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新聞—科學網

2021-01-11 科學網
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 中國海洋大學專家團隊在解析魚類卵胎生進化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日前,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張全啟團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這是國內首次解析魚類卵胎生的進化特徵,為理解動物卵胎生和胎生生殖模式的進化提供了重要參考。該項成果獲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藍色糧倉科技創新」等科研項目的資助,由張全啟教授團隊聯合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

本研究從細胞和分子水平上證實,許氏平鮋仔魚孵化前的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僅有卵黃提供的營養,而且還有來自於卵巢的營養供應,其繁殖方式是從卵胎生向真正的胎生進化過程中的一種過渡類型。

魚類的繁殖方式有卵生、卵胎生和胎生,許氏平鮋是卵胎生繁殖還是胎生繁殖一直沒有定論。該物種雌雄魚11-12月交尾後,精子進入雌性的卵巢腔中,等待至次年的3-4月卵子成熟後才進行受精,胚胎在雌性卵巢內經過1個月左右的孕育孵化後,母體直接生產仔魚。這種特殊的生殖特性為研究魚類卵胎生的進化提供了寶貴的材料。該課題組以此為出發點,利用全基因組序列和轉錄組分析,解析了其基因組特徵和不同發育時期卵巢表達譜,利用免疫螢光雜交等技術對卵巢中的精子進行定位。研究發現,許氏平鮋交尾後的精子被固定在卵子膜表面的透明帶蛋白(ZP)層中,其基因組中孵化酶家族基因成員(HCE1-like)發生了擴張,這為消化透明帶蛋白釋放出精子做了充足的準備;許氏平鮋卵巢膜中「妊娠」相關信號通路的基因以及與胚胎植入相關的基因(如胎盤形成、血管形成、氧氣運輸等)顯著富集或者特異性高表達,且卵巢中有豐富的血管系統,這暗示著許氏平鮋卵巢有類似於胎生動物的子宮及胎盤的功能,可為胚胎提供營養和氧氣。

相關焦點

  • 中外科學家首次解析小麥適應性進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但在不存在地理隔離的情況下,植物是否存在適應性進化從而形成新物種,尚鮮有證據。 3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山東農業大學與電子科技大學、以色列海法大學等團隊在小麥物種進化領域的重要突破,闡明了同域情況下野生二粒小麥生態適應性進化機制,首次搭建了生物脅迫和非生物脅迫下植物同域物種形成機制模型,同時為小麥野生種質資源的發掘利用提供了理論參考。
  • 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新聞—科學網
    > 成蟲取食花蜜      中國農業科學院供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以下簡稱植保所)生物殺蟲劑創製與應用創新團隊系統解析了重大農業害蟲棉鈴蟲氣味受體基因家族的功能,揭示了鱗翅目昆蟲通過嗅覺與被子植物協同進化的新機制。
  • 昆明植物所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馬永鵬表示,鑑於漾濞槭高質量的全基因組信息以及染色體進化特徵,其地位可以替代葡萄,成為無患子目染色體進化分析最重要的參考基因組。 近年來隨著全基因組測序成本的降低,使得從全基因組層面通過揭示物種的種群歷史動態、長期的適應性演化與短期、尤其是近期的快速環境適應等特徵深度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的瀕危機製成為可能。
  • 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首次發布—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何業華帶領的李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團隊首次正式發布了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中國李基因組圖譜,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Gigascience
  • 科學家首次解析腦神經突觸高精度三維結構—新聞—科學網
    為了解析大腦複雜的結構組織,中心 「兵分兩路」,一路主攻全腦尺度上對大腦進行亞微米分辨的三維成像,重構完整的腦圖譜;一路主攻微觀上對腦神經突觸在分子乃至原子水平的超微結構解析。「這樣我們就能做到『既見森林,又見樹木,還見樹葉』。」 中心執行主任孫堅原說。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新聞—科學網
    他們優化了樣品製備的各環節,獲得了足夠的蛋白樣品,收集了近萬張樣品顆粒的電子顯微鏡成像圖片,最終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綠硫細菌反應中心的結構,解析度高達2.7埃,在該解析度下,古老綠硫細菌反應中心的廬山真面目被首次揭開。
  • 科學家首次成功製備新型半導體異質結材料—新聞—科學網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奕課題組與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合作,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製備並表徵了二維滷化物鈣鈦礦橫向外延異質結
  • 科學家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三維精細結構—新聞—科學網
    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4月10日晚10點,這項重要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 首次精細描繪轉錄複製機器內部構造 研究解析的複合物結構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其他病毒RNA聚合酶的保守特徵,並含有套式病毒(Nidovirus)的NiRAN(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特徵結構域;同時病毒RNA聚合酶與病毒的非結構蛋白nsp7和nsp8
  • 蕓薹屬植物基因組三維結構與進化機制有關—新聞—科學網
    白菜和甘藍全基因組染色質交互熱圖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油料所)種質資源團隊在蕓薹屬基因組進化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白菜和甘藍等蕓薹屬植物是研究基因組進化的理想模型。白菜和甘藍由共同的六倍體祖先分化而來,兩者基因組序列非常保守,其保留下來的同源基因具有偏好性。探明同源基因的偏好性機制對於研究蕓薹屬物種基因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該團隊通過鑑定、比較白菜和甘藍不同層次的染色質三維結構,發現兩者的染色質結構非常保守,並與基因表達和表觀修飾存在密切聯繫。
  • 五個異源四倍體棉花起源被釐清—新聞—科學網
    棉花的染色體特徵和種間基因組差異的分布。
  • 五眼「麒麟蝦」提供節肢動物進化新線索—新聞—科學網
    章氏麒麟蝦正模標本 圖片:黃迪穎、曾晗 11月5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表於《自然》雜誌的一篇論文中報導了一種節肢動物的化石,這種節肢動物的身體構造集合了不同種類節肢動物的特徵這種保存完好的化石為破譯節肢動物進化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學依據。 節肢動物的早期進化是演化生物學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雖然來自寒武紀(約5.41億~4.85億年前)的保存精美的化石提供了部分認知,但這一時期主要節肢動物種群之間的關係仍有待明確。系統發育研究認為奇蝦類是最接近真節肢動物的一類。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GT1的參考基因組序列,並揭示了大戟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進化、膠乳生物合成與橡膠樹的馴化。「但是,這些研究依然沒有突破大戟科植物基因組的染色體如何進化、為什麼橡膠樹能高產膠乳、橡膠樹在近一個世紀如何被馴化重大科學問題。與此同時,橡膠樹的高產、抗病、抗旱、抗寒等重要經濟性狀的基因組選擇育種與優異基因資源的發掘利用,也亟需獲得達到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高立志表示。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魚類化石挑戰進化學「都市傳奇」—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一直困惑於真骨魚類如何進化出多樣性驚人的體型。
  • 中國科學家重建世界上迄今最完整全骨魚類進化樹
    田博川   中新網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家通過對採集到的2.44億年前羅平強壯魚化石開展持續研究,在全骨魚類的早期演化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揭示了全骨魚類一些具有重要進化意義的頭骨特徵演化序列,並重建了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全骨魚類進化樹。
  • 科學家解析油菜油脂合成的遺傳基礎—新聞—科學網
    油菜籽粒含油量是油菜重要的性狀之一,籽粒含油量的遺傳機理解析對於高含油量品種的選育以及滿足我國不斷增長的食用油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2月10日,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郭亮課題組與謝為博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發表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油菜籽粒含油量遺傳基礎解析、新基因挖掘和油脂合成調控網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 科學家開發出高通量研究玉米基因位點新技術—新聞—科學網
    而葉片是保證玉米產量的重要器官,研究玉米葉片表達相關轉錄因子,解析其調控機制和網絡,對玉米遺傳改良具有重要意義。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李平華介紹,轉錄因子在動植物生長發育及其對外界環境的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是調控基因表達的最關鍵因子之一,也是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焦點和熱點。真核細胞內部的轉錄調控網絡由轉錄因子的組合作用所決定,但業內對植物中轉錄因子的結合研究較少,對這種複雜的網絡仍知之甚少。
  • 中科院神經所解析個體之間衰老速度差異之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11月9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自然》
  • 海洋所魚類複雜性狀快速適應性進化遺傳機制研究獲進展
    該研究從基因組水平揭示魚類快速適應淡水生境的遺傳學基礎,為生物複雜性狀快速適應性進化的分子機制提供新認知,並對預測生物應對環境變化的適應性進化策略具有理論價值。  環境變化背景下生物的適應性進化是生物多樣性產生的重要機制。儘管生物表型為應對環境改變可以發生快速適應性進化,但是對於複雜性狀快速適應的遺傳機制的理解目前仍較為匱乏。
  • 一個神奇的物種,既能生蛋又能生仔,科學家:人類正在見證進化
    對於地球上奉行有性繁殖的所有生物來說,只能通過兩種方式中的一種生育下一代:要麼卵生,要麼胎生,一般的鳥類、爬蟲類,大部分的魚類和昆蟲幾乎都是卵生動物,而胎生則一般是哺乳動物,這是進化比較成熟的表現。當然還有些生物,是卵胎生,比如鯊魚,鯊魚的卵在母體內發育成新的個體後再從母體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