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饒毅質疑:完全不贊同饒毅說法,一種藥物靶向多條通路很常見

2021-01-14 科技與生活視野

7月6日,饒毅曾在《細胞研究》發文,質疑上海藥物所研究員耿美玉2019年發表的有關GV-971治療阿爾茨海默病機制的文章存在問題。

質疑點一是該論文並未引用耿美玉自己發表過的12篇相關論文中的任意一篇;二是這篇論文號稱GV-971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動物模型中能間接通過腸道微生物和炎症起作用,然而,上述所有論文在藥物靶標、有效部位、治療機理上有著驚人的差別,這可能影響其可信度。

相關質疑和解讀回顧:

解讀 | 饒毅再發文質疑耿美玉論文,直言「一個藥物如此多靶點,從未見過」

昨日,耿美玉團隊在《細胞研究》發文回應饒毅,全文翻譯如下:

饒毅博士對我們團隊於2019年發表的文章提出了質疑,稱該項研究沒有引用之前12篇已發表的文章。我和其他作者並不贊同這種說法。

我們認為饒毅提出的那12篇文章和2019年這項研究沒有充分的相關性。過去數十年,科學家已經在阿爾茨海默病(AD)領域有了飛速的認識,這一認識過程相當複雜。2019年的研究特別報導了GV-971治療AD的全新機制,主要著眼點是腸道菌群和神經性炎症。

饒毅提出的12篇文章中有4篇是評論文章,這些文章主要是總結了糖類在治療AD中的潛力和機制,以及一些設計小分子阻止β澱粉蛋白聚集的方法,這些文章都沒有討論過GV-971。

一篇研究文章報導了我們GV-971的一系列新的和截短衍生物的化學合成,這篇文章並未討論GV-971本身;Jiang, R. et al. Acta Pharmacol. Sin. 34, 1585–1591 (2013).

一篇未經同行審議的會議文章總結了當時未發表的有關GV-971的一些結果;Geng, M. Zhongguo Yao Li Tong Xun 24, 8 (2007). (in Chinese).

一篇文章探究了GV-971在帕金森病中的潛在作用,這與AD並不相同;Dong, X., Geng, M., Guang, H. & Xie, J. Chin. J. Mar. Drugs 9, 9–12 (2003). (in Chinese).

剩下的5篇文章與2019年的文章也只有很勉強的相關性:

有3篇研究探究了GV-971對以下情況的影響,包括β澱粉蛋白聚集和神經毒性,β澱粉蛋白引起的星形膠質細胞激活,東莨菪鹼誘導的記憶損傷;

Hu, J. et al. J. Pharmacol. Sci.95, 248–255 (2004).

Wang, S., Li, J., Xia, W. & Geng, M. Neurol. Res.29, 96–102 (2007).

Fan, Y. et al. Neurosci. Lett.374, 222–226 (2005).

一篇嘗試在體外找到神經元中GV-971結合的蛋白;Liu, M., Nie, Q., Xin, X. & Geng, M. Chin. J. Ocenol. Limnol. 26, 394–399 (2008).

一篇初步在疾病模型小鼠中檢測了GV-971導致的基因表達變化。Kong, L. et al. Yao Xue Xue Bao 40, 1105–1109 (2005). (in Chinese).

因此,我們認為這12篇文章都不足以被引用,因為它們與2019年這篇文章相關性實在很小。

事實上,我們為了更好地了解GV-971的分子機制和治療潛力,已經在這一領域探索了10年之久。迄今為止,我們發現了多種機制,這些機制共同作用下GV-971才增進了AD患者的治療作用。

當然,GV-971在腸道菌群和神經性炎症中的作用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方面。我們已經收集了大量的數據,無論是來自體外實驗還是體內,這些數據都支持了GV-971能影響β-澱粉蛋白聚集和相關神經損傷以及認知衰退的想法。我們也將很快公布這些發現。

饒毅表達了他個人對GV-971多機制的關注,並聲稱「從未見過有一種藥物有如此多的靶點來治療一種疾病。」我們也不贊同這種說法。

實際上,一種藥物有多個靶點通路來實現治療效果,這一現象在已經上市的藥物中非常常見。比如最廣泛使用的治療II型糖尿病口服藥物二甲雙胍,它能在不同組織中通過多種機制來調控血糖,包括增加肝糖原生成,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促進組織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等。

儘管長期以來,研究認為二甲雙胍是抑制了線粒體複合物1和AMPK的激活。但最近也就證據顯示,二甲雙胍可能還改變了腸道微環境,這也促進了其在治療II型糖尿病的療效。

相關焦點

  • 九期一再遭質疑 科學問題無懼「百家爭鳴」
    而且這12篇論文都指出,GV-971有助於緩解阿爾茨海默病,但具體的作用和靶標卻幾乎完全不同。對此,饒毅質疑,從未遇到一種藥物有如此多的靶點可以治療或緩解同一種疾病。微信公眾號「丁香園」「蒲公英」「科研圈」等行業內自媒體紛紛發文報導關注相關內容,標題多突出「從未見過一個藥物有如此多的靶標治療同一疾病」「饒毅再次質疑耿美玉」等。
  • 饒毅回應來了,不光是看熱鬧——耿美玉教授發文怒懟饒毅全程始末
    事情發展到現在,我們希望學術圈能在「勇敢地提出質疑——自信地挑戰質疑」中形成一種積極向上共同進步的科研氛圍。如此,科研事業才能更上一層樓!近日學術圈大牛們因抄襲盜竊,質疑造假等學術不端問題不斷隔空掐架。2020/7/13上海中科院耿美玉團隊通過Cell Reach 怒懟饒毅。2020/7/14,饒毅教授迅速作出了回應。那麼耿美玉團隊為什麼怒懟饒毅呢?我們先來回顧一下。
  • 饒毅能質疑王延軼,王延軼卻沒有質疑饒毅。原因或令人感動
    疫情期間,在全國上下抗擊疫情最緊張的時刻,饒毅質疑武漢病毒研究所所長王延軼的科研能力。但王延軼面對饒毅的無端指責和質疑,並沒有發文反駁,而是一直保持沉默。難道王延軼自覺理虧,擔心越描越黑。還是另有原因。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回應關於饒毅實名舉報3學者論文造假
    饒毅實名舉報李紅良、耿美玉、裴鋼學術造假。繼近期中國免疫學界相關科研工作者被曝出多達60多篇學術科研論文出現造假嫌疑之後,今天,微信圈流傳我國著名科學家、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實名舉報的截圖信息。就在剛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作出回應: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以下是截圖:
  • 饒毅教授舉報耿美玉研究員事件梳理|看完這篇,你站哪一方?
    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饒毅提到,GV971涉及到如此不同的靶點及治療機理,這不得不引發人們對它們可信度的擔憂,在其對生物醫學研究歷史的研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一種藥物有這麼多治療或緩解一種疾病的靶點。」
  • 饒毅實名舉報!阿爾茲海默症國產新藥發明人學術造假?
    從開頭內容來看,該函的緣起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要求首都醫科大學調查饒毅「論文涉嫌存在不端行為」。饒毅用方舟子去年的三篇文章作為回應,稱「其結論非常清楚:饒毅實驗室沒有任何造假或其他不端」。29日下午,方舟子在其社交平臺上評論此事稱:今年6月起,饒毅擔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
    今天,中國學術界爆出大新聞: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即近期填補世界空白的阿爾茲海默 GV971 中國首款該類藥物主要研究者、論文通訊作者)論文造假,稱「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請貴委做些好事,為中國科學界洗刷恥辱。」
  • 網傳饒毅舉報信曾引用方舟子多篇相關文章 方舟子回應
    在網傳的饒毅舉報信中,引用了方舟子的多篇相關文章。方舟子已在網上回應這一傳聞,並稱:「丁香園發的是饒毅發給一些人的徵求意見稿,沒有經過他的允許公布出來。實際上最後的定稿改動很多。」 11月29日,網傳知名學者饒毅實名舉報多名學者的論文存在造假。
  • 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3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饒毅實名舉報3名科學家學術造假堪稱「學術界地震」,而把矛頭指向近日獲批的首款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主要研究者,則更引人關注。提及早前引起業界震動的我國自主研發並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GV-971時,饒毅在舉報信中提出,由耿美玉作為通訊作者的一篇文章,號稱其發明的藥物GV-971能夠通過腸道菌群治療小鼠的阿爾茲海默症,「這篇文章,不造假是不可能的。
  • 那些饒毅「剛」過的「專家」們
    近期,饒毅還就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新冠病毒人造論」發表回應,大力駁斥其荒謬之處,稱後者「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實際上,對科學的堅守,敢於指出問題和批評他人,已經成為饒毅一以貫之的信條。
  • 歸國任教的舒紅兵、饒毅、施一公、高福,如今有差距,兩人被質疑
    從世界頂尖大學歸國任教的教授,來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通常都有一種故土情結,懷揣對教育教學和科研文化的熱忱,都曾有過教育強國的理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歸國任教的精英,無論有多少赤子之心,都已難再重提當年之志。
  • 「結論明確,不再調查」 中科院回應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
    「舉報」中所涉及的論文與2019年11月在網絡上質疑裴鋼院士的論文為同一篇論文(Ling K, et al. PNAS, 1999, 96: 7922-7927)。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2021年1月25日2019年11月29日,一張內容為饒毅實名舉報三名科學家學術造假的截圖開始在網絡傳播。對此,饒毅回復稱:「沒有發出,有過草稿。」
  • 施一公眼中的饒毅:赤子情懷、童心未泯
    饒毅教授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以及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學術造假,引發巨大轟動,引發「學術圈地震」。詳情點擊:期待真相! 我也常常向饒毅講述自己的苦悶。我剛回國便面臨很多質疑和不解,公共媒體也屢次把我推到風口浪尖、對我的工作產生一些負面影響。這期間,饒毅總是一次又一次地像兄長一樣替我解釋、回應惡意攻擊,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改變了媒體的主流態度;這期間,也有個別頭腦裡「階級鬥爭」觀念強烈的同事奉勸饒毅不要幫我,不要有「婦人之仁」,免得施一公將來鹹魚翻身、成為對手。
  • 饒毅舉報背後,水到底有多深?
    這份舉報信由丁香園披露,稱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實名舉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教授、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論文造假。同時,饒毅的舉報信暗示出國內學術界存在的造假、報復且管控無能的信息。網傳的饒毅舉報信全文值得注意的是,在網傳的這封舉報信中,引用了方舟子的多篇相關文章。
  • 第n+1次美國籤證被拒,饒毅做錯了什麼?
    2011年,魯白(創辦《知識分子》的也有他)因饒毅落選中科院院士一事,在科學網發文,介紹了他在神經細胞軸突生長的調控、神經元遷移的分子機制、神經元極性的形成等方面的科學貢獻,並總結說:「分子社會生物學是一門嶄新的學科。饒毅在短短幾年中,完成了研究領域的轉換,在分子和神經通路的水平上,解釋動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性取向,競爭,群居等社會行為,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 著名科學家饒毅實名舉報裴鋼等三位科學家學術造假
    饒毅校長向基金委實名舉報武漢大學李紅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裴鋼院士、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國產阿爾茲海默症藥物GV971的研究者)造假。2018年開始,饒毅教授作為主編的《知識分子》先後發布近十篇文章,質疑李紅良多篇研究論文造假,其中包括 Nature Medicine 等頂級論文,以及碩士論文。
  • 李紅良被武大免職、辭任基礎醫學院院長 曾被饒毅質疑造假
    而後, 在 2019 年末 ,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學術副所長,未來論壇諮詢委員會委員,《知識分子》主編饒毅教授的一封舉報信再次將淡出大家視野近 2 年的李紅良教授推上了風口浪尖。
  • 他是「雙料」院士,科研水平不輸施一公、饒毅,卻時常遭受質疑!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的一些言論引起了社會的熱議,其中有一封信以他的名義發出,質疑武漢王延軼所長的資歷,對此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支持他,認為他性情直爽,敢吐真言,提出要保護饒毅,認為他是中國頂級科學家的最後風骨;也有人認為他有點不務正業、喜歡多管閒事。
  • 同樣是歸國博士夫婦,饒毅和吳瑛受追捧,舒紅兵與王延軼受質疑
    學術界的眾多精英之中,因為同樣的專業和志向而結成伉儷的人並不多。浙江大學的李蘭娟院士和鄭樹森院士,作為學術界的重量級學者,可以稱得上志趣相投的「中國居裡夫婦」。而曾在哈佛大學一同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的饒毅和吳瑛,先後歸國任教,滿懷教育強國和科研強國的理想,也可以說是國內學術界的「中國居裡夫婦」。
  • 施一公與饒毅:不同的處事風格,不同的結局
    施一公,西湖大學校長;饒毅,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兩位同為科學教育領域的著名人物,按理說不論是成就還是身份都能相當。但是施一公有一個"中科院院士"的榮譽稱號,而饒毅卻沒有。憑藉兩人的學術地位與成果,完全都應該具備被授予院士稱號的資格,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