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2020-07-29 冷星青年

火星和地球之間存在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一天的長度,以及四季的更替等等。並且在數億年以前,火星曾有過一個厚且溫暖的大氣層,並且地表有液態水流動,甚至可能存在過生命,這說明那時候的火星環境可能與現在的地球環境極其相似。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可以這麼說,放眼整個太陽系,再也找不出第二個有這麼像地球的行星了。這也能說明在我們的小說、電影甚至音樂等流行文化中,提到外星人的具體形象,最常見的往往是「火星人」。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火星為何如此荒涼?

但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火星氣候卻非常惡劣。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大約為-55℃,冬夏溫差巨大,夏季白天溫度可達27℃,冬季夜晚溫度低到-133℃。那麼為什麼火星會從氣候接近地球變成如今這個樣子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火星上的磁場發生巨變,導致火星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層,讓它飽受太陽風暴的危害,並最終危及整個火星的氣候。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在火星形成後的一億年間,它的球極磁場發生改變,全球磁場消失,僅在其表面零碎分布一些局部性殘餘磁場。像地球一樣,火星的磁場被認為是其地核內部活動產生的發電機效應的結果。當地核中的液態外核環繞在固態外核周圍時,發電就會產生,環繞的方向與火星自轉的方向相反。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不幸的是,磁場的消失導致火星的大氣層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被剝落,大氣層變得像今天一樣薄。這讓火星表面缺乏地球那樣的保護,宇宙中的太陽風暴可以輕易帶走火星表面的物質,並且太陽風暴中快速移動的粒子裡(大多都是質子),以一百萬邁的驚人的速度(447,000m/s,大約是光速的0.15%)撞擊著這顆紅色行星,使得火星地面輻射嚴重,環境惡劣。 ​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火星上的磁場數據大部分都是由火星全球勘測衛星(MGS)收集而來的,它在1999年至2006年間圍繞這顆紅色星球的軌道運行。它的繼任者——馬文號在2014年開始圍繞火星軌道運轉,它在距離火星地表135公裡(84英裡)的距離運作開始,能夠接受到火星釋放的微弱磁場信號。馬文號的新數據使科學家們發現,火星上的盧卡斯平原上熔巖流的磁場,這個熔巖形成於37億年前,熔巖流展示了火星磁場的證據。這說明火星磁場仍然存在的時間比其他地區先前提出時間要持續的更久。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火星的磁場為何消失了?

那麼為什麼地球的「孿生兄弟」火星的磁場會消失呢?這主要是因為火星比地球小,大概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在行星形成時期,火星獲取到的熱能,化學能就比地球要少,這就使得火星的地核比地球的更早冷卻,所以火星磁場會比地球磁場提前消退。不過地球上的磁場沒有展現出任何立即停止的跡象。它的核心能量可能會翻轉和轉變,南北極也可能對調,但是這一點至少發生在幾億年之後。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天問一號欲探火星磁場

此次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包括環繞器、進入艙(著陸架)和火星車。環繞器和火星車均可開展探測,環繞器攜帶7臺科學儀器,包括高解析度相機、礦物光譜分析儀、磁強計、次表層雷達等;火星車攜帶6臺儀器,包括多光譜相機、表面成分探測儀、氣象測量儀等。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為了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便需要利用環繞器上的磁強計和火星車表面磁場探測儀。環繞器磁強計與火星車表面磁場探測儀相互配合,探測研究火星空間磁場,反演火星電離層發電機電流,研究火星電離層電導率等特性,從而實現從火星表面到近火空間的大氣、電離層和磁場的全面探測。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探索星空是人類一直以來孜孜不倦追求的夢想,人類探測火星60年然而只有一半的探測計劃成功。這充分說明造訪火星是一個高風險,卻是代表著人類最美麗最絢爛航天夢想的存在。天問一號,一次實現「繞、落、巡」的工程目標和五大科學目標,也必將是極大的挑戰。相信隨著天問一號到達火星之後,會傳來越來越多的有用數據,助力中國科學家們揭開火星磁場的神秘面紗。

火星環境惡劣竟是因為磁場,天問一號或能揭開這層面紗

相關焦點

  • 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
    新華社北京7月23日電綜述:海外熱議中國「天問一號」探火星新華社記者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這引起海外科學界及媒體廣泛關注與熱議,一大焦點是此次探索火星任務計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對於「天問一號」首開「繞、著、巡」一次發射完成的舉措,焦維新表示:「這是技術上的一種創新和進步,如果能成功,就能讓中國在短時間內實現更多的科學探索目的。」「天問一號」升空各國爭相「探火」是為了資源爭奪?專家:火星更具有探索價值,能幫助人類更了解地球可以說,7月是人類進行火星探測的「高光時刻」。
  • 「天問一號」這一趟火星之旅是為了什麼?這是中國深空探測的新起點
    「天問一號」的成功發射,只是走出了萬裡長徵第一步。根據目前的計劃,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2月11日前後進入環繞火星運行的軌道,並於2021年4月23日通過著陸器降落火星車到火星表面,進行設計壽命90天的探索工作。「這是我國航天史上新的裡程碑。因為作為脫離地球引力場的深空探測,這是中國的第一次。」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其中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由中國科技大學研製,其主要功能是獲取火星空間磁場環境高精度數據,全面準確地測量火星空間邊界層,探測火星南部局地巖層的剩磁及火星感應磁層,研究近火空間處的行星際等離子體和行星際磁場等,同時還會結合其他載荷儀器對火星大氣中的粒子逃逸等問題開展研究。
  • 「天問一號」中國首探火星之旅即將開啟
    今年7—8月,正值火星探測發射的窗口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與多國同在這一時段發射火星探測器。我國將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天問一號」探測器目前已抵達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蓄勢待發。它將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通過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向火星進發。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機器人是如何工作的?
    2020年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成功發射。、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長這樣在成功著陸之後,「天問一號」火星機器人將進行「拍照留念」、探測物質和元素、探測環境和偵測火星淺層地質結構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鄭永春博士,揭開有關火星的8個「天問」,帶你了解火星任務背後的故事。嫦娥一號環繞月球,嫦娥二號不僅環月還探測了小行星,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正面登陸和月球車行駛,嫦娥四號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所以這些都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問之三:費這麼大的勁,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 詳盡規劃,穩紮穩打,天問一號任務如何實現華夏文明的火星夢想
    火星是一個荒涼的地方,毫無生機,環境還極其惡劣……不過最近幾年各國都已經把火星當做深空探測的第一站,這主要是因為火星是一顆充滿驚喜的星球,火星的過去很可能和現在完全不同。在過去,火星表面擁有液態水資源,這表明過去的火星很可能擁有一套完整的大氣循環系統,就和地球一樣。尋找可能存在的火星古代生命化石,了解火星地貌,火星地質乃至整個行星的演化將為未來人類的深空探索工作做準備。
  • 蘇大團隊六年艱苦接力助力天問一號 參與研製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鮮為人知的是,這趟火星探測之旅還有來自蘇州科研團隊的力量。近日,蘇州大學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感謝信,信中對蘇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特聘教授喬東海團隊為「天問一號」的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所作的貢獻表示感謝。參與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研製等工作火星探測項目是我國繼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後又一重大空間探索項目,也是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空間環境探測。
  • 火星沙塵暴肆虐!天問一號火星車會重蹈美國「機遇號」覆轍?
    「機遇號」死於火星沙塵暴火星是距離地球較近的一顆巖石星球,由於其表面環境相對沒那麼惡劣,因此成為航天大國開展行星科學研究的理想之地。儘管大氣稀薄,但火星的重力加速度也很低,這使得細小粉塵可以在靜電力和範德華力的作用下長期懸浮在空中。而大風吹起的20μm左右的顆粒物也能在火星大氣中懸浮幾個月時間,並被氣流帶到很遠的地方。
  • 相比之前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先進在哪裡?跟美國比呢?
    隨著美國宣稱要私有化月球,並且在本月初和日本聯合聲明要重回月球,月球探測似乎在升溫,而最近比月球探測更困難的火星探測又熱鬧起來。7月23日下午12時41分,我國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升空,而在短短半個月,中國、阿聯、日本、美國相繼發射火星探測器。為什麼人類對火星這麼著迷?對比印度、日本甚至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我國的天問一號是否更先進?先進在哪裡?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有哪些感官?
    火星磁強計就是嗅覺系統了,他能嗅探火星周邊空間環境的磁場情況。味覺系統是礦物光譜分析儀,他不是通過直接品嘗火星土壤來分析的,而是通過火星表面光譜,進行整體的元素分析。軌道器還有兩種粒子分析儀,他能感知火星空間環境的帶電粒子或中性粒子的情況。
  • 「天問一號」已進入預定軌道,火星有沒有生命,7個月後便知答案
    提到火星,我們都知道它是太陽系中除了金星之外,和地球最像的星球,它也同樣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只不過它因為距離太陽比較遠,所以表面的氣溫很低,上面的氣候環境非常惡劣。,大氣層是非常稀薄的,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因為火星的質量太小了,導致它沒有足夠的引力去抓住濃厚的大氣層,所以,在太陽風的剝離下,大氣層便開始逐漸被吹散到太空之中。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之所以都在7月份扎堆發射,這是由於火星公轉軌道周期和地球不一樣,因此每26個月會迎來一次發射窗口,在這個時間段發射火星探測器需要的燃料消耗較少,或者說,同樣的火箭可以發射更重的火星探測器。今年7月份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現在能看到三個火星探測器都急著趕著在本月發射的盛況。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並在局部地區開展區域性、精細性的巡視探測。了解深空探測的小夥伴都知道,環繞、著陸和巡視三項任務通常是逐步進行的,就像嫦娥一號到三號那樣。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據天問一號總指揮李振才介紹,天問一號到達火星總路程有4.7億千米。天文一號從2020年7月23日發射到今天,已經飛行了167天,截止到2021年1月3日,總飛行路程有4億千米,距火星還有830萬千米,預計2月10日前後會進入火星軌道。火星與地球最遠距離也是4億千米,為什麼天問一號飛行了4億千米還沒有到達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邁入行星探測時代丨我們為什麼要飛向火星
    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按照預定計劃,天問一號到達火星後,將在火星表面工作90多天。除探測作業,它還會將在億萬公裡之外的「所見所聞」傳回地球。
  • 「天問一號」 完成深空機動 向火星軌道靠攏!
    鋪天蓋地的新聞刷來都是因為中國人探索火星來到了關鍵節點!還以為是能登火星了一個關鍵節點是啥意思?」如果一切順利2021年「天問一號」將會登陸火星當然,飛到火星不是目的登陸之後 「天問一號」的任務才剛剛開始來看看它的構成:一架軌道飛行器和一輛火星車重量達到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火星,中國來了
    但駕長徵御天問,夢啟九州探穹宇!名為「天問」的中國火星探測之旅開啟了!航天專家表示,這是其他國家第一次實施火星探測從未有過的,面臨的挑戰也是前所未有。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實現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水冰、大氣等方面的科學探測。預計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按照計劃,天問一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