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iphen是一種口服小分子,在先前的研究中顯示可以降低fl-APP。
最近針對阿爾茨海默病(AD)中澱粉樣蛋白β(Aβ)和tau的臨床試驗尚未顯示療效。回顧AD發病機制的假說,並定義它們之間可能的聯繫,會加深我們對上遊啟動事件和下遊機制的理解,從而促進新型治療方法的發現。
有證據表明,在唐氏症候群(Down syndrome,DS)這一明顯易發早發性AD的人群中,APP基因劑量的增加對AD神經病理和痴呆症都是必要的,這表明澱粉樣前體蛋白(APP)及其產物水平的正常化是進一步明確AD發病機制和發現新型治療方法的途徑。
已有的研究顯示,AD和DS有幾個共同的特徵。DS是由21號染色體的全部或部分三體症候群引起的;該染色體包含約233個蛋白編碼基因,包括APP。最近的證據表明,APP基因及其99個胺基酸C端片段(C99,也稱為β-CTF)的表達增加在內膜/溶酶體系統失調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後者對正常細胞功能和神經元中傳遞神經營養信號至關重要。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假設,DS中APP基因劑量的增加啟動了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長APP(fl-APP)及其產物,包括β-CTF和可能的Aβ肽(Aβ42和Aβ40)的水平增加,通過內膜依賴性機制驅動AD發病,從而損害神經營養信號的運輸。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研究人員在Ts65Dn小鼠DS模型中進行了研究,並檢查了Posiphen的效果。Posiphen是一種口服小分子,在先前的研究中顯示可以降低fl-APP。在體外,Posiphen降低了fl-APP及其C端片段,逆轉了Rab5過度激活和早期內膜擴大,並恢復了神經營養素信號的逆行運輸。在體內,Posiphen治療(50mg/kg/d,26天,腹腔內[i.p.])Ts65Dn小鼠的耐受性良好,並在行為上沒有表現出不良影響。
結果顯示,Posiphen治療導致fl-APP、C端片段和Aβ水平的正常化,Rab5活性恢復到正常水平,磷酸化tau(p-tau)減少,並逆轉TrkB(肌醇受體激酶B)的激活,和Akt(蛋白激酶B[PKB])、ERK(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以及CREB(cAMP反應元件結合蛋白)信號通路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Posiphen治療還使乙醯膽鹼轉移酶蛋白的水平恢復到2N水平。這些研究結果支持APP基因劑量假說,我們也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探索APP基因表達增加作用於DS中AD風險的機制,以及使APP及其產物水平正常化的治療方法對預防DS患者AD發病的可能效用。
該研究中有幾個重要的未解答問題:1.(1)應該什麼時候對DS患者進行幹預;(2)基於APP的策略會不會對長期增加APP基因劑量引起的可能的適應性變化產生不良後果;(3)存在於21號染色體上的其他基因,或在DS中表達失調的其他染色體上的基因是否有助於AD的發病;(4)是否可以建立模型,將基於APP的治療與針對其他AD表型的治療,包括p-tau和炎症,相結合。
APP基因劑量假說與AD的澱粉樣蛋白級聯假說,以及支持該假說的基因和細胞生物學觀察相銜接。此外,fl-APP蛋白和產物的上調可能會驅動下遊事件,使tau平衡和炎症反應失調,從而促進AD發病機制的傳播。
原始出處:
Xu‐Qiao Chen et al. Targeting increased levels of APP in Down syndrome: Posiphen‐mediated reductions in APP and its products reverse endosomal phenotypes in the Ts65Dn mouse model.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0). DOI: https://doi.org/10.1002/alz.12185