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數十年來國家人才流失看高科技核心技術受西方擺布本質原因

2020-12-15 凌霄殿

最近嫦娥五號登月國人振奮,堪稱國家盛事,不僅使我們航天事業跨入新徵程,又保衛了我們國家,只有國家強盛,老百姓才能在大環境下穩定的生活,使老百姓安居樂業實現自己的夢想。

但有的網友發現,「嫦娥」登月核心團隊成員的學歷背景,引發了國人的深思,值得一探:

嫦娥五號總設計師楊孟飛,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

嫦娥系列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的院長;

探月工程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李東,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之前在網上走紅的95後發射場女指揮員周承鈺,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航天系。

卻無國內頂尖一流學府清北的身影,這又難免讓人想起來 前段時間的大國工匠名單:

表中35位大國工匠中,沉下心做國家利器科研的一流學府清北幾乎無存在感,雖說術業有專攻,各有各的培養方向和科研方向,但是從美國跟中國打貿易戰來看,最終讓國家有底氣說可以一戰的是國家的核心技術和最後的一道屏障國防力量,而不是什麼金融圈錢等非核心科技力量的行業!有的人就說了,那跟我有什麼關係,沒有國防力量保障,看過去一旦威脅到美國褥全球羊毛的地區和國家,美國都是通過軍事力量打擊加脅迫來奪回他們自己失去的,到那時候談何安居樂業,看看中東這麼多年戰爭一直就沒停止過就明白了,他們的老百姓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存,隨時響起的炮火聲中生存,更不要談上正常生活以及上大學等奢侈行為了!

下面再看看我們國內一流學府的部分畢業生這些年去向,這個只是參考一下,先說一下清北數十年來,流失海外的部分學子,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年輕人都希望通過提拔真正有實力的展示自己的才華,應該給予有能力有衝勁的年輕人更多的機會和晉升的制度,但國內數十年來,大多單位都是憑資歷和論文數量而不是論文質量論人才,那當然不能激發年輕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科研動力,所以流失海外也就在所當然了。前段時間,「中國科學之星」顏寧在美又獲大獎的消息登頂熱搜,土生土長的中國女性,在普林斯頓大學碩博連讀後,毅然決然回母校清華發展,然而,2017年,顏寧從清華辭職,成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離開的具體原因可能只有她本人知道!

下來看一下一流學府的國內部分畢業生的方向僅供參考,這是網上部分統計。


相關焦點

  • 華爾街人才流失:精英們何時開始紛紛投奔矽谷?
    (原標題:華爾街正面臨人才流失:精英們何時開始紛紛投奔矽谷?)兼併盛行,引發跨行業僱傭人才浪潮當Marissa Mayer在2012年接任雅虎的CEO的時候,她聘請了前高盛銀行家Jacqueline D Reses,作為公司的開發總監。此後,金融人才的流失趨勢已經變得十分明顯,例子比比皆是:·          Ruth Porat,前摩根斯坦利CFO,現在被谷歌挖走了。
  • 「張小平離職」背後:航天等領域國企人才流失嚴重
    文章中還暗示其離職是因薪酬低、不受重視,而加入民營航天公司後卻是年薪百萬的待遇,直指國企研究院人才機制低效的問題,並且批評了航天國企內的人才激勵機制存在問題,導致「不可或缺」的技術骨幹不得已離職。文章引發了關於航空航天以及相關領域研究所、國企人才機制和效能問題的討論。
  • 中小企業人才流失原因的分析
    企業內部原因 中小型企業規模小。由於中小企業比大型企業規模要小,環境的變化導致人才流失對中小企業的影響相比對大企業的影響相對較大,所以針對於人才而言在中小企業發展的風險要高於在大企業的風險。大部分中小企業長期以來是在市場的夾縫中求生存,在人才規劃上左右搖擺。由於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沒有明確的企業戰略目標和長遠的發展規劃,從而導致人才規劃不夠系統和完善。
  • 航發巨頭裁員,大批技術人才流失,網友:中國的機會來了
    該公司以燃氣輪機技術為核心,在民航、國防、船舶和能源這四個方面都佔有很大的份額,生產的很多航空發動機性能良好,在國際上認可度非常高。這次羅羅公司大量人才流出,有網友直呼:中國的機會來了。,美國等西方國家之所以強大,和他們擁有的技術也有很大關係。
  • 人才流失到底該怎麼解決?
    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在世界的人才資源是豐富的,黃種人並不落後西方和歐美人,只要有機會和平臺,照樣能屹立世界。 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我國的人才流失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流失。
  • 從治國實踐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的本質區別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與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並列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標誌著我國「第五個現代化」——國家治理現代化正式被納入黨的治國理政布局。隨著黨治國理政實踐的不斷發展,國家治理現代化日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集中體現,並且越來越展現出諸多不同於西方現代化道路的本質特徵。
  • 中國「人造太陽」核心獲突破,西方不敢再對中國高科技置若罔聞
    所謂的超導託卡馬克裝置是一種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受控核聚變的環形裝置,素有「人造太陽」之稱,同時也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的一部分。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之一,由中國與歐盟、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和美國七方共同實施。該計劃承載了人類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願景,意義重大。
  • 中國大批科研人才流失,大多加入美籍,原因何在?專家:立即整改
    大家都清楚,一個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強大根本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最近幾年,很多人都發現了這樣的現象,那就是人才流失嚴重。就拿清華和北大來舉例子,這兩座學府都是國內最高級別地位的存在,可以說能來到這樣的學校學習,都是國內省市高考狀元,或者競賽保送的天才。
  • 美國34個州,僅大學裡的華人教授超800人,人才流失怎麼解決
    中國在世界上的人才資源是很豐富的,黃種人並落後於西方和歐美人。只要有機會,照樣能夠屹立於世界。 另一方面也能夠說明,我國的人才流失是非常嚴重的,尤其是高層次的人才流失,那麼到底應該如何解決人才流失的問題呢?小編覺得從以下4個方面進行著手。
  • 核能術研究所「集體辭職」究竟是什麼原因?重視人才不能口頭敷衍
    近年來,國內的人才流失一直很嚴重,從最初的500人到去年的200人,到今年的90多人開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高科技研究人才流失,這必須要發人深省。這背後隱藏著什麼?據悉,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的「集體辭職」基本都是博士研究生,都是正式編制。為什麼有這麼多人離開?研究所的中層幹部作了這樣的解釋:核研究所最初是一個從事核材料研究的研究所。在過去的兩年中,它無法申請大型科學研究項目。沒有錢,人才流失,研究所的離職率是研究所中最高的。
  • 反思人才流失,顏寧、許晨陽回國成為學術帶頭人,為何又跑路?
    ,而想要培養一個人才需要耗費很大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不是每個人生來都可以成為人才,所以能力對於一個人,甚至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一直很重要。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獲博士學位。後就讀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獲博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工作7年後,她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教授。
  • 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原標題:近現代科學緣何興盛於西方  歐洲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世界人的覺醒,人本主義復歸帶來了西方近現代科學技術繁榮。中西方科技發展速度自中世紀起形成強烈對比。   三年多來,我一直研讀林德宏著的《自然科學史概要》,循著西方科學發展的脈絡,走進西方科學家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深邃活潑的思想體系,探尋西方科技興盛的緣由,我提煉歸納了近現代科學興盛於西方的七方面原因。   一是科學家的自由意志。科學發展的動力來自兩個方面,即體現國家意志的外在動力和科學家探索未知的內在動力。
  • 中科院人員幾十人集體辭職,高端人才的流失,對我國有何啟示?
    究竟是「挖走」還是「擠走」,究竟是「被迫流失」還是「被人請去」?挖走與擠走性質不同,被迫流失與被人請走性質不同。被擠走、被迫流失都說明是單位內部問題,是領導們的管理問題,挖走和被人高薪請走都說明是走了這些員工們的問題,是他們見利忘義,不顧大局,置國家核心利益於不顧,去外邊發財去了,甚至跑到敵方陣營裡面去了。將來就是我們的敵人!是有可能要在戰場上相遇的。
  • 人才流失率驚人 國企為什麼留不住新來的大學生
    前不久,某地化工局對所屬的17家化工企業的人才流失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結果發現情況相當嚴峻,特別是近幾年來新進的大學生的流失情況更是觸目驚心。據統計,這17家企業中,新進的大學生在一年內的平均流失率為12%,兩年內的平均流失率為35%,三年內的流失率為67%。
  • 十年又十年從「數智化」看京東轉型穩準狠
    作為構建數智化社會供應鏈的服務商,京東也首次向外系統地闡釋了京東數智化社會供應鏈未來十年的長期目標。當科技為王時,再回過頭去看近10年來京東的布局,突然感嘆:京東轉型穩準狠!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了。但現在來看,京東的自建物流成了其在行業內最高的護城河,高到後來者幾乎都進不去。為什麼這麼說?以物流為例,京東花費數年時間去投資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倉儲、快遞網絡,這背後的消耗是很多電商不願意做的。
  • 人才流失調查顯示:清華北大7成畢業生去美國留學
    今年,中國科協發布的中國第一份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表明,儘管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已經出現「回流」趨勢,留學歸國人員數量持續增長,但流出明顯大於流入,「人才流失」現象仍然比較嚴重,高層次科技人力資源稀缺現象依然存在。
  • 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留學生歸國潮:部分海歸水土不服 頂尖人才流失嚴重 原標題: 2007年後快速增加的出國留學學生,在2011年畢業之後開始找工作,此時相較於陷於泥潭的西方國家,中國經濟社會迅猛發展的勢頭對他們有很強吸引力。這其中,不乏一些競爭力偏弱的人群,也提高了回國留學比例。
  • 關鍵核心技術,我們為什麼「如鯁在喉」
    2008年啟動的「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研究已經以國家重大專項的體量實施了十年,有很大進展但仍然處於艱苦的追趕階段。二是知識的複雜性和嵌入性。三是系統與核心部件的寡頭壟斷。比如在世界範圍內,光刻機的核心技術被荷蘭的ASML公司佔據80%左右,尼康、佳能加起來差不多佔據20%,這三家企業近乎壟斷了全世界的集成電路核心工藝。最後一點是價值生態高依賴性。很多工作不是一家公司包打天下。
  • 馬航事件的背後:中國很多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
    文章稱,雖然已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仍有很多核心技術受制於人,馬航370事件再次凸顯這個尷尬事實。  中國媒體情報能力有待改進  文章指出,近日,在網絡上流傳著一篇名為《無法到達的新聞現場》的分析文章中稱,「幾乎所有的乾貨都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路透社、BBC等英美媒體挖出來的,它們的報導真正對馬來西亞形成了壓力。」
  • 美國天才被拋棄後,將千億項目送給中國,美:中國人才流失更多
    雖然就個人角度而言我們無權幹涉他人的選擇,但對於國家來說卻是一種損失。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國是目前世界上數量最大損失最多的人才流失國之一,其數量何止百萬。據有關媒體報導,僅2008年一年就有4萬名中國大陸居民加入美國國籍,移民人數位列全球第一,其中不乏有很多高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