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實名舉報後,饒毅昨日頂刊發文,再次向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難」......

2021-02-13 丁香學術

2020 年 7 月 6 日,現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期刊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題為「Omission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an author should be corrected」簡訊,對 2019 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的文章表示了關切

圖片來源:Cell Research

據悉,被關切的論文同樣發表在 Cell Research,題為「Sodium oligomannate therapeutically remodels gut microbiota and suppresses gut bacterial amino acids-shaped neuroinflammation to inhibit Alzheimer’s disease progression」。

圖片來源:Cell Research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饒毅教授在這篇簡訊中都聊了些啥吧。12 篇與 GV971 相關的研究應被「恰當」引用
在簡訊中,饒毅教授提到,在 2019 年 Cell Research 的論文發表之前,耿美玉教授已發表了 12 篇包括體外、體內研究以及綜述文章在內的與 GV-971 有關的論文(2003-2013 年間),但值得注意的是,不知出於什麼原因,耿美玉教授在 2019 年的文章並沒有引用這些相關論文。1. 褐藻酸性寡糖對帕金森病大鼠紋狀體、杏仁核多巴胺釋放的影響

圖片來源:中國海洋藥物

圖片來源:中國藥理學通報

3. Acidic Oligosaccharide Sugar Chain, a Marine-Derived Acidic Oligosaccharide, Inhibits the Cytotoxicity and Aggregation of Amyloid Beta Protein

圖片來源:Journal of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4. Effect of acidic oligosaccharide sugar chain on scopolamine-induced memory impairment in rats and its related mechanisms

圖片來源:Neuroscience Letters

5. Glucose Transporter 1, Distribution in the Brain and in Neural Disorder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nsport of Neuroactive Drugs Through the Blood-Brain Barrier

圖片來源:Biochemical Genetics

6. 酸性寡糖對阿爾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腦內基因表達的影響

圖片來源:藥學學報

7. 阿爾採末病的炎症病理機制及糖類物質的抗炎作用

圖片來源:生理科學進展

8. A marine-derived acidic oligosaccharide sugar chain specifically inhibits neuronal cell injury mediated by β-amyloid-induced astrocyte activation in vitro

圖片來源:Neurological Research

9. 抗老年痴呆候選海洋寡糖類藥物 971 的作用及其機制

圖片來源:中國藥理通訊

10. Identification of AOSC-binding proteins in neurons

圖片來源: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11.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amyloid β peptide aggregation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圖片來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2. Synthesis and bioassay of β-(1,4)-D-mannans as potential agents against Alzheimer's disease

圖片來源: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這 12 篇論文中,有七篇論文是針對 GV-971 的原創研究論文,另外 5 篇則是是評論或相關論文儘管關於 GV-971 的論文有十餘篇,但是根據饒毅教授的整理,耿美玉教授此前的論文都指出,GV-971 有助於緩解阿爾茨海默氏病,儘管具體的作用和靶標不同。對此,饒毅教授表示: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種藥物有這麼多的靶點可以治療或緩解同一種疾病。

圖片來源:Cell Research

甘露寡糖二酸(GV-971)是一種從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類分子,根據上文提到的 12 篇相關論文,我們不難發現,GV-971 可謂是「神通廣大」。

GV-971 可以在大鼠模型中治療帕金森氏病(中國海洋藥物,2003);

GV-971 可以直接與 β 澱粉樣蛋白相互作用(中國藥理通訊,2007);

GV-971 可以保護神經元免受 β 澱粉樣蛋白毒性(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13);

GV-971 可以改善由於 β 澱粉樣蛋白積累所引起的記憶減退(藥學學報,2005);

GV-971 可以直接抑制由 H2O2 誘導的神經元死亡(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GV-971 可以減輕東莨菪鹼誘導的大鼠記憶損傷(Neuroscience Letters,2005);

GV-971 可以在體外作用於星形膠質細胞(Neurological Research,2007);

GV-971 可以直接作用於神經系統內部的神經元或神經膠質細胞(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08)。

而在 2019 年發表在 Cell Research 上的論文中,耿美玉團隊還指出,GV-971 可以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失衡、重塑機體免疫穩態,進而降低腦內神經炎症,間接地阻止阿爾茨海默症症程進展。

圖片來源:Cell Research

不難看出,在不同的論文中,GV-971 在治療阿爾茨海默症上的藥物靶標,有效位點和治療機制方面都非常不同。藥物與多種蛋白靶標相互作用的能力被稱作多藥理作用(polypharmacology),儘管事實證明多藥理作用並不一定會導致不良副作用,但 GV-971 的作用機制或許還需要更多的後續研究才能闡明。其實饒毅教授在 Cell Research 發表簡訊表示對 GV-971 的關切並非事出偶然。早在去年年末,饒毅便實名舉報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在饒毅教授寫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舉報材料中便提到,「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的耿美⽟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 GV971 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茲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圖片來源:網傳文件

在舉報材料中饒毅教授並未提及該文章造假的原因,但是其曾在朋友圈對該研究進行了評價:

如果耿美玉研究員這套有關 GV971 的 ppt 都是準確的,恐怕突破不是一個方面:1)GV-971 的「治療作用」;2)炎症與老年痴呆的關係雖然有人提出,但從來是懸而未決,不非常懂老年痴呆疾病的耿研究員對老年痴呆機理問題一錘定音;3)腸道菌群影響腦也有人提出,離被廣泛確切接受差 9 千 8 百裡,也被耿研究員遠程一腳「進球」。

圖片來源:網友提供

相關焦點

  • 繼去年實名舉報後,饒毅昨日頂刊發文,再次向耿美玉團隊「發難」
    2020 年 7 月 6 日,現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在期刊 Cell Research 發表了一則題為「Omission of previous publications by an author should be corrected」簡訊,對 2019 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團隊發表的關於 GV-971 的文章表示了關切
  • 饒毅教授舉報耿美玉研究員事件梳理|看完這篇,你站哪一方?
    ——施一公01饒毅實名舉報三位重量級人物,引發學術圈地震2019年11月,在饒毅教授寫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舉報材料中,提到三位重量級人物學術造假,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茨海默症。
  • 饒毅實名舉報論文造假,是什麼原因讓這位大學校長如此怒髮衝冠
    11月29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舉報李紅良等三人論文造假,請該委核實此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學術界最不能容忍的現象,就是學術造假。這次饒毅舉報的三個造假者每一個身份都很不簡單,全部是學術界的領軍人物: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現任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該院官網介紹,李紅良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這位已經不是第一次被舉報了,就在去年也被武漢大學的同事舉報過。裴鋼院士,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
  • 饒毅實名舉報學術造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調查核實
    據北京青年報11月29日報導,北大教授饒毅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3張圖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 29日,網上流傳著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的舉報信。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回應關於饒毅實名舉報3學者論文造假
    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耿美玉、裴鋼學術造假。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就在剛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作出回應: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以下是截圖:
  • 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
  • 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每經記者:陳星 金喆 每經編輯:魏官紅今日(11月29日),一封署名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的舉報信在網上流傳,饒毅在信中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GV-971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
  • 饒毅回應來了,不光是看熱鬧——耿美玉教授發文怒懟饒毅全程始末
    饒毅實名信舉報三位大牛論文造假?你想了解的都在這裡了。。。首次 | 饒毅劍指耿美玉團隊:「忘記」引用太多原創成果,文章有「吹噓」成分今天,我們從頭給大家梳理一遍此事的始末。事情發展到現在,我們希望學術圈能在「勇敢地提出質疑——自信地挑戰質疑」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共同進步的科研氛圍。如此,科研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
  • 饒毅實名舉報!阿爾茲海默症國產新藥發明人學術造假?
    從開頭內容來看,該函的緣起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要求首都醫科大學調查饒毅「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饒毅用方舟子去年的三篇文章作為回應,稱「其結論非常清楚:饒毅實驗室沒有任何造假或其他不端」。29日下午,方舟子在其社交平臺上評論此事稱:今年6月起,饒毅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學術界需要打假!
    怎麼看待首醫大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饒毅實名「炮轟」3人論文造假?太有魄力了!我覺得學術界的激濁揚清,需要這樣的校長!學術界需要打假!談對這件事的看法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饒毅到底是何許人也。饒毅,今年57歲了,是現任首醫大的校長,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牛的人物。36年前,饒毅畢業於江西醫學院,拿到了學士學位;34年前,饒毅拿到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碩士學位;28年前,饒毅拿到了美國加州大學的神經科學博士學位;12年前,饒毅回國後成為北大教授,經過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饒毅也成為首醫大的一校之長,如今可謂志得意滿。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舉報」中所涉及的論文與2019年11月在網絡上質疑裴鋼院士的論文為同一篇論文(Ling K, et al. PNAS, 1999, 96: 7922-7927)。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2021年1月25日2019年11月29日,一張內容為饒毅實名舉報三名科學家學術造假的截圖開始在網絡傳播。對此,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 饒毅舉報背後,水到底有多深?
    2019年11月29日,網傳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三位學者學術造假,引發「學術圈大地震」有關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部院士曹雪濤的學術爭議事件,在十幾天前引發了轟動。緊接著,今天(11月29日),一場不亞於「學術界大地震」的實名舉報信,再次將「學術造假」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這份舉報信由丁香園披露,稱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論文造假。同時,饒毅的舉報信暗示出國內學術界存在的造假、報復且管控無能的信息。
  • 回應饒毅質疑:完全不贊同饒毅說法,一種藥物靶向多條通路很常見
    7月6日,饒毅曾在《細胞研究》發文,質疑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2019年發表的有關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機制的文章存在問題。質疑點一是該論文並未引用耿美玉自己發表過的12篇相關論文中的任意一篇;二是這篇論文號稱GV-971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動物模型中能間接通過腸道微生物和炎症起作用,然而,上述所有論文在藥物靶標、有效部位、治療機理上有著驚人的差別,這可能影響其可信度。
  • 那些饒毅「剛」過的「專家」們
    同一天,饒毅在博客上發布半年前即已準備好的一份聲明,表示「從今以後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他不僅對自己嚴苛,也見不得科研蒙塵。因為對中國教育、科研等問題提出尖銳批評,饒毅多次成為「新聞人物」。去年11月,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裴鋼、耿美玉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的草稿郵件流出,引發公眾廣泛關注。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11月29日,一封北大教授饒毅實名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獲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
  • 網傳饒毅舉報信曾引用方舟子多篇相關文章 方舟子回應
    在網傳的饒毅舉報信中,引用了方舟子的多篇相關文章。方舟子已在網上回應這一傳聞,並稱:「丁香園發的是饒毅發給一些人的徵求意見稿,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公布出來。實際上最後的定稿改動很多。」 11月29日,網傳知名學者饒毅實名舉報多名學者的論文存在造假。
  • 饒毅:我國這2人可以獲得諾獎,都不是院士,這眼光也太準了
    他為大眾熟悉主要源自於兩件事,其一是2011年,饒毅參選中科院院士評選出局後,當即宣布,以後不再參加院士評選。第二件事是他曾經實名舉報武漢大學的李紅良院長,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院士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耿美玉所長學術不端。
  • 非正式舉報論文造假邏輯在哪?3名學術大師頂得住嗎?結局都傷心
    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人論文造假,被舉報者皆為學術名人」的帖文在網絡瘋傳,文中還附了上舉報信圖片。正在下班路上的挖挖機瀏覽完帖文內容,真的給呆住了。太不可思議了!說它不可思議,主要源於兩點:(1)論文造假的舉報者身份特殊。舉報信的署名者饒毅,可不是一般人啊,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