象,在面對科技成果定價、受益分配等問題時,有時「不敢轉化」或者「不願轉化」。

他表示,這些都需要通過地方立法,對上位法進行細化,做出創製性規定,在立法層面予以保障。

明確轉化自主權,無需審批

《草案》開端即賦予了科技成果完成單位轉化自主權。《草案》規定,科技成果完成單位對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決定實施轉化。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外,不需行政機關審批或者備案。另外,按照《草案》,完成單位還可自主實施獎勵。

對於現實中存在的、部分高校因擔心國資流失風險和決策責任問題「不敢轉化」或「不願轉化」,《草案》也建立了勤勉盡責制度。

《草案》規定,高校院所、國有企業應建立本單位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規章制度,同時明確,相關責任人根據規定開展轉化工作的,即視為履行勤勉盡責義務,不因科技成果轉化後續價值變化而產生決策責任。

作價投資是科研單位、高校等實施成果轉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實踐中,高校院所究竟以誰的名義、如何開展作價投資存在模糊之處。

《草案》對此作出了明確規定:一是允許高校院所以自己名義直接將科技成果對外投資;二是允許高校院所獨立設立的負責資產管理的法人開展科技成果作價投資;三是允許高校院所與科技人員事先對股份分配作出約定,直接以本單位和相關人員的名義作價投資。

此外,為了解決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草案》做出多項規定,以扶持各類轉化專業服務機構和平臺建設。

《草案》還著眼於引導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加大成果轉化經費投入。《草案》規定,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稅等稅收優惠,國有企業對科技成果轉化的經費投入,在業績考核中視同於利潤。

完善受益分配製度

「在進行收益分配時,既要對完成人和為成果轉化做出重要功效的人員予以獎勵,也要兼顧完成單位和投資人等各方利益,實現多方共贏。」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表示,充分發揮利益導向作用,讓從事成果轉化的主體獲得合理回報,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舉措之一。

為此,《草案》明確了約定優先的獎酬原則,即科技成果完成單位應當按照規定或者約定,在成果轉化後給予相關人員獎勵和報酬,在沒有規定或者約定的情況下,按照《轉化法》的規定執行。

《草案》明確,研發機構、高等院校轉化科技成果所獲得的收入全部歸屬本單位。

對高校院所進行約定或者規定的標準,《草案》也作出指引,即可以從轉讓、許可淨收入,作價投資形成的股份或出資比例,或者該項科技成果產生的淨收益中提取不低於70%的比例,作為獎勵和報酬。

在審議中,上海市人大教衛委也指出,相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規定的50%的比例,這一指導性規定體現了上海建設科創中心、促進成果轉化的政策導向。不過,調研中也有意見認為,獎勵標準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能否形成良性的利益平衡,關於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收益獎勵比例如何入法,建議可作進一步研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上海打造全球科創中心,科技成果轉化,上海市科委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措施
    一、促進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一)落實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處置權。市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市級事業單位可以自主決定採取轉讓、許可、合作或者作價投資等方式開展轉移轉化活動,除涉及國家秘密、國家安全外,不需審批或者備案。
  • 《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度報告》發布:科技成果越來越值錢了
    2018年,3200家高校院所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額、合同項數持續增長。合同金額達177.3億元,同比增長52.2%,合同項數為11302項。轉化合同總金額超過1億元的單位有32家,同比增長14.3%。財政資助項目產生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增勢明顯,合同金額為56.1億元,同比增長78.4%。
  • 江南大學專利技術作價入股取得突破進展
    學校與兩團隊籤訂專利權(專利申請權)轉讓協議,標誌江南大學首批專利技術作價入股項目正式啟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再上新臺階。  根據《江南大學專利技術轉化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江大校辦〔2020〕2號)文件要求,對於學校作價投資入股的專利技術,由成果完成人代表學校與投資企業洽商專利作價投資事宜,協商確定投資方案,籤訂意向性投資協議。
  • 博碩光電之博碩公司擬對上海玻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進行投資 投資...
    來源:挖貝網挖貝網 11月30日消息,博碩光電(證券代碼:831019)發公告稱,上海玻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1011268406328XC,法定代表人:袁曉,經營範圍:電子科技及環保節能材料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諮詢、技術服務,環保節能材料、化工原料及產品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知本諮詢在《國企科技成果轉化五種激勵形式及實施難題破解》一文中,就涉及到的自主實施、作價投資、許可使用、技術轉讓、項目跟投等五種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激勵工具進行了大致介紹。很多企業的朋友,政策文件讀了很多遍,各種激勵工具的名詞也能倒背如流,但是具體到本企業一項具體科研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還是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在五種激勵工具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激勵工具?
  •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 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
    原標題: 深圳先進院去年PCT專利申請366件超過眾多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轉讓收益4.6億元 深圳特區報2020年4月26日訊 記者昨日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專利申請總數達到1516件,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申請數366件,智慧財產權投資實現股權轉讓收益4.66億元,專利轉化率達到24%。
  • 讓「雙一流」高校成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領跑者
    加強衛生健康領域科技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也是國內醫學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的共同使命。就「雙一流」建設人才培養而言,科技創新及服務社會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是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北大醫學不僅在醫學研究方面不斷有理論創新和突破,也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碩果纍纍。
  •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管理實踐探索
    這些政策措施極大地解放了思想,為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充分激發了高校和科研人員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以清華大學為例,在改革政策的指導下,學校積極探索,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成效,同時針對成果轉化中的利益衝突等風險點加強管理,保障學校權益和正常教學科研秩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 雲南大學47項科研成果擬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雲南大學47項科研成果擬獲得雲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雲南大學    2020-01-03 大 中 小
  • 上海的這列「立法直通車」,擁有了更強有力的引擎
    「從我的實際工作情況來看,『高齡老人』的定義需要明確。」「作為一個從業者,我覺得條例的名稱需要做一些修改。」「醫養結合本身是一件好事,但現實情況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經力不從心,是否能夠讓轄區內有條件的醫院參與進來?」
  •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換
    我們感覺這個改革的力度、深度、廣度是前所未有的,表明了黨和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高度關注,這是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員發展的一個新機遇。另一方面,放權要全程,不能前面放權了,後面還是照舊嚴管,比方說,國家已將科技成果投資入股的審批權下放給高校、科研院所,並且收益全部歸單位,但是學校批完了之後,這部分科技成果變成股權以後,對股權的管理和處置,又回到國有資產管理體系之內,要按照原有的程序、權限、方式進行管理、處置,就已經不屬於高校權力範圍之內,要保值增值,也要把收益的10%上繳國家作為國有資本經營收益。
  • 科研院所與高校,哪個「含金量」更高?附研究生院及科研所排名
    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高校行|一年3.5億!齊魯工大成果轉化為啥這麼牛
    去年,王昌的窄線寬雷射器項目作價入股2200多萬元,與社會資本合作成立一家高新企業。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出來,奔向市場乘風破浪。     「成果多、轉化少、推廣難」,在國內眾多高校中,科教產融合過程中突出的痛點,是科研成果真正實現轉化與產業化的比率比較低,科技投入和科技資源存在巨大浪費
  • 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立項公示
    信息時報訊(記者 孫小鵬 通訊員 王豔君)日前,廣東省教育廳公示了2019年度廣東省高校重點科研平臺和項目擬立項名單。全省重點平臺、創新團隊項目、重點領域專項和重點研究項目共擬立項323項,其中人文社科類98項、自然科學類225項。
  • 湖南這位女院士:科研成果被外企贊為"世界唯一",僅一項技術作價2億!
    2001年,這項成果被評為&34;。國際鑄軋裝備製造商法國Pechiney公司、韓國最大的鋁加工企業之一Choil公司都對此項技術作出&34;的評價,並已開展技術合作與交流。2019年11月,鍾掘團隊的&34;技術入股合資公司,該項目包含6個專利,作價2億元人民幣。
  • 人大代表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2016海南兩會前奏  省人大代表「禁止捕殺野生蚯蚓」建議引起重視  海南擬立法拯救蚯蚓  南國都市報1月19日訊(記者孫學新)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徐麗俐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關於制定《海南省禁止捕殺野生蚯蚓,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
  • 高校成果推介!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精彩亮相馬鞍山!
    02 此次馬鞍山專場活動,共有三家高校參與路演,除了河海大學,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也精挑細選了優秀成果來參與現場路演活動,本期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東南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這兩所高校和參與路演的優秀成果!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今年以來,泉州市科技部門連出「組合拳」,打破政策壁壘,調動當地高校、科研機構的熱情,讓更多的技術成果落地市場。打破政策「攔路虎」 科研團隊籤下「大單」不久前,泉州師範學院科研團隊研發的「太陽能組件背板材料回收與再利用相關技術」,與泉州某公司確定合作意向,很快將在市場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