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毅,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犀利耿直的現代魯迅,我行我素的半老頑童。無論你是否喜歡他,饒毅在用自己的方式啟蒙中國社會、也註定留下重要影響。
——施一公
01
饒毅實名舉報三位重量級人物,引發學術圈地震
2019年11月,在饒毅教授寫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舉報材料中,提到三位重量級人物學術造假,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圖源:網傳文件
同時,饒毅教授在朋友圈發表了對於該篇文章的評價。
02
饒毅再次提出質疑
饒毅的公眾號「饒議科學」一周前發文展示了他與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的發文往來以及他發表在該刊上的原文。
他表示,耿美玉團隊此前發表過12篇關於GV-971的體內和體外研究,其中有7篇文章是原創研究論文,5篇為評論或相關論文。但令人疑惑的是,去年該團隊發表在《Cell Research》的研究報告中卻並未引用其中任何一篇文章。
另外,從這些論文來看,GV971功效之神奇確實令人咋舌,既可在大鼠模型中治療帕金森氏病、減輕東莨菪鹼誘導的記憶損傷,也能夠抑制由 H2O2 誘導的神經元死亡,還可在體外作用於星形膠質細胞等。饒毅提到,GV971涉及到如此不同的靶點及治療機理,這不得不引發人們對它們可信度的擔憂,在其對生物醫學研究歷史的研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一種藥物有這麼多治療或緩解一種疾病的靶點。」
03
耿美玉團隊回應
2020年7月13日,耿美玉團隊在Cell Research 在線發表題為「Geng et al. reply」的回覆文章,表示完全不同意饒毅的質疑和評論。
回應稱:
我們認為,饒毅引用的12篇出版物與我們發表文章的相關性不足。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們對阿爾茨海默氏病(AD)發病機理的認識有了爆炸性增長,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我們的論文特別報導了從腸道菌群和相關神經炎症的角度來看,GV-971在AD治療中的獨特而新穎的機制。
饒毅提到的12種出版物中,有4篇是評論性文章,概述了糖類在治療AD方面的治療潛潛力和機理見解,其中神經活性藥物跨血腦屏障的轉運, 或設計抑制β-澱粉樣蛋白聚集的小分子的策略;這些評論都沒有專門討論GV-971。一篇研究文章報導了GV-971一系列新的和截短的衍生物的化學合成,其本身並不關注GV-971。一個出版物是未經同行評審的會議摘要,概述了GV-971的未發表結果。另一篇論文研究了GV-971對帕金森氏病的潛在作用,與AD有所不同。其餘5篇論文與我們的研究幾乎無關。
三篇論文研究了GV-971對β-澱粉樣蛋白聚集和神經元毒性的影響,β-澱粉樣蛋白誘導的星形膠質細胞活化,或東莨菪鹼誘導的記憶障礙,試圖鑑定GV-971在神經元中的結合蛋白。在體外和另一篇文章中,我們初步研究了由GV-971引起的β-澱粉樣蛋白依賴性小鼠模型中的基因表達變化。因此,我們認為這12種出版物不適合被引用,因為它們與我們研究不相干;另外,也是受限於版面。
事實上,我們已經進行了十年的努力,以更好地了解GV-971的分子機制和治療用途。迄今為止,我們發現了多種機制共同促進GV-971在AD患者中的治療效果。GV-971對腸道菌群和相關神經炎症的影響可能是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我們還積累了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在體外和體內均支持GV-971對β澱粉樣蛋白聚集以及相關的神經元損害和認知能力下降的影響。我們旨在總結這些研究並儘快發表我們的發現。
饒毅對我們報告的GV-971的多方面機制提出了個人關注,他聲稱他「從未遇到過具有如此多靶標的單一藥物來治癒或減輕一種疾病」。我們不同意這個評論。實際上,市售藥物針對其預期治療效果的多種途徑並不罕見。以最廣泛使用的口服2型糖尿病藥物二甲雙胍為例,它通過多種組織中不同的機制執行血糖控制,包括減少肝葡萄糖的產生,減少腸道葡萄糖的吸收以及改善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等。雖然長期以來它一直被認為是線粒體複合1的抑制劑和AMPK的激活劑,但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組的改變也有助於二甲雙胍在治療2型糖尿病中的治療作用。
04
饒毅再回應
針對耿美玉團隊的回應,7月14日,饒毅在公眾號「饒議科學」上再次做出回應。
饒毅教授與耿美玉研究員還在「拉扯」當中,吃瓜群眾們各站一隊。我們不妨回想饒毅教授舉報李紅良教授事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不知這次事件會做出怎樣的結果處理。
在不少人都對學術圈表示失望的情況下,饒毅教授實名舉報之事的意義已超過舉報本身。最後,還是期待一個公平公正的結果出現。
本文整理自:知乎,公眾號丁香園,公眾號饒議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