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應用開始從藥物毒性測試到新藥開發

2020-11-28 中國經濟網

    

     


    在很多人想像中,幹細胞幾乎能治癒太陽底下的所有疾病。人們的注意力幾乎都放在了它們神話般的再生醫學功能上,熱切期望著它們儘快從天落地。而與此同時,幹細胞卻在藥物開發領域不聲不響地站穩了腳跟。作為研究工具,幹細胞技術在行業裡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在該領域,目前的發展態勢很像DNA重組技術早期。上世紀70年代中期,人們並沒有意識到DNA重組會有現在這麼廣泛的用途,而且人們也低估了其用於治療手段的困難程度。」威斯康辛州麥迪遜莫格裡奇研究院再生生物學研究所主任詹姆斯·湯姆森說,「而現在,幹細胞也處在相似位置。儘管直接用於治療最終可能帶來豐碩成果,但作為一種研究工具,人們也低估了它的使用範圍。」

    從毒性測試到新藥開發

    大約兩年前,一些藥物公司開始嘗試性地涉入幹細胞領域。現在,製藥行業越來越多地用幹細胞來測試藥物毒性,以發現潛在的新療法。

    比如Cellular Dynamics公司出售人類心肌細胞,生產腦細胞和血管上皮細胞,還將推出一系列人類肝臟細胞。心肌細胞來自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湯姆森說,「基本上所有的大型製藥公司」都買過一些。

    此外還有總部在英國的醫療技術公司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3年前,英國幹細胞生物學家史蒂芬·明格辭去學術工作,帶領通用電氣醫療集團進入幹細胞領域。他們出售人類心臟細胞已經一年有餘,這些細胞來自胚胎幹細胞,他們很快也會賣肝臟細胞。

    最關鍵的問題是,在許多藥物問題的案例中,只有那些藥得到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等機構的許可並進入市場後才能發現其中的問題。明格說:「這些藥只是通過了各種動物實驗,然後通過了製藥工業的I期、Ⅱ期、Ⅲ期臨床階段,獲得了FDA許可。」

    「在這方面,許多動物模型並不得力。小鼠實驗雖然效率很高,但在臨床實驗後期卻不能在人類身上重複。因此多年前人們就開始使用試管模型,以此來代表人類疾病,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位於加利福尼亞舊金山的生物製藥公司iPierian戰略與合作開發高級主管亞當·羅森塔爾說。

    明格及其研究小組曾對心臟細胞進行盲評實驗,以檢驗這些細胞對各種不知名的藥物化合物的反應,看它們是否具有毒性。明格說,當藥物被打開時,他們發現細胞對那些已知有毒的化合物立刻起了反應。

    使用幹細胞測試能帶來明顯的健康利益,可以在藥物上市之前消除其危險的副作用,同時也能避免繼續投入開發成本,節約了數百萬資金。

    除了測試藥物毒性,幹細胞還是一種開發新藥的重要工具。Cellular Dynamics和通用電氣醫療集團兩家公司銷售的幹細胞,都有這方面的功用。

    iPierian公司並不向其他藥物公司出售其產品,而是用於內部開發。他們正在研究治療老年痴呆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藥物。該公司不久前曾宣布,他們正在開發一種瞄準tau蛋白的單克隆抗體,這種蛋白在老年痴呆症中起重要作用,此外還有其他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蛋白質。公司表示,這些決策都是建立在幹細胞研究的成果之上的。

    未來之路影響深遠

    這一新生領域也有著許多未知數。iPierian共同創始人、哈佛幹細胞研究院轉化醫學部主任李·魯賓說,比如能夠將幹細胞用於研究某種特殊類型的疾病還存在很多爭議,尤其是那些非遺傳性的或晚髮型的紊亂,以及與多組織間相互作用有關的疾病等。

    目前,魯賓在用幹細胞作為一種脊椎肌肉萎縮疾病的模型,這是一類早髮型遺傳紊亂。他指出,將幹細胞用於藥物開發,有望成為發現特效藥物的更好途徑,但只有真正經過證明的技術,才稱得上是更好的方法體系。

    「目前,人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能幹細胞所做的,只是提供一種途徑,讓人們能利用人體最基本的物質材料進行基礎研究。」湯姆森指出,幹細胞還可能有更廣闊的用途,不止於藥物開發研究。有了這些細胞,我們能從更多細節層面理解人體。究竟要怎樣使用它們,還不能定論,但其必將對人類醫學產生深遠影響。(記者常麗君綜合外電)

(責任編輯:編輯一)

相關焦點

  • 簡述間充質幹細胞藥物開發策略,這篇值得一讀!
    撰文:張磊來源:幹細胞者說幹細胞藥物開發的目的是,從「一對一」的個體化幹細胞臨床應用轉向「一對多」的臨床治療方案,為臨床提供標準化的幹細胞製品。  如果在人體應用時,安全劑量及劑量遞增方案的建議,毒性/活性的潛在靶器官的鑑定,識別臨床監測參數,病人的入組資格鑑定標準,終止潛在的不成功的開發計劃;優化給藥方案/種類合理性。
  • 新藥開發從哪開始、到哪結束
    這五年FDA共批准170個新分子藥物,其中65%從小生物技術公司開始,但是69%是由最大的25個藥廠最後完成報批上市。這些藥物中有125個有預測峰值銷售數據,大藥廠上市藥物的峰值銷售是小藥廠的2倍(15億對7億),而大藥廠無論是收購還是自己開始的項目峰值銷售非常接近(15.5對14.5億),這兩點都說明大企業更需要大產品。這些藥物中有54%曾經得到VC的支持。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工藝開發的關鍵點
    現今,幹細胞的治療從傳統的輸血到自體幹細胞移植,到最新的同種異體工程細胞治療。 每種產品在其開發、製造、分裝和上市的每個階段,都面臨著特定的挑戰和其不同的複雜性。在幹細胞治療領域,細胞原材料就顯得尤為重要,細胞的來源、穩定的供應、細胞運輸、製造、產品開發、治療方案和治療過程這些都決定了治療方法的成敗。
  • 一種能促進肺部健康的新型化合物被發現 或有助於肺癌新藥研發
    如果這種化合物(目前只在分離的人類和小鼠細胞中研究過)對人體有同樣的效果,基友可能研發出治療或預防肺癌的新藥。「我們認為,這可以幫助我們開發一種新療法,促進呼吸道健康,」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兒科學和肺醫學教授,Eli and Edythe Broad再生醫學和幹細胞研究中心的成員Brigitte Gomperts博士說,「這不僅有助於肺癌的治療,而且有助於在第一時間預防其進展。」
  • 助力新藥研究開發與藥學科研成果轉化---訪清華大學藥學技術中心...
    早在2010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就提出要建設藥物平臺,促進清華大學藥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提高整體藥學研究水平,為清華大學的新藥研究與開發提供科研服務。據丁怡教授介紹,目前清華大學的校級平臺已有10個,其中與生命科學相關的有3個:生物醫學測試中心、蛋白質研究技術中心和實驗動物中心,主要的服務對象是校內外與醫學和生命科學相關專業的師生。而藥學技術中心的建立則是為滿足藥學學科發展和科研需求,其目標是採用新型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建立現代化的新藥研究與開發體系,以促進清華大學新藥研究和成果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並加速我國創新藥物的研發進程。
  • 乾貨:幹細胞療法工藝開發的關鍵點
    幹細胞治療為一些疑難雜症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幹細胞治療的目的就是替代或者再生體內功能失調或受傷的細胞、組織或器官。幹細胞可以在向患者給藥之前,在體外改變它們的生物學特性,從而達到更加精準和高效的治療。現今,幹細胞的治療從傳統的輸血到自體幹細胞移植,到最新的同種異體工程細胞治療。
  • 老年痴呆新藥上市申請被熱議!根治的突破口或在幹細胞
    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幹細胞新藥會不會上市?阿爾茲海默症為何難以根治?阿爾茨海默症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應歸因於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且存在著1%到2%的遺傳效應;其次,在進行動物模型試驗過程中,對動物有效,對人類卻沒有相應的效果。
  • 【科學普及】類器官——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的重要工具
    原創 祁昊楠 細胞世界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藥物關乎人類共同的福祉。近來,由於「新冠」疫情,社會上更是空前地關注這樣一些問題:怎麼才能快點開發出有效的藥物?怎麼才能更好地驗證一種藥的效用?
  • 又一幹細胞新藥獲國家臨床默示許可!幹細胞研究迅猛發展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顯示,又一款幹細胞新藥獲得臨床默示許可批准。該款幹細胞新藥是由青島奧克生物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款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注射液獲,適應症為潰瘍性結腸炎。據悉,該款幹細胞藥物歷經8年研發,填補了國內專項藥物空白,是山東省首款獲批臨床的幹細胞創新藥物。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現狀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結直腸慢性非特異性炎症性腸病。其治癒率低、復發性高,且病因不明,機制複雜,是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為難治性疾病之一。
  • 幹細胞可治療的疾病數量增加300%!未來更多疾病期待幹細胞療法的到...
    近年來,幹細胞受到了多學科科學家群體的極大關注,並且被廣泛應用至許多疾病的治療研究中。 今年2月,全球市場調研機構ARC(Analytical Research Cognizance)發布的報告顯示,以治療應用劃分,全球幹細胞治療主要被應用於肌肉骨骼疾病、創傷和損傷、角膜、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和創傷的幹細胞療法預計將佔據主導地位。
  • 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落幕
    原標題: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年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 ,根據中國藥學會與歐洲藥物化學聯盟籤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在同期也將舉行中歐藥物化學研討會。
  • 我國科學家領跑國際幹細胞治療藥物研究
    2004年12月,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趙春華領銜的課題組申報的全國第一個幹細胞創新藥物——「骨髓原始間充質幹細胞」正式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臨床批件進入臨床試驗,成為我國第一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研究的幹細胞治療藥物。
  • 科學家揭示喜樹鹼類藥物腸道毒性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多年來致力於喜樹鹼類藥物的抗腫瘤新藥研發,自主研發的喜樹鹼類候選新藥希明替康目前正在進行臨床Ib期研究。已經完成的臨床Ia期試驗顯示,希明替康人體耐受性好、安全性高、低劑量顯效、安全窗口廣,顯示出極富潛質的應用前景。然而,與其它的細胞毒類藥物一樣,喜樹鹼類藥物嚴重的毒性問題極大地制約了其臨床應用。
  • 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打通新藥研發高速路
    在生物醫藥產業方面,幹細胞是一項顛覆性創新技術。陳海佳說,他所聚焦的主業,始終都是中國幹細胞產業化發展。「幹細胞生物醫藥產業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果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這個產業將會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陳海佳告訴記者,大灣區具有打造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潛力,這同樣需要灣區形成協同創新的能力。
  • 觀點 | 藥物開發中的生物標記物
    生物標記物可應用於原型藥設計、藥物發現和藥物的開發,貫穿非臨床研究,臨床研究,藥物批准整個過程。在非臨床試驗期:包括在藥物開發臨床前測試的早期階段,原型藥設計過程中,應用生物標記物有助於發現導致疾病的信號通路,驗證藥物的作用機制或選擇藥物作用靶點,還可以用於臨床前安全性評估。在臨床試驗中,生物標記物有更廣泛的應用,包括患者評分分級,患者選擇和招募,劑量選擇,安全性評估和療效評估等。
  •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候選藥物-candidate的選定通過構效關係研究,幾輪優化所有篩選出來的滿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優化合物,一般就選作為候選藥物,進入開發。此時,從事新藥發現的藥物化學家工作暫告結束。臨床前研究(Pre-clinictoxicology studies)候選藥物確定後,新藥研發就進入開發階段(development)。
  • 2020年首個幹細胞新藥已獲批上市,重症下肢缺血治療迎來新選擇!
    是首個獲批在印度用於商業用途的異體細胞療法產品,也成為了2020年全球首個上市的幹細胞新藥產品。 近年來,幹細胞療法可以說是當代醫學研究領域最熱門的方向之一。根據《2019-2030年幹細胞治療合同生產市場報告》統計,目前全球有超過200種幹細胞療法候選藥物正在開發中。而前段時間,FDA腫瘤藥物諮詢委員會更是以9:1的票數,壓倒性支持了間充質幹細胞療法Ryoncil在治療固醇難治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R-aGVHD)兒童患者的療效。
  • 6年了,中國的幹細胞藥物亂象為什麼仍然存在
    「每件幹細胞美容產品製劑,成本大約在兩千到三千元,市場推薦的批發價是五千到八千元。」經過核算,只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全部收回成本。幹細胞藥物叫停6年後仍難避免亂象在《自然》雜誌和國內媒體報導後,當時的衛生部和藥監總局對幹細胞藥物研發由規範整頓變為全面叫停,2004-2012年間藥監局受理的10項幹細胞新藥註冊申請全部被清零,幹細胞藥物開發回到原點
  • 癌症治療新思路 Science:篩選到靶向腫瘤幹細胞的轉化藥物
    癌症治療新思路 Science:篩選到靶向腫瘤幹細胞的轉化藥物時間:2016-03-12 20:10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癌症治療新思路 Science:篩選到靶向腫瘤幹細胞的轉化藥物 本期Science中Pattabiraman等人篩選到誘導腫瘤起始細胞的表型發生改變的化合物
  • 類器官——疾病研究和藥物開發的重要工具
    以此為理論基礎,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三維培養體系,能夠在體外重建腸道幹細胞的適宜環境,並從腸道上皮細胞或單個LGR5+幹細胞分化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保持腸道腺窩絨毛狀結構的類器官。該模型可以持續擴增達3個月,穩定的基因組保證了純化和生產放大等優勢,此後這種方法被用於從其它主要器官上皮組織製備各種類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